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地书

徐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23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徐冰  

页数:

128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天书》到《地书》 徐冰  《地书》是一本用各类标识语言写成的书。经过七年的收集材料、概念推敲、试验、改写、调整、推翻、重来,现在终于作为一本有国际书号的书正式出版了。这是一本连版权页都没有使用一个传统文字的读物,也是一本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译的书。《地书》这套文字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超越现有知识分类和地域文化的。它不对位于任何已有的文本知识, 而直接对位于真实的生活逻辑和事物本身。对它的识读能力不在于读者的教育程度和书本知识的多少, 也不必通过传统的教育渠道获得,而是取决于读者介入当代生活的程度。不管是哪种文化背景,讲何种语言,只要有当代生活的经验,就可以读懂这本书。文盲可以和知识人一样, 享受阅读的快感。  为配合这本书,我们制作了“字库”软件。使用者将中文打入键盘, 电脑屏幕既自动转译成标识语言;如果打入英文也会如此,这时即出现了一个不同语言的“中间站”。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可以此进行简单地交流。这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我对标识传达功能的兴趣,最早是受到机场的指示系统和飞机上的安全说明书的启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 我有很多时间在机场和班机上度过。机场的指示系统和机上的安全说明书都是以“识图”为主;力求用最低限的文字说清楚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这些指示系统和说明书,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共识”读本,这点特别吸引我。  2003年的一天,当我看到口香糖包装纸上的几个小图时(请将用过的胶状物扔在垃圾桶中), 我想: 只用这几个标识既然可以说一个简单的事情, 那么用众多标识一定可以讲一个长篇的故事出来。从那时起, 我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标识,也开始研究数学、化学、制图等专门领域的符号。当今,数字网络技术迅速扩展, 各类数字产品中Icon语言大量出现, 使收集整理成了一项无止境的工作。但越是这样我越能感到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与此有关的思维越发活跃起来。  绝大多数语言文字的雏形,都始于同语音生活的小范围人群 -- 一个部落或一个村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 发展成为一个地区使用一种语言,再扩大到几个地区,以至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使用一种语言, 这是几千年来语言文字生长的过程。当今国际化的趋势让世界迅速在缩小, 形成“地球村”的概念。但这个“大村子”与文字初始期的村庄不同的是:“村民”们操着千百种不同的语音, 写着互不相通的怪异符号, 却生活、工作在一起。显然,语言的不便,成了人类的大麻烦。以种族为基本单位的现存语言,也包括最强势的英语,都显出滞后和不胜任的局限。现有文字面临着过去任何时代都未曾有过的挑战。人类多少年来“普天同文”的愿望,在今天成为切实的需要。这种局势期待一种能够适应全球化的、超越地域文化的、便捷的传达方式的出现。那个巴别塔(Tower of Babel)的意义才开始真正被激活。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几千年以前截然不同,但是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却和几千年以前是一样的,语言、文字的滞后是显而易见的。  今天的人类社会在某些层面上,其实具有原始时代的特征。整体的生活方式都在重组,每天都有新技术与新工具发生。这些新东西具有突变性,是突如其来的,挑战着每一个人对陌生事物的接受度。新科技使人类速度在快速提升,资讯爆炸催着人们快速地处理信息,每一个体都在忙于应对,而变得没有时间和耐心去一点点阅读,更接受一目了然的信息获取方式。传统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图识说明所取代。人类似乎正在重复文字形成之初的历史,以象形的模式又一次开始。可以说,今天是新一轮的象形文字的时期。  我们视《地书》这套符号系统为一种“文字”系统, 是因为,它们不是被某个人编造或规定出来的。我们整理《地书》标识有一个原则:限制主观的发明和编造,只作收集、整理与格式化的工作。因为这些正在被使用的标识,本身已具备共识基础和文字性质。有生长力的文字系统大多是约定俗成,再经过整理形成的。一般来说,由人为设计的符号系统是主观的结果,它缺少自然形成的逻辑和被普遍认可的基础,不支持作为一种书写系统所必备的易掌握、具共性和可复制使用的性质(这也是卡通表述不能被视为文字表述的原因)。在《地书》这套表述系统中,所有的“字”都有其来源和出处。“语法”部分;包括回忆、想像、梦境、人称表示、情感表示,也包括形容词、语气词、介词、标点符号等,同样是来自于那些普遍使用过的“表示法”。  人类最可信赖的沟通方式是视觉的,视觉有一种超文化的能力。因为是事实的直接呈现,其信息不像其他各类勾通体系那么容易被打折扣和变形。人类生理经验的共性,使基于事实经验而被抽象出的图形具有共识依据。比如说,电话听筒前加上表示发声的图形,能表达不同倾向的声音;几个从小到大的同心弧线,表示正常的发音;波文线表示舒缓的;折线表示刺耳的。这些都是视觉图形,却能有效指代某类声音。波文线的舒缓,是因为它与烟或水的移动有关;折线和电闪雷鸣的经验有关,所以是激烈的。人类的这些共同经验是超文化、超地域、超语言的。咖啡馆的标志,可以有上百种,我们的工作是把这些材料排列起来,对它们做心理和视觉习惯上的分析和比较;比较出哪些特征是共同的、一看即明的,再将这部分提取出来;最终要找到的是共识性的部分。这是对视觉特征分寸感把握的工作,核心是视觉传达的研究。  我对《地书》的兴趣在于:图形符号作为文字,到底能表达到什么程度?我不希望它已经具备的能力,没有被我没有找到而被浪费了。当然我也清楚,比起成熟文字,它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有些适合它表达,有些不适合。但是我越来越相信,它已经能表述的程度,是我们的认识所不及的。这一版《地书》的故事,被译成中文竟有一万四千多字,这在没有去尝试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知道,甲骨文被文字学者认定为是一种文字时,才有260个字符,而今天正在被使用的象形符号多的无法统计,并且每时每刻还在不断地产生。可以说,这些图形符号,已经具备了非常强的语言的性质。  上面谈的都是文字与符号学的事情,《地书》以一件艺术品的类别出现,我们应该谈一些艺术的事情。  《地书》作为一个艺术项目,由于它的“在时性”,它将会是一个没完没了的项目。作品的形态在“艺术”与美术馆之外;不固定又自然繁衍。它有条件成为一个,人们可以自由参与的、公开的平台。这样,《地书》作为艺术作品的形态,就与此文分析的时代特征,发生更有机的关系。《地书》的概念本来就来自于当代的传播环境,更适于回馈这种环境。  《地书》与《天书》比较起来,它应该像一滩水似的没有边界。《天书》更像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从里到外都是用传统的手段制作的。它所引发的讨论无论怎样展开,物化的作品就在那里,其作用方式是传统的;人们到一个专门的空间去感受它。而《地书》的真实形式,是当下这个信息时代本身;是“发散状”的。不固定、无形态、不像艺术,是它最好的呈现方式。  在我看来,艺术重要的不是它像不像艺术,而是看它能否给人们提示一种新的看事情的角度。地书放在美术馆就可以称之为艺术,如果在符号学、视觉传达、字体设计等领域来介绍,就是别的领域的事情。其实“不纯粹”才是艺术进展的真正元素,才有艺术创作最本质的东西。  最后我还想谈一点《地书》灵感的真正来源。这件作品的电脑软件部分,最早是在纽约MoMA“自动更新”展上展出的。这个展览讨论的是“。Com”大爆炸后的艺术现象;艺术家在后“Video艺术”时代,如何对高科技材料作出的反应、调整和使用。作品参与的讨论和展览,是属于西方最具试验性的艺术领域。但我知道我作品灵感的核心来源,源自于我们的文化传统;远古先人的智慧。我对图形符号的敏感,是由于我有象形文字的传统和读图的文化背景。  二十多年前我作了一本包括我自己在内没人能读懂的《天书》,现在又作了这本说什么语言的人都能读懂的《地书》。事实上,这两本书截然不同,却又有共同之处: 不管你讲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世上的每一个人。《天书》表达了对现存文字的遗憾与警觉;《地书》则表达了对当今文字趋向的看法和普天同文的理想。我知道这个理想有点太大了,但意义在于试着去做。

内容概要

 本书看不懂?天书?
  错了!这本书的名字是“地书”!
  享誉世界的华人艺术家徐冰
  历时七年,经典作品《天书》之后又一奇书问世!
  《地书:从点到点》是一本用各类标识语言和符号写成的书,妙趣横生地记录下现代城市白领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典型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本奇特的作品。艺术家徐冰经过七年的材料收集、概念推敲、试验、改写、调整、推翻、重来,最初的灵感终于转化成一件成熟的文化艺术作品问世。这是一本没有使用任何传统文字的读物,也是一本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译的书。无论哪种文化背景,讲何种语言,只要有当代生活经验的人,就可以读懂这本书。

作者简介

  徐冰:当代最受人关注的华人艺术家之一
  1955年生于重庆,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90年移居美国。2007年回国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曾在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国家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布朗士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基金会美术馆、捷克国家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被邀请参加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芬兰、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的重要联展。
  1999年获得美国最重要的个人成就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二十多年前我做了一本包括我自己在内没人能读懂的《天书》,现在又做了这本说什么语言的人都能读懂的《地书》。事实上,这两本书截然不同,却又有共同之处:不管你讲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天书》表达了对现存文字的遗憾与警觉;《地书》则表达了对当今文字趋向的看法和普天同文的理想。我知道这个理想有点太大了,但意义在于试着去做。  在我看来,艺术重要的不是它像不像艺术,而是看它能否给人们提示一种看事情的新角度。  ——徐冰


编辑推荐

  享誉世界的华人艺术家徐冰  历时七年,经典作品《天书》之后又一奇书问世!  没有任何传统文字,不是绘本,不是漫画,但任何人都可以读懂!  记录现代人典型生活的奇特小说,抑或是人类交流方式的另一种可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地书 PDF格式下载



非常满意 徐冰的艺术领悟超过普通艺术家 这本书更是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书无一字 却妙趣横生 惹人无尽联想。


对徐冰艺术家的致敬买了此书,是为了学习和收藏。感觉此书很有意思,适合对图形敏感,喜欢安静,善于思考、善于联想的人去品读。


买来给孩子当六一礼物的,超喜欢,不停的看啊看啊。徐冰是很牛的艺术家


徐冰把地书做成了一件艺术品~


符号文学,徐冰老师的书必须顶起


妙趣横生地记录下现代城市白领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典型生活


徐冰的创作 厉害!!!


一直很喜欢天书和地书,找了很久终于买到了地书,可惜没买到天书,地书的内容很吸引人!


没有一个中文字,没有一幅画,却是一部小说,生动细腻地叙述了一个白领一天的都市生活流,不乏幽默、不乏讽刺、不乏对都市生活的揶揄,但一切又都充满了善意、温馨。
此书由一个个流行符号组成,形象、活泼,说三岁小孩比老年人对故事领悟得快,一点也不夸张。
由于此书独特的形式,作为小说是“始作俑”,作者是第一个知道将鸡蛋磕碎了立起来的人,所以不论后继者怎样玩出更多的花样,它都不愧为一部必须把玩、收藏的奇书!


好书接地气!佩服艺术家的想象力和七年坚韧的毅力,无“字”胜有“字”。


根据有艺术的气息,没有一个文字,却能让人读懂这本书,作者真厉害!佩服!


全书没有一个字,但是通过这些符号,谁都可以读懂它,而且这书风趣幽默,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就是价格有点贵,书是精装的,但是只有32开本。。。好小啊。。。
而且内容如果更丰富一点就好了~~


仰望已经的书,做七夕礼物送给朋友了,说我们怎么就没想到拿图标来出书呢?呵~不能不说的是艺术家就是把身边事当做艺术品的创造源泉,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当当好书,推荐~


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刚开始几页有点慢,后来逐渐进入状态,很容易读懂,哈哈~很佩服作者采取这种形式表达,故事很有意思~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不过 不有点小聪明 还是很难读懂这本书的


完全没有文字 都看得懂


我还没看懂,需要儿子讲


不用文字依然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生活点滴


奇书啊,一个字都没有


很神奇的一本书,没有文字,但又不是漫画


非常有个性的一本书。乍一看觉得看不懂。认真看的话,慢慢就看懂了。然后就会觉得很好玩。哈哈


全书每一个字,果然是一本奇书。


一本符号化的书本形式是新颖的 它的受众更广泛到每一个人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本这样的书


额,真的是没有文字的书,有点意思


拿到书还没读,一直想买的,不错


一会儿就能读完的书 但是读完后会犯困。。。不知道为什么 不过挺新颖的 喜欢


很有创意,很精彩,能把一天的事情用小图案小表情写成一本书,看完总能会心一笑


同样是城市小白领的一天生活,同样是msn,同样是邮件,同样是考评,同样是礼尚往来,不同的展现手法,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是很好,看了一半了,全是图形来表现白领一天的所要做的,包括起床,吃饭,上班工作等等,这种表现形式很新颖,让人思考!!!值得阅读,收藏!!!!


纯符号语言,质量可以的


内容很搞笑 即使是很平淡簡單的生活也感覺很生動 特別是猜意思的時候特別好玩~~


书的标贴很吸引我,而且内容很有内涵,不错的一本书。


终于目睹了徐先生的佳作!确实符号的魅力强大


全是符号,阅读起来很有趣,可以随自己想象去翻译,很好!一年级的儿子也看得津津有味,还能很顺利地直接翻译念给我听。


用“表情“讲故事,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跟朋友们一起看这本书,一个故事有N个版本,好有趣!!


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形象化的表现了日常的生活工作。


拿到手和同事一起读了,真的很考脑力。非常有创新力。当当也很给力哦。


书很不错!有创意,还很形象,对人物的心里活动刻画的很生动!


在书店买过一本,喜欢这本很特别的书,就是有点小贵,当当上再淘了两本送给朋友~很好的包装和质量,75折很值~ 赞一个!


书都很好,也很好看。


书很不错,很喜欢,下次继续买


包装的很好,内容真的很不错,是我想要的书


书很好,有趣,孩子也爱看


忙碌的上班族应该都看看这书


这本书太有趣了,喜欢表情符号有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看一看


值得一看,作为学艺术的,我们又多了一个新的一个思维方向。


内容翻印了这个时代的人们的阅读在不断的,潜移默化的转变,那就是读图时代,人越来越一览图片,从书籍到报纸,手机,网络,影视无处不在的图片在堆满世界,进入眼球。。。。


好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萨和生活


艺术不是文学


非常艺术,需要些时间研究


第一个想到这样表达的是天才。


岂止是好玩,简直是好玩,留意一些细节,很经典。


送货还行,虽然是小地方也能送到


很好玩,凭自己的感觉去翻译


女儿非常喜欢,每天在家自己讲故事,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


很不错,给人以想象空间


看起来怪费神的 没事的时候当一种消遣蛮好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就是看起来真心有些伤神。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这本书是看到《看世界》的介绍后买的,说实话,价位偏高了,拿到手后,真的一个字也没有,我是和孩子一起看的(4岁),他很有兴趣,我也引导他去理解图画的意思,真要自己看,估计是开始有好奇,但未必有坚持。


好看 很喜欢这本书 虽然内容不是太多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会很认真的解读


不得不佩服服作者独具匠心,真的很有意思,可以看很多遍,每次都有新的发现


很有趣很有趣,超级厉害。


包装不错&;#039;内容有意思&;#039;挺好的


得好好的看看才行。。。


值得买!~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才看得明白!~


真的很有意思,佩服作者的创意。。。


还不错!一次买了很多需要一点点看


留着慢慢理解,对于图像思维


必须亲自去看看才会发现他的魅力所在。


挺好的说,不然就不买了


很好 没有很大破损


感觉很好,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觉


老师推荐的,,很棒


一个字也没有,但描述得明明白白,有创意!!!


逻辑较为清晰


蛮幽默的,一口气看完


儿子很喜欢,看了好几边。当然,不是所有孩子都爱看。


很有意思,但是孩子也看不太明白,就随意看看。很有意思。


还没开封。事实上真的很想看看内容。但是是送同学的礼物,只好先忍着。哈哈哈


送给朋友的,很有意思


很薄,纸质很好,内容有意思


送的很快很好


这个数不得内容不错,就是觉得印刷的图片不清楚,是真的吗。孩子很喜欢看,他说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不错^^o 哦……思维满新的


天马行空的构想


帮同事买的,她儿子读六年级喜欢。我就不懂了。


原谅有些我还是看不是很懂,不过整体很喜欢


好贵的一本小书 概念性的书


这书质量挺好的,期待。。。


地书,瞄了一眼,全是图


好神奇的书~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吧~~


很有特色很吸引人。


图片很丰富,小孩子也可以看,可以让人充满遐想,图书质量也很好,我很喜欢,干净朴实


有趣,为做作业买得,看啦一点。


创意很棒,但感觉创意表现手法 可以更原创 更原创些


翻了翻就搁起来


图书有磨损希望下次出货检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