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护理学导论

周庆华,朱春梅 著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作者:

周庆华,朱春梅 著  

页数:

150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护理人才。  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要求学生“知识够用、能力较强、素质较高”。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入门课程,对学好护理学专业其他课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护理学导论》教材编写组依据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了本教材。教材系统阐述了护理学的专业思想、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护理实际的联系,贯穿整体护理理念,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框架,领悟护理学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和模式,牢固专业信念,培养专业素养,为继续学习基础护理与临床护理的相关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教材对培养适应护理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供临床医师、护师工作时参考。

内容概要

  作为护理专业必修课程,《护理学导论》可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护理专业学科体系的形成、发展和构成;内容上包括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编写体例上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展开,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兼顾执业考试,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衔接,以期实现提高护生的基本素质、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临床护理人员之目标。  《护理学导论》适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中国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展望第二章 护理学概述第一节 护理学的性质、范畴和目标第二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护理专业的特征第四节 护理工作方式第三章 健康与疾病第一节 健康第二节 疾病第三节 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第四章 卫生服务第一节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第二节 医院概述第三节 医疗服务设置及护理工作第四节 社区卫生服务第五节 家庭病床第六节 卫生服务策略第五章 文化与护理第一节 文化概述第二节 文化护理第六章 需要理论与护理第一节 需要理论的概述第二节 需要层次理论第七章 系统理论与护理第一节 系统理论第二节 系统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第八章 压力理论与护理第一节 压力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模式第二节 压力反应及适应第三节 压力与护理第九章 护理理论第一节 护理理念与护理理论第二节 常用护理理论模式第十章 护理程序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护理评估第三节 护理诊断第四节 护理计划第五节 护理实施第六节 护理评价第七节 护理病案第十一章 护理思维方式和临床护理决策第一节 科学思维第二节 评判性思维第三节 护理思维第四节 临床护理决策附录一 护理诊断一览表附录二 教学大纲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这是对健康最一般的认识,也是不少人所持有的健康观。实际上,“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种定义,是健康的消极定义,只是将健康和疾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显然,这对于人们认识健康、研究健康、谋求健康,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着各种普遍的过渡状态。这种状态常常是没有疾病,但也非健康。例如,癌症病人在其成为病人之前,一种临界性癌细胞已经很早就在体内出现了,虽然表面上很健康,但实际上已经有病在身了。  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一种疾病都有一个孕育的过程。在疾病发生之前,许多人在不同程度上处于完全健康的状态,他们有时接近于健康,有时接近于疾病,但又不是健康人,也未成为病人,而是亚健康状态。可见,某些没有疾病的人不一定是健康,而某些表面上健康的人也未必没有疾病。  3.健康是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  这个定义虽然比较古老,但它抓住了健康的重要特征而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前进了一步。功能是生物学的概念,人们正是通过其各种功能的发挥,以达到与环境的和谐或平衡,使之能够生存。实际上,“健康是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是从本体结构论的立场出发的。的确,人体各部位功能如何,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体健康的程度,但这一定义却忽视了人体精神心理的作用与影响。例如,一个功能正常但精神心理崩溃的人,不能认为他是健康的;还有,某些精神病病人,其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可能是正常发挥的,但也难说他是健康的。此外,各部分功能正常而整体不正常,或整体正常而某一局部机能不正常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故此,依据人体功能活动正常与否来界定健康也是不可靠的。  4.健康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  此健康观认为人的健康不仅只是躯体的健康,也应包括人的心理健康。换句话说,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即使他的躯体健康,那他也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很显然,这个健康定义比前者又有进步,但它仍欠全面,没有把健康置人人类生活的广阔背景中,忽视了人的社会适应性。  5.WH0的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6年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78年,WHO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WHO是从社会学角度给健康下定义的,这个定义从现代医学模式出发,既考虑了人的自然属性,又侧重于人的社会属性,把人看成既是生物的人,又是心理的人、社会的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护理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