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梅关/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冯秀 著 冯秀、 金开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05出版)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冯秀、 金开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05出版)  

作者:

冯秀 著  

页数:

136  

前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内容概要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梅关》生动介绍了有关梅岭的军事历史文化、文学作品以及周边风情。《梅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书籍目录

一、古关古道二、古人古事三、革命年代四、寒梅胜景五、诗词歌赋六、周边风情

章节摘录

(一)梅岭 1.梅岭全景 梅岭,又名大庾岭,居五岭(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之首,海拔746米,此处地势险要,山势嵯峨,层峦叠翠,奇峰叠秀,逶迤数百里。四时秀色,气候宜人。夏季平均气温为22.6摄氏度,比南昌市区低8℃-10℃。梅岭位于南昌市西郊30公里处的西山山脉中段,鄱阳湖西南岸,北与庐山对峙,为南昌市湾里区管辖,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大庾岭如同屏障,“一样春风,两般景色”,阻挡了行人,也隔断了南下的寒流和北上的暖气,使岭南岭北气候迥异。梅岭把江南的天空一分为二,地理学家们将这里称为“一山分割两边天”。因有满山遍野的梅花而得名“梅岭”,并以梅著称于世。“峰峦之旖旎,溪漳之蜿蜒,谷壑之幽深,岩石之突兀,云雾之缠绕,风光之掩映。”梅岭“翠、幽、俊、奇”的特色使其素有“小庐山”之称。又由于岭南岭北气候迥异,造就了举世称奇的“山岭山麓花不同,北枝花落南枝始”的奇观。梅关古驿道最美的季节是冬季,此时漫山遍野的梅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2.名字由来 关于梅岭的得名有很多说法,其中一个说法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得来的。在秦朝以前,五岭之南属于蛮荒之地。那时的岭南车马不通、人烟稀少。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期,大批越人不堪中原的战乱而迁往岭南,其中有一支以梅绢为首的越人,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到大庾岭。他们被眼前的岭南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了,于是决定在梅岭一带安营扎寨、艰苦创业、繁衍生息。他们发扬了越人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刻苦坚韧的民族传统,使这一带迅速发展兴盛起来。后来梅绢又因破秦有功而受到项王的封赐,被封为十万户侯,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一带称为梅岭。梅岭在岭南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梅岭自越人开发以后,就成为了后来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也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渐渐向岭南传播开去。 3.梅岭历史 在古代,这里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分界线,它还是两个古代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梅岭北面是中原地区汉民族居住地,属于比较发达的汉族文化;南面则是古代百越的居住地,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在这里交汇,使梅岭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特有的历史文化风情。唐朝以来,先后有张九龄、张商英、周必大、王安石、张位五位丞相,欧阳修、黄庭坚、曾巩、陈师道、汤显祖等闻名于世的文学家慕名而来,或游览赋诗,或凭吊古今,或题刻留记,或隐居修炼,留下了许多名诗佳作和人文景观,从而成为古今游人的慕游之处。梅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常成为古代战场,同时也是革命战争年代里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的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并在危难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了。 在古今瞩目的众多梅岭名胜古迹中,洪崖丹井算是最为古老的了。隋开皇九年(589年),因为洪崖的存在,竞将豫章郡改名为洪州,可见它的知名度之高。离丹井不远处则是江西著名古迹“皇姑墓”,墓前有石翁、石狮、石马、石羊等。而印光和尚云塔——清朝末年佛教净土宗的著名禅师印光的墓葬也在这里。 P3-11


编辑推荐

广东南雄和江西大余曾因地利而繁华一时。千载风流随风逝去,多处古道已在风尘中废弃、湮灭,而梅关却依旧傲立于世。这里石壁对峙,地势险要,清代南雄守官陈淮有诗云:“一径高盘积翠巅,雄关扼险锁南天。”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既是南北交往的重要关卡,又拥有南来北往的重要驿道,所以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冯秀编著的《梅关》生动介绍了有关梅岭的军事历史文化、文学作品以及周边风情。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梅关/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