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

邓志勇 上海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作者:

邓志勇  

页数:

191  

内容概要

《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由邓志勇所著,对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修辞学家肯尼思·伯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首先介绍了伯克的生平、学术贡献,并对国内外关于伯克思想的研究进行了述评,然后对伯克的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进行了探讨。伯克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动机语法、动机修辞学和词语理论,其哲学基础是戏剧主义。最后,作者对伯克进行了纵向和横向比较,涉及古典修辞学奠基人亚里士多德和存在主义创始人、哲学大师海德格尔。

作者简介

邓志勇,博士、教授,现为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美国修辞学会(RSA)会员,执教于上海理工大学。主要研究领域有:西方修辞学、语体学、写作学研究、语言学。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升为教授。2005年2月-2006年2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迄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涉及修辞哲学、修辞理论及其应用,英语写作研究、语体学、语言学、英语教学、翻译:出版专著2部、高校英语写作教材1部,主编/参编著作8部。迄今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

书籍目录

自序
序1
序2
第一章 修辞学泰斗伯克:20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1.1 伯克生平
1.2 伯克的主要著作简介
1.3 伯克的贡献及社会评价
第二章 伯克研究的现状、特点与意义
2.1 国外伯克研究的历史回顾
2.2 国外伯克研究特点
2.3 国内伯克研究现状与特点
2.4 关于伯克研究的一点看法
2.5 伯克研究发展趋势
2.6 我国开展伯克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 伯克修辞学之基石的语言戏剧性哲学观
3.1 伯克的修辞理论与语言戏剧观
3.2 语言的戏剧性
3.3 语言戏剧的成因
3.4 语言戏剧运作过程的描述
3.5 结语
第四章 伯克修辞理论及其认知心理学透视
4.1 “同一”理论及其认知心理学透视
4.2 修辞形式及其认知心理学透视
4.3 结语
第五章 伯克的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范式
5.1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产生
5.2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涵义
5.3 戏剧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
5.3.1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人性论哲学观
5.3.2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语言哲学观
5.3.3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修辞观
5.4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操作模式
5.5 结语
第六章 伯克修辞学的辩证思想
6.1 引言
6.2 伯克修辞哲学中的辩证思想
6.3 伯克修辞理论中的辩证思想
6.3.1 修辞动因中的辩证思想
6.3.2 戏剧性“五位一体”中的辩证思想
6.3.3 修辞“同一”策略中的辩证思想
6.4 结语
第七章 伯克修辞学的解构主义思想
7.1 引言
7.2 关于解构主义的解读
7.3 伯克修辞学的解构思想之表征
7.3.1 对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批判
7.3.2 反对形式逻辑
7.3.3 反对“客观知识”、“永恒真理”与“客观现实”
7.4 伯克修辞学的解构方法
7.4.1 不协调而获视角
7.4.2 伯克解构的辞格途径:关于四个主要词格的理论
7.5 伯克修辞学的解构思想溯源
7.6 伯克修辞学的解构思想的原初动力
7.7 结语:伯克修辞学的解构思想的积极意义
第八章 伯克修辞学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比较(上)
8.1 寻求劝说手段与诱发合作:定义的差异与蕴涵的变通
8.2 获得幸福及正义与获得美好生活及社会和谐:功能观的“血源”关系
8.3 三种口头演讲与广袤无边的人类象征行动:演讲被戏剧超越
8.4 结语
第九章 伯克修辞学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比较(下)
9.1 伯克修辞学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在运作上的交织与变通
9.1.1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之核心“修辞三段论”与“修辞三诉诸”之间的关系
9.1.2 伯克修辞学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在运作上的交织j变通之体现
9.1.3 伯克三种同一策略与修辞三段论之交织与变通的实例分析
9.2 结语
第十章 修辞学泰斗伯克与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的比较
10.1 伯克与海德格尔:修辞泰斗与哲学大师
10.2 伯克与海德格尔:兴趣与研究方法
10.3 伯克和海德格尔的共同灵感来源之一:尼采
10.4 伯克和海德格尔的语言观
10.5 伯克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观
10.6 结语
第十一章 伯克理论的应用研究:戏剧主义修辞批评运用举隅
11.1 背景
11.2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与戏剧五要素分析法
11.3 西藏“3·14”骚乱报道的戏剧主义解构分析
11.3.1 对《时代周刊》“3·14事件”报道的分析
11.3.2 对《经济学人》“3·14事件”报道的戏剧主义分析
11.4 结语
主要参考书

章节摘录

  更有学者对《宗教修辞学》不屑一顾,对它嗤之以鼻。这说明对伯克体系的完整性、有机统一性还没有正确的认识。  要完整、准确把握伯克的理论体系,必须做到“三个结合”和“一个坚持”。首先是宏观把握与微观阐释相结合。在宏观上把握驱动伯克进行修辞哲学与修辞理论建构的动机和出发点。这就需要把伯克的著作置于历史背景之中考察。同时,要把握伯克的修辞哲学与其修辞理论之间的关系。第二是轨迹梳理与逻辑论证相结合。伯克的著作时间跨度很大,对其理论的梳理,必须加以论证。研究伯克的思想,离不开对其浩瀚的论著进行研读。一般来说.要依照这些论著发表/出版的时间,对它们做跟踪研读,再进行分析、比较、对照、溯源,然后出结论。这样做的理由是,伯克的大多数思想都孕育于早期的学术著作如《反论》和《永恒与变化》之中。从理论的建构来说,应该以他的人性论哲学思想人手,努力挖掘其中的丰富内涵,紧抓语言是象征行动这个核心,先探讨象征行动的语法,后探讨象征行动的修辞。第三个结合是把现代修辞学与古典修辞学相结合。现代修辞学理论(包括伯克的理论)根基于古典修辞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同时,坚持修辞学跨学科研究的原则。修辞学与其他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伯克的修辞学理论体系是经吸收众多学科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譬如说,伯克吸取了来自维特根斯坦、弗洛伊德、尼采、马克思、柯勒律治等等著名人物的理论。如果不坚持跨学科研究原则,就难以完整地、透彻地把握伯克的理论体系。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 PDF格式下载



为了写老师布置的论文,对肯尼斯伯克需要一定的研究,所以买了本书,其实是不可多得的小众书目


这本书很有深度,对我很有用。


轻便易于携带,内容正是我所需要的,纸张不错,封面很喜欢


好像国内专门研究的比较少,这本挺有帮助的。


肯尼思·伯克的著作译成中文的很少,研究更谈不上,因此本书有参考价值。


不错,值得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