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情怀

于德才 大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作者:

于德才  

页数:

138  

内容概要

《大情怀——全国道德模范邵春亮教授的故事》是一部讲述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邵春亮教授爱生重教先进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这部作品通过一篇篇令人感动的小故事讲述了大连理工大学邵春亮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始终默默坚守在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学工作第一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事业中的感人事迹。邵春亮视学生为己出、把慈父般的关爱毫不保留地倾洒在学生的身上。从清晨叫学生们早起做操到晚上陪着学生们上自习课,从带学生们看病疗伤到给学生们亲自下厨做清真家宴……学生们寒假返乡,他顶着凛冽的寒风,一大早跑到车站为学生们送去亲自煮制的奶茶;学生功课跟不上,他用关自己“禁闭”的办法,一天十二个小时连续工作,专门为两个藏族学生补习功课;为了体验边疆学子往返家与学校时长途跋涉的艰辛,酷暑中,他只身踏上开往新疆的无空调慢车,乘车几天几夜,挤在闷热的车厢里,行程几千里路进行家访。他给予了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把每件平凡的小事都做到了极致,都做得感人至深。二十六年来他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六百多名专业人才,涉及三十多个民族,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2年是雷锋同志逝世五十周年,党中央把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情怀——全国道德模范邵春亮教授的故事》颂赞邵春亮以博大的爱心和执著的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极为不平凡的贡献,颂赞他把雷锋精神自觉落实在教书育人、铸就民族大爱的实际行动中。他的一言一行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全体人民的道德追求,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邵春亮这种勤奋敬业、终身奉献党的民族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崇高精神是对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最质朴、最真实可信的诠释,是新时期践行雷锋精神、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重要体现。
《大情怀——全国道德模范邵春亮教授的故事》作者于德才为国家一级作家,以较为强劲的现实主义意识和创作实绩,成为辽宁文学创作队伍的中坚力量,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在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中,作者延续其精微细腻的文风,并巧妙安排结构。他打破一般报告文学的写作模式,变大叙述为客观的小描写,从采访获得的大量原始素材中精心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化的细节,以故事的形式,用充满激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生活画面,化琐碎为细腻,于平凡中见不凡,充分彰显了主人公寓于平凡之中的重教如天、心系民族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博大胸怀,彰显了主人公以仁厚之心关爱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爱生如子的伟大人格魅力。
这部报告文学作品紧贴现实生活,抒写当代模范人物邵春亮教授爱生重教、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弘扬中华民族以德育人、仁义博爱的传统美德,颂赞民族大爱之情,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于德才,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辽宁作协专业作家、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短篇小说《焦大轮子》曾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被译介到国外。已出版小说集《焦大轮子》、《风流窑主》、《龙源风流记》,长篇小说《野血》、《土商》、《劲吏林则徐》、《流泪的金子》、《晚清戴罪功臣林则徐》,长篇报告文学《无愧人师》等;投入拍摄发行的电视剧有《野晴》等5部。曾获“辽宁省政府文学奖”、“辽宁优秀青年作家奖”、“十年优秀文艺成果奖”、“庄重文文学奖”。

书籍目录

引 子 邵春亮事迹简述
第一编 老年月 老故事
奶奶的心愿
奶奶说:学问是教会的
奶奶说:啥事儿理儿就怕你用心去琢磨
没有笨学生,只有笨先生
“黑帮牌子”使他第一次成了名人
知识永远不会被消灭
第二编 新时期 新故事
他选择了责任,选择了爱
机灵鬼的礼物
多么有情怀有温暖的地方啊——家
他,关了自己的“禁闭”
孩子们,一路平安
“喃内老爷儿,金好哇”
飞来飞去都是情
白洋本的困惑
“死去活来”巴特尔
心切切兮路漫漫
课比天大
久违了——父爱
真主的恩赐
沉痛的悼念,深沉的告慰
第三编 把对生命的赞美献给您
第四编 附 件
附件一 大连理工大学师生眼中的邵春亮
附件二 我仍然走在路上
附件三 一根白发一首诗(散文)
附件四 邵春亮简介

章节摘录

  奶奶的心愿  母亲生了两个孩子,都夭折了。  1935年5月14日,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奶奶给他起了“留捂”的乳名。一定要把他“留住”、“捂住”!  “留捂”被留住了,被捂住了。  留捂三岁时,母亲却不幸去世了。  爸爸早出晚归做苦力养家糊口。蹒跚学步的留捂,不是两手勾着奶奶的脖子,就是一手紧紧地揪住奶奶的衣襟,整日一步不落地跟着奶奶——猴崽子似的粘在奶奶的身上。  奶奶教留捂剪纸人儿。  奶奶教留捂画小白兔。  奶奶给留捂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奶奶教留捂背“人之初,性本善……  奶奶现学现卖,教留捂写自己的名字“邵春亮”……  “小人儿这小脑瓜,猴儿灵猴儿灵的!啥事呀理呀的,你一点就透;啥数呀字呀的,你一教就会!”  “教出的秀才、炼出的钢——有数的!”  奶奶说,俺的心愿,就是要把小人儿培养教育成一个“大秀才”。  小人儿留捂永远是奶奶用心护爱着、用心培育着的未来和希望。  奶奶说:学问是教会的  爸爸有个木壳的小闹钟,因为爸爸每天都要出早工、加夜班。  爸爸指着闹钟问小人儿:留捂,俺考考你,一个钟头是多少分钟?  小人儿就抱起闹钟,一个、两个地查点着表盘上的格儿。小人儿查完了,仰起脏兮兮的小脸,认真地回答:“俺查了,是,是五十九个格儿。”  啪!——爸爸的大巴掌,响脆地落在了小人儿的脸蛋上。  小人儿并没哭喊,直勾勾地看着爸爸,两只大眼睛充满了惊恐与疑惑。  奶奶赶紧放下手中的针线,一把搂过小人儿,抚着小人儿嫩嫩的脸蛋,呵斥爸爸:“多大个小人儿,也舍得这么打!你就不能好好地教教他?——学问是用心教会的,不是用巴掌打会的!”  那一巴掌,成了小人儿一生的记忆。  奶奶的“学问是教会的,不是用巴掌打会的”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在小人儿七十多年的记忆中。  奶奶说:啥事儿理儿就怕你用心去琢磨  东北解放了。小人儿上小学了。  上了小学的小人儿,放学后还是猴崽子似的粘在奶奶的屁股后面。晚上,奶奶喜欢跟邻居的那些奶奶们“斗小牌儿”,赢苞米粒儿。小人儿就跟着奶奶去邻居家看奶奶们斗小牌儿。奶奶们坐在大火炕上头,小人儿就趴在奶奶的身后看,看困了,就偎在奶奶的屁股后面睡着了。  奶奶斗小牌儿从来没输过苞米粒儿。奶奶每次都赢下许多的苞米粒儿。   小人儿问,奶奶为什么老是赢?  奶奶得意着一脸的神秘,说:这斗小牌儿,也跟人做事儿一样,你得用心去琢磨它,琢磨它里面藏着的那个理儿。奶奶还说:你要斗小牌儿,你得去看别人出牌时的脸色眼神,你要记牌,从别人出牌的脸色就能猜出她手里还握着哪些牌。记着四张二条都打出来三张了,四张三条也打出来两张了,单那四张小幺鸡儿一张没打出来,你就估摸吧,小幺鸡儿肯定在谁手里抱着堆儿了……做啥事儿都是一个理儿,不怕你不会,就怕你不用心去琢磨……  小人儿再看奶奶们斗小牌儿,就大眼睛眨巴眨巴,扑闪扑闪,观察奶奶们的出牌。观察自己的奶奶出牌时,别的奶奶们都是什么神情,还特别用心观察每一个奶奶出牌时的表情……  小人儿很快就能替奶奶去斗几回小牌儿了。 小人儿替奶奶斗小牌儿的时候,总是记着自己都出了什么牌,别的奶奶都出了什么牌,总是大眼睛不停地眨巴眨巴,扑闪扑闪,一边琢磨别的奶奶出的牌,一边琢磨别的奶奶出牌时脸上的神情,琢磨那脸色神情后面藏着的心思。小人儿也总是每回都赢牌,也总是每回都赢下许多许多的苞米粒儿。  小人儿就养成了对什么事都爱用心去琢磨的习惯。  奶奶就老是夸小人儿:“长大了,肯定是个学啥会啥、做啥像啥的材料儿!”  ……


编辑推荐

  《全国道德模范邵春亮教授的故事:大情怀》二十多万字,作者于德才以细腻、生动的笔法勾勒出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班主任、工作顾问邵春亮教授的崇高形象,这位77岁的“老爹”驻守岗位26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他的边疆娃,坚定执着的守护在千余名孩子的背后,胸怀祖国,心系边疆,把平凡的岗位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谐稳定的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出色地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情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