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云-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2-8
陈富贵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08出版)
陈富贵
128
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罔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一亿。这其中的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之中,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有在全民族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爱困将士,有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和革命群众,有积极从事进步活动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丛书,就像一部星光璀璨的英雄谱,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们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群星闪烁,光耀中华。 当今中国正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迫切需要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先进人物。在“双百”人物崇高精神的引领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必将英雄辈出。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丛书,就像一部星光璀璨的英 雄谱,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们非凡 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 进喜,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串串 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群星闪烁,光耀中华。当今中国正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迫切需要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承担历 史使命、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先进人物。在“双百”人物崇高精神的 引领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必将英雄辈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韩素云》是该丛书之一。
韩素云感动中国(代序)平凡朴实韩素云生在普通农民家幼年素云懂事早在校是个好学生默默奉献韩素云支持效武戊边关提前过门挑重担国事家事分得清身患病志不移媒体关注起反响《爱情故事》见报端《羊城晚报》起效应心存疑虑去广州无影灯下的赞歌神州大地涌爱潮“军嫂”美称始流行齐鲁大地出“名嫂”事迹报告撼中国“军嫂”一行赴北京首场报告收获成功首都劲刮“军嫂风”亮相春晚不寻常七个之“最”开先河珍惜荣誉报党恩立足岗位做奉献人到无求品自高热心奉献似当年后记 我写“军嫂”韩素云
婚后不久,婆婆又因病重住进了医院。当时,家中没钱,素云跑到村里的医生刘太和家借钱交了住院费。也就在这时,娘家托人带来口信,说素云爹的病已查出结果,属肺癌晚期,让素云赶快回去看看。 一边是要自己陪伴照顾的婆婆,另一边是从小疼爱并把自己养大的父亲,真难啊!素云难过地躲在医院的墙角里大哭了.一场。 那时素云无法也不可能预计到后面的事。她想,爹的病有大哥、嫂子和弟弟照顾,应该没有大的问题。婆婆身边是一刻也离不了人,等婆婆身体稍好点后,自己再回去看望父亲。想到这儿,素云又装作没事人一样回到了婆婆病床边。 因过度劳累和牵挂父亲,素云眼圈发黑,明显消瘦。婆婆心疼地说:“写封信让效武回来,让他帮帮你。”素云说:“效武在部队忙着哩,咱家这点事都是小事,有我就中了”半个月后,婆婆病好了,当素云正准备回娘家看父亲时,娘家叫人送信了:“父亲已离开人世!” 这口信如晴天霹雷,击碎了素云的心! 她好后悔呀!至今,素云还为当初没能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前也没顾上回去和老人家见最后一面而愧疚不已。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偏遇顶头风。就在素云父亲病逝不久,效武84岁的奶奶去世了。当时素云已有7个月的身孕。婆婆怕素云累坏身子,要素云拍封电报,让效武回来给奶奶送终。素云硬是不让。公公发火了:“过去我们都依着你,这次我说了算!”婆婆抹着泪对素云说:“你奶奶生前最疼效武,这回你得听俺的,你要是不发电报,俺就让你小妹去发。”听到这里,素云急了,“扑通”一声,跪在了二老面前:“爹、娘,人死不能复生,让效武安心工作才是大事,您们常说,有国才有家,如果谁家有点事都从部队上往家拽人,就让部队领导犯难了,奶奶的丧事我能办好,我一定能替效武尽这个孝道,你们就再依俺一次吧!”素云的央求既让公婆感动,又让公婆心里难受。婆婆淌着泪上前把素云紧紧揽在怀里,泣不成声地说:“孩子,快起来,娘依了你。”两天后,素云腆着大肚子,与大哥效文一起为奶奶办完了丧事。 1989年5月,素云生下了女儿。坐月子时,正赶上麦收大忙。俗话说:“见子不顾苗。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生下孩子的第二天,素云就下床给全家人做饭、洗衣裳。这时,素云才真正体会到了丈夫不在身边的难处,大人难,孩子也跟着难,就给女儿起了个小名,叫“难难”。娘家人得知素云月子没满就下床干活的事后,立即让大哥过来帮忙,这一季的农活总算挺过来了。 素云与效武成婚的第四年,弟弟效龙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素云托人舍脸,才为效龙找了个姑娘。为把弟弟的婚事办得体面些,素云东借西凑,好不容易才把结婚用的东西置买停当。东西虽说办好了,但公公婆婆还有烦心事:没有房子媳妇怎么进门?素云心里有底也最懂公婆的心。她对公婆说:“我住的两间房子给效龙,家具也给他。俺姨家离得近,我搬到她家去住。” 按老规矩,兄弟们娶了媳妇就要分家。效武与弟弟分家的事由德高望重的伯父主持。伯父知道素云为这个家付出最多,功劳最大,开口便说:“素云,要啥你先挑。”素云说:“爹娘身体不好,该要离家近一点的地;弟弟眼睛不好,该要块肥地;我要块远的吧。”素云的话感动了伯父。老人动情地说:“这孩子,现在又要最远最薄的地,吃亏的事咋全是你呢!”素云说:“我会骑自行车,地远一点不打紧,虽说俺分家了,但地里的活、家里的事我照样做,您老人家尽管放心!” 伯父的话一点不假,素云就是爱吃亏也不怕吃亏的人。从进效武家到分家的近十年里,她所想的就是让全家过上好日子,让效武安心边防。她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使12亩责任田不误农时,粮棉年年高产,不但按质按量上交了公粮,还解决了全家9口人的吃穿问题;她用做小买卖赚来的和省吃俭用节余的钱,为公婆支付药费,盖起新房,帮弟弟成家立业;她怀着对国家、对军队无限的爱,如数上交了政府规定军属可免交的190斤小麦和50斤皮棉…… 对素云硬要上交棉花和粮食的事,村里的一些人感到不理解,好心的邻居们劝素云:“你家是军属,政府的照顾你不要,该免的你也不免,你咋恁傻哩?”素云总是笑着说:“效武他们部队上的人要吃粮食,穿衣裳,城里的人也需要粮食和棉花,俺是军属,为国尽分力应该。” 多么朴实的语言啊!这朴实的语言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无穷力量,凝聚着素云对祖国、对人民、对军队、对丈夫的爱! P16-19
我写“军嫂”韩素云 2012年1月18日上午,一个陌生的电话振响了我的手机,本打算挂断的我很不情愿地按下了接听键。“陈老师好,我是吉林文史出版社的王尔立,就叫我小王吧!我社要出版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传记,韩素云是其中一位。韩素云说:‘《广西日报》的陈大哥从头到尾都跟着采访,最熟悉情况,找他没错!’我今天是冒昧向您约稿的。”我愉快地答应了。 很快,王尔立便把编写要求用电子邮件发给了我。电话和电子邮件勾起了我18年前发现并采写韩素云的回忆。于是,我再次翻看了精心保存的几篇原稿和上报前的大样与清样,以及(《爱的故事》后续报道)剪贴本。韩素云这位普通军嫂的典型事迹、我当初跟踪采访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这些年来我与素云胜似兄妹的交往,好似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在我的眼前…… 采写《爱的故事》 1993年11月初的一天,广西军区宣传干事王明金和周德国送来一篇稿件,主标题为:奉上一份爱,洒下一片情,副题是:广西边防某部教导队“援军嫂献爱心”活动募捐录。全文约1000字,主要内容写的是广西边防某教导大队官兵为一名身患重病且家庭十分困难的军人妻子捐款治病的事。用专业的眼光看,这篇写捐款现场多,交代背景材料少,尤其是未写明“官兵们为什么要为军人妻子捐款”深层原因的稿件,上报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勉强上报,也会因新闻价值不高而无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于是,我向他们提出了“以官兵们为军嫂捐款为由头,主要内容写军嫂爱国、爱家、支持丈夫安心边防工作等背景材料”的修改意见。几天后,他们送来二稿,题目叫《爱心》。该稿虽然有些进步,但仍是写捐款现场的东西多,写“军嫂”崇高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精神的骨干事例少,叙事部分文字运用也显不足。虽说稿件不很完美,但所反映的新闻事实却吸引了我的眼球,震撼着我的心。在军队服役近二十年,我熟悉军营也了解军人,而且深知那个年代军人妻子尤其是大部分农村军人妻子生活的艰辛。责任感与同情心交汇在一起,促使我暗下决心:想办法把这篇稿发出去,通过宣传“军嫂”的爱国奉献精神,引起人们的关注,帮助这位军人妻子渡过难关!当时,报社已决定报纸扩版,由我任责任编辑的“国防”版即将推出,但作为一名刚转业到报社的普通新闻工作者,我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质量不高的稿子别说发在别的版面,就是在自己负责的专版上也很难见报。于是,我就约了王明金和周德国,再次向他们提出了核实内容,补充采访,抓住重点,突出主线条,尽快完成此稿的建议。 两天后的一个晚上,他二人找我谈了补充采访和修改稿件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一是倪效武已带着韩素云去外地看病,短时间内无法联系本人;二是修改稿件难度大,不知从何入手。“能否找到了解情况的战友和老乡进行间接采访?”我这一问提醒了他们,据他二人说,倪效武有个无话不谈的好战友叫曹丽心,还有个很关心他的教导队长韦玉流,从他们那儿肯定可以再了解些情况。他二人还建议由我主笔写稿,他们积极配合,并通过多方面的采访尽量多搜集材料。因为时间太紧,我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于是,我们三人密切合作,王明金、周德国利用军内打长途电话的方便,负责采访倪效武的战友,我负责对他们采访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并对其中的若干个主要事例进行了核实,由于材料详实,我很快便写出了第三稿。为了确保报道内容的准确和用语无误,我约王明金到报社,我俩在三稿基础上又开始写第四稿。 稿子写好后,我们又开始制作标题。不一会儿,我们就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既能吸引读者眼球,又能高度概括内文的复合式通讯标题,引题是:自己承受百般苦,信信向夫报平安,“军嫂”无私奉献的精神震动了官兵,广西边防军营内传颂着一个——(主)“爱”的故事。稿子上版前,我拿给时任政文部主任的陈文刚,让其斧正并作最后审定。我说:“你前几天催我尽快拿出版面大样,其实我正忙着写稿,这是我第一次含着泪写的一篇稿件,我认为该稿有一定的价值,你看能否放在国防版头条位置上发出?”他看后说:“事例还可以,你个人流泪没用,稿子要写到让看的人流泪才行!”这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再次对稿件进行深加工,一直删减到1700字左右才上大样。因版面有限,大样出来后部门领导要求我把字数压到1500字以内,我只好忍痛割爱,又_个字一个标点地对稿件进行删改,当压缩到1560字时,我开始犯难了,稿子到了几乎无法再改的程度。我很无奈地又找陈文刚寻求帮助,他看后也觉得其字数已无法删减,于是便打起了别的主意。为减少标题字多占版面的问题,他把原标题前面的引题删除,仅保留了“爱的故事”。真是好事多磨,这篇呆访困难,写作、出版均不顺畅,由我和通讯员合写的稿件,终于在1993年11月13日《广西日报》第一期“国防”版第二条的显要位置刊登,这也就成了国内新闻媒体第一篇报道“好军嫂”韩素云的文章。 稿件发出一段时间后,王明金又跟我商量把此稿投到其他媒体的事,我不但同意,还当场表示:投稿时可以不写我的名,能发表就是好事。因为我们当初写稿的目的就是为了帮人,此稿若能在别的媒体发表,自然会引起更多读者的注意,说不定还真能起些作用。事情果如我们所料,第47天该稿在《羊城晚报》上发表,引起了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袁浩教授的关注,由此引发了一连串动人的故事。 跟踪采访韩素云 我是在广西钦州军分区采访时得到韩素云去广州治病消息的。1994年3月13日下午6时许,分区宣传科长黄团拿着一份《战士报》找到我说:“陈编辑,这上面登的消息不就是你们几个写过的韩素云吗?她到广州治病了。”我看后心中大喜,立即连夜赶回南宁。也许是过分激动的原因,回南宁的当晚一夜未眠。韩素云到广州治病的消息不但使我看到了第一篇稿件的分量,也使我估计到了马上跟踪采访,展开后续报道的重要性和新闻价值。我想:“若要继续展开报道,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肯定不行,若要领导支持既要拿出‘证据’,还得有个人的观点。”第二天上午,我首先跑到资料室,根据《战士报》上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刊登有关消息的《羊城晚报》、《中国妇女报》和《解放军报》等四份报纸(包括刊登《爱的故事》的本报),然后向部门领导陈文刚、张承工作了汇报。由于准备充分,两位领导被我的汇报打动,他们简短交流即达成了“有新闻价值,事关重大,应立即向社领导报告”的共识。此事引起了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天决定让我先赶写一篇消息,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广州,跟踪采访韩素云,开设(《爱的故事》后续报道)栏目,展开全面系列的宣传。 1994年3月16日,《广西日报》在一版头条的显要位置刊登了报道军嫂韩素云的第二篇文章,引题是“军嫂爱心献国防我为军嫂献爱心”,主题为“本报《爱的故事》掀起爱的洪流”。从专业角度讲,该文标题醒目,主题突出;内文中的背景材料详实,写作手法新颖。消息导语部分引出了《爱的故事》发表后,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好军嫂”先进事迹的新闻事实,内文巧妙引用了通讯《爱的故事》一文中,韩素云爱国、爱军、爱家无私奉献的典型事例,写明了韩素云被接到广州治病、本报将跟踪采访报道等重要内容。从影响力和受众关切度上说,该文不但引起了军队和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关心。稿件刊登的当天,本报便接到许多询问韩素云情况的电话,其中还有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愿为其治病提供捐款。 1994年3日17日晚,我在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病房内见到了韩素云、倪效武及他们的女儿前前。虽说之前我和素云未曾会面,但素云的朴实和善良,已通过先前的间接采访印记在了我的脑海里。简短的问候之后,我们就拉起了“家常”,一直谈到夜深人静。回到住处后,本打算休息一下的我却再也无法入睡。前两篇稿件虽说相隔时间较长,但已把韩素云的基本情况及到广州治病的消息告诉了读者,这第三篇稿应写哪些内容?经过反复思考后,我决定应先从读者最关心、最想知道的事情写起,一步步把报道引向深入。当即以韩素云的身体恢复情况为切入点,写出了一篇消息,引题是“‘天使’爱心献军嫂妙手奏响回春曲”,主题是“韩素云病情明显好转”。紧接其后的几天,我又根据采访得到的素材,先后写了通讯《羊城人心中的韩素云》、《倪效武、韩素云夫妇的情感世界》等多篇稿件,并拍摄了一组相当珍贵的照片。报社领导把我发回的这批稿件,全部刊登在了‘《爱的故事》后续报道”栏目。这一组从不同侧面记述韩素云的稿件和照片在《广西日报》刊登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州军区、广西军区和南宁军分区的领导先后赶到医院看望、慰问韩素云和为其治病的医务人员,广西军区和南宁军分区还分别向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袁浩教授、广州市妇联、广州军人服务中心等单位和个人敬送了写有“爱我长城”、“拥军楷模”的八面锦旗。 《广西日报》派记者到广州跟踪采访韩素云,不但引起了广东各新闻媒体的关注,还引起了山东、广州军区和中央各大新闻单位的高度重视,也就是几天的工夫,派出记者到医院采访的新闻媒体从最初的几家迅速扩大到十几家(之前几家媒体发表的少量稿件,基本上是采用通讯员的来稿)。我感到事情重大,一结束采访便急匆匆连夜赶回南宁,把在广州采访过程中看到的情况向社领导作了全面汇报。报社领导立即作出部署:派记者赶赴山东和广西边防,全面报道“好军嫂”韩素云。 1994年3月31日,《广西日报》“《爱的故事》后续报道”栏目又推出了由我主笔采写并加编者按,还配发了评论《我们时代的军嫂》的通讯《军人的“脊梁”——再述军嫂韩素云》。这篇全面记述好军嫂韩素云事迹的文章,在全国各新闻媒体报道‘好军嫂”韩素云的众多文章中,不但时间最早,也是写作手法灵活,选用事例具有代表性,语言文字最精练的一篇。因此,该文获得了当年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 从1994年4月开始,宣传“好军嫂”韩素云先进事迹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广西日报》派出多名记者参与采访报道。以我个人为例,在宣传韩素云的全过程中,一赴广州,三下边防,再进北京跟踪采访。从北京回来后又再次下边防,单独采写或与同事、通讯员们合写的稿件达50余篇,5万多字。这些从不同侧面采写的稿件陆续发表后,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反响,‘《爱的故事》后续报道”栏目获当年广西好新闻一等奖。为了表彰《广西日报》率先深入全面报道“好军嫂”事迹方面所作出的贡献,1995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作出《关于表彰(广西日报>宣传好军嫂韩素云典型事迹的决定》,通报表彰广西日报社。1月15日,广西日报社委会作出决定:对采写‘好军嫂”第一篇报道《爱的故事》,包括本人在内的4位作者给予奖励。1月28日,广西日报社委会为笔者记二等功一次,这也是广西日报社历史上第一次为记者记功。 时代呼唤韩素云 韩素云为何感动中国?本书在开头部分已说,故不赘述。韩素云为什么能成为重大典型?笔者试谈如下三点: 一是事迹感人。韩素云之所以能够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军人妻子成为家喻户晓、全国闻名的新闻人物,之所以能在全国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的事迹感人。 笔者和通讯员当初写《爱的故事》时,是含着眼泪写完的。《羊城晚报》的编辑李直收到通讯员的稿件时,边看边落泪,然后才决定采用此稿。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袁浩教授看完后再也无法入眠,连夜给院领导写出了报告……这充分说明,韩素云的事迹太动人了。最初写《爱的故事》时,笔者和通讯员为使稿子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让看的人也流泪,的确动了不少脑筋,为减少字数,我们在文章开头时仅用少量文字拉出现场,然后就直接进入叙事交代背景材料部分:“韩素云是山东省梁山县韩垓乡马店村人。十年前与汶上县南旺镇的倪效武订亲。同年底小倪便参军到了广西边防。为了使未婚夫安心部队,小韩不顾世俗偏见,在家人的支持下搬进了小倪家。从此,她这个提前过门的媳妇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80多岁的奶奶需要照顾;患严重风湿性关节炎的公公和有高血压、肠胃炎的婆婆要人护理;痴呆的小叔子稍不留神便出事;两个10岁的孪生妹妹要辅导功课;12亩责任田要耕种收割……这样一个多难的家庭,操持起来难哪14年过去了,小韩终于当上了新娘。”这一段高度概括、文字精练的背景材料,把韩素云所面临的家庭困难状况呈现给了读者。 在写韩素云爱家、爱国、爱军、无私奉献崇高思想时,其骨干事例很巧妙地用叙事、对话和高度概括加对话的手法完成:“那年冬天,鹅毛大雪铺天盖地下个没完,87岁的奶奶病危,弥留之际老人想和孙子再见上一面,公婆决定发电报给效武,可素云硬是不让。公公发火了:‘过去我们都依着你,这次我说了算!’‘扑通!’一声,素云跪在了二老面前:‘爹、娘,您们就再依俺一次吧!人死不能复生,让效武安心工作才是大事,家里的事有我呢。’公婆听了觉得在理,又_次做了让步。就这样,素云腆着大肚子和家人冒着风雪为奶奶送了终。”“冬去春来,十年过去了,韩素云以顽强的毅力和牺牲精神,不但把一个多难的家庭料理好,还圆满完成了全家应交的公购粮、棉和其他任务。就连按规定该减免的义务工她也总是走在前面,村里人都夸倪家找了个好媳妇。一些好心人感到不理解,劝她:‘乡、村两级的照顾你不要,该免的你不免,你咋恁傻哩!’素云笑着说:‘因为俺是军属。”’以上对话虽然用字不多,但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味,人物表现鲜明,结构过渡巧妙,含义深刻。特别是韩素云“让效武安心工作才是大事”、“因为俺是军属”这两句看似普通朴实的话,画龙点晴般折射出了韩素云的思想境界和平凡与伟大。 韩素云含辛茹苦无私奉献到底为了什么?产生了什么结果?这肯定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文章快结尾时,我们用反衬手法高度概括地写了倪效武在韩素云支持下安心边防作奉献的事:“封封‘平安’信,句句勉励话,给效武增添了力量。当排长期间,他带出4个先进排,当教员,带出67名优秀四会教练员,他本人先后15次立功受奖,5次被上级评为排长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练员。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和3年的探亲假参加函授学习,获得了大专文凭。”这段看似很普通的文字,使韩素云的奉献精神得到升华。从该稿发表后所产生的效果看,我们在文中所选用的典型事例,是生动感人。具有生命力的。这些事例在后期全国各媒体记者所写的稿件和各种出版物中,均被大量采用。 1994年10月下旬,中央各大媒体新闻采访团到广西采访时,笔者不但把手上掌握的所有材料复印成册分别交给了同行们,还同黄齐国、王登平、贾永、刘建新等多人进行了交流,大家的共同看法是:韩素云的事迹动人,围绕她发生的故事更动人,这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典型,在桂粤鲁三省区宣传基础上,继续在全国各大媒体上宣传,肯定会在全国产生更大的影响。大家还认为,在宣传韩素云上,中央下多大的决心,就会有多大的收获。 二有群众基础。韩素云做的那些事,虽然都是很普通很平常的小事,但这些事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大家都能够学的事。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无偿救治韩素云,广东、广西、山东三省区,尤其是羊城人民大范围向韩素云献爱心的行动,来自基层,发自群众,是全社会各界人士爱军嫂、爱军队、爱祖国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升华,故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共鸣。各媒体在宣传过程中,既讲韩素云和倪效武无私奉献的诸多故事,还用大量篇幅,宣传那些在普通岗位上,为救治和关心爱护韩素云作出不平凡业绩的普通人,使典型具有了广泛的群众性。在笔者所收集的材料中,就有很多是写群众的。如《羊城晚报》开设的《一个和千百个》栏目、刊登的通讯《滔滔珠水复潮生,载不动,许多情》,《人民日报》刊出的通讯《爱的礼赞——个好军嫂和无数好心人的故事》、山东《大众日报》刊登的通讯《人间爱洒韩素云》、解放军报刊登的《爱心,托起军嫂的生命》等稿件,都是写千千万万老百姓关心救助韩素云事迹的。这种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讲老百姓的理的宣传方法,打动了老百姓的心,从而使典型的先进性与社会性、群众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广大群众发自内心地把韩素云当做自己的优秀代表,达到了典型宣传与群众情绪的双向交流,调动了更多人去关心韩素云的宣传,自觉地向韩素云学习。 摘一组历史镜头献给读者: 一一1995年1月12日下午,韩素云爱国拥军先进群体报告团到达济南。韩素云等人刚下火车,欢迎的人群一拥而上,十几架摄像机、照相机纷纷抢拍;站台上,下车与准备登车的人们停下了匆匆的脚步,争睹“好军嫂”韩素云的风采;一声声问候,一句句祝语,齐鲁儿女用最真挚的感情,欢迎“好军嫂”回家;8位献花的女战士费了好大劲才挤上前去,献上了一束束鲜花……济南军区八一大礼堂里,掌声雷鸣般地响起,轻轻的抽泣、晶莹的泪水挂在每位听众的脸上……军区第五招待所里,十几名‘军嫂”围着素云正在说心里话。“军嫂”刘建春说:“我丈夫经常出差,顾不了家,有时我还埋怨他,如今,我算明白了这个理。支持丈夫的工作就是爱国拥军!”……山东的数千名军人妻子纷纷表示:要像韩素云那样,做爱国、爱军、爱亲人的模范……济南军区某集团军的“军嫂”们叫响了“你安心军营护长城,我勇挑重担理好家”的口号,以实际行动争当“好军嫂”…… 一一1995年1月16日中午,韩素云爱国拥军先进群体报告团成员乘坐飞机去上海,乘机的人们一发现韩素云,热情的掌声立刻爆响;第二天,当韩素云登上高高的东方明珠塔时,许多观光游客认出了韩素云,6岁的小朋友郭荔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跑到素云跟前说:“我们昨晚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今天在这儿又遇上你,真是太高兴了。”黄浦区的街道干部孙莲英挤上前去,握住韩素云的手说:“你了不起,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是我们妇女的好榜样。”挤不到跟前的人们一面热情鼓掌,一面声声呼唤:“军嫂,您好!军嫂,您好!”上海各新闻媒体连载、播放了韩素云先进群体的事迹报道。一时间,“好军嫂”的事迹成了上海群众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一个学习“好军嫂”活动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一一1995年2月17日,民政部、总政治部授予韩素云“优秀军人妻子”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广西首府南宁隆重举行。命名大会上,民政部副部长杨衍银代表民政部、总政治部宣布授予韩素云“优秀军人妻子”荣誉称号,总政治部副主任徐才厚中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赵富林分别给韩素云颁发荣誉证书和授予二级英模奖章。当韩素云接过大红的证书,佩戴上金光闪闪的奖章时,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三是时代需要。从时间节点看,推出韩素云这个典型时,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全社会追求利益最大化,传统美德受到挑战,军队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军人待遇较低等问题并存。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市大范围掀起“为军嫂献爱心”活动,等于向世人宣布:中国坚持搞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决策是正确的,中华民族是有希望的!从人物看,韩素云的事迹看似平常,却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大力弘扬的爱国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军队需要,人民需要,社会需要,是时代的强音。韩素云的爱国主义精神之所以能够震撼那么多人的心,就是因为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不断铸造、并深埋于内心深处的共同美德,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强国之声。 当年在北京采访期间,笔者同总政宣传部宣传局的领导秦怀保曾进行过多次交流,也参加了1995年1月6日上午,由《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和军队新闻单位,在中国记协礼堂联合举办的“首都10家新闻单位邀请各界人士学习韩素云爱国拥军先进群体先进事迹座谈会”。秦怀保说,同韩素云一样的军嫂事迹材料,我办公室里放着好几十份,之所以选树韩素云这个典型,上级基于三种考虑:一是韩素云的事迹很动人,她朴实、勤劳、爱家、爱国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应该大力弘扬的精神,宣传韩素云就是宣传千千万万个无私奉献的军嫂和在各条战线上无私奉献的广大群众;二是韩素云背后有一个先进的群体,在群体的后面,还有千千万万英雄的人民。宣传好这个伟大群体,既可稳定部队官兵思想,又能推进全国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和“双文明”建设;三是广西、广东、山东三省区的宣传力度大,收获也大,局部效应已经显现。山东是革命老区,对中国革命贡献大。广东是改革开放试点省,经济上去了,群众先富了,人们的爱国拥军热情更高了。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边、海防,建国后这几十年为稳定祖国南大门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在宣传韩素云先进事迹上,三个地方各有特点,《广西日报》率先报道后,接着又展开跟踪报道,持续的时间长,报道量大力度也大;广东参与的人数多,媒体多,事例感人,优势明显;山东虽说起步晚些,但起点很高,多家媒体一齐上,形成了合力。三省区先后发起向军嫂献爱心活动充分说明,弘扬时代主旋律恰逢其时! 1995年1月6日上午召开的“首都10家新闻单位邀请各界人士学习韩素云爱国拥军先进群体先进事迹座谈会”。内容有两部分:一是向韩素云学习,像她那样把爱国之情化作报国之心,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二是谈韩素云爱国拥军先进群体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新闻媒体如何弘扬时代主旋律。接到参会通知后,《广西日报》的政文部主任张承工与笔者耍了个“小聪明”,我俩把《广西日报》发表的40多篇稿件复印后,连夜制作了50本小册子。这批“真金白银”的小册子发到各位领导和专家手上后产生了轰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多家媒体的领导在发言时,对《广西日报》在宣传报道韩素云,弘扬时代主旋律上作出的贡献,给予了赞扬和肯定。会上,《羊城晚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广西日报》、《北京晚报》、《中国妇女报》和中央电视台先后介绍了宣传好军嫂的经验。发言各有千秋,共同部分是:时代需要韩素云这样的典型,各新闻媒体在宣传韩素云爱国拥军先进群体上投入的力量巨大,所取得的效果最好,为今后的重大典型宣传积累了经验,新闻媒体在弘扬爱国奉献时代主旋律上打了一场漂亮仗! 从2009年9月,韩素云高票当选全国“双百”人物充分说明:时代需要爱党、爱国、爱军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精神;中华民族崇尚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好军嫂”韩素云这个朴实无华的时代典型,集中体现在她身上的精神与美德,将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为建设崭新、强盛的祖国与和谐社会而奋斗。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所使用的文字材料基本上是本人采写过和长期收集保存下来的,部分是最近从素云、效武那里“挖”出来的。在大量使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作者还参阅了汪林编著的《好军嫂韩素云》,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编著的《新时期的好军嫂韩素云》。所使用的照片部分是笔者过去拍摄和精心保存的,另一部分是从效武家庭影集上挑选的。在如何根据章节内容选配照片方面,《广西日报》摄影部主任蒋光意,《南国早报》摄影部主任农如松给予了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作者 2012年3月18日
陈富贵编著的《韩素云》内容介绍:每个人的心中都多少有一点英雄情结,都向往英雄、景仰英雄。也正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十一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中,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一亿。这其中的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