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华老字号的故事

王忆萍 等编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

王忆萍 等编著  

页数:

275  

字数:

30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老字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有着浓郁、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们不仅仅是一家家传统老店,不仅仅是一项项传统技艺,不仅仅是一款款独具特色的产品,更是悠悠岁月凝聚起来的中华文化的瑰宝! 现代经济的发展,使老字号显得有些失落,但它仍以自己的特色独树一帜。在这些闻名遐迩的老店中,有始于清康熙年间提供中医秘方秘药的同仁堂,有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的“中国布鞋第一家”内联升,有1821年始创后应达官贵人穿戴讲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瑞蚨祥绸布店,有明朝中期开业以制作美味酱菜而闻名的六必居,这些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遗留下来的极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其品牌也是人们公认的好品质的同义语。它们是中华悠久历史的一部分,您在这里经历的是传统,体验的是百年不变的服务。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还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使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而京城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都生动地反映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过去老北京人夸富有旬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里说的“脚踩内联升”,是说能穿上内联升做的鞋,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海量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强烈地冲击着我国的民族产业。这些企业除了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更大的一个优势是在品牌方面。面对奔驰、大众、福特、西门子等动辄有着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百年老店,中国的民族企业有着一种天然的劣势。这些外来企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而长盛不衰,充分地说明了它们具备极强的竞争力,否则无以在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无以获得消费者持之以恒的认可。而中国同样拥有一批这样的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基业长青的老字号.这些老字号秉承的传统文化,主要源自儒家传统,尤其是其中注重质量、诚信经营和周到服务,更是当前市场经济之下非常值得推崇的优秀传统,正是这种优秀传统支撑着这些老字号百年的生存、延续和发展,成为企业不可估量的巨大无形资产。 今天,大批老字号正在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积极利用金字招牌的无形资产,迅速恢复了青春。有些老字号比如同仁堂、全聚德、荣宝斋等优秀企业,更是扬帆起航,驶出中国,进军海外,开辟了更为宏伟的事业。全社会都已经认识到老字号所蕴含的宝贵价值,也在关注着它们的发展和成长。相信这些久经考验、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国之瑰宝,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一定会为国家和民族争得更大的成绩和荣耀。

内容概要

  《中华老字号的故事》讲述了: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它们不仅是一家家传统老店、一项项传统技艺、一款款独具特色的产品,更是悠悠岁月凝聚起来的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北京的民间歇后语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 酸甜苦辣都尝过”
“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都生动地反映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中华老字号的故事》择选的百年老店,有始于1669年
“存心有天知”的同仁堂,有建于1853年的
“中国布鞋第一家”内联升,有创于1821年的“八大祥之首”瑞蚨祥绸布店,等等。一个个动人的中华老字号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意趣横生。

书籍目录

序言
全聚德——金炉百年不灭火,银钩长挂百味鲜
“全聚德”本是“德聚全”
精明能干的“军师”李子明
几经磨难终流传
公私合营挽倒闭之势
全聚德与共和国领导人的不解之缘
全聚德的现代化之路
便宜坊——便利百姓,宜民宜家
“便意”亦“便宜”,读法很巧妙
乾隆爱吃便宜坊,御膳房里设炉场
招牌匾额有故事,一身正气美名扬
为保子孙店易主,连锁经营闯名堂
几经浮沉留精魂,百年老店又新生
果仁张——民问的宫廷小吃
宫廷小吃果仁张
张维顺提升技艺
果仁张入驻天津卫
“果仁张”曾改名“真素斋”
矢志不渝再创辉煌
狗不理——中华第一包
自杀未遂重开包子铺
“狗不理”之来源
“狗不理”成贡包
“狗不理”的后世之事
楼外楼——佳肴与美景共飨
落第秀才开菜馆
楼外楼步步登高
周恩来九登“楼外楼”
东来顺——百年诚信东来顺,一品清真冠京城
东来顺名字缘起
涮肉驰名京城
与众不同的广告
和中外领导人的不解之缘
稻香村——南味北卖自繁荣
稻香村名考
南味北卖,自创经营
由鼎盛到分立至歇业
百年老店重出江湖
杏花楼——粤食之精华
徐阿润“留洋”回来开甜品店
李掌柜“黄袍加身”创办杏花楼
做好月饼,留名后世
老鼎丰——乾隆亲题的金字招牌
乾隆钦赐“老鼎丰”
几载沉浮后兴盛
老鼎丰的历史见证人
改制迎来新局面
六必居——美味酱菜香飘五百年
“六必居”的字号来历
六必居的百年牌匾
“六必居”长盛不衰
六必居独特的管理
六味斋——唇齿留香两百年的中华熟食
落榜举子开山立派
福记六味斋
老店遭遇下坡路
励精图治重获重生
三珍斋——香飘百年味更美的酱鸡
酱鸡之乡——桐乡乌镇
传说中的三珍斋
跌宕起伏的风云历史
香飘百年味更美
五芳斋——百年粽子,传奇美味
苏州“五芳”街巷闻,入赘女婿来发扬
保护商标没意识,满城尽是“五芳斋”
粽子“机械化”,走出嘉兴走向世界
合房地产做粽子,五芳斋迈向集团化
皇上皇——粤式腊味很经典
穷则思变,腊味出名堂
“皇上皇”胜“太上皇”
半百风雨半百辉煌
王致和——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
前程无量的王举人
美丽传说话来历
慈禧太后赐名“青方”
特殊的营养价值
方寸之间,流芳百世
王老吉——传奇凉茶首一家
寻根“王老吉”
清热祛湿王老吉
传奇故事增添神秘
王老吉与历史名人的传说
王老吉分成南北两支
东湖陈醋——华夏第一“醋坛子”
御赐“山西老陈醋”
“东湖醋”长在红旗下
“东湖”来了个郭总
“勾兑风波”老陈醋
吴裕泰——门洞里的生意经
门洞里的茶叶铺
老铺待客似宾朋
五子共谋发展计
吴裕泰独特的年文化
崇尚勤俭,乐善好施
张一元——一等茶庄属张家
张一元茶庄创建
茶庄火热的秘密
浮浮沉沉张一元
通货源起死回生
品牌“高碎”第一家
同仁堂——三百四十年铸就的中药品牌
先辈定名,后人开办
供奉御药同仁堂
四房共管同仁堂
老铺浮沉总受难
老店重建,继往开来
九芝堂——风雨沧桑四百年
祖师爷劳澄选定坡子街
“劳九芝堂”灵药安民
跌宕起伏,潮起又潮落
藿香正气救铁军,解暑祛热美名传
大浪淘沙三百年,立足今朝求发展
宏济堂——百年阿胶,世纪良药
创办人——《大宅门》原型乐镜宇
“白七爷”阿胶声名鹊起
多次迁址留百年足迹
老天祥——人寿百年济世,药香万代扬名
烟台有个“天祥顺”
北迁丹东谋生路
“狗皮膏药”从天降
老树春深更著花
片仔癀——中药之奇葩
太医离宫,山寺为僧
赠医施药,济怀百姓
秘药外传,远至南洋
片仔癀:一个国家的秘密
云南白药——中华瑰宝,伤科圣药
白药寻踪,起源来历玄妙
结识贵人,缔造白药王国
外伤圣药,药方之谜闹不休
马应龙——小小眼药铺的大作为
“八宝秘方”问世,浩浩荡荡闯京城
南下武汉拓展,乱世不断传承
顺应新时代,走上创新路
茅台——浓香飘千年,国酒树丰碑
国酒前身为“赖茅”,古往今来受青睐
长征胜利功劳高,独特香味领风骚
“国酒之父”周恩来的茅台外交
中外宾客醉茅台,复制克隆难度高
牛栏山——“牛”酒广传承
绵延五千年的酒文化
金牛造就二锅头
乾隆会饮封“御酒”
沧桑历史典故多
“地利”营造酒乡传奇
张裕一百年“张裕”情,世纪“实业兴邦”志
张弼士的“实业兴邦”梦
红顶加身,梦圆“张裕”
孙中山留墨宝,百年传美名
西凤酒——千年古酒,绵香穿岁月
“秦酒”赠“野人”,舍命报君恩
苏轼咏柳林,凤翔名全国
总理关怀,浴火重生
女儿红——九九女儿红,酒浓情更浓
生女必酿女儿酒,嫁女必饮女儿红
一脉相承分三枝,个个味美有来头
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女儿红红遍大江南北
孔凤春——凤凰涅巢.浴火重生
创业初期:孔记香粉店
繁荣时期:孔凤春闻名全国
转型时期:百年老号国有化
复兴时期: “孔凤春”旧貌换新颜
中国照相馆——留住百年变迁史
“决战”上海滩
周总理一照留经典
巾帼再现,老字号复苏
内联升——手工布鞋中的奢侈品
做坐轿人的生意
高级定制——《履中备载》
动乱来临,辉煌结束
创新是存活的根本
风雨过后是彩虹
王星记——扇子的王国
“一把扇子半把伞”
漂洋过海的“贡扇”
子承父业,繁荣扇业
孙总上任,实行改制
正在缔造的扇子王国
恒源祥——横罗百货、源发天祥
沈莱舟带红恒源祥
恒源祥命途多舛
南京路上的刘经理
注册“小囡”牌商标
中国的“可口可乐”
瑞蚨祥——百年丝绸店
借用“青蚨”取吉祥
一代大商孟洛川
几重劫难,走向衰落
迎着红旗赢新生
乾泰祥——首屈一指的五星绸布
观前街前立门户
走出低潮,两次翻建
管理有方,步入鼎盛之期
跌宕起伏,还原历史风云
枯木逢春,续写百年辉煌
老凤祥——珠光宝气上海滩
“凤”落上海银楼业
创始人励精图治
名人与老凤祥那些说不完的故事
张小泉——小剪刀,大品牌
泉水叮咚张小泉,仗义执言恶霸嫌
井里来了千年蛇,绞杀妖怪得剪刀
寻常百姓寻常剪,紫禁城里做贡品
毛主席指点换新胎,金字招牌惹祸端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这个李金海是什么人呢?他也是广东人,祖籍番禺。李金海的家庭背景因时代久远已无可考证,只知道从1888年开始,他就在探花楼里当学徒。他这人特别好学,而且做人做事都没得挑,很快就成为探花楼里首屈一指的大厨,人送外号“探花楼厨神”。很多客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就为一尝他做的菜。在洪吉如时代,探花楼之所以能发展得那么好,与李金海的厨艺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在这次推举大会上,李金海很快就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他们不但钦佩李金海的厨艺,更对他多年来的敬业精神和在这一行的威望感到信服。选李金海当家,应该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那么,李金海呢?其实,自从他走进探花楼开始,他就把探花楼当做自己的家,他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学习,在这里长大,还在这里成家立业,他打心眼里希望探花楼好。但是眼看着探花楼一天不如一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今天,大伙儿信任他,那他也应该为探花楼尽点力吧。 李金海在大家的簇拥下站到了桌子上,他双手抱拳,对在场的人说:“各位都是我李金海的师兄师弟,都是一家人。今天,大伙儿信任我,推举我出来主持探花楼,我李金海接下了,义不容辞。大伙儿放心,有我李金海一天,就有各位的一口饭吃。”这之后,李金海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向欧老板盘下了小店。因为时局不好,加上经营不善,欧老板向李金海出售小店时,其实是半卖半送。李金海用剩下的钱,又从银行借了一些款翻新了探花楼。翻新后的探花楼再也不能叫小店了,而是一座七开间、四层高的酒楼,全店可同时开宴席将近百桌,成为当时沪上最大的粤菜馆。


编辑推荐

《中华老字号的故事》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华老字号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不错的一本书,了解了许多中国老字号的历史变迁。


老字号只知道牌子,不知道他的历史。等于不了解老字号。看这样的闲书有意思,还长知识。


书内容结构挺好,感觉字小了些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值得我们尊重老字号。保护老字号刻不容缓!


相当有趣的一本好书,~


就是介绍没有想像中那么详细,如果把各老字的成功经验再加总结,倒是很有价值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