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地孤独闪光

李海鹏 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

李海鹏  

页数:

245  

Tag标签:

无  

前言

有那么一种记者,新闻界称之为“隐藏在新闻业内的作家”,以前我不愿意别人这么看我,因为这说法里有点儿想当作家却当不成的意思。现在没所谓了,你尽可以认为我曾经是那么个人。我离开《南方周末》已有一段时间了,说来真巧,如今还真的致力于当一个值得当的好作家。 从2002年夏至2009年初我在《南方周末》工作,至少在最初几年,我觉得这是一份很棒的工作。我喜欢坐飞机延伸自己的活动半径,也喜欢坐飞机本身,还喜欢不辞辛苦地四处收罗我们这个时代的光怪陆离的故事。我写了书中的这些报道,然后忘记它们,继续下一次采访。几年之后,我重读这些故事,觉得写得还算不赖而且并未变得陈旧,因此不抗拒把它们收集出版。 这些报道贴合中国的现实。它们是我们乘飞机经过这个时代时,通过舷窗看到的大地的孤独的闪光。 重读之时,我仍然为其中一些故事感到悲哀。关于这些事,我该说什么呢?它们加深了我对这个国家的认识,也加深了我对于人的认识。它们潇洒,它们也沉重;它们是吾之甘露,也是吾之苦酒。 李海鹏

内容概要

《大地孤独闪光》包括:大国小事、举重冠军之死、金牌工厂的退役安置难题、力士举不起的生活之重、采访手记:追寻湮没的遗踪、人工盲童、车陷紫禁城、无情戒毒术、120收费“战”与杨桂珍之死、“神童”到中年、环佩玎踏、富豪征婚记、外国“红孩子”的中国人生、寒春,留在1960年代、农民富豪的乌托邦、萨布瑞亚校长的事业、最后的满语者、现场永远复杂等内容。

作者简介

李海鹏:
新闻记者和专栏作者。曾任《南方周末》高级记者。1972年生,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作品典范而不拘一格,怀抱理想精神又深具现代意识,蕴含文字之美、独到见识和对人与事的深邃了解。他以公众利益、思想自由和民智提升为新闻的最终目的。中国新闻业的最佳特稿作者。
熔炼了见解、诗意和幽默感的专栏作者。曾在《第一财经周刊》、《南方周末》和《智族GQ》辟有专栏。
2010年《GQ》中文版 Men of the Year 年度专栏作家。
专栏集《佛祖在一号线》、小说《晚来寂静》

书籍目录

总序:你必须抚摸他们,他们是中国跳脱的心
序:你的才情令中国射精
自序
第壹辑 大国小事
引言
举重冠军之死
金牌工厂的退役安置难题
力士举不起的生活之重
采访手记:追寻湮没的遗踪
人工盲童
车陷紫禁城
无情戒毒术
120收费“战”与杨桂珍之死
“神童”到中年
第贰辑 环佩玎踏
引言
富豪征婚记
外国“红孩子”的中国人生
寒春,留在1960年代
农民富豪的乌托邦
萨布瑞亚校长的事业
最后的满语者
第叁辑 现场永远复杂
引言
灾后北川残酷一面
采访手记:北川惶然录
380公里:一块煤的利益之旅
沙兰镇水灾:一连串错误导致的悲剧
沙兰镇水灾采访手记
抢救“碗礁一号
悲情航班MU5210
故宫,不可能完美的大修
第肆辑 读懂中国
引言
日本在中国
郴州欢庆贪官倒台官场畸变七年终结
董建华七年
中国足球朝代更替
两个刘翔的跨越
韩寒者,冒犯也

章节摘录

版权页:全部完成。对于遭到盗捞,以及抢救性发掘受到的时间限制,中国水下考古队颇感遗憾。张威觉得,如果自己当初对这次发掘的预期值为100分的话,事实上自己只收获了80分,而林果则认为他们只达到了75分。现在他们只好期望,对这艘木质沉船本身的进一步考古能够挽回一些分数。这还需要新的经费。考古队员已对沉船的龙骨进行探摸测绘。龙骨暴露在水中的部分长1.4 5米,周长约77厘米,直径约22厘米,厚26厘米,延伸到船板下面,并与船板拼接成一体。根据它的大小,张威推断,沉船的长度在18-20米间,“不太大”,以300多年前的中国造船水准来看也只属于中等大小的船只,应为用于近海航行的运输船。考古专家们大多倾向于同意张威的意见。他们推测,沉船的身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它从景德镇出发,沿水路至长江并出海,在前往福州、泉州或广州的途中沉没;另一种是它的目的地为澎湖列岛,林果按照当时的历史资料估算,当时也许正有一艘西班牙商船在那里等待着这艘转运船的到来。也有猜想说,瓷器是由陆路到达福州的,不过对于沉船本身的身份,这一猜想与上述推测并无不同。潜水长张勇则认为还有一种可能,即沉船是一艘中距离的远洋船,或许可把瓷器运抵越南等地。他的依据是,人们曾在越南海域发现类似的中国古代沉船。“这艘船也许是到东南亚去给前往欧洲的大船送货。”张勇说,“这么大的船,如果沿近海航线航行的话,到达东南亚也并非没有可能。”除了船体大小之外,船的形状值得研究。福建省的一些学者猜测的是:它是不是尖底的“福船”,即明清两代的福建一带所造船只?这一点现在还无法判断。张勇说:“我觉得我已经触摸到了船底板,但那是不是船底板,现在还不能定论。”另外,专家们正在勾勒这艘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联之线。以往,这条中欧贸易线路的起点往往被认为是广州、泉州,而这艘沉船究竟是远洋船还是转运船,则被看作是福州能否被当作起点的新证据。另外一些发现暂时看起来还没有太大价值,比如在船舱中发现的4件日常小器物,分别为一个残留部分墨迹的不及巴掌大的小石砚、一个小罗汉雕像、一个陶制的龙头以及一枚铜钱。林果说,考古如破案,文物如物证。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海鹏的特稿,为光怪陆离纷纭复杂的今日中国留下了无双的写照。他是那种不可替代的人。有此不世出的记者,是中国新闻共同体的幸事一桩。他在写小说,他在写随笔,他在写专栏。他的文字,萃取性灵和想象力,差使古今中外,我是每每想读,又每每放下。沉醉,想见其为人。  ——《南方周》常务副总编 陈明洋李海鹏的作品讲究新闻文学性,在表达技巧和叙事上进行更多的追求,写出来了很多很多“对抗时间的写作”。新闻本身是易碎品,但《南方周末》“特稿”可以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这是海鹏的“特稿”。  ——《南方周》编委 邓科李海鹏的文字在中国当代无人出其右,如果他的书能值十块钱,我的书卖一块钱都太贵了。书里的文章我大多都看过,可还是会去书店买一本。签名就算了,估计他不愿意签,我也不在乎。这条确实是广告,不过毫不夸张,我对此言论负责。  ——作家 慕容雪村《南方周末》对海鹏的改变很大,怎么说呢,他喜欢谈些大问题了。他说他讨厌不公平和容易同情人的天性在这个阶段被激发出来,他转过身就变成了我们原来谁也想不到的“中国最好的记者”。几乎所有人认识的海鹏都是那个写着漂亮报道的人。  ——《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 伊险峰


编辑推荐

《大地孤独闪光》:《南方周末》高级记者李海鹏的特稿,精挑细选的文字,为光怪陆离纷纭复杂的今日中国留下了无双的写照。在这里读懂中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地孤独闪光 PDF格式下载



南方周末二十五年文丛:大地孤独闪光 李海鹏 在南方周末时的 新闻特稿 人物命运的起伏 读来有种沉重感


李海鹏的南方周末特稿。很喜欢


李海鹏是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之一,他的佛主在一号线太赞了,大地孤独闪光也很不错,这本也挺好的,虽然我不关心时事,也不爱看这种文章,但李海鹏写得不错,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早就听说过李海鹏牛逼,看这本书,特别是书中的语句,很让人共鸣。在中国的社会中穿梭,他采访了各种事情。每一件事,除了叙述好事情的经过之外,他还写出带有李海鹏风格的文本,着实让人钦佩。在《最后的满语者》这篇报道中,他说最后三段很多人称赞。毫无意外,我看完之后,完全被打动。不仅整篇,特别是最后一部分。例如:“6点半,太阳大了,村子才安静下来。墨绿色的玉米在风中伏低、摇摆,伏低、摇摆,像梦境一般枯燥又永无休止。于是整整一天屯子里再无生气。直到夜里九点半,整个屯子上炕睡觉。这就是一个不停地遗忘着的地方拥有的东西:现在。”


李海鹏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之一,此本社会新闻特稿看起来有点哀叹,看一篇之后需要停顿好久,甚至看看其他好玩的书来调剂一下。


李海鹏特稿合集,这么便宜太值啦~!


感觉文章写得很好。刻写出社会的现实,而不同于歌功颂德 浮在表面上的文字。我就是因为“佛祖在一号线”喜欢上李海鹏的。“大地”果然没让我失望。特别是北川那一篇,让我感触很深


新闻是具有实效性的,书中所涉及的事件都已经过去了,但回过头去翻看作者给我们留下的文字,仍不免震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大地爱得深沉。大地孤独闪光,奔着那光芒,我们也会坚强挺立。


李海鹏的特稿一向很棒。


新闻记者,不只是记录这个时代,而是思考这个时代,不是思考这个时代,而是触发世人思考这个时代。李海鹏,做到了。文集成册,分明汗青,丹心映耀。


一直以来,我都想着有一天能进入《南方周末》,在这里感受这个时代跳动的脉搏。至今我依然记得第一次在报摊看到《南方周末》的情形,多年来这种感觉很报纸本身一样未曾改变。


南方周末是我喜欢的媒体,之前买过多本他们的作品集,以独特视角记录当今社会。


书是正品,正在欣赏。语言室我喜欢的类型。赞一个
一直喜欢南方周末,支持这一个系列


十分喜欢李海鹏 去年买了两本 原本一直都看南周 现在看得少了 也为了凑齐李海鹏的文章 买之


新闻这种东西有时效性在 但是李海鹏的真的好赞 我果然是脑残粉啊


以前买过佛祖在一号线觉得李海鹏的书言辞犀利又幽默这本书同样不失望。。


作者还是适合写特稿


读李海鹏的文章,时而窃笑、时而神伤,读完深感“常识”的力量,力透纸背!


发货超快,昨晚8点拍下今天9点就到了。但是看样子纸质不是很好,这是唯一不满的地方,对于海鹏,我很放心了~~


从佛祖在一号线开始的,李海鹏牛逼哄哄的样子很好玩,


李海鹏头号粉


因为是李海鹏的,所以不能不好啊


李海鹏和李承鹏都不错。


支持李海鹏


李海鹏的一如既往的好书~


睿智、通透的新闻人,很喜欢


给朋友买的,他说很好看,看书看的都不想学习了。


作为未来的新闻人,看看,学习学习


很喜欢这个人的,对于他的每一本书都读了一遍,甚至时间充裕的时候还会回味几遍,很好。


又是一本纪实之书,读罢热泪盈眶。更激发我改变祖国的决心!


中国的好思想和好文笔,书质量很好的


冲着作者去的,书是买给弟弟的,所以内容上不加评论。但是同学强烈推荐的。


先看的是他的佛祖一号线,很有人格魅力的一人,敢说,敢想


看了大概三分一的文章,大多已是当年故读。一篇篇文章依然锋芒毕露


虽然有点久,文章很有深度,看了第一篇特别震撼


不错。很好。以后继续买。


李的书


只要是他出的书,基本就是品质保证


喜欢他的东西,佛祖在一号线也是,值得回味。风格和视角是我所爱。


目前看了三篇文章,热泪横流。


很好看,内容深邃,值得一看


文笔到位 笔力到位 睿智不乏亮眼 夺人眼球与思考的佳作。


毕竟鹏总,好书不解释!


不错哦!很好啊!很温暖!(*@&;omicron;@*) 哇


GOOd BOOks


好看,还是错字多


很好看,有深度


加油,不错


还没看 不过看了 简介 还挺好的


提升阅读量


非常现实和残酷的一本书,值得深思


很早以前就在《南方周末》上看到过这个书系的广告。文章好看,不必赘言。外行人看热闹,学新闻的人才能明白到底写的好在哪吧。我只是单纯觉得好看,呵呵,内功不够呀。


比《佛祖在一号线》装订质量好多了。
朴素、用心,尽管是一些老文章,依然有趣,配合作者博客一块读更好。
支持海鹏~~~~~~~~~~~


一直都喜欢读些真实客观的文字,要是再加上些文学性就更显功力了,李记者的文字可以满足我的要求哦。。。


等了许久,终于买到了。
很喜欢作者的文笔,可惜,他已经离开南周了……


好久没有看书,俗说:“一日不看书,没人看的出;一月不看书,笨的不如猪”;上班之余,总觉得缺点什么……还是多日没有读书的带来的困惑,那就从李先生这本开始吧!


当当的东西不错,但是包装挺简陋的,一个塑料袋,总是会破了导致书有一点损伤,又不至于太大,遂不想麻烦要求更换,但是感觉印象一点点不好起来


这里是真实的中国,可悲的是文中描写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甚至有恶化的趋势


还没开始细看


不容错过,值得收藏


喜欢《佛祖在一号线》,《晚来寂静》也还不错,就把这本也一块收了。但是就可读性上来说,这本不如那两本。。


新新闻主义的实践者


书的质量没有我想的好


只有几篇可以一读。


发人深省~


书上有不少压坏和折痕。

还被水浸过。

书本身被损坏得算是严重的。


感觉文章写得很好。刻写出社会的现实,而不同于歌功颂德 浮在表面上的文字。


这本书,更多侧重纪实类。


已经养成了习惯 买书在卓越上选购~书还没看~但是很久没买了~既然卓越根据我之前的看书喜好推荐,我就买下了~送货速度很快~包装很用心~因为选购的东西比较杂~里面还垫了气囊~


我就是因为“佛祖在一号线”喜欢上李海鹏的。“大地”果然没让我失望。特别是北川那一篇。让我感触很深。值得买啊,特别是新闻专业的~~


很多深度报道,已经看过,读过就过去了,这次集合在一起读一遍,依然很多感动或者愤慨或者忧伤尤其喜欢 书名 总有很多无奈 又充满希望的感觉


A.年度最好的一本非虚构类中文作品集B.读过他的作品你会发现原来新闻也可以这样有趣C. 你很难不喜欢的好故事


李海鹏文字很好,喜欢他的专稿


慢慢看,打发时间的利器


我是传媒学院的学生,老师非常推荐李海鹏的特稿。看了之后,确实太好了,去看他对特稿、故事和人的理解。还推荐他为《人物》杂志1月刊写的前言。Nothing but story telling.


以前电子书看完了,这次是支持版权。记得当时是在火车上,一口气看完了。


自己本来就喜欢这本书 其他的也不多说了 没发现什么问题~


支持这本书,书本不错的。


强烈推荐,很好看!!


李海鹏的文字不错很少见着这么报道新闻 很具有亲近感


虽然都是长文章,但也基本看完。比较客观写实。


对文字热爱的人,海鹏两个字是很值钱的。好书


没有看过,不知道。不做评论


大地孤独闪亮


李海鹏经典之作,回忆南方周末昔时的荣耀


大地孤独闪光,好


这本书是我喜欢的类型,真的很不错


李总的书


李海鹏脑残粉


名记者的特稿合辑


非常有深度的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