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体系与中外关系史研究

张峰 张峰 百家出版社 (2012-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张峰 百家出版社 (2012-01出版)  

作者:

张峰  

页数:

270  

内容概要

  《国际体系与中外关系史研究》试图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国所处的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入手,运用国际体系的视角来考察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本书尝试在两个方面对以往的研究有所发展:一是从国际体系变迁的角度,追溯整个中国历史所处的国际体系的演变及其内涵;二是把国际体系的演变与中国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中国对外关系的演进。

作者简介

张峰 法学博士,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专长为民法、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在《政治与法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学杂志》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数篇,合著专著一部。

书籍目录

绪章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国际体系变迁与中国对外关系演进/1 第二节 研究现状/5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假设/13 一、研究方法/13 二、研究假设/18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19第一章 国际体系变迁的理论辨析/22 第一节 国际体系的基本内涵/23 一、体系的涵义/23 二、国际体系的涵义/25 三、国际体系与相关概念比较/31 第二节 国际体系变迁的界定/37 一、新现实主义关于国际体系变迁的界定/38 二、新自由制度主义关于国际体系变迁的界定/40 三、建构主义关于国际体系变迁的界定/44 四、世界体系论关于国际体系变迁的界定/48 五、本研究对国际体系变迁的界定/51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体系演进/53 一、中华帝国与东亚封贡体系/53 二、半殖民地中国与不平等条约体系/57 三、新中国与主权国家体系/61 小结/65第二章 东亚封贡体系与中华帝国对外关系/66 第一节 东亚封贡体系的国际背景/67 一、孤立地区的世界/67 二、中华文明占据优势的中外态势/69 第二节 东亚封贡体系的内涵/70 一、东亚封贡体系的涵义/70 二、东亚封贡体系的演变/73 三、东亚封贡体系面临的冲击/77 第三节 东亚封贡体系的特征/82 一、东亚封贡体系的结构特征/82 二、东亚封贡体系的进程特征/87 第四节 东亚封贡体系下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91 一、“天下主义”的国际体系定位/91 二、中华帝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南北对抗与宗藩封贡/94 三、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分针:“和为贵”/101 小结/103第三章 不平等条约体系与半殖民地中国对外关系/105 第一节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国际背景/105 一、西方据优势地位的世界/105 二、西强中弱的中外态势/108 第二节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内涵/110 一、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涵义/110 二、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历史演变/114 第三节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特征/125 一、不平等条约体系的结构特征/125 二、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进程特征/132 第四节 不平等条约体系下的半殖民地中国外交/137 一、从“天下”到“国家”的国际体系定位/137 二、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西力东侵与西学东渐/140 三、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方针:从守定和约到修约、废约/146 小结/151第四章 冷战时期主权国家国际体系与新中国对外关系/154 第一节 冷战时期主权国家国际体系的国际背景/155 一、冷战阴影下的全球国际体系新构成/155 二、站起来的中国与东西两个世界的互动/157 第二节 主权国家国际体系的内涵/159 一、主权国家国际体系的涵义/159 二、主权国家国际体系的演变/162 第三节 主权国家国际体系的特征/164 一、主权国家国际体系的结构特征/164 二、主权国家体系的进程特征/167 第四节 冷战时期主权国家国际体系下的新中国外交/173 一、从对抗到融入的国际体系定位/174 二、新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从立国外交、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177 三、新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方针:从对抗到合作/184 小结/187第五章 后冷战时期转型中的国际体系与中国对外关系/189 第一节 后冷战时期的国际背景/189 一、全球化时代/189 二、中国逐步和平崛起的中外态势/191 第二节 后冷战时期主权国家国际体系面临的挑战/192 一、主权国家面临着非国家行为体的挑战/193 二、主权原则面临着挑战/196 第三节 后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200 一、从主动融入到积极发挥作用的国际体系定位/201 二、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大国责任外交/205 三、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方针: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有所作为”/209 小结/213第六章 国际体系与中国对外关系历史演进的启示/215 一、洞察国际体系本身的变化/217 二、理解世界的中国观/221 三、大力发展公共外交/227 四、立足东亚:由周边外交到地区外交/230 五、积极发挥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233 六、构建积极的对外心态/238 小结/243结语/245参考文献/249后记/270

章节摘录

  总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大国责任外交将在中国整个对外战略中包括外交战略、经济战略和安全战略里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大国责任外交涉及的面很广,也可分出不同层次,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扮演一种更活跃、更有建设性的角色,在各种主要的国际组织中获得充分的代表权如世界贸易组织、八国集团、“核能源控制俱乐部”等,主动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在各种维持和平行动、难民救援行动、打击毒品走私行动和国际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等。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所作所为将会受到更多更大关注,各种摩擦与所谓“中国威胁论”可能会逐渐增加。因此中国的自我定位和统筹的、长远的战略将变得更加急迫。  三、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方针: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有所作为”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局势处于极度动荡的历史剧变下提出来的。国内方面,1989年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针对中国政府采取的平息动乱的措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中国政府侵犯人权为借口对中国实行全面制裁,中国承受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国际方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美苏之间在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对峙为特征的冷战结束,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变成了西方“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正是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邓小平为新时期中国外交制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28字方针,其核心就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


编辑推荐

张峰编写的《国际体系与中外关系史研究》试图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国所处的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入手,运用国际体系的视角来考察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本书尝试在两个方面对以往的研究有所发展:一是从国际体系变迁的角度,追溯整个中国历史所处的国际体系的演变及其内涵;二是把国际体系的演变与中国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中国对外关系的演进。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体系与中外关系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