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孟加拉国史

[荷] 威廉·冯·申德尔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

[荷] 威廉·冯·申德尔  

页数:

407  

译者:

李腾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世界历史文库》主要选收国别史、地区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国别史为主体,适当辅以地区史。计划共出版80种,2年内出齐。文库编辑委员会特邀我国世界史学界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精心遴选著作。编选者和学术顾问一致认为,每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只选一种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种应是在学界已获得广泛定评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应为著名史学专家,原出版者也应是知名的出版机构。原著使用的语种主要是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等,中文译者应基本上是史学专业人士或具有较高史学修养的翻译家。总之,学术性、权威性、完备性、可资借鉴性以及可读性,是《世界历史文库》编选出版工作所追求的目标。

作者简介

作者:(孟加拉)威廉•冯•申德尔 译者:李腾

书籍目录

致谢
人事年表
导言
第一卷 鸟瞰
 第一章 水脉与淤泥之地
 第二章 丛林、旷野、城市与国家
 第三章 多重边界的地区
 第四章 作为十字路口的三角洲
第二卷 殖民遭遇战
 第五章 从莫卧儿帝国到大英帝国
 第六章 英国的影响
 第七章 关闭的耕地边界
 第八章 殖民地的冲突
 第九章 走向分治
 第十章 分治
第三卷 成为东巴基斯坦
 第十一章 巴基斯坦实验
 第十二章 巴基斯坦的分裂
 第十三章 东巴基斯坦人的生活
 第十四章 依赖支援的根源
 第十五章 新精英分子与文化更新
第四卷 战争与孟加拉国的诞生
 第十六章 武装冲突
 第十七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
 第十八章 梦想新社会
第五卷 独立的孟加拉国
 第十九章 创建政治制度
 第二十章 跨国联系
 第二十一章 拥挤不堪
 第二十二章 一种国家文化?
结论
孟加拉国行政地图
1947年以来的重要政治人物
孟加拉语术语表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伊斯兰教怎么会在这样一个远离中东,并且其周围地区都未受到如此深远影响的地区成为主要宗教呢?它如何成为乡村人口的主要信仰,而在南亚其他地区则主要只是城市中的教义?皈依伊斯兰教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为什么伊斯兰教在东孟加拉比西孟加拉成功得多?理查德•伊顿详细地考察了这些问题,认为答案在于在东孟加拉地区历史的关键阶段中,耕地边界、国家边界和宗教边界是共同移动的。 16世纪,当莫卧儿王朝统治今天孟加拉国的大部分地区时,耕地边界决定性地向三角洲东部移动。国家官员们正好碰上了一次生态巨变的顶峰:孟加拉盆地逐渐向东倾斜(这一运动迄今仍在继续),恒河于是改道向东(现在的博多河),结果,三角洲东部的农耕潜力增加了。莫卧儿官方急于提高其课税基础,便鼓励民众砍伐森林,建立犁耕水稻农业。为了这一目的,他们颁发许可并拨款以激励殖民者去开垦三角洲东部的土地,然后交纳土地税。殖民者需要动员劳动力,而这给予了那些享有宗教权力与虔诚荣誉的“克里斯玛式先锋”(charismaticpioneers)极大的优势。他们招募追随者,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一个圣祠,并使其在周围定居。这个以圣祠定向的组织[在穆斯林中常称为舒玛兹(shomaz)]提供了一种社会秩序。新建立的社区常常由大量来自孟加拉西部和北部(那里的土地远没有以前肥沃)的移民组成,他们砍伐森林并开垦稻田。当地的游耕者和渔民或者加入他们,或者选择向森林、沼泽的更深处迁移,以使自身处于国家控制之外,但仍与那些定居的水稻种植者保持贸易关系。 莫卧儿王朝并没有实行在孟加拉推广伊斯兰教的政策,许多受到国家支持的克里斯玛式先锋都是印度教徒。然而移民的大多数却是穆斯林,其中许多被认为是精神导师。因此,伊顿认为在三角洲东部--由“很少相互接触,即使接触也只是同印度教文明接触的社区”占据着--伊斯兰教开始与国家认可的控制土地开垦以及水稻耕作和扫盲活动的扩展结合起来。当伊斯兰教发展成一种开拓森林与推进定居农垦的意识形态,耕地、宗教和国家边界就融合在一起了。在这个创造性的接受与转化过程中,东孟加拉的宗教传统和礼仪与新村庄里的清真寺、圣祠开始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孟加拉和伊斯兰世界观的混合物。伊斯兰教在孟加拉三角洲的胜利奠基于其教化。伊斯兰教的超人类存在首先被加入到当时的万神殿中,其后被等同于当地的强大神明,最终它们上升到一个如此显耀的位置以至于成功地吸纳了孟加拉文化--或者是被其吸纳。简而言之,“当亚当、夏娃和亚伯拉罕这些形象被认同为孟加拉历史和文明的主旨,伊斯兰教已经深深地、切实地扎根于孟加拉人心中了”。 重要的是,伊斯兰孟加拉认同仍然牢牢植根于三角洲东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仍是一种低地认同,与西部--也就是梵文与伊斯兰教的中心地区相连,而从未成功传到高山或深入森林。居住在孟加拉三角洲周围山区与山脉中的人们从未接受孟加拉或伊斯兰认同。这些山区的一些部分现属于孟加拉国,尤其是吉大港山区。当你从平原进入这些山区时,你将会立即感到已经越过了一道文化的边界。山区的建筑、食物、性别关系以及其他许多要素都倾向东方,接近东南亚地区。宗教是多种多样的:在姆鲁(Mru)、库米(Khumi)和钦(Khyeng)族人中是社群宗教;地方形式的佛教则存在于马尔马(Marina)、查克玛(Chakma)、塔乌昌戈雅(Taungchangya)和萨格(Sak)族人中;地方形式的印度教存在于特里普拉(Tripura)和梁/布荣(Riang/Brong)族人中;而且从20世纪初开始,多种形式的基督教也在巴乌姆(Bawm)、庞克华(Pangkhua)、钦、姆鲁以及卢萨(Lushai)族人中流行。这些团体中没有一个认同自己是孟加拉人。除了查克玛语以外,他们所讲的语洁没有一种与孟加拉语有关。


编辑推荐

《孟加拉国史》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孟加拉国史 PDF格式下载



世界历史文库里经典之作,为什么老是翻译,不能自己写呢?


孟加拉国历史的必读之作。译文也比较优美,可读性很强。


书已经收到了,正在阅读过程中,感觉内容还是很翔实的,语句也很平和生动,想要了解孟加拉国的童鞋,此书不可错过


世界历史文库收藏第22种


1971年12月16日,孟加拉国成立了,这个国家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狭小的国土,稠密的人口,60%的国土经常面临洪水危害,不时的饥荒,每次的大灾难都是上百万人的死亡!但他们仍然顽强的生存着,让人着实吃惊!想想我们祖国的人民是多么的幸福!
看本书收获颇多,从孟加拉的历史当中使我们对待民族问题有了一个很好的借鉴,西巴基斯坦对待东巴基斯坦的政策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对待语言问题上要慎重,尊重各民族的语言习惯。其二,在民族地方收入和中央财政问题上,要适当扩大地方(地税)收入,缓和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关系。其三,对待民族矛盾和游行示威要慎用武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创伤和民族仇恨。其四,要大胆启用民族和地方干部。其五,经济政策要对头,要稳定,制定出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加入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减少失业人口和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