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吓破胆系列

周德东 周德东 万卷出版公司 (2012-08出版)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周德东 万卷出版公司 (2012-08出版)  

作者:

周德东  

页数:

241  

Tag标签:

无  

前言

鬼神文化是人类最早的文化。 人类之初,由于不了解雷霆闪电山洪地震等等自然现象,就创造了鬼神文化。鬼神文化乃文学之母,作为一个文人,我对其充满敬慕之心。 时间深邃,空间浩瀚——渺小的人类对这个世界的探知永远是有限的,因此,恐惧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恐惧感来自遗传、经验、想象、暗示。它伴随我们一生。 婴儿离开漆黑、柔软、温暖、寂静的子宫,对光明充满恐惧;长大之后,对黑暗、灾祸、玄虚、未知充满恐惧;于人生的尽头时,对死亡充满恐惧…… 东西方的惊悚文化不同。西方倾向于现实的惊悚,比如变态杀人狂、灾难、怪兽、外星人、机器人等等,那是某种物质的惊悚;东方倾向于鬼魅的惊悚,比如莫名其妙的怪事、不可解释的现象、若隐若现的神秘不可抗力等,那是某种精神的惊悚。 既然每个人都有恐惧感,那么,作为文学的一种类型,惊悚小说就不能缺席了,它用来探索惊悚、展现惊悚、战胜惊悚。 从功能角度讲,惊悚小说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猛药,“熟视无恐”,它能够增强读者的抗惊悚心理素质,从而变得勇敢和坚强;从娱乐角度讲,惊悚小说是辣椒,用来丰富读者的口味。我们不可能天天吃辣椒,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压根没有辣椒这个品种,那我们的精神餐桌就太单调了;从文化意义上讲,惊悚小说对源远流长的鬼神文化是一种传承;从哲学意义上讲,惊悚小说是在探索生命、灵魂和宇宙的奥秘…… 中国当代惊悚小说依然处于摸索阶段。从上世纪末开始,经过多年的艰难努力,本土惊悚小说终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很多惊悚小说开始占据图书畅销榜,拥有了特定的读者群体。近两年,惊悚小说如同雨后春笋从各个角落冒出来,有优有劣,令人喜忧参半。 当下的惊悚小说基本分两大类:一类是鬼故事,更多流传于民间和网络。优秀的鬼故事并不多见,很多鬼故事停留在民间传闻阶段,没有经过文学提炼,宣扬迷信和血腥,意义消极,大大贬低了惊悚文学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另一类是惊悚故事,以鬼魅为表皮,最后慢慢揭开谜底,还原现实真相。我把这类故事称为“装神弄鬼型”。好的惊悚故事抨击人性之恶、现实之丑,在各类题材中最具力量。 我写过十四部惊悚小说,均属于“装神弄鬼型”。其中,我最喜欢《三减一等于几》。 实际上,大手笔的惊悚小说呈现的应该是某种天马行空式的惊悚,甚至没有逻辑。追求严谨,那是推理小说。而目前,中国的惊悚小说家挤在同一条刚刚起步的路上,都在比拼编故事的技巧——不管前面的悬念多么巨大,中间的气氛多么惊悚,结尾都要给出一系列严丝合缝的解释。为了最后能够自圆其说,驴唇对上马嘴,我们的作家总是在绞尽脑汁地重复这样一个工作:造包袱和抖包袱。正因如此,很多作品显得刻意、做作、拘谨、虚假。 在我看来,惊悚小说要上台阶,比拼的不是技巧,而是想象力。 远古时期就产生了鬼神文化,那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那时期的人类思维就像一个人的生命之初,属于孩子式的思维,而我们现在缺乏的恰恰是孩子式的想象力。前路漫漫,让我们上下左右前后求索吧。 最后说一句,虽然我写惊悚故事,但是我希望你们生活中所有的惊悚都是故事。

内容概要

  你不知道我的名字,不知道我的长相,不知道我的怪僻,总之你根本不认识我。而我知道你睡觉的时候脑袋喜欢朝哪个方向,我还能说出你过去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干了什么。我一直在你身边转悠,你甩不掉我,你也永远不会知道我的目的。我会时时跟着你,天天跟着你,年年跟着你,世世跟着你!

作者简介

周德东,著名畅销小说家,历任《女友》编辑,《文友》杂志主编,《格言》杂志主编,《青年文摘·彩版》主编。《胆小鬼》杂志主笔。2010年1月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主持午夜节目《周德东讲故事》。2010年9月为世界著名品牌佳能照相机代言。代表作品有《三岔口》《九命猫》《纸人》《谁摸了我一下》《奇门遁甲》。其中《三岔口》被著名导演李少红改编成电影《门》。在新浪举办的“寻找中国的斯蒂芬·金"十大恐怖小说家评选中,周德东名列第一。2006、2007、2008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电子阅读最受欢迎作家”。

书籍目录

说在前头 踩生人 厢房 恐怖的草甸子 凶杀案 第七名 偶人 迷宫 影子 整蛊 午夜节日 妈妈你冷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长到七岁的时候,一天晚上,我在家里的一只箱子里翻出了很多陈年照片,在油灯下看。 油灯在黑暗的重围中疲倦地眨着眼,灯油味刺鼻。 大多是一些黑白的老照片,已经泛黄,上面的人我都不认识。照片里的年代、地点、人物、衣服、表情……十分老旧。 “这是你爷。”我妈说。 照片上的老头穿着一身黑衣黑裤,正襟危坐,一脸死板。 “这是我爷啊?” 我妈想了想,似乎不知道该怎样对我说。我爸插嘴说:“这是你亲爷。” 我似懂非懂,继续翻下去。 我妈又指着一张照片说:“这是你姥爷和你姥娘。” 照片上的姥爷和姥娘同样穿着黑衣黑裤,神色严厉、冷酷,好像我做了什么错事,或者是父母做了什么错事。 他们已经死了很多很多年了,我一面都没见过。 我害怕他们的眼睛。 他们结婚时就是这样的眼神吗?当时我这样想。 “这是谁呀?” 我指着一张照片问我妈。照片上是一个老太太,长相和神态跟姥娘有点像。 “这是……你姥爷的表妹。”我妈说完,转头问我爸:“东子应该叫她什么?” 我爸想了想,不确定地说:“叫姑姥吧?” 黑龙镇的人不流动,不是血亲就是姻亲,远远近近的亲戚像树的根须一样,像“姑姥”这样的亲戚,实际上已经淡如水了。 我家之所以有姑姥的照片,是因为乡下人有收集照片的习惯,亲戚的、朋友的、邻居的,密密麻麻镶满一相框,挂在墙上,当摆设。 我端详着照片上的姑姥,忽然感觉这个老太太有点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她…… 有个老太太,曾经在供销社门口,给过我一根冰棍。当时,她的冰棍没卖完,天却下雨了,不可能有人买她的冰棍了……不是她。 过年时,来了跑旱船的,锣鼓敲得欢天喜地。我往人群里钻,不小心撞了一个老太太,她回头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不是她。 我发烧了,半夜里我爸背我去卫生院打针,走在黑糊糊的走廊里,路过一个病房的门,我看见脏兮兮的床上躺着一个老太太,面色苍白,双眼充满绝望和哀伤。护士说,她要死了……不是她。 我努力地想,终于没有想起来。 那应该是一个很久远的记忆了,她曾经在我的眼前一闪而过。我七年的生命里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镜头,我无法捕捉到她…… “姑姥现在在哪儿?”我问。 “她早死了。” “可是,我见过她呀!” 我妈愣了一下,说:“你在哪里见过她?” “我想不起来了。不过,我肯定见过她。” 我妈看了看爸爸,又看了看我,说:“小孩子不要胡说。” 夜里,我在黑暗中听见我爸我妈在低声说着什么。他们以为我睡着了。 我迷迷糊糊,感觉他们的声音极其诡秘。我听出来,他们好像在说我。 远方,有一个小孩隐隐约约在哭,哭得极其缓慢,极其悲惨,肯定不仅仅是找不到家了的问题。 前面说了,我出生时是正午,向日葵金灿灿地开放。 在我出生前大约半小时,我妈正在炕上爹一声娘一声地叫,有个人坐在我家门口号啕大哭。 是个疯子,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他大约三十多岁,满脸灰尘,穿一身破败的棉袄棉裤,里面是空的,连个背心都没有,光着脚,脚上都是皴。 他哭得十分凄惨,好像有一个大悲剧就要上演一样。 三两个过路的人站在他旁边看热闹。 接生婆悄悄对我爸说:“这件事有点晦气。” 我爸却不在乎:“一个疯子,别理他。” 邻居家有个少年放狗去咬疯子。 狗是势利眼,一条狗冲上去,左邻右合的狗都冲了上去。看热闹的几个人惊惶逃开,而那疯子继续号哭,连眼睛都不睁。 奇怪的是,那几条狗并不理疯子,而是猛扑那几个逃跑的人。直到那几个人跑远,它们才折回来,围住疯子。 你咬棉袄,我咬棉裤,疯子被拽倒在地,腾起一片尘土。 他爬起来,脸上就有了血,他哭得更惨烈了。 狗的狂吠,人的哭号,搅和在一起,那一定很揪心。 终于,少年的家长看见了这一幕,大声喊道:“快把狗叫回来,一会儿出人命了!” 少年这才跑过去,把几条狗弄了回来。 那干枯的号啕声一直响在窗外。 正午的植物都蔫蔫的,无言地倾听。 我出生时,听说不是很顺利,接生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拽出来。我弱弱地哭着,接生婆忙活着为我剪脐带,洗血水。 那一刻太紧张了,谁都没注意到疯子的哭声什么时候停止了。朝窗外看去,他已经蹒跚着离开。 三个小时后,有个老太太走进了我的家。 那时,完成了任务的接生婆已经走了。我躺在“悠车”里(东北“四大怪”之一:生个孩子吊起来)。我妈倦倦地睡过去了。 这个老太太就是“姑姥”,她本名叫李香枝,就住在我家后面。 她成了我的“踩生人”。 我家那儿有一种说法:一个孩子出生后,第一个来串门的人就是这个孩子的“踩生人”,据说这孩子的长相、性格和命运保准像他或她。 谁知道冥冥中“踩生人”跟这个孩子之间有什么黑暗的关系。 据说,李香枝年轻时就成了寡妇,再也没有结婚。 不过,她的房门虚掩了一辈子。


编辑推荐

《偶人》由周德东所著,恐怖就是这么简单——人没来由地来,没来由地去,生死轮回之中,参透了都成了佛,他们回向的时候,早已告诉过我们所有的秘密,只是我们不明白,所以还是恐怖。 周德东的恐怖正在于此:静静地细密地咬啮你的恐惧,不是鬼,不是犯罪分子,不是外星人,不是任何身外之物,而是你自己。他的恐怖不需要解释,万籁俱寂,长夜孤灯,你倒吸一口气的时候,那口气凉到骨髓里,恐怖就来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吓破胆系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