第一图书网

国学典藏书系 白话聊斋

蒲松龄 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作者:

蒲松龄  

页数:

304  

字数:

330000  

前言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认为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而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胡适,则在介绍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术、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经、史、子、集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国学又可称国故,可译“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汉学,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论国学,先明国学之义,所谓必也正名乎,善哉。今天,关于传统文化的书写,好像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的弘扬,需要摆脱掉这两个极端,走一条中间道路,做到深入浅出、微言大义。虽然“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将自己的文化看做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家对待文化、对待国学,仍然没有走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预设。为什么要学国学?因为国学对我有用;为什么要读国学?因为里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发财的门路。于是,在今人的眼里,国学已经蜕变成了赤裸裸的经世致用之术,成了彻头彻尾的“用经”!仅求其“用”,不见其“体”,将是最大的无用。仅求其“术”,而对国学的“道统”视而不见,将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哀。为此,国人已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近代以后,随着西学东渐,我们在呼吸外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传统文化的流失。故而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冷静思考,明确了传统文化不可动摇的根基地位,沿袭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可以弘扬中国民族特色文化,进而促进当下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此,我们只有安身立命,谋求维新。《尚书》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是“周邦”所谓的“新命”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靠人不断地去探幽发微、阐发新意。阐发新意,不是凭空想象,不是一味模仿,而要推陈出新。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哲学要“接着讲”,不能“照着讲”。而“接着讲”,并不是空发臆想、随意揣摩,而是要以“照着讲”的方式和姿态去“接着讲”,不如此,就无法做到“阐旧邦以辅新命”。国学亦是如此。整理国故,是为了获得长足进步。只有长足进步,才能延续,才能生生不息。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着深刻的两面性。所谓的精华和糟粕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所以,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仍然是平心静气地去了解我们的文化。为了弘扬国学,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精心为您编纂了这套“国学典藏”丛书。这套丛书精选了历代文章中的典范之作,于经、史、子、集中选取精华部分,予以汇编。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进国学的画廊,感受国学独到的智慧。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愿此套丛书让您领略传统国学风景的同时,与圣人促膝对话,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在聆听圣贤教诲的同时,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多识前言往行,以自蓄其德”,我们也希望借着伟大文化的指引,提升我们生命的内涵。

内容概要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英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问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学中一部杰作,自问世以来,在历代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本书选取了《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章,翻译成白话文,定名为《白话聊斋》,以让现代读者也体味到作品的深远魅力。

作者简介

作者:(清)蒲松龄

书籍目录

卷一
 鬼妻
 画马
 黄将军
 三朝元老
 放蝶
 火驴
 夏雪
 化男
 医术
 藏虱
 梦狼
 夜明
 周克昌
 禽侠
 蒋太史
 邵士梅
 负尸
 顾生
 陈锡九
 紫花和尚
 钟生
卷二
 伏狐
 蛰龙
 道士
 戏术
 汪士秀
 苏仙
 商三官
 小髻
 西僧
 泥鬼
 阎罗
 单道士
 丐僧
 梦别
 犬灯
 番僧
卷三
 保住
 水灾
 库官
 余德
 小猎犬
 诸城某甲
 瓜异
 棋鬼
 龙取水
 捉鬼射狐
 鼠戏
 蹇偿债
 蛙曲
 鬼作筵
 泥书生
 寒月芙蕖
 酒狂
 龙无目
 产龙
卷四
 山魈
 耳中人
 三生
 狐入瓶
 尸变
 考城隍
 斫蟒
 犬奸
 画壁
 雹神
 捉狐
 咬鬼
 焦螟
 真定女
 新郎
 鬼哭
 鹰虎神
 偷桃
 妖术
 种梨
 瞳人语
 画皮
 贾儿
 青凤
 僧孽
 宅妖
卷五
 庙鬼
 义鼠
 林四娘
 地震
 张老相公
 金世成
 龅石
 耿十八
?猪婆龙
 快刀
 小官人
 董生
 婴宁
 造畜
 海大鱼
 聂小倩
 酒友
 口技
 张诚
 王六郎
 劳山道士
 长清僧
 阿宝
 九山王
 狐联
 丁前溪
 水莽草
卷六
 布客
 阳武侯
 赵城虎
 酒虫
 木雕美人
 秦生
 金永年
 螳螂捕蛇
 孝子
 狮子
 长治女子
 义犬
 鄱阳神
 土偶
 绿衣女
 黎氏
 骂鸭
 钱流
 郭生
 柳氏子
 上仙
 农人
卷七
 龙戏蛛
 商妇
 巩仙
 沂水秀才
 梅女
 冤狱
 宦娘
 罗祖
 刘姓
 杨疤眼
 小翠
 役鬼
 阎罗宴
卷八
 绛妃
 魁星
 白莲教
 考弊司
 阎罗
 大力将军
 大人
 杜翁
 董公子
 菱角
 向果
 狐惩淫
 周三
 八大王
 河间生
 聂政
 山市
 潞令
 厍将军
卷九
 武夷
 牧竖
 药僧
 沅俗
 邵临淄
 辽阳军
 狂生
 单父宰
 张贡生
 孙必振
 研石
 澄俗
 张不量
 王司马
 岳神
 富翁
 大鼠
 刘夫人
卷十
 张氏妇
 竹青
 王大
 三仙
 陈云栖
 司训
 司札吏
 蚰蜒
 大蝎
 冯木匠
 织成
 狐女
 汪可受
 男妾
 牛犊
 鬼隶
 石清虚
 曾友于
 嘉平公子
 王十
 外国人
 韦公子
卷十一
 雹神
 李八缸
 二班
 车夫
 乩仙
 古瓶
 老龙船户
 青城妇
 李檀斯
 太原狱
 新郑讼
 桓侯
 粉蝶
 李象先
 房文淑
 秦桧
 丐仙
 人妖
 蝎客
 杜小雷
 浙东生
 博兴女
 一员官
 元少先生
 薛慰娘
 鹗鸟
 苗生
卷十二
 神女
 王货郎
 布商
 三生
 龙飞相公
 珊瑚
 金生
 长亭
 仇大娘
 曹操冢
 申氏
 恒娘
 葛巾
 何仙
  

章节摘录

伏狐任翰林的某人被狐狸迷惑,染上痨病,请法师用符咒驱邪都不见效,只好请假还乡,希望可以幸免。翰林起行,而狐狸也跟着,他更恐慌,却没有别的办法。一天,他到了涿县,门外有个摇铃的江湖医生,自称可以降服狐狸。翰林赶快请他进来。医生将药给他,一看却是春药。医生催他赶快喝下去。翰林服了药便性欲大发,进到房里与狐狸相交,阳气充沛,锐不可当,狐狸躲避,哀求停止。翰林并不听,干得更起劲。狐狸企图多方摆脱,怎么也脱不了身。过了一会儿就没了声息,仔细一看,狐狸已现原形死去了。昔日我们乡里有个书生,素有大阴男子之称,他自己说从未尽情得到性满足。有一天夜里,他独自寄宿在旅馆,周围没有邻舍。忽然有个女子私奔而来,门未开而人已进来了。书生心知她是狐精,也欣然与她在一起亲热。刚脱了衣服,他直将那东西戳进去,狐精疼得吱吱乱叫,快如老鹰放飞,越窗逃走了。书生不尽意,还对着窗外说亲昵话,苦苦地叫她回来,但已没了踪影。这真是伏狐的猛将啊!应该张榜宣传,大可以驱狐为职业。蛰龙长山县人曲迁乔曾任通政使。他在楼上读书,正值阴雨连绵,天色昏暗,发现一个小东西,像萤火虫那样发着光,蠕蠕行进。它所爬过的地方,留下一条黑线像蜗牛爬过的印迹。它慢慢盘蜷在书本上,书页也焦了。他想那是一条龙,就捧着书本把它送出去。到了门外,他站了很久,而书上的小东西蜷曲着一动不动。曲公便说:“难道是嫌我不谦恭吗?”于是拿着书回来了,仍然放在桌子上,然后穿好礼服作揖恭恭敬敬地送它。刚到了檐下,只见这小东西抬起头突然伸直身子,嗤的一声离开书本斜飞走了,发出一道像丝一样的光。飞出几步远,便回头对着曲公,这时它的头已有瓮那么大了,身躯有几十围那么粗。再一转折,霹雳一声震响,腾空飞入云霄。回头再看它所爬行过的地方,原来是从书箱中曲曲折折地爬出来的。道士韩生出身于世家,平生好客。同村一个姓徐的人常常到家里来和他饮酒。一天,正聚客饮宴,有个道人到门上来化缘。家人给他钱、粮,他都不接受,也不离去。家人很生气,便返回不再理他。韩生听到“剥剥剥”的敲击声响了很久,就问家人,家人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话音未落,道人竟然自己进来了。韩生招呼他坐,他向主人和客人举了举手,就坐下了。稍稍问了问,才知道他住在村东头破庙时间不长。韩生说:“那天移住东观,并未听说,没有尽到东道主之谊,实在对不起。”道人说:“山野之人初来乍到,没有交往}听说居士为人大度,不吝惜钱财,很想来讨一杯酒喝喝。”韩生当即斟酒给他,道人很有酒量。徐氏看见道人衣服很脏也很破烂,对他很轻慢,不太礼貌。韩生也对他视若一般江湖客人。道人一气喝了二十多杯,这才告辞而去。从此以后,每逢韩生设宴饮酒,道人也从不空缺。他遇上吃就吃,遇上酒就喝,韩生对他来得这么频繁也渐渐产生了厌烦情绪。有一次,徐氏在席问嘲笑道人说:“道长天天来做客,怎么也不见做一次东?”道人笑着说:“我和居士一样,也是双肩上扛着一张嘴罢了。”徐氏惭愧得无言以对。道人说:“虽然如此,我心怀诚意已很久了,自应竭力作微薄的酬答。”饮毕,他告诉说:“明天中午务请赏光。”第二天,韩、徐二人一同前往,他们怀疑道人不能设宴。行走去了,只见道人已在中途等候着。他们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已到庙门前。进门后,就见庭院焕然一新,楼阁相连,绵延不断,感到很惊讶,便说道:“很久不到这里来了,什么时候修建得这么气派?”道人说:“竣工不久。”等进到殿内,又见陈设华丽,为世家所没有。两人不觉肃然起敬。他们刚刚落座,道人就命令开席,侍候的全是十五六岁伶俐漂亮的童仆,穿着锦绣衣服、红缎鞋。酒美菜香,丰盛极了。饭后,又送来别的小吃,很珍贵的水果,大多叫不上名称,盛水果的是水晶、玉石器具,闪闪发光,照亮桌子坐椅。饮酒用的玻璃杯子,径围有一尺多。道人说:“叫石家姐妹来。”童仆去了一会儿,就有两个美人来了。一个身材细长,腰肢宛若细柳一样柔软;另一位个儿较矮,年纪也很小,容貌美丽,可称“双绝”。道人叫她们歌唱,以助酒兴,小的拍着板子唱着,大的吹着洞箫伴奏,歌声清丽细婉,楚楚动人。唱完之后,道人举杯劝客人饮尽,又让给客人斟上,回头问道:“美人很久不跳舞了,还能跳吗?”当即就有童仆在筵下铺了毯子,于是两女就来对舞。长长的舞袖在空中拂动,香气四散扑鼻。舞罢,两人便斜靠在画屏上。韩、徐二人心旷神驰,不觉醉意朦胧。道人也不管客人,举杯喝完酒,起身对客人说:“请你们自斟自饮,我稍稍休息一下,马上就来。”说完就走了。南面屋子的墙根下摆设着雕饰华丽的卧床,有个女子为道人铺好被褥,又把道人扶上去躺下。道人便拽着年龄大一点的女子同寝,让年龄小的为他挠痒。韩、徐二人看到这个情景,非常气愤。徐氏便大喊道:“道士不得无礼!”他正要上前阻挠,道人急忙起身逃走了。徐氏只见那少女仍然站在床下,便乘着醉意把她拉到北边的床上,公然抱着她同寝。再看床上的美人依然睡着,徐氏对韩生说:“你为什么这样迂腐?”韩生才径直走过去上了南边的床,想和床上的美人交欢,但美人睡得很死,摇着拨着也不动。于是,他只好抱着她一起睡了。第二天天亮了,他们酒醒了,梦也醒了,韩生只觉得怀里冰冷冰冷,像抱着冰人一般。睁眼一看,才发现抱着长石条躺在青石台阶下面。他再看徐氏,徐氏还未醒,枕着茅厕里的臭石头酣睡在粪坑里。韩生用脚踢醒他,两人感到惊骇不已。他们环视四周,只见眼前是满院荒草,两间破屋罢了。P22-24


编辑推荐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近500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其故事情节独特,艺术形象异彩纷呈。作者蒲松龄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贫,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创作的无数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及艺术形象,都有扎根于社会的思想内容基础,并由此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及爱憎等思想感情,其中,也熔铸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寄托了作者自己的孤愤心情。 本书选取了《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章,翻译成白话文,定名为《白话聊斋》,以让现代读者也体味到作品的深远魅力。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学典藏书系 白话聊斋 PDF格式下载



书得质量好,物流也快,就是翻译有点儿不对


一直很想买这本书,很棒,印刷很不错!


儿子看来同学的,回家就喊我买了,还不错


小时候我自己就喜欢看,现在推荐给孩子看


好书大家分享,真的很不错!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华的精华 而这部白话聊斋更是让人读了津津热道 百看不厌 描写出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也同时体现蒲松龄对人类理想和对美好未来的幢景 很现实的道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和种种千姿百态 因此这本书是值得传承和心灵的感悟


这一本书有很多浓缩了。没能看到更详细


不好看,无聊跳过


虽说是全篇。可是纸张质量太差。密密麻麻不舒服。 好吧,它只有价格公道些。 也没有感觉物超所值。


这个是我买来看的,喜欢聊斋的故事,喜欢中国的神话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