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老照片

冯克力 编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

冯克力 编  

页数:

18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59年10月,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率苏联代表团来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庆祝活动时,与毛泽东在一起这张照片系新华社记者所拍摄,收录在随后出版的一本题为《中国》的大型摄影画册里一照片巧妙抓取了两位政治领袖随意交谈的瞬间,在通常所见的同类新闻照片中殊为少见:两人并肩坐在一个小型会议桌前,赫氏手里拿着一面打开的中国传统折扇,面带微笑地瞄着毛泽东手里的香烟,毛泽东也看着赫氏还以微笑,但神情里多少流露出几分矜持……此时,中苏之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已经出现了分歧,但关系尚未破裂,仅仅过了差不多一年之后,苏联就全面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并单方面宣布撤走援华专家、事实上,照片上的两位政治领袖,相互之间从未有过什么好感。

书籍目录

胡剑杨 森与蒋介石朱益华 1969年:北京见闻宋晓涛 我的一段特殊经历史耀增 “大跃进”中的小学生徐宗懋 一宗腾冲、龙陵战役的原始史料孙明经 地方影像学里的民俗视觉(下)林冠珍 萨福桥与萨镇冰 沈迦 胡适与苏慧廉父女的交往秦风 保罗·朗度斯基与他的孙中山塑像鲁任 再记王普历史影像齐太平 “社教”运动中的文学所专家们张星扬 乔恩阜的故事 戴为伟 “快乐琴”和爸爸探亲黄豆米 父亲的上海公交月票李广开 父亲的追求史际平 一位老人与一张老照片韩全铭 抗战胜利时的一幅全家福伊格 民间的川剧“玩友”谭金土 1900年:苏州吴门桥冯克力 多面的人物与多面的历史封面 萨福桥肖像照(林冠珍供稿)封二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北京(秦风老照片馆供稿)封 三 家庭合影(郑祖泉供稿)

章节摘录

插图:首先,我们不忘组织观念,尽管当时的公社党委、政府已经瘫痪,但我们还是发了《致张家公社党委、政府公开信》。其次,我们编印了成册的材料,把对撤销林场有利的“最高指示”、“马列主义”和“普通群众的议论”实用主义地一并拿来,附在《公开信》之后,以增强说服力。同时,我们还把这些内容抄写成大字报,在张家公社场镇的街道上广为张贴,让全公社的干部和群众知晓。接下来,我们划分成几个组,分头到各个大队去游说,让农民把林场“一平二调”弄来的住房、猪圈、自留地通通领回去。我和曾康宁一组,跑前锋大队,首先去冯家湾找生产队长冯达山,处理“飞地”(邻水县插入大竹县的零星地块)。过去山上打猎我们有几次合围撵山,处得很熟,如果他看在好朋友的份上,带头把原来属于他们邻水县的“飞地”收回,我们就开了一个好头,不愁后边的工作做不下去。可是,我们磨破了嘴皮,他仍然“冷水烫猪不来气儿”。道理他懂,也觉得我们在理,但他不敢应允收回。于是,我只好我行我素,把一张加盖了公章的退还田土的说明放在他家桌上,扭头走,这就算退田了——我总不能把田土背到你家还你吧! 就这样,一段时日里,我们奔走了若干家,如法炮制,自以为万事大吉。我们非常温和地实施着我们的阴谋,没有任何过激行为,我们以为胜利在望。但是我们错了。在阶级斗争异常激烈的文化大革命中,早已有人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


编辑推荐

《老照片(第71辑)》:地方影像学里的民俗视觉(下),杨森与蒋介石,1969年:北京见闻,我的一段特殊经历,胡适与苏慧廉父女的交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老照片 PDF格式下载



老照片:第七十一辑老照片:第七十一辑


老照片,没的说,非常好。


本辑岭南校园的一组照片很有韵味,文章也不错


《地方影像学里的民俗视觉(下》,看了才知道,“十友堂”是这么来的。《胡适与苏慧廉父女的交往》里,徐志摩提醒胡适注意苏俄国家强大与民众弱小的关系。徐是二十年代对苏俄有清醒认识的少数知识分子之一。35也的《杨森与蒋介石》也有看头。


历史的再现


好文,杨森与蒋介右


一直在集的书 一集不能少 书很好 是正版。。。


还会坚持买下去的。


图片还原历史的碎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