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万卷楼国学经典

(北宋)苏轼 等著,夏华 等编译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

(北宋)苏轼 等著,夏华 等编译  

页数:

338  

Tag标签:

无  

前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古人“修身”的两条基本途径,晋代著名史学家陈寿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万卷楼”。此后,历代以“万卷楼”命名的书斋,由宋至清有数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旦等;元代有陈杰、汪惟正等;明代有项笃寿、杨仪、范钦等;清代有孙承泽、黄彭年等。可见,“读万卷书”的理想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当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读“万卷书”不仅是古人的理想,当我们懂得了读书的意义,部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博览群书”的愿望。然而,人类历史悠久,书籍多如汪洋大海,时代发展到今天,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更使得人类的精神领域空前丰富。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加。“万卷书”早已不再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如何从这“万卷”之中,找到最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已经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这正是在阐述读书时选择的重要性。而他所说的把我们“引到深处的”东西无疑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深度阅度的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作品。 卡尔维诺对经典作出的定义之一是:经典就是我们正在重读的。的确,在对经典作品反反复复的品味中,人们思想得到了升华,从浅薄走向思考最后走到通达。我们都曾有这样的感触,面对海量的书籍和信息,一方面人们在向着功利性浅阅读大张其道,另一方面,我们的精神深处又在不断地呼唤能够滋养自己内心的深度阅读。因此,经典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为浅阅读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损失,反而更显示出其珍贵来。 在惜字如金的中国传统典籍当中,从来不乏这种需要反复品味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经史子集。这些经典为一代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立了基础。我们把这种包蕴中国文化的学问称为国学。国学的范围非常广泛。包罗万象的国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教育。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一步步地楔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领会先贤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弘的历史意识,可以让我们通晓文义、熟习经史、学问通彻,让我们成为博学之士。另一方面.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熏陶气质、改善性情、提高涵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行谊谨厚、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早已不再是人们追求事功的唯一法典。我们也不赞成对国学的功能无限夸大。但毫无疑问。阅读国学经典,必能促进我们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唤起我们对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先贤们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这些作品体现着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周易》所阐述的“自强不息”的君子人格、《论语》所强调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诗经》所培养的温柔敦厚的情感,《老子》所闪耀的思辨智慧,等等,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范式。品读先贤留下的经典.恰如与他们进行一次次心灵的直接触碰,进而去审视我们自己的内心,见贤思齐,激浊扬清。 正是基于对国学经典的这种认识,我们精选了这套《万卷楼国学经典》系列丛书,以期引导着步履匆匆的现代人走近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经典。在选编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体现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最具代表性。在选目中,我们注重于最经典、最根源的作品,在有限的时问内,把那些最具影响力,最应该知道的作品提交给读者。四书、五经、先秦诸子、唐诗宋词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作品无疑是最应该为我们所熟知的,因此,我们首先推出的30种作品都是这些经典中的经典。 其次,我们希望能够做出好读的经典。在面对国学作品时,佶屈的文言和生僻的字词常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所以,我们试图用简洁易懂的形式呈现经典,使普通读者可随时随地以自己的时问、自己的速度来进入阅读。因此,我们为原著精心添加了大量的注音、注释和译文,使读者能够真正地“无障碍阅读”。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部分作品中做了一些删减,将那些专业研究者更关注的内容略去,让普通读者能够更快地了解经典概况。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也许你会常常感慨,以前没有花更多的时问去读更多的经典,如今没有机会或能力来细读,但实际上,读经典什么时间开始部不算晚,“万卷楼”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重读或是初读这些经典,一样可以塑造我们未来的生活。 第三.我们希望呈现一套富有美感的读物。对于经典而言,内容的意义永远排在第一位,但同时,我们也希望有精彩的形式与内容相匹配,因而.我们在编辑过程中选取了大量的古代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对图片的说明也做了精心设计,此外,图书的编排、版式等细节设计部凝聚了我们大量的思索。我们希望这套经典不只是精神的食粮,拥有文本意义上的价值,更能带来无限美感,成为诗意的渊薮。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卡尔唯诺经典的评论让人击节叹赏,我们也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彰显经典的价值,使读者在细细品读中真正融化经典,真正做到“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同时,经典,又是可以被享受的。当我们走进经典之时,不能只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也可用个人自我的方式进人经典,作精神的逍遥之游,对经典作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和阅读,在现实社会之上营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同,获取一种诗意盎然的人生。

内容概要

豪放词.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豪放词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宋人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斡、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无名之辈如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因此,豪放词不仅恢弘.亦可婉转。

书籍目录

卷一 敦煌曲子词
 酒泉子
 生查子
 菩萨蛮
 浣溪沙
 浣溪沙
 定风波二首
卷二 唐·五代词
 李 白
  菩萨蛮
  忆秦娥
 张志和
  渔歌子
 韦应物
  调笑令
 李涉
  竹枝词
 刘禹锡
  浪淘沙
  浪淘沙
  浪淘沙
  竹枝词
 白居易
  忆江南
 柳宗元
  歙乃曲
  剑器词
 皇甫松
  天仙子
  浪淘沙
  摘得新
 温庭筠
  清平乐
 韦庄
  菩萨蛮
  喜迁莺
 李晔
  菩萨蛮
 李殉
  渔歌子
  定风波
 欧阳炯
  江城子
  ……
卷三 北宋词
卷四 南宋词
卷五 金·元·明·清词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卷一敦煌曲子词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之中沉埋千年之久的二万五千卷珍贵古文献,拂去历史的尘埃,重见天日。其中一小部分为民间词抄本,创作年代始自盛唐,直至五代,大约在8世纪至10世纪之间。按照当时的称呼,我们把它叫做曲子词。因为是在敦煌发现的,因此冠以“敦煌曲子词”之名。现存的敦煌曲子词大约1000首。王重民所辑《敦煌曲子词集》录词161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词54l首。这些词,除极少数可考知作者姓名的文人词之外,绝大多数是无名氏的作品,包括部分民间创作。其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多写歌女的恋情、妓女的怨恨、商人的豪富、旅人的离愁,同时对社会的动乱、征战的痛苦也有反映。其风格质朴,格调清新,感情淳厚,语言直白,形式多样,较多保留着词初产生时的原始状态;对于了解词的起源、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酒泉子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拟夺九重。长枪短剑如麻乱,争奈失计无投窜。金箱玉印自携将,任他乱芬芳。 说明 关于这首词,有人认为是写黄巢起义时,起义军攻入长安,直捣皇宫,唐朝军队大败,溃不成军,而王室贵族惊惶失措,狼狈逃窜,只求自保的情形,词中充满了讽刺之意。也有人认为这写的只是某次农民起义时的情形,不必太过于坐实背景。 注释 ①御辇:指皇帝的车驾,这里指代皇帝。 ②蓦:原意为突然,这里作超越讲。 ③九重:即九重城阙,是帝王居住的地方。 ④将:携带。 ⑤芬芳,纷纷的意思。 词解 起义军攻入了都城,只见到处都是一幅惊惶失措的情形。一队队起义的军队雄赳赳气昂昂地闯入都城,震惊了高堂之上的皇帝。他们横冲直撞,闻街穿巷,直逼皇宫,打算一举攻下皇宫,阵势锐不可当。城中的官军手持着长枪短剑抵御义军,一时间兵戈相交,纷乱如麻,无奈不敌义军,无计可施,四处逃窜。那些王侯贵族见势,各自携带金箱玉印,只顾着自己逃命,再也不关心都城的存亡安危,整个局面乱成一团。 生查子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一张落雁弓,百只金花箭。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说明 这是一首颂扬爱国将士的词作。词中所描写的是身藏三尺宝剑、百支金箭的守边志士,歌颂了他们为国尽忠、艰苦作战的精神面貌,以及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媒体关注与评论

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 ——陆游《老学庵笔记》 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王灼


编辑推荐

《万卷楼国学经典:豪放词(图文版)》收录了众多豪放派词人的作品,通过翔实的译文,辅以百余幅精美插图,用现代语言、今人的视角和标准为读者重新解读古典诗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万卷楼国学经典 PDF格式下载



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每首词都有详细注释,还不错吧


千万不要给它的封皮骗到了撒!!!!这本书最适合小学生看的!!!!里面拼音啊什么的到时蛮全的!我现在正在考虑要送给哪家的小朋友!


分为二分


给同学的 品读……


很喜欢豪放词的大气,但是真心希望书本的排版可不可以简洁一些。个人觉得还是白纸黑字更适合静心品读诗词。


拿到书以后,感觉有点失望,这个版本更适合中学生看。


书有点埋汰,纸不太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