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绘画常识一本通

王禹翰//王华威 万卷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万卷  

作者:

王禹翰//王华威  

页数:

382  

内容概要

对于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无论从绘画的形式上,还是从绘画的意境上都有着许多的不同。中国绘画用毛笔、水墨和颜料创造的“以形写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是中国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能够使人超越有限的物像和场景,来领悟自然、人生、历史而获得哲理性感受的艺术形式,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西方绘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铅笔画等画种。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学和解剖学,讲究的是写实,是一种“再现”的艺术,追求对象和环境的真实。《绘画常识一本通(双色超值铂金版)》将中西方绘画分成两部分,分别设定了绘画的发展史、基本常识、技法以及名作鉴赏章节,去其繁芜、取其精要,用简洁、精辟的文字将为读者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中西方绘画艺术,精彩纷呈的艺术之旅。

书籍目录

国画的发展史
国画种类
国画基本常识
章法名词
设色名词
国画技法
山水画技法
人物画技法
花鸟画技法
国画鉴赏
人物画名作鉴赏
山水画名作鉴赏
花鸟画名作鉴赏
西方绘画的发展史
史前绘画
宗教绘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西方绘画基本常识
绘画术语
艺术风格
素描技法
油画技法
水彩画技法
水粉画技法
版画技法
其他画法
西方绘画的鉴赏
人物画名作鉴赏
宗教画名作鉴赏
景物画名作鉴赏
抽象画名作鉴赏

章节摘录

  中国画,又称“国画”,为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方绘画),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之前的国画统称为“古画”。在古代并没有给中国画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是指作在绢、帛、宣纸上再进行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传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将其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特有的传统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其题材主要有人物、花鸟、山水三种,技法分工笔与写意两种。  中国画的艺术创作和思想内容,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了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联系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人景融合,达到以形写神i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意境。  因书画同源,以及二者在抒情达意上均与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绘画同书法、篆刻相辅相成,具有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工具和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此外还有绢素)、砚。近现代的中国画也吸收外来技法,使之得到突破和发展。  我国最早的帛画,为东周墓葬中出土的《龙凤仕女图》(画中绘祈祷的女人和夔龙),而存世最早和最完整的作品是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宋朝以前的画绘在绢帛上,由于材料昂贵,故而多以王官贵族肖像或生活记录等为题材。直至宋元以后,由于造纸术的发明、推广,士大夫文人画兴起等,使得国画题材技法丰富起来,而在画作上题诗,开书画同源之先河。明朝之后,绘画推广到民间,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风俗画产生。清末西风东渐,绘画材料多元,结合西画元素,向多方面发展。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原则上存在很多差异,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运用散点透视法不用焦点透视法。近代西方绘画流入后,国画也开始吸收其中一些技巧,如明暗光影的配置,人体解剖的准确等,也有画家将国画的意境用之于油画创作上。  彩陶是指在经过打磨的橙红色陶胚上,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于上面作画,用赭石等原料做显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彩陶胎地上呈现出赭红、白、黑多种颜色的美丽图案,使纹样与器物造型完美结合,从而达到装饰和美化的效果。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绘画常识一本通 PDF格式下载



本书全面、易懂,对于了解中西方的艺术概貌很有帮助。大有一书在手。。。


红啊


五折买的,还有什么要求


很有趣,让孩子多些知识。


再精致些就更好了


就是印刷质量一般般


还可以,做工有点粗糙


孩子学画画,但对这本书的反应麻麻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