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满汉全席之饽饽

扬眉 绘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

扬眉 绘  

页数:

16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满汉全席之饽饽》专门讲述清宮御膳的主食系列。“饽饽”是满族人对面食的称谓。绵延清朝三百多年的饽饽全盛时代,诞生和改良了几乎所有现在的主食与点心,而“外路”面食也都臣服于饽饽麾。上屉蒸的是“撒糕饽饽”、“苏叶饽饽”,火炉烘烤的是“光头”、“核桃酥”,下锅水煮的是“煮饽饽”(水饺)。北平俗曲《鸳鸯扣》专道“煮饽饽”:“仆妇们端上了饽饽送亲的就让,先说姑爷请用……勉强的咬点边儿仍然吐掉,阿哥他嚷是生面就笑坏了旁人,大奶奶笑骂:猴儿你怎么好傻!快吃了不要胡说,那就是儿孙。”百年前餐前饭后最为熟稔的“饽饽”盛名不在,其实尚存,萨其马、豌豆黄、枣儿糕,当然还有“煮饽饽”。

书籍目录

不失国体的丰等满宴送赏赐取拉拉出工膳间克食膳房搬家

章节摘录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用海量面食当作国宴的,除了清帝国。六个等级的满席,全部以面食为主,赴宴的人会得到一个“饽饽桌”,这是一张大红油漆矮桌,上面纵横成列地摆着各种各样的面食与点心,一层叠一层,成为一座点心山,点心摞得特别瓷实,要是抽出一块来吃,就可能使整个点心山倾倒。“满人嗜面,不常嗜米,种类极繁,有炕者、蒸者、炒者,或制以糖,或以椒盐,或做龙形、蝴蝶形,以及花卉形;另一种中有肉馅,另外有酱者数种,又有绿豆糕、花生糕数事,配以糖制之汤。”如此多样的满式饽饽,也并不能涵盖“饽饽桌”上的所有内容,实际上,饽饽桌上有满族面食、蒙古面食、回族面食,还有汉族面食……随着满族定鼎中原,被定为国宴的“饽饽桌”也很快地进行了民族融合,全国各民族最有特色、最精美的面食被集中到一张桌上。这时,即使同一种点心,也不再纯粹了。一只小小的奶卷,本是正宗的蒙族点心,在清朝国宴的餐桌上,它的奶皮来自蒙古,馅心却是来自长芦的蜜渍荸荠。被清朝人叫作“饽饽”的食品,流传到现在大部分成了“点心”,比如“自来红”、“自来白”、“萨其马”,现在北京仍然有,却是作为茶余饭后的点心而存在的。而被清朝人叫作“点心”的食品,以现在的眼光看,差不多都是日常主食,比如蒸饼、烫面饺、包子、发糕等。


编辑推荐

  满汉全席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在华人甚至亚洲人的印象中,它代表顶级豪华筵宴。现在,除了名字,它已沦为虚幻。街头巷尾酒楼餐室与娱乐节目所炮制的它并不得到人们认可。有谁知道真正的满汉全席包括哪些菜品?由哪些材料烹成?如何烹制?《满汉全席之饽饽》在历史的碎片中找到真相,还原史实。书中所有菜品在《清宮膳底档》都可以找到,每一种烹饪方法都有它的历史源头。鱼翅、燕窝、熊掌、雪蛤离你我固然很遥远,但令人欣慰的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过的珍馐佳肴也可以很平凡。食物没有高低贵贱,它们永远是最纯洁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满汉全席之饽饽 PDF格式下载



一直喜欢扬眉的书,从随园食单到闲情偶寄,质量一直非常有保证,书的装帧也很精美,美中不足的是内容太少了,比起随园食单性价比不是很高。
看了满汉全席才真正了解中华的美食是多么的博大精深,而且书写的很有趣味。
原来满席中的饽饽种类那么多啊。


看到书中所画的饽饽再跟平常到稻香村买的点心一对比,感觉真有意思。从没想过清宫里饽饽房是怎么做饽饽的,长了很多知识。


饽饽似乎不是我喜欢吃的,但是画的都非常吸引人~


没想到饽饽还有这么多讲究,中国的糕点也很有文化啊


看着那满眼的饽饽,突然觉得很感动,也想像冯二福一样去做一个有理想的苏拉


同前两本一样,这个系列的三本书不仅让人对满汉全席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同样在视觉欣赏也是一顿满汉全席。期待作者能继续将这个系列画下去!


中华饮食真是博大精深啊。希望扬眉再接再厉,把这套满汉全席出齐啊。翘首期盼中。


我是一个东北人,对于东北饮食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面食情有独钟,对于之前吃过的面食还有这样那样的故事感到很是新奇。现在人在外地,已经不经常吃到妈妈的手艺了,拿着这本书能让我想起那让人难忘的味道,很好!


看完之后我也好想吃点心!!


这本纸张要大一些,都是点心的,买了五本扬眉的书,最喜欢的还是第一本漫话《随园食单》


人物、食物都非常可爱,又不失细节,是难得一见有创意的好作品。


很喜欢扬眉的画风,当当里所有她的书,我都买了~~~~~~~~画风非常可爱,也非常具有知识性


书是正品,就是下角被弄脏了有点小不爽,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满意的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随手翻了一下就很喜欢,回家立马上当当买了,在轻松幽默的漫画里,让我们了解到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画的也很不错。


不多说了,好书,给力!值得拥有。期待扬眉的新书。


新形式写书,趣味横生,再也体验不到的往昔浪漫.


杨梅的漫画:是我一直在寻觅的那种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清新淡雅,隽永写实的意境;又秉承现代漫画的洗练、轻松诙谐的风格,是枕边书的最佳首选。但这本书的纸张质地实在一般。


不错的书书,很值得收藏!


质量很不错~摸起来滑滑的~很喜欢扬眉画的~喜欢关于食疗的书~正版的~


作者这一系列的书都很不错,不知道最近有没有新书出来。


推荐。就是有点贵


内容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书本的装帧设计风格我都很喜欢 内容也很棒 超级喜欢


很好看,看的时候开心。


喜欢!!个人喜欢!!


画风华丽,故事风趣~


别具匠心。


这个饽饽有蛮多是我见过的~但是味道明显没那些个皇帝妃子吃得好了哇~但是宴席上全是饽饽点心。。。而且还因为码的太严实连拔都拔不出来。。。但是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赐宴的食品连同盘子筷子碗神马的都可以自行处理~真是太棒啦~这样子可以有效节约~可真够环保的~哈哈哈~


说不上这本书画得有多好,不过,读完此书对满族的点心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满汉全席之进宫》、《满汉全席之满菜》、《满汉全席之饽饽》——那一抹真实的喧哗
  
  食物没有高低贵贱,它们永远是最纯洁的。
  对于清朝,过多的史剧让人冷漠地觉得那是一个遥远、奢华的时代。
  有着他辉煌的巅峰和沉沦的腐朽,却从书中,体味到一个有些人情味,有些温暖的过往。
  也更实质的接触到,原来,那辉煌的样子,是那么的让人吃惊。
  原来,那些早已融入历史灰烬中的技艺,简单到曾经不朽,复杂到再也难寻其宗。
  看着二福的执着、憨厚,不禁小小悸动。
  看着乾隆的孩子气,不禁莞尔。
  看着琉球皇子大臣的小家子气,不禁自豪。
  或许那样铺张奢华的盛世,再也无从成为现实,但至少他真实的存在过,记录下来,使人惊叹,古人的那份智慧、那份精湛。
  虽然书只是揭开了那场盛宴的一剂盖帘,但也让人欣慰地了解,原来那让人闻之动容的盛宴早已消化于市井,流传开来。
  虽然很多菜肴成为亘古的传说,但那份独享民族的殊荣,确是历历存在。
  
  无论摆宴几天的满汉大餐、还是平凡两三碟盏的家常小宴,最后让人明白的是我们的味蕾,其实是跟心紧紧相连的。
  吃出一份温暖,即使再普通,也让人眉眼顿开。
  就如同我们做给爱人或是爱人做给我们的一餐饭。
  当你的心里填满爱意的时候,味蕾的惊艳远不及那份感动绵长。
  古人、今人都是明白的。
  
  希望二福幸福,希望人生可以在快乐自由的行进中,享受心灵与味蕾的一次次惊艳。
  
  http://pariscatzi.blogcn.com/index.shtml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