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燕巢与花事

苏枕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

苏枕书  

页数:

272  

Tag标签:

无  

前言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写作于我而言是被禁止的。我高中时在竞赛班,父母担心写东西耽误功课,严格限制我触碰功课以外的书和纸。人也真是奇怪,越是禁忌,越锲而不舍。高中三年,反而是我最执著于读书创作的时期。当然,那样的年纪看到的、写下的,难免流于意气,如今回头看,无非一笑。  写作这件事情,我开始得很早,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和长大了会走路会说话一样,也不记得有什么特别的养成计划。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用笔写各种故事。五年级时,我写了第一个长篇,是章回体,受了《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等的影响,拿白纸订了一本册子,竖行写。每写一章,我都要念给祖父听。母亲很忙,有时我便跟在她后面念。她在前面淘米、洗菜、搓衣服,一边听一边回头道:“大声点,听不见啊!”  后来,那个小说不知道有没有写完,也许是写完了,也许是搁在哪个角落了,总之是找不到了,情节也完全忘记了。只记得那些夏天的黄昏,我洗完澡点了蚊香伏在院内的桌上写,祖母说:“不要写了,天黑了!要生夜盲眼。”我说:“点着灯呢。”她边为我摇扇子边说:“点着灯也太暗啊!”  高中时,家里对我管束甚严,电脑也是碰不得的,大概怕我成为网瘾少年。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应该还是不想让我写东西。那时候,我写得也真疯狂,一本一本不停地写。家长时常翻检我的屋子,手稿当然不能被他们发现。所以,在没有写完全篇之前,我都要写在零散的纸张上,一页一页编号,夹在物理书或者数学试卷内。全篇完成后再装订成册,外面包上伪装的封面,伪装成一本习题集;再由好友保管,外借、传阅。我始终感激一位女伴,感激她无私地将那些手稿做成安全的电子版。  缺乏安全感,又十分自卑的高中时的我,偏偏要不断地写,好像有无限的欲望与激情。夜里稿纸藏在物理书中写,写一些长长短短的故事,句子在纸上流淌得很快。窗外是小城静谧深浓的夜,雾气停在窗台。我还须竖起耳朵全面警惕,一旦门外有一丝动静,我都须不动声色地掩护纸稿,铺上物理习题,淡定地接受父亲的探班。  后来,我找出一段当时写的东西,原文是这样的:  那些日子,她常常一个人在图书馆寂静的阅览室里。阳光早早轻盈一跃,溜出这间大屋子。日光灯管单调地横于天花板下,荧荧地闪着叫人昏睡的白光,冰冷的、淡漠的光。镇流器发出咝咝的声响。一段没有边际的时光。  她数过,这里有九扇窗,每扇被窗棂隔成八块,安着灰绿的玻璃,边边角角还有细巧精致的木格窗边。苍虬的、细嫩的、单调的、杂乱的,各种树枝纷挤在窗外,划分着窗棂框住的天空。  窗外有树,有花草,有台阶,有睡莲池,有高高的教学楼,有天空,有云,有鸟。图书馆的墙,是灰蓝的,有陈年雨水的渍。年代久远的爬山虎、凌霄、紫藤纠缠着诡异的根。窗帘是淡蓝的,描了细细的竹枝。窗外石阶下,有密密的书带草。冬天,撩开细长的绿叶,有幽蓝莹润的浆果。梧桐树下,有秋千。就这样,快要离开了,蓦然发觉那么多细节值得回味,那么多日子值得细数。丽日当空,天蓝如洗。仲春的翠绿树叶深深如醉,青碧如玉。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刹那间,在透明如琉璃的阳光里,同时欢呼,同时飞跃,同时幻化为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然后,有种清醒的疼痛袭上心头,泪流满面。仿佛,她从来没有这样仔细地看过这座校园里的点滴。  总觉得这样的生命图卷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聚合,仿佛早已安排好的一切,仿佛注定了的一般。总有这样的希望,总有这样的感动。刹那怔忡,于是停笔,看窗台上停伫的鸟。淡淡的灰尘味道悄然游走,绚烂的白桃花已然开败。张开双臂,恍然解脱。想起那些欢喜笑闹、悲伤忧郁的日子,知道自己回不去了,而自己又能去哪里?  现在肯定写不出这样的东西,因为觉得啰嗦、琐碎、感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不过,那正是当时的我吧,卑微的,小小的,缩到角落去。每天在困倦中醒来到学校,没有尽头的课,面目可憎的物理,写到手软的作业。夜里,在困倦中回家,战战兢兢的一天结束,还要继续做作业。当然,也是有快乐的,就是偷偷看书,以及写点儿什么。成年后,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摆脱了那些阴暗、惊惶的情绪。  大学以后,东西全不是手写,手稿也成了过去时。有人来我家,偶尔也会翻翻,惊讶道:“写了这么多字啊!”  打开电脑,打开文档,这样一个冗长的过程,很容易消磨掉一些欲望。电脑写作太容易接触外界信息,也很依赖那些信息。随手搜索,或者打开电子书。这些固然便捷,但也很容易就把既定的思路打乱,走到另一条道路上去。  手写的感觉很好,干扰不多,也安静,除了速度问题值得考虑。  很想携着一册稿纸随意走,在任何一处停下来都能写,寺院、深山、茶铺、电车——觉得很可爱。芭蕉翁在漫长的苦旅之中也是随处即时地书写吧。  手工活儿和现在我的处境很不相宜。高效率、高产量——这些,手写都做不到。  不过没有关系,我还可以时常回忆,溯回至旧日光阴,那些笔尖触及稿纸流淌而下的快乐,一页一页翻看的喜悦,用其他颜色的笔修改增删时的安全感……这些,都未曾远离。

内容概要

  本文是一本随笔集。
  主要收录了作者往日的一些人生感悟、随笔心得。
  将记忆凝结为文字是一种冒险。斗转星移,草木荣枯,书页间翻过的光阴,路途上遇见的人事,都是如此。本来羚羊挂角、草蛇灰线的心情,一旦写下来,就变得有迹可循,但却往往落了窠臼。
  往昔的珍藏,终要作今朝的离歌。李白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松尾芭蕉也说过:“逝去之年亦为旅人也。于舟楫上过生涯,或执马辔而终其一生之人,日日生活皆为行旅。”
  在乘桴向浮生沧海之前,不妨在记忆的凉夜里秉烛夜游,以此向往昔珍重作别。

作者简介

苏枕书,客居京都,爱猫,爱植物,醉心文史。已出版《连生》《阑珊》《岁时记》《不许流光入梦来》等多部小说。
已出版随笔集《尘世的梦浮桥》,人物评传《一生负气成今日》。自笑耽书成癖,煮字疗饥。

书籍目录

自省与手稿
花市
夜市
父亲
醉与微醺
儿时的雪天
猫事
日本文艺中的猫
从前
燕巢与花事
我的祖父祖母
折枝
巫女
地藏
庐墓
墓园
梅雨
初夏
流萤
梨木神社
寒夜
七草粥与杂煮汤
酒糟小芋头
夕颜凝露容光艳
蝉衣一袭余香在
寄与爱茶人
作庭
寒椿
武士的家计簿
《万叶集》的和歌山
稻香村
看花人
茗荷
蔬食
舌上滋味
吃货
吃茶
泥螺
莲花
春盘
茶泡饭
腊月的吃
光阴
京都人
岁时
暮色之味
洛中蠹鱼录
旅人

章节摘录

  花市  城里的花市是我爱去的。故乡城西有小花市,花农多是如皋人,长年居于此,在本地开辟花圃,沿街摆着盆花售卖。本地有一首竹枝词:“水心楼阁水连天,一带垂杨欲化烟。最是夕阳人问渡,临溪争唤卖花船。”注云:水心楼即魁星楼,在城濠中。艺花者多集于此。  城濠即环绕旧城的护城河,水心楼据说建于濠河西南方向的水中沙洲,今已不存。姜长卿《崇川竹枝词》也有一首写过:“水心楼子水中央,四面风多好纳凉。渡唤夕阳买花朵,茉莉栀子夜来香。”  姜长卿的另一首竹枝词也挺有趣:“东西寺外城南北,记取清明莳菊苗。待到重阳花市近,一肩秋色担头挑。”  西寺建于宋乾道元年,曾挪作他用,后改为机关印刷厂,几年前交予佛教协会管理并使用,但寺内的印刷公司拒不搬迁。东寺与西寺建成年代相若,相距不远。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大殿毁于水,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重建,清道光时重修,现仅存大殿。过去为佛教场所,后为道家所用,时至今日,逢到节日尚有焚香打醮一类的事。在附属医院楼上可以看清西寺全貌。东寺离启秀桥近,红墙乌瓦旁开着紫薇花。  我幼时在镇上居住,每月三六九日有集市,北方叫“赶集”,家乡曰“逢期”。市上除却衣履帽衫一类物品,也售卖四时花木。花农或担花而至,或装车前来,腊月有水仙,初春有桃李,初夏有茄子苗、瓜藤诸种蔬菜,盛夏是茉莉,秋天桂树与菊花最多,初冬是梅花与蜡梅。本地人很爱菊花,我生得晚,并没有看到“临溪争唤卖花船”的风景。日后集市凋敝,渐少有花农再来了。离家日久,对于这些事,我也不甚熟悉了。  客居重庆时,我的学校在城北郊野,日常在山中,最近的小镇叫做两路。镇上有碧津公园,风景没有特别之处,唯有大湖与黄桷树。公园不远处有一条小街,我已不记得街名,只记得那里沿街有花市,植物品类繁多,有鲜切花与盆栽两种。重庆水汽充沛,植物长得很好。鲁祖庙与观音桥两处的花市也很可观,山坡上一道长街,两旁尽是花棚。  在北京,我常去的是官园花市。易活的植物如绿萝、薄荷、铜钱草、常春藤、红掌、仙人球等。雀舌栀子也有,只是北京天寒物燥,盆栽很难养活。《帝京景物略》中写过昔日北京城花卉之盛,极为有致,尤可追怀。  如今也能见到景山的牡丹、碧云寺的海棠、法源寺的丁香、大觉寺的白玉兰、燕园的紫藤。二三月杨花随风抛逐,春条初绽,最早的是迎春、山桃,而后为玉兰,亭亭满枝,极为隆重。玉渊潭有樱花,而赏花人太多。颐和园的紫丁香与刺桐花都好,落花满阶,宜乎暮春。城内最常见的花卉是花色丰富的月季,间有红叶李、紫薇、槐花、栾树的黄色小花,都是美的。还有牵牛、凤仙一类的草本,市面上不见售卖,住户家墙外却很常见。如今市中所售玫瑰皆为月季,亦未见芍药。芍药是姿态与名字都很优美的花卉,所以,我总因买不到而遗憾。  日本京都也有花市,规模更盛,相较之下植物种类亦多不少,因为不熟悉日本拉丁文直译的植物的命名规则,许多我都不知其名。如一年生草本植物大波斯菊,又名秋樱、秋英,日语叫做コスモス,即cosmos。日常营业的有大小花屋,每月总有几日,花农聚到白川疏水道桥边售卖各种盆栽,也有苔皮与各类种子。有一次,一位从大原来的妇人在那里买了一盆石竹花、一盆山茶。因为山茶花不好养,不久后就送给了我的房东。石竹花被放在我们的窗台上,小花香甜可爱,可惜一夕风雨坠落楼下,无法收拾。  有时,清闲的黄昏无事可做,我会到学校附近的银花园买几盆植物。铁线蕨好看,但很难养。多肉植物很可爱,品目极繁。有一种叫“福娘”的,幼弱的一簇,可以长满一杯。春节前花市有水仙、白梅、未开的樱枝可买。抱回一束,插在清水里,春分一过樱花就开了,比树上的略早几周。五月有花菖蒲,有芍药与牡丹,都是妍丽丰饶的姿态,如美人衣裾,赏心悦目。六月有绣球,几乎家家户户都开着,还有桔梗与百合。九月有桂树与柊木,入冬有茶梅与山茶花。不过,客居的人没有条件供养这些木本植物。葫芦花、牵牛倒是比较适宜的,还有金鱼草、小花向日葵等等。每年五月,便利店都有免费的花种可取,真是值得赞美和想念的事。  夜市  黄昏的时候,晴热的太阳沉落了,夕光与彤云底下的街市渐渐换上了另一种面貌。公交站与地铁口吞吐着下班回家的人。车流渐渐散去,如川中帆舸远向天际。  入夜时分,露水起来,街边食肆更显热闹。小灯泡缀成的“串”字是各家串串香通用的招牌,烧烤摊铁架下的炭火滋着滴下的油。  我曾在北京马家堡一带居住,从秋到冬。夜里下课,缤纷的夜市跃入眼帘。路边有人卖烤羊肉串,撒很多孜然,非常香,但并不好吃,因为用的肉不好。水果摊有店面与平板车两种,前者名目齐全,有苹果、柑橘、橙、沙果、葡萄、柿子一类时令果物,还有南方来的猕猴桃、火龙果、芒果。平板车上多是枣、苹果一类易储存、可远途颠簸的果实。北京枣品很多,马牙枣、山枣、酸枣、甜瓜枣等,最多见的还是马牙枣。各种枣树,居民家庭院内多有种植,墙外看着非常眼馋。  夜市上,小车推来的玉米、水煮花生、水煮毛豆也很多见。偶尔有卖豆腐的,还有油炸小摊。很普通的食物油炸之后就会变香,总能吸引饥肠辘辘的路人。早市上煎饼之类的食物,夜市里一般没有。夜市上,酒馆最热闹。往往一条街全是喝酒的小店,远远闻着烟火气,看见灯光,听到人语喧哗,突然会觉得心安。自己也想坐下来饮酒,却被匆匆的步伐引着回家,屋檐上伏着猫,树上有夜鸟。白天城市的声音很响,热闹繁华。到夜里,一种声音寂静了,另一种声音张开了翅膀。劳碌整日的人也可以恣意调笑,忘记今天的痛苦与明日的烦忧。  两年前的夏天,我僦居右安门外。有一天,暮色合拢时,我到外面散步,看见右安门桥下有人卖莲蓬,几只扎成一束,梗截得短短的,买回去可以剥莲子吃。也有留着很长一截莲梗,与百合、玫瑰、唐菖蒲等同卖的,七夕前后尤其多见,可以赠情人。  夜市里卖花的很多,三里屯一带有很多卖花的小孩子。有缠着人不去的,反复将花束凑到人跟前,要男人买给身边的女人。有一回,几个人一道吃饭,遇到这样的情形,我很不好意思。小孩子非常聪明,能看出我脸上些微的松动,愈发缠得紧。我觉得为难,但坚持没有要花,最后将桌上一瓶酸梅汤给了他。  卖盆花的也不少,有平板车拉来的,大型花木如桂树、茶花也见到过。更多的是小盆栽,容易养活,且不贵。多肉植物颇受宠,仙人球、仙人掌、蟹爪兰等,品目繁多。卖花人亦常常不清楚具体的赋名,而直接冠以“幸福草”、“欢乐树”等直白称谓。薄荷有胡椒薄荷、苹果薄荷、柠檬薄荷。碰碰香和含羞草都让人有欺负它的欲望。我还遇到过年轻人卖手制的小盆栽,把塑料瓶上部割断,倒置于剩下的部分中,呈漏斗状,瓶内盛水,漏斗内装泥与沙石,栽种小株植物,姿态都很可爱,也易存活。即使是遍地可见的繁缕,这样认真地种着也会好看,让人爱上它们细小的白色花朵。  南城一带的市井气息似比别处浓郁。陶然亭地铁站口有一家右安门拉面馆,二十四小时营业。烤串价廉且味美,油水滋润,肉很好。拉面也不错,只是汤水里的肉略显少。那里很热闹,酒客熙攘,大家都不在乎油腻的地面与态度冷淡的店员,似乎这也与肉串的美味一样,是理所当然的。  地铁过道里与陶然亭附近的公交站旁常有卖衣裳、履袜一类的小摊,琳琅地摆着。小饰品摊也很多见。早一些年代的东西,如蝴蝶牌黑钢丝发夹、黑色与五彩色的橡皮筋、指甲刀、针线盒、纽扣、松紧带等也能看到。不过,这样的摊儿很冷清,光顾的人不多,但从好些年前到现在,摆摊人一直坚守岗位,蝴蝶牌发夹也一直是一块钱一板。也有新鲜入时的,耳坠、发卡、戒指、项链、发花、腰带等物应有尽有,其价甚廉,我很喜欢。在这样的夜市上,我买过五元一对的耳坠,薄银钩,下面缀着一粒绞丝球。  幼时对夜市的记忆是跟着姑姑到城中酒吧玩,似乎是城里最早开的一间酒吧,门庭隐蔽,外面毫不张扬,里头却很热闹。姑姑穿大摆红裙,烫包包头,涂口红,端着高脚杯,和打扮时髦的男女一起笑闹,还跳舞。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家酒吧舞池旋转的五色灯球,有人对着屏幕唱“酒干倘卖无”,那是我第一次对“灯红酒绿”有了直观印象。夜阑人散,姑姑和朋友们就去城内大排档吃东西。“大排档”一词最早来自香港,也成为潮流的象征。当时姑姑在节食,不吃肉,只要蔬菜。“要一份生菜,一份平菇。”总记得她说这句,后来自己长大吃烧烤时,也鬼使神差地必点这两种。  故乡小城的夜市历史并不久。夜市的兴盛大概与人口流动、外来人口增多有关。职业结构稳定、娱乐生活单调、风气保守、鲜少外来人口的地方很难兴起夜市。故乡小城二零零三年通铁路,人口流动明显加快,外来人口渐多。歌舞厅之类的娱乐场所早已不似我童年记忆里那样隐蔽暧昧。夜市也日渐兴盛,街头灯火不灭。  二零零四年冬天,我旅居苏北某县城,吃完晚饭想到街中逛一逛,但偌大的街区一片冷清,商店闭门,食肆寥寥。逛了一大圈,也只遇到一家小卖部,我在里头买了一点食物。问店主为什么街中无人,店主告诉我,大家到了晚上都各回各家,家里有饭吃,外面没什么好逛的。只有无事可做、工作时间不规律的人才想着在外头消遣。  高中时,有同学暑假去洛杉矶玩,最苦恼的是“夜里出门没地方玩,没有夜啤酒,商场关门早”。日本商场也多半八点半闭店,外来游客常说不尽兴。或许,是因为那里相当多的人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的保障,没必要为了微薄的经营收益牺牲休闲娱乐、家庭生活的时间,夜中市肆也难以热闹起来吧。  重庆的夜市值得一提。重庆消费能力很强,饮食业、娱乐业均很发达,夜生活非常丰富。二零零五年我初到重庆,夜里出来散步,见到社区街道摆出麻将桌,烧烤摊、水果摊几乎彻夜不休,很觉惊讶。二零零八年冬季某夜,我住在沙坪坝的一间小旅馆,楼下一片夜啤酒小摊,划拳声终夜不息。凌晨五点醒来,天光未明,还能看见楼下小摊的灯光,听到醉后的笑闹。  夏末到秋初,重庆的夜市都有黄桷兰卖,很美。入夜后,江畔游船也喧嚷,打麻将、喝酒。江边有人卖糍粑和烤土豆。烤土豆很美味。炉上热油煎一锅土豆,筷子挑出几只到铝锅中,剪刀夹碎,调以盐巴、麻油、酱油、醋、辣椒粉、香菜、葱末,盛入塑料碗。有人卖荸荠,一只一只削去皮,码在清水盘内。观音桥望海花市与鲁祖庙都是买花的去处,晚上闭店很迟,可以慢慢地逛过去。重庆地气潮湿,草木繁密,比如,黄桷树一夜凋尽阔叶,又一夜长满新芽,再一夜嫩叶婆娑,生命力很旺盛。卖花人也毫不吝惜,冬天的蜡梅斫下很大一枝,成捆售卖。夏初的栀子也是整束卖,可以香很久。  客居的人们一日劳碌后,没有家事牵绊,没有嗷嗷待哺的小孩子在家,没有一桌饭食等待着,三三两两聚集到夜市,是很好的消遣。街边有麻将或桌球也好,唱歌的地方也好。凌晨回去,第二天又近了。有次遇上个年轻女人卖小饰品,我买了一只发卡。谈话时听她说家里有个四岁的儿子,我很惊讶,因为她实在很年轻。她说要挣一点零花钱,白天还有别的工作。  有一天夜里,我喝了些薄酒,路过街边散摊,有人卖莲花,三朵一束,一束五块,我便将剩下的三束都买了。远看前方还有酒馆,忽然觉得没有喝够,还想喝酒。卖花人慷慨地建议:“去喝吧,这才是高兴的生活。”接着又听到有箫声。有人卖洞箫、笛、巴乌、葫芦丝、陶笛。他在月亮底下吹着简单的曲子。也有如我一样的路人被音乐吸引,驻足不去。最后我买了两支箫,回家后将莲花养在盛米酒的竹筒内,复饮三杯。  夜市虽然热闹,乘醉掀桌斗殴的事也不少。家长多会吩咐女生夜里少出门。街边、天桥零散的摊位不合乎城市规范的管理,鱼龙混杂,占据道路,引起交通不便,与城市管理一方时有龃龉。管得严时,街中萧条很多。去年回重庆,夜里我到大学一带散步,往日拥塞其道的烧烤摊、炒粉摊全无踪迹。记得读书时,我常去一家“三姐炒粉”店吃夜宵。叫做三姐的女人很瘦,画两道深蓝色的粗眉,常年烟熏火燎,面上蒙一层厚油,混着汗水,眉毛也快化了。她有个独生女,常来帮忙。初见还是未长成的小女孩,瘦且沉默,帮母亲端盘送菜。后来一见,仿佛突然长成了很大的女生,圆胖,一脸不耐烦的神情,也会化妆了,穿着新鲜入时的衣裳。食客有与她调笑的,捏她膀子,她会笑骂。母亲仍是瘦,两道粗眉,一脸厚油。一晃几年过去,炒粉从最初的两块五涨到后来的四块五。再后来整顿夜市,管理力度时松时紧,摊点也时隐时现,游击一般。不过最后终于不见,不知三姐一家是换了地方摆摊,还是有了自家店面,或是停了这桩营生。商肆侵占官道,明末的北京前门大街也出现过。朝廷要整治这些商肆棚屋,侍御金光辰以扰民为由上书谏止:“京师穷民僦舍无资,藉片席以栖身,假贸易以糊口,其业甚薄,其情可哀。皇城原因火变恐延烧以伤民。今所司奉行之过,概行拆卸,是未罹焚烈之惨而先受离析之苦。”朝廷认可并采纳了他的谏言。  有人将重庆与香港作比较,都是山水环绕,道路跌宕,植物茂密。夜市气味也有相近之处。我只浮光掠影地逛过港岛夜市几次,匆忙辗转,并无太多了解。吃过街角的鱼蛋面和炸鱼皮,十分美味。书局街不起眼的糖水店,却有不少名气大的食客来访,有人写了文章登上报刊,店家便把报道裁剪下来贴在墙上,很有意思。有一回我迷路了,在弯绕的石板街上来回走。夜里湿气重,两边店面渐渐打烊灭灯,收起门板。那时,我心里有些害怕,石阶旁烟雾缭绕的庙祠跟前蹲着猫,还好,花店与水果店都还缤纷地摆着摊面。有一回在中环看完电影,电车已收班。我等了很久的公交车,才知末班车已过去了。我只好在街边等出租车,看到有糖水店还开着门,就进去买了一碗杨枝甘露吃。对茫然的旅人而言,夜市的灯火是很大的安慰。就像在日本京都,每每夜深回家,看到便利店的灯光都觉亲切,像趋光的昆虫一般,会忍不住靠过去,哪怕没什么要买的。  京都城内三条四条有几条繁华的商业街,尚有夜市可言,如小车推来的拉面、抹茶冰激凌之类。夜市上,除了布幡高高挑出一个“冰”字的冰激凌木车,还有沉默寡言刻橡皮章的人,还有卖衣服的女孩子一遍一遍高声重复着招徕的话语。到了夜里,学校周围只有居酒屋是热闹的。吉田山下有个烧烤摊,每天夜里十点钟开来一辆车,外头摆摊,车内是简易厨房,烟气从帐篷顶上冒出去。虽然食客不多,但还是觉得热闹。寒冷的冬夜,瑟缩着回家的人,看到那里的光亮,心里会非常欢喜。  父亲  八月初暑假,凌晨四点半,我从京都到大阪。送机的小巴轻轻走过狭长的山道,两边山居林立,花枝沾有清露,拂过车窗。我搭乘早班飞机到上海,换快轨回到城内,再转高铁到南方家乡。挤公交车,用自己的钥匙打开家门——只见父亲坐在沙发上看报,一架风扇正努力朝他摇头送风,呼啦啦掀起报纸层叠的边角。母亲从厨房出来,指尖沾着水滴,一时没有回过神的样子,又仰头看墙上的挂钟,笑起来说:“快,快把东西放一放。不是说下午才到吗?你爸爸说要去接你的。”  父亲仍举着报纸。太久没有见面,似乎十分疏离。他咳了一声,扭着眉,指着我的行李问:“为什么要搬这么大一只箱子?”  我说:“有一些书,还有日常用品。”  父亲眉头深锁,非常不满的样子,放下报纸回房间。风扇兀自摆头。  母亲忙上前,附耳轻声道:“你爸爸的意思是,怕你拿不动这么重的东西。他说好去接你,你为什么又自己回来呢?”  母亲换了一种发型,似乎是当季流行的过耳短发,微微烫过,吹风做得很蓬松,但显得脸格外瘦削。我端详母亲,回忆她从前的发型。我只在照片上见过她的长发,似乎是少女时期,婴儿肥,丰颐妙目,额发微卷,头发披在肩上,衬衫领口前有一个蝴蝶结。母亲敏锐地捕捉到我对她发型关注的视线,抬手抚了抚,探询问道:“好久没去做了,你觉得还好吗?”  我将汗水浸湿的后背对准风扇,笑道:“很好,现在流行这种发型。”  太热,发根也渗出汗,头发顺着额头黏黏地滞在那里,人很困倦。  为什么要搬这么大一只箱子?  箱子里,有带给家人的礼物,父亲的相机,父亲朋友要的日本制鱼竿。有一位高中同学年前做了母亲,说要一只日本原产的机器猫玩偶给儿子当礼物。京都商业区不多,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日本制的机器猫。不过她执著要求,一定要日本制。“中国制的我也能买到啊。”她说。于是,我猥琐地四处寻找机器猫,见到一只就翻开商标。切齿,可以考虑自己做张日本制的牌子贴上去。  不知什么时候,我竟然在沙发上睡过去。电风扇呼啦啦的声音还在耳边,隆隆的涨潮般的声音。醒来时,我发现身上覆了一条薄毯,风扇静静的,空调灯亮着。母亲与父亲在隔门内的书房交谈。  “你去叫她起来吃饭。”父亲说。“你去叫。”母亲含笑怨怼。父亲似乎很不满:“刚回家就睡觉,也不知道应该睡到卧室去。”母亲轻声笑道:“你自己去跟她说。”  父亲不再说什么,听声音仿佛坐在椅子里,有翻报纸的声音。拉门出来的是母亲。我缓缓睁开眼,当做什么都没有听见似的,懵懂地望着她。  “好,起来吃饭啦。”母亲拉我起来。  我将脸浸在凉水里,又把水撩起来拍到手臂上。中午奋力吃掉一碗米饭,排骨汤也很好。窗外鸣蝉不歇,夹杂着孩子断断续续练钢琴的声音。再看饭桌中央,玻璃花瓶内插着的一束富贵竹已长出繁密的须根。父亲依旧用透明大玻璃杯冲泡茶水。针织钩花杯垫已洗旧颜色。百叶窗帘滤出很细的光影,投在地板与白墙上。墙上的小幅油画也在,凑近看斑驳不堪。要眯起眼睛,离得远一些,才能看出画中的小束玫瑰、盘子里水果的柔和轮廓。中学时觉得光阴漫漫,没有尽头,就像没有尽头的功课,可谓无情。那时,每天夜里从学校回来,父亲已经睡下,母亲披衣起来热饭,一定要我喝她煲的汤。我就在困倦中讷讷喝汤,也是坐在餐厅的这张桌前,面对墙上的小幅油画。针织钩花杯垫叠在桌上。玻璃花瓶内经年插着碧绿的富贵竹。不知从哪一年开始,除夕前父亲单位的年货中总有一束富贵竹,系着红色缎带。像富贵竹这样没有性格的植物,每天看着也会令人厌倦吧。有一年母亲生日,有朋友送来一束粉色玫瑰,也摆在这张桌上。我很喜悦,整个餐厅都因这束玫瑰而明亮起来。但鲜切花寿命太短,干枯之后留在桌上的仍是一束绿得过分的富贵竹。夏天的菜谱依然十年如一,排骨炖汤、炒藕片、青菜炒香菇,放很少的盐。焖米饭时略略多放些水。碗里有剥好的石榴籽。父亲默默地饮黄酒,放两粒话梅,几乎没有说过话。母亲问我:“论文是否开始写了?暑假几时结束?是否需要出去收集材料?”其间她接了一个电话,听起来似乎是有人家的孩子结婚,请他们去吃饭。我问是谁,母亲说了一个陌生的名字。我茫然,母亲笑道:“你小时候还去他家玩过,他家门前有一株无花果树,你不记得了?”我依然摇头。故乡正与我不断疏离。  又一日,母亲上班,中午来不及回家做饭。我翻出抽屉里一沓餐券,准备叫外卖时,父亲突然回来。“我们叫外卖吧?”我小心建议。父亲沉默片刻道:“煮面条,你吃吗?”我点点头。  面条煮得似乎多了些,盛出两大碗,放了鸡蛋与青菜,以及过量的调味料。我们对着电视机吃面。  “这个播音员以前没见过啊。”我说。“刚换了一个。”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苏姑娘的字温婉尔雅,有一种淡淡的感觉,沉静而舒展,用这个词形容再合适不过。  ——何碧幽    她的文字很优美,很多关于京都的描写更是如此,让原本就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的我,如今更是想去不已。  ——马小跳    我很喜欢随笔,喜欢这种随意的感觉。当然,也喜欢很有趣味的小说,比如推理。我一直喜欢看动画片,所以接触的日本方面的东西会相比欧美多。所以,对于苏枕书,我是比较喜欢的,因为她写的东西很有灵性,也很有日本的那种舒服的感觉。  ——ruby


编辑推荐

  1. 从故乡的梅雨,到江户的夏日;从故乡的茶泡饭,到京都的七草粥,再到和歌山的染井樱、梨木神社的萩祭……有人爱江南的小桥流水,有人爱北方的大漠孤烟;有人倾心故乡的春光旖旎,有人漫步于他乡的樱花树下……人生本是一场旅行,你我皆是旅人,伴随着苏枕书的脚步,我们的心也可以远行:光阴无风自动,得失全在你心——一个旅人的十年手札。  2. 经过精心挑选,本书收录了47篇随笔,文风雅致,清新,充满灵气。有雅,也有俗;有玩,也有吃;有七草粥,也有茶泡饭;有醪糟小芋头,也有如东小泥螺;有日本的巫女和神社,也有重庆的夜市和马家堡的花语……  3. 本书封面选了当选的花魁,清丽脱俗。全文彩色印刷,配有作者亲手绘制的图画和手写小诗。如果你喜欢随笔,喜欢这种随意的心情,喜欢旅人的视觉,那就不妨收藏一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燕巢与花事 PDF格式下载



苏枕书这本比之前的几本要进步很多,语言依然典雅,但是比以前的要朴实多了。纸张和印刷都很好,内页有细腻清丽的插画,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美文,非常喜欢。


从岁时记 不许流光入梦来 到这本杂文 无一不是钟爱的 最后那篇生生的给看哭了 好的文字也许就会有种即使隔着千山万水素未谋面亦或是连听闻都没有过的一个人却能为她的过世而觉遗憾甚至流泪 我想这是你们共同的魅力


她的几本书我都读过,最喜欢的还是这本。感觉苏枕书的散文比小说好。


对于苏枕书的书已经到了钟爱的地步。我会好好珍藏的。


第一次接触苏枕书,第一次读她的书,感觉是一个生活细致的人吧


苏枕书的文字清淡恬静


苏枕书这块很厉害


苏枕书的文章很漂亮很温暖


无论是排版,装帧,都堪称优美。书内的花卉,尤爱。内容很有京都风味。


喜欢日本文化,却无缘日本,用徘句般的语言组合成的一幅幅风雅画面,尤其喜欢书里的花草画


喜欢书的封面。里面是有些简单的彩色小花的插图,很文艺啊,= =


枕书的字与文一如既往地清浅动人,除了封面与书名的设计着实欠缺,书中的排版与感觉却很好,拼有质朴可爱的插图。如果你想静下心来,枕书的书不容错过。


枕书的文字,能让人静下心来,沉醉到其中。静谧的午后,猫,田野、风筝,恍惚又回到小时候了。


真的非常喜欢的一本文集,看的时候能让人沉溺在书的故事里,也沉溺在自己的回忆里。


的确和她的京都风物小说有部分重复的内容


当代作家中还能看到这么美的随笔不容易


这是一本美好的书。记录了京都的风物人情。包装完好送货速度很快。


看了她的书很想去京都。


买这本是因为在豆瓣看到一个很喜欢的人在读,后来看了介绍,觉得或许读读也不赖。书还没有看,但是想必也是精彩的。书名也是好喜欢。


最喜欢的风格,最爱的文字。


不错不错~~~~~~~~~很美超爱山散文


枕书姑娘的书,这是第三本。喜欢她写散文的笔法,清淡疏离。


她的文笔很细腻,喜欢~


就喜欢谈谈的感觉


还没看,但知道是我喜欢的风格


两本一起买的,都很喜欢。


很细腻的作者,很唯美的文字,温暖看书的人,很有才华的女子


速度灰常给力。包装也完整。


写得很漂亮,读来令人齿颊生香。


文风清雅、意境唯美!仍在阅读!


还没开始看,但是很期待,这个作者的书一向很不错~!


文章很清新,读来很贴心


文字优美,是一个学校的师姐写的,买来看看,还没看完


写得非常美,不会让人失望。


新概念大赛一等奖的人,水平自然不错


这本书在睡前读的感觉很不错。


这本书还没看 但是应该不错


在当当买比在书店买便宜了好多~


挺好,就是评价太麻烦,有这个必要吗,弄个评价还得点这个点那个的


细腻的文笔,很不错


“幽雅”的活着


呵呵。有种古朴


还没来得急看。但是书包装严密,没有任何损伤,发货速度也很快,高兴~~!


枕书的书,《不许流光入梦来》、《岁时记》、《尘世的梦浮桥》,以及这本,都是买了的。年轻作家中挺喜欢她的文字,细腻动人。但这本书,不是说它本身不好,而是,有点对读者不负责任。书里前几章的内容和京都风物小说里有明显的大段重复。相信读过小说的人是会有印象的。希望以后能注意些吧。


一直挺喜欢苏枕书的随笔散文,比她的小说要更吸引人,文字很漂亮


很喜欢苏枕书的文字,挺好的


苏枕书!果然,是本很好的枕边书


苏枕书的风格


一直喜欢精致用心的日本文化,虽然这细致的文化因为近乎偏执的用心、洁癖和追求完美很容易滋生出邪恶,但其中那种平和、古老,并因为尊重所以小心翼翼传承历史的美丽依然值得让人热爱和沉迷。这本书是一个中国人从他的视角来看待这种美丽,文字同样细致优美,读起来不能快,只能慢慢读来,很舒服。


一番少女情怀总是诗 草木皆有情 东瀛的四季 滋润的是作者心细如尘的点点追忆


被封面吸引了,文字很清淡,不错的书,适合心情平淡的时候读


写的不错,适合小品,纸张也好但就是贵了,插图想是作者画的画,画的实在一般,要是放些实物图片就好了,可惜全是画,不好看,不像是封面带给人这本书的感觉,稍有失望


文笔了得,情怀也有,一字一句都染着古色古香,是本好书。


配图有作者自己画的,但并没有把文章和图结合起来,文笔细腻流畅


个人感情浓厚,写日本的东西,觉得没有深入精髓。有些可惜。


书的内容挺好,是本新书~


刚买,感觉还挺不错的


没有我之前买的那本好看,这本的内容我一般喜欢而已


清寡温和的文风


枕书的新书


去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