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红与黑

(法)司汤达 著,罗新璋 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

(法)司汤达 著,罗新璋 译  

页数:

341  

字数:

399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瓦莱利指出:“司汤达喜欢的题旨是:拿破仑、爱情、魄力、幸福,从而演绎出浩繁的卷帙。”①通常的印象里,巴尔扎克名篇就数不过来,称得上卷帙浩繁,殊不知司汤达留下的文稿也不少,亨利·马蒂诺编的《司汤达全集》(1927—1937)就达79卷之多。文学史家朗松评论道:“社会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对世人活动的隐秘动机和灵魂隐私,《红与黑》区区五百页所告诉我们的,不下于整部《人间喜剧》四十巨帙。”也有论者认为,《红与黑》是19世纪的一部关键作品。推崇《红》书的人,不乏溢美之辞。就读者面而言,司汤达不及巴尔扎克广,但同跻身于19世纪大作家之列,却是不争的事实。  巴尔扎克熟读拿破仑著作,早年编过一本《拿破仑文选》;相传写《人间喜剧》时,书桌上置一尊拿翁塑像,底座上刻下一句豪语:“彼以剑创其业,吾以笔竞其功!”在拿破仑崇拜方面,司汤达也绝不让于巴尔扎克。还在小学生时期,听到拿破仑在意大利战场连战连捷,不禁惊喜雀跃。司汤达景仰波拿巴将军,而贬抑拿破仑皇帝,尽管风云变幻,他把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始终奉为“恺撒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并庆幸自己能步伟人之后尘,进入米兰、柏林、维也纳,直到莫斯科,亲身践履“拿破仑诗史”!滑铁卢一败,拿破仑颇受复辟势力的攻讦,司汤达于1817年底振笔疾书,几个月写了一本《拿破仑传稿》;时隔20年,又写下他的《忆拿破仑》。1837年,司汤达已过知天命之年,自撰《亨利·贝尔传略》(司汤达为笔名,亨利·贝尔乃本名),写到最后一句,言尽于此:“生平只敬仰一人:拿破仑。”②他赞颂拿破仑强劲的个性,充沛的精力,敢冒风险,雄才大略。拿破仑是司汤达全部著作关注的一个中心,无论小说、游记、文论、史书,都或隐或现有皇帝的影子在。  从著述来看,司汤达小说家的才能,远胜于史学家的才识。他成就最大的,是小说;小说中最成功的,是《红与黑》。书中的主人公,于连,可以说是从拿破仑模子里刻出来的人物。司汤达把于连写成“内地青年,普鲁塔克和拿破仑的弟子”。跟拿破仑①一样,于连也有非凡的记忆。为迎合时势,他《圣经》能倒背如流,但最喜欢的书,“作为他行为的唯一准则,使他为之怦然心动的书”,是《圣赫勒拿岛回忆录》。有空一回到房里,最痛快的事,就是“重新捧起他心爱的那本书”。与市长较量占上风之后,觉得“应当乘胜追击。趁这妄自尊大的贵族向后撤退之际,得把他的傲气彻底打垮,这才是道地的拿破仑作风”。  同样一种英雄性格,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就有幸与不幸之别。于连神往于拿破仑,但已非生于“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拿破仑时代。只引得他一声浩叹:“噢,拿破仑!你那时代,靠打仗出生入死,以博取荣华富贵,那多痛快!现如今却去加重穷人的苦难,岂不卑鄙!”是的,到了1830年,“军人没有出路,教士不是出路”②,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士有不得出之悲。故《红与黑》这部小说,实际是写一失败,写于连从锯木厂走向断头台的失败。  如果说拿破仑是扫荡欧洲封建制度的成功者,那么,于连则是“向社会开战的不幸儿”③。他生就火热的性格,充满着进取精神,向往英雄行为,但在一个复辟倒退的社会,便成了一个拒斥现存秩序、颠覆神圣事物的叛逆分子。于连“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如他自己所说,“老天爷把我放在穷人堆里,却给了我一颗高贵的心”。在自己家,和粗鲁的父兄说不到一起去;进入社会,在市长家、修道院、侯爵府,看到庸俗、虚伪、猥琐,觉得格格不入;而那时代,已不是“面对强敌,凭我漂亮的行动,就足以解决立身处世的问题”。家庭,社会,时代,三不合宜,就苦了他。他年轻有为,也曾想干一番事业:“比如说我吧,竭智尽忠,为人正派,至少不让于瑞那先生,一旦当上维璃叶的市长会怎样?看我不收拾助理司铎和瓦勒诺,以及他们所有的鬼蜮伎俩!公理将在维璃叶大行其道!”但他既不能像拿破仑那样去征服世界,名扬天下;也当不成维璃叶市长,去惩恶除腐,伸张正义。他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强迫自己去探究卑劣的人心,再以虚伪的言行,行其欺诈的勾当”。他倾向雅各宾主义,却参加保皇党密谋;他蔑视贵族有产阶级,却往贵族有产阶级里钻。他“为自己位卑命艰而敢于抗争”,在敌对的环境中做着没有胜利希望的斗争。向上爬正当飞黄腾达,不意受到告密信的打击,他不惜功亏一篑,也要泄愤报复,慨然走上断头台。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求上诉,不乞一命,固不失为好汉,但终究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是于连个人的悲剧,也是所有杰出人物不用于世的悲剧。  《红与黑》的副标题,为“一八三○年纪事”。司汤达后来说,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个现成故事”敷演而成的。所谓“现成故事”,当指发生在布拉格的一桩情杀案:安多华‘贝尔德系马掌匠之子,家境清寒,但自幼聪明,靠本堂神父进了修道院,因体弱不耐苦修,初进米舒先生家当家庭教师,不久因与主妇有染而见逐,复回修道院,再进郭尔冬先生家任教,这次因钟情于千金小姐而遭辞退。在走投无路之际,以为是昔日情妇从中作梗,便于1827年7月23日礼拜天弥撒祭时行刺米舒夫人,旋判死刑,于翌年2月23日上断头台,年仅25。这桩案子为司汤达提供了小说情节。如把安多华、米舒、郭尔冬易为于连、瑞那、拉穆尔,则俨然是《红与黑》本事,道地的“现成故事”的“纪事”。司汤达自称并未杜撰什么①。虽然故事情节方面没杜撰什么,但他把自己的阅历,对社会的观察,于心理的卓识,融进了作品。随着于连人生的历程,小说从市长家到修道院,从小城到省会,从内地到巴黎,从底层直到上流社会,展现了广阔的生活场景,揭示出深刻的社会内容。  司汤达说,《红与黑》意在描写1830年的法国②。作品不仅在总体上,全景式展示复辟王朝时期,尤其是查理十世(1824—1830)治下的政治社会生活,而且在细节上,如书中提到的《奥利伯爵》(罗西尼歌剧,春季复演)、《艾那尼》(雨果浪漫派名剧,2月25日首次上演)、《曼侬·列斯戈》(芭蕾舞剧,5月3日首演)、“英国新王登基”(乔治四世于6月26日去世,新王威廉四世随即登基)等事都发生在1830年,点出特定的年份。所以,司汤达这部主要写于1830年上半年的小说,提到许多发生于1830年的真事,确乎称得上是“一八三○年”的纪事。  “小说,是一面镜子,鉴以照之,一路行去。”这是司汤达在书中提出“小说一镜子”论的由来。小说要像镜子反映行进的现实,于是我们在司汤达笔下看到内地生活的庸俗,圣公会的肆虐,贵族社会的奢靡与保皇势力的猖獗。镜子“有时映现蔚蓝的天空,有时照出的却是路上的污泥”,这能责怪镜子吗?小说像镜子一样反映社会生活,就不能不涉及时政。而1830年,正是法国历史上一个重要年份,七月革命的爆发,成为查理十世复辟王朝与路易·菲力蒲资产阶级王国更迭的契机。“一八三○年纪事”,就意味着是本有很强政治性的小说。司汤达在小说中借出版家之口说:“你的人物如果不谈政治,就不成其为1830年的法国人。你这本书,也就不会像你奢望的那样,成其为一面镜子。”司汤达深知,政治像挂在脖子上的石头。会把文学拖下水的:“政治之于妙趣无穷的想象,犹如音乐会上的一声枪响。”  作为小说家,司汤达的高明之处,在于《红与黑》中固然有“枪响”,但更充满了“妙趣无穷的想象”。6年后司汤达重读旧作,在书页空白处批了一句:“只有在小说里才能臻于真实。”  《红与黑》如司汤达标榜的是部“纪事”作品,但并不妨碍象征的运用。小说开初就叫《于连》,到上部写毕,才定名为《红与黑》。以两种色彩词作书名,当有寓意存焉。历来书评家绞尽脑汁,颇多发明,认为“红”与“黑”,喻军装与道袍,剑与十字架,热血与孝服,军人的荣耀与僧侣的暗黑,火红的理想与黯然的幻灭,英勇时世与复辟年代,等等,甚至比附于赌盘上的红黑两色,喻人的命运变幻莫测。真可谓挖空心思。相对而言,司汤达本人的说法倒较平实。他死后,其友人福尔格在悼念文章里谈到,照司汤达意思,“‘红’意味着书中主人公于连出世得早,会去当兵,但他生活的年代,只得披上‘黑’道袍了”。书名如此,书中其他象征,如山洞这意象,也一再出现。维璃叶后山腹壁有个小洞,于连觉得“于我特别亲切”,他开始人生征途之前,乐于厕身其间,即使死后也愿安息那里。此处山洞,疑为温暖、安宁、母性洞穴之隐喻。又,论者还注意到,于连每当有大动作,前去征服女子,必先竖起梯子云云。  从“纪事”角度讲,《红与黑》是本政治性很强的小说;但从所占篇幅,从艺术成就而论,实为爱情小说无疑。而且写男女主人公的情爱,主要从心理分析着手,深刻细致,不愧大家手笔。时当19世纪前半叶,刻画恋爱心理方面,司汤达还有开创之功,对后世,对国外,都有久远的影响。因《红与黑》的出版,1830年成为法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  罗新璋

内容概要

  本书如作者标榜的是部“纪事”作品,但并不妨碍象征的运用。小说开初就叫《于连》,到上部写毕,才定名为《红与黑》。以两种色彩词作书名,当有寓意存焉。历来书评家绞尽脑汁,颇多发明,认为“红”与“黑”,喻军装与道袍,剑与十字架,热血与孝服,军人的荣耀与僧侣的暗黑,火红的理想与黯然的幻灭,英勇时世与复辟年代,等等,甚至比附于赌盘上的红黑两色,喻人的命运变幻莫测。真可谓挖空心思。

书籍目录

上卷
 第一章 小城
 第二章 市长
 第三章 穷人的福星
 第四章 父与子
 第五章 讨价还价
 第六章 烦闷
 第七章 缘分
 第八章 小小风波
 第九章 乡野一夕
 第十章 立巍巍壮志发区区小财
 第十一章 长夜悠悠
 第十二章 出门访友
 第十三章 网眼长袜
 第十四章 英国剪刀
 第十五章 鸡叫
 第十六章 新的一天
 第十七章 首席助理
 第十八章 国王驾幸维璃叶
 第十九章 多思则多忧
 第二十章 匿名信
 第二十一章 与主人的谈话
 第二十二章 一八三○年的作风
 第二十三章 长官的苦恼
 第二十四章 省会
 第二十五章 神学院
 第二十六章 世界之大或富人所缺
 第二十七章 涉世之初
 第二十八章 迎神赛会
 第二十九章 初次提升
 第三十章 野心家
下卷
 第一章 乡村情趣
 第二章 初见世面
 第三章  第一步
 第四章 拉穆尔府
 第五章 敏感的心灵与虔诚的贵妇
 第六章 说话的腔调
 第七章 风湿痛
 第八章 抬高身价的荣耀是什么
 第九章 舞会上
 第十章 玛葛丽特皇后
 第十一章 少女的王国
 第十二章 难道是个丹东
 第十三章 焉知不是阴谋
 第十四章 少女的心思
 第十五章 莫非是个圈套
 第十六章 半夜一点钟
 第十七章 古剑
 第十八章 伤心时刻
 第十九章 滑稽剧场
 第二十章 日本花瓶
 第二十一章 秘密记录
 第二十二章 争论
 第二十三章 教士,林产,自由
 第二十四章 斯特拉斯堡
 第二十五章 洁妇的操守
 第二十六章 精神之恋
 第二十七章 教会里的美差
 第二十八章 《曼侬·莱斯戈》
 第二十九章 闲愁万种
 第三十章 滑稽剧场的包厢
 第三十一章 教她有所畏惧
 第三十二章 老虎
 第三十三章 弱小者的苦难
 第三十四章 工于心计的老人
 第三十五章 晴天霹雳
 第三十六章 可悲的细节
 第三十七章 在塔楼里
 第三十八章 权势人物
 第三十九章 深谋远虑
 第四十章 静退
 第四十一章 审判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章节摘录

  维璃叶的本堂神甫,已年届八旬;由于山区空气清冽,身体像铁打一样结实,性格也如铁一般刚强。这里应该交代一下,作为本堂神甫,他有权随时出入监狱、医院,甚至丐民收容所。阿拜尔先生是由巴黎方面介绍,来见这位神甫的。来人很机敏,选准清晨六点,抵达这座喜欢打听的小城;而且一到,便直奔神甫的住处。  信是特·拉穆尔侯爵写来的,侯爵身为法兰西贵族院议员,是富甲一省的大财主。谢朗神甫看着来信,颇费沉吟。“想我偌大一把年纪,在这里人缘也不错。、”临了,他低声自语道,“谅他们还不敢把我怎么样!”便转过身来,望着巴黎来客。虽说神甫年事已高,两眼依然炯炯有神,闪耀着神圣的光辉,表示只要是高尚的事,即使担点风险,也乐于助成。  “请随我来吧,先生。不过当着狱卒,尤其是收容所看守的面,希望你对看到的一切,不要妄加评论。”阿拜尔先生明白,他遇到了一位热心人。于是跟着这位可敬的神甫,参观监狱、收容所、济贫院等处,提了许许多多问题,听到奇奇怪怪的答复,即便如此,他也一点儿没责怪的意思。  这次参观,一连持续了几小时。神甫想请来客一同回家吃中饭,阿拜尔先生推说有信要写,实际上是不愿更多连累这位好心的同伴。三点光景,两位先生视察完丐民收容所,又折回监狱。这时,在大门口碰到一名狱卒;那是个身高六尺的彪形大汉,生了一双罗圈腿,相貌本来就不雅观,加上凶神恶煞的样子,面目显得格外可憎。  “啊!先生,”他一见神甫便问,“跟您在一起的这位,可是阿拜尔先生?”  “是又怎样?”神甫答道。  “我昨天接到一道严令,是省长专差宪兵连夜骑马送来的,吩咐不准阿拜尔先生踏进监狱。”  “我要明白告诉你,努瓦虎,”神甫说,“这位同来的客人,正是阿拜尔先生。我不是有这个权力吗?不论白天晚上,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进入监狱,愿意叫谁陪就可以叫谁陪。你说是不是?”  “是的,神甫先生,”狱卒低声下气地说,像叭儿狗怕挨揍,不由得垂下头来,“不过,神甫先生,我也有妻子儿女的,一有告发,我就会丢掉饭碗,可我全靠这差事养家活口哩。”  “我要是丢了差事,一样也会不高兴的。”善良的神甫说来很动感情。 “那可不一样呀!”狱卒紧接着说,“您嘛,神甫先生,谁都知道您有八百法郎收入,有块好地……”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两天里,你言我语,添油加醋,竟有了二十种不同说法,挑起了各种仇恨情绪,把个小小的维璃叶搅得满城风雨。此刻,瑞那先生与他夫人有点语言上下,也是由此而起的。这天上午,市长先生由丐民收容所所长瓦勒诺陪同,上神甫家兴师问罪,表示他们的老大不满。谢朗先生在这里无根无蒂,觉出他们话里的分量。  “好呀,你们两位!我活到八十岁上,竟成了附近第三个给革职的神甫。我在这里已经耽了五十六个年头。来的当初,这儿还是区区小镇。城里的居民,差不多全由我来施礼。我天天为年轻人主婚,就连他们爷爷奶奶的婚礼,当年也是我主持的;维璃叶,就是我的家。看到这个来客,我心里也想过:巴黎来的这个人,可能真的是个自由党,眼下自由党,不要太多了!但是,那又能碍着我们穷人犯人什么事呢?”  瑞那先生的责问,特别是收容所所长瓦勒诺的非难,越来越咄咄逼人。  “得啦,那就革我的职吧,”老神甫声音颤巍巍地嚷道,“可是我还得住在这儿。谁都知道,四十八年前,我继承了一份田产,每年有八百法郎的收益。我就靠着这笔进款过活。你们两位听着,我吗,任职多年,没有什么来路不明的①积蓄(d'economies illicites),也许就因为这个缘故,丢掉差事我也不怕。”  瑞那先生与夫人,生活得相当和美。这时,瑞那夫人娇怯怯地问了一句:“这位巴黎先生,能碍着囚犯什么呢?”瑞那先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正想发发他的威风,忽听得妻子一声惊叫:原来看到二儿子爬上平台的胸墙,在墙头上奔跑起来。要知道这堵墙比一旁的葡萄园要高出五六米。瑞那夫人怕吓着儿子,一分神会摔下去,所以喊都不敢喊他。孩子觉得自己十分了得,嬉皮笑脸地好不快活,后来瞧见母亲脸色煞白,才跳下来,朝她奔去。这一下,可结结实实挨了顿骂。  ……


编辑推荐

  《世界文学百年经典:红与黑》是本政治性很强的小说;但从所占篇幅,从艺术成就而论,实为爱情小说无疑。而且写男女主人公的情爱,主要从心理分析着手,深刻细致,不愧大家手笔。时当19世纪前半叶,刻画恋爱心理方面,司汤达还有开创之功,对后世,对国外,都有久远的影响。因《世界文学百年经典:红与黑》的出版,1830年成为法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红与黑 PDF格式下载



本书如作者标榜的是部“纪事”作品,但并不妨碍象征的运用。小说开初就叫《于连》,到上部写毕,才定名为《红与黑》。以两种色彩词作书名,当有寓意存焉。历来书评家绞尽脑汁,颇多发明,认为“红”与“黑”,喻军装与道袍,剑与十字架,热血与孝服,军人的荣耀与僧侣的暗黑,火红的理想与黯然的幻灭,英勇时世与复辟年代,等等,甚至比附于赌盘上的红黑两色,喻人的命运变幻莫测。真可谓挖空心思。


这本书很吸引我,纸质和排版也很不错,只不过光盘运来的时候碎了,其他的都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