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

任秀蕾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任秀蕾  

页数:

234  

内容概要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合唱创作及表演一直是诸类创作中具有特殊影响的一个门类。但是,也是历史的原因,一百多年来从合唱艺术的角度考察,它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不少此类创作,除了少数作品外,尽管运用了合唱的表演形式,其客观的音响效果并没有使合唱效果发挥其应有的水平。这个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在许多专题研究中国合唱创作的评论文章、乃至一些此类学位论文的写作,仍对此缺乏应有的重视,甚至连这一命题的观念也使人觉得很生疏。

作者简介

  任秀蕾,1973年生,山东潍坊人。1995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进修,2002年、2007年先后于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黄钟》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学术成果多次获奖。现为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主要承担《艺术概论》、《音乐美学》、《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课程教学。

书籍目录

序绪言一、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合唱的概念和合唱创作思维的界定三、研究范围第一章 合唱创作思维的发展变化:西方合唱的产生及演变第一节 合唱创作思维的发展变化一、合唱的溯源二、合唱创作思维的发展变化第二节 歌唱艺术的历史脉络一、早期歌唱的产生二、中世纪的歌唱艺术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歌唱艺术四、西洋歌唱艺术经验(bel canto)的出现及其进程五、歌唱艺术的现代性进程第三节 西方合唱创作思维对中国的影响一、“新教圣咏”对中国合唱的影响二、大型声乐套曲及歌剧合唱对中国合唱的影响三、群众歌曲对中国合唱的影响四、西方合唱的传入及接受原因第二章 民族化的滥觞:1949年前中国的合唱创作思维第一节 中小型合唱作品民族化的开端与探索一、早期“新音乐”的合唱创作思维二、“个性化”的合唱创作思维以及对民族化的初步实验和探索第二节 大型声乐套曲合唱创作思维的探索一、早期大型声乐合唱声乐套曲合唱创作思维的探索二、西方大型合唱套曲的本土化移植第三章 民族化发展:1949-1978年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的继承创新第一节 中小型合唱作品民族化的继承与创新一、战斗性合唱作品民族化的继承与发展二、抒情性合唱作品民族化的重拾第二节 “传统风格合唱作品”民族化的继承与创新一、“民歌合唱式”合唱作品民族化的新探索二、“古曲改编合唱式”合唱作品民族化的新探索第三节 “大型声乐套曲”的继承与创新一、整体构思二、宏大叙事性合唱作品的继承创新三、抒情描绘性合唱作品的继承创新第四节 童声合唱创作思维的探索一、中小型童声合唱创作思维的探索二、大型童声合唱创作思维的探索第四章 民族化的深化:1978-2000年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的多元拓进第一节 中小型合唱作品民族化的多元拓进一、抒情性合唱作品民族化的发展二、情景交融性合唱作品民族化的发展第二节 “传统风格合唱作品”民族化的多元拓进一、“民歌合唱式”合唱作品的新发展二、吸收戏曲、说唱合唱作品的新发展三、以古代音乐、诗词为题材合唱作品的新发展第三节 “大型声乐套曲”的多元拓进一、整体构思二、抒情性合唱作品的新发展三、“寻根”实践性合唱作品的探索四、引发反思性合唱作品的探求第四节 童声合唱作品的多元拓进一、中小型童声合唱作品民族化的多元拓进二、“传统风格童声合唱作品”民族化的多元拓进三、大型童声合唱民族化的多元拓进第五章 民族化的创新:21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的展望第一节 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的发展轨迹一、从主调合唱织体到主调与复调相结合的合唱织体: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中合唱织体的发展轨迹二、从简单设置到多样融合: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中人声运用的发展轨迹三、从相对单一到多样并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中体裁运用的发展轨迹……附录一附录二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