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华文化丛书

吉军 编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吉军 编著  

页数:

149  

字数:

120000  

前言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丰富的内涵,不仪充分表现出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的统一性,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多民族特点。中华文化的统—性,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即使是在多次的政治纷乱、社会动荡中,都未曾被分裂和瓦解过;它的民族性则表现在中国广袤疆域上所形成的多元化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华文化又吸收了许多外来的优秀文化。它的辉煌体现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里,它的魅力体现在中医、饮食、民俗、建筑中。数千年来,它不仅滋养着炎黄子孙,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国家兴起了学汉语热,来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也以每年近万人的速度递增。近年来,一些国家还相继举办了“中国文化节”,更多的外国朋友愿意了解、认识古老而又现代的中国。 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我们策划、编撰了这套“中华文化丛书”(外文版名称为“龙文化:走近中国”)。整套丛书用中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西班习二文,向中外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来自不同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的笔下,这些绚丽的中华文化元素得到了更细腻、更生动、更详尽、更有趣的诠释。 整套丛书共分36册,从《华夏文明五千年》述说中国悠久的历史开始,通过《孔子》、《孙子的战争智慧》、《中国古代哲学》、《科举与书院》、《中国佛教与道教》,阐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与思想、哲学发展的脉络。通过《中国神话与传说》、《汉字与书法艺术》、 《古典小说》、《古代诗歌》、《京剧的魅力》,品味中国文学从远古走来一路闪烁的艺术与光芒;通过《中国绘画》、《中国陶瓷》、《玉石珍宝》、《多彩服饰》、《中国古钱币》,展示中国古代艺术的绚烂与多姿;通过《长城》、《古民居》、《古典园林》、《寺·塔·亭》、《中国古桥》,回眸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璀璨与辉煌;通过《民俗风韵》、《中国姓氏文化》、《中国家族文化》、《玩具与民间工艺》、《中华节日》,追溯中国传统礼仪、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通过《中医中药》、《神奇的中医外治》、《中华养生》、《中医针灸》,领略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与精深;通过《中国酒文化》、《中华茶道》、《中国功夫》、《饮食与文化》,解读中国人“治未病”的思想与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通过《发明与发现》、《中外文化交流》,介绍中国科技发展的渊源与国际交流合作之路。 这套丛书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作者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在不长的篇幅内,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丰富的历史、故事、传说、趣闻,突出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兼顾多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很适合对中华文化有兴趣的中外大众读者阅读。 参加本套丛书外文版翻译工作的人士,大都是多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校译者多为各国的相关学者。在本套丛书出版之际,谨向这些热心参与本项工作的中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本套丛书由中国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中国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版。2009年9月,中国将作为主宾国,参加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国际书展。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份凝聚着中国出版人心血的厚重礼物能够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卢祥之 2009年1月15日

内容概要

这本《中华养生》(作者吉军)是“中华文化丛书”系列中的一册。
《中华养生》包括了长寿药王孙思邈;爱国诗人陆放翁;长寿皇帝数乾隆;国画大师齐白石;百岁棋王谢侠逊;养心作家谢冰心;养生哲人毛泽东等内容。

书籍目录

引言
特色篇
顺应自然,改善环境
饮食起居,综合调理
形神兼顾,节放有序
防重于冶,提倡早治
强调适度,勿走极端
姊妹文化,相互交融
汇集百家,古今一贯
内容篇
精神养生
环境养生
饮食养生
健身养生
起居养生
艺术养生
习俗养生
顺时养生
旅游养生
榜样篇
“山中宰相”陶弘景
长寿药王孙思邈
爱国诗人陆放翁
长寿皇帝数乾隆
国画大师齐白石
百岁棋王谢侠逊
养心作家谢冰心
养生哲人毛泽东
理想篇
东海求仙秦始皇
延年益寿何首乌
休闲养生,各得其乐
长寿之乡换棺材的习俗
附:长寿老人的调查
主要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中华民族的经典古籍记录了先人的思想轨迹,《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较为完备的中医学经典,书中就有四十余篇涉及了养生内容,其中有两篇是专门论述养生内容的。养生是指人们依据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人们习惯于将养生的理念与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中华养生文化。中国人的祖先在创造汉字的时候就已经注意记录健康与疾病的内容了,这能够从出土文物甲骨文中找到证据。 甲骨文是甲文和骨文的合称,甲文多数刻在龟的腹甲上,少数刻在龟的背甲上;骨文主要是刻在牛骨和鹿骨上面。两者合起来,称为龟甲兽骨文字。那些刻有远古文字的龟甲兽骨埋在地下3000多年,到了19世纪末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发现。当时一位官员病了,在煎药前,他打开一包中药,对着处方,一味一味地查看,竟然在一味中药“龙骨”片上,发现有些“花纹”。他非常好奇,经过很多研究才搞清楚这些“花纹”是什么。原来,这些所谓的花纹竟是记载东方人类文明的甲骨文。而中药“龙骨”实际上是古代多种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固涩的功效。“龙骨”在《神农本草经》这本书里早已有了记载。看来,“龙骨”不仅仅是一味中药,而且还是中国早期文字的优良载体。 现代汉语中“疾病”二字是连称的,但在古代汉语中,一般用了,“疾”字就不用“病”字,用了“病”字就不用“疾”字;“疾”多指较轻的身体不适,而“病”则指较重的疾患。甲骨文中有许多象形字,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如“病”字,好像一个流血的人,躺在一张床上。而“疾”字,恰如一个人,腋下中了一支箭。大意表明人在频繁的氏族战争中中箭受伤时,血流满身的情况,从而创造了这最早的“疾病”二字。当时古人能够将所见所闻真实记录、真实表达,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审美。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养生经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问,中华养生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必然体现巾国传统文化的特征。那么,中国的养生文化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呢?概括地讲,中华养生文化具有以下特色:重视改善生存环境,重视营造宜居环境,预防重于治疗,药食同源,顺应自然,形神并重,以适度为美,多民族文化交融,吸纳各家所长,等等。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来展示这些特色。 顺应自然以养生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协调和人体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乃是人体生命活动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换言之,人们只有做到内在机体与外在自然环境的和谐协调,才可能实现去病延年的养生目的。另一方面,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道自然”的哲学观在人体科学领域的必然延伸,研究中华养生可以发现,中华养生文化所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人体生命与自然万物的整体和谐状态。 健康是长寿的先决条件,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他所生活的环境。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和每个人居住的小环境。在环境中,有许多因素每时每刻都在作用于人的机体。中国有很多民居是根据当地特殊环境设计的,目的是有利于居住者的健康生活,例如北京四合院、苏州园林、安徽明代民居、藏族碉房、傣族干栏、苗族吊脚楼、蒙古族蒙古包等。宜于养生又有特色的中国著名文化村落有安徽西递、云南丽江、山西平遥、江西婺源、江苏周庄、福建永定等等,透过这些建筑布局我们能够看出先人在营造它们时所贯彻的养生理念。 庄周是道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在《庄子》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此书中记载了一则寓言,读起来很有味道: 有一天,庖丁被请到国君的宫里,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熟练自如。站在一旁的国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P1-5


编辑推荐

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编者策划、编撰了这套“中华文化丛书”。整套丛书用中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西班习二文,向中外读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本《中华养生》(作者吉军)是其中一册。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华文化丛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