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苦旅何以得纾解

郑若玲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

郑若玲  

页数:

245  

字数:

270000  

内容概要

  《纲要》的研究制定和推进实施,掀起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一轮新的热潮。如何按照《纲要》的精神,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是当前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十分关心的问题。所幸的是,很多地方的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已走在了实践的前列,他们针对自己所在地区、学校的特点,在解决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上已经进行了许多实践和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实践和探索无疑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有益借鉴和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高考形式:统一还是多样
 一、考试组织:统一好还是单独好
 二、考试次数:一次好还是多次好
 三、域外高考:程度不一的多样化
 四、高考形式改革:“有限的多样”
第二章 高考科目:简便统一还是个性多样
 一、聚焦高考科目之争
 二、《纲要》对高考科目改革的规定与解读
 三、中外大学入学考试科目多样化的探索与经验
 四、高考科目改革:简便与个性并重,统一与多样兼顾
第三章 高考内容:科学还是公平
 一、高考内容改革中的公平性与科学性矛盾
 二、《纲要》对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
 三、域外经验:对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及公平性探索
 四、高考内容改革:在矛盾中前行
第四章 命题方式:统一还是分省
 一、事件聚焦:18名高校学者呼吁取消高考分省命题
 二、高考命题方式的改革历程
 三、高考分省命题改革的动因与影响
 四、《纲要》对命题方式改革的要求
 五、分省命题改革的利弊得失:多视角审视
 六、分省命题的改革方案
第五章 录取机会:依分还是依省
第六章 录取制度:选择还是博弈
第七章 高考加分:“裸分”还是规范
第八章 综合评价:硬件还是参照
第九章 自主招生:权力还是公平
第十章 艺术招生:特长选拔还是升学捷径
结语 高考改革应首重公平
后记

章节摘录

  通过考试命题的科学化、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手段的现代化,来克服传统考试命题的盲目性和管理的随意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尽可能公正准确地反映考生掌握考试内容的真实情况。  从高考命题的角度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我国缺乏考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不同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什么、用什么样的考试方式和试题才能考查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不同、试题内容的质量如何评价等一系列问题,都无法作出确切的回答。而推进标准化考试改革,在命题科学化的过程中解决上述问题是非常必要的。高考命题的标准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依据中学教学大纲要求,制定考试大纲;确定考试目标、方式、内容及水平;规定试题的形式、数量、各部分内容所占分数的比例、答卷的要求、试题顺序;根据考试大纲制定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初稿;进行试测;根据试测情况,对试卷进行调整并审定后用于正式考试,等等。  不过,在借鉴国外标准化考试经验的过程中,我国的标准化考试并未完全采用国外全部使用选择题的做法,而是采取了主、客观题并重的测验模式。在我国实行高考标准化之前,命题多使用主观性题型,有的试卷只有几道论述题。这种题型对考试内容的覆盖面小,不能全面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评卷的主观性大,容易导致较大的评分误差。而国外标准化考试中引用了大量客观试题,选择题是最典型的一种。选择题对考试内容的覆盖面大,答案客观,评分误差很小。大量采用选择题能够提高考试的效度和信度,便于控制评分误差,有利于标准化考试的实施。因此,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测量学专家建议在高考中加大选择题的题量和分数的比例。经过深入研究,考虑到不同题型有不同的考核功能,选择题与论述题的功能各有长短,全部采用任何一种都是不全面的。因此,高考命题中应根据各学科考核的内容确定各种题型的比例。从各学科的实际情况来看,客观题的题量占大多数。  除题型外,标准化改革还将高考命题与评分特别是主观题评分改革相结合。1990年,国家制定了主观题评分误差控制方案并组织实施。此前,为了避免猜题、押题,减轻评卷时人为因素对考试真实性的干扰,高考作文命题已逐渐改为以材料作文为主。  ……


编辑推荐

  苦旅何以得纾解,  ——高考改革困境与突破。    入园何时不再难解 , ——学前教育困惑与抉择。    择校纠结何时了,  ——择校问题困局与治理。    百年树人师何为,  ——教师队伍建设困顿与出路。    三尺书桌何处寻,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困难与破解。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苦旅何以得纾解 PDF格式下载



不少观点有一定独到性,值得参考


服务不错。很快捷。


写论文要看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