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呀,美利坚

南桥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作者:

南桥  

页数:

237  

Tag标签:

无  

前言

  不久前和另外一户中国家庭到野地里去找野菜。可惜去得有些晚,荠菜开花了。  后来跟夫人感叹:你说咱们这伙老中如何融入美国?美国人一到周末,总寻思着看点什么球,橄榄球啊、棒球啊、篮球啊什么的,然后到了下一周上班、中午吃饭,大家就聊哪个球队哪个球员怎样。咱们这伙中国人,到了周末就寻思弄点什么新奇的东西吃。  美国这地方其实是沙拉柜台,不是大熔炉(melting pot),除非这大熔炉指的是火锅:一堆菜摆那儿,大家各取所需,各烫各的。“融入”美国社会的说法是没有价值的,其实谁都不需要融入谁的圈子。当然也有一些中国人在这边呆久了,感觉郁闷,说同事喜欢的东西他们不喜欢,吃吃不到一块去,玩玩不到一块去,讲讲不到一块去,大家始终水是水油是油,所以觉得没劲,于是“毅然放弃海外的优厚待遇”,海归了。  没有什么比饮食文化的差异更明显的了。中国人喜欢吃的,老美不喜欢,反之亦然。有回早晨和几个同事一起吃饭,供应的东西是炒鸡蛋、咸肉、煎饼,我说大清早吃这些太腻了,我说我每天早晨吃白粥。美国人觉得白米饭都“太没有味道”(too bland)了,居然还有人吃白米饭做成的汤!那不如绝食算了。哪像他们吃得那么花样翻新!今天是玉米做的加草莓味的cereal(一种谷类早餐制品),明天是大麦做的加葡萄干的cereal。与此同时,我也一直觉得他们才简单,是我们太复杂了。他们早晨吃的东西, 如炒鸡蛋加咸肉、煎饼(pancake)加枫糖,各种各样的cereal加牛奶这些,他们觉得这很不得了,已经气象万千了。不过我们尚有小笼包子、锅贴、烧卖、虾饺。  还有回吃中饭,我也说喜欢吃咸菜,可是一同事说他只吃腌黄花、腌羊角豆这两种“正常”的蔬菜。之所以他用“正常”这字,说明他心目当中,我们吃的很多菜,在他眼里都是不正常的。可怜他活了这么一辈子,居然不晓得酸豆角和腌萝卜是何等美味。大家各有各的丰盛而已。比如早餐,你们有多少种cereal,我们就有多少种面条,甚至是一比二,不信谁来跟我比比看?如果举办饮食奥林匹克,中国会拿多少金牌呢?  但或许这种东西只适合办全运会。一种菜正常不正常,判断的标准非常相对,所以才会有“口味争不得”(You can’t argue about taste.)一说。我上个月出于好奇,买了泰国人喜欢吃的桂花叶,嚼着觉得没有什么味道,可是泰国人说不定觉得很美味。在中国城的超市,其实是中国、泰国、越南、印度各国的菜都有,有时候看着越南人吃的各种各样的叫不出名的水果和小鱼,我也傻眼。有个说法,说一个人的食物是另一个人的毒(One man’s food is another’s poison.)。  有一回,跟一老美说沃尔玛的菜式蔬菜太少。对方说:“怎么,花菜、辣椒、羊角豆……不都有嘛?这么丰盛你还嫌少?”我后来发觉从她们的角度去看确实很丰盛,但是没有我需要的那种丰盛。因为当我说“少”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的是中国人常用的蔬菜,比如芥菜这些。他们吃的一些东西,比如一种菊芋(artichoke),我至今不知道怎么个吃法。  其实世界上不是缺少食物,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原来在雪城,我们住的那小区有几棵硕大的桑树,桑椹熟了撒得满地都是,把土地都染紫了,但乏人问津,美国人不吃,附近东欧人也不吃,咱中国人来者不拒,吃!在西弗吉尼亚,公园发现大棵的板栗,也是落了一地,幸亏我及时赶到,方免了一场暴殄天物的悲剧。俄克拉何马土地空旷,大片草地,赶上了季节,挖这些野菜应该很容易。可惜我小时候吃野菜也不多,吃马兰头、荠菜这些,是后来在南京的时候流行起来的,所以我不认识多少。  去年买房子,主要就看中了屋后的一片竹笋,顺便将房子一道买下的。现在竹笋扩张到了两边邻居家,一个邻居说:这个竹子长疯了。我说你可以将竹笋吃掉。他说:什么,这个还能吃?他看着我,仿佛我不是在说吃竹笋,而是在说吃人。  七八年下来,而今口味也杂了,也学会了很多美国的、意大利的、墨西哥的吃法,比如我跟美国人一样,花椰菜生吃,蘸沙拉酱吃,味道比煮熟了好吃多了。不过我是用筷子夹着吃,而不是用叉子叉。最近看到美籍华裔笑星黄西的一些录像,他说他自己要竞选美国总统,对手说他不是正宗美国人。他说:我怎么不是正宗美国人?你看,我连比萨都吃!说着,就夹了一块比萨往嘴里放—— 用筷子夹的。  说到筷子和叉子,就不能不说说这本小书的用意。筷子和叉子,各有其长,各有其短。筷子两根,上上下下,如一阴一阳,变幻无穷,简单却多用。叉子则专物专用,与刀子结合,却也威力无穷。一水之隔,生出了饮食、起居、婚嫁、政治、教育、语言诸般生态,各有其趣,各有其短。咱来自另外一种文化,见外国诸般奇异,或许以为荒谬可笑,并非反美。同样,见他乡之长,也不是刻意崇洋媚外。年过三十我才出国,传统烙印太深,变成一个外黄内白的“香蕉人”不大可能 。不过,活在另外一种文化里,隔海回望,指指点点,不过是要秉承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精神,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趁着还身处美国,借着这些感知的新鲜和真切,看到哪儿,写到哪儿,免得日后要靠着模模糊糊的回忆,去遥想“兄弟在美国的当年”。  这是一本小书,未必有宏大道理,锦绣文章,不过三三两两故事,点点滴滴感悟,愿您茶余饭后,厕上车上,做一消遣,如偶有收获,则为作者之幸。

内容概要

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在不为中国人所知的细节和娓娓道来的故事背后,令人感受到美国民主的真实以及“美国梦”的魅力。如“近距离看美国(林达著,三联畅销书)”和《民主的细节》一样,读后让人拍案叹息,茅塞顿开。透过这些朴素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鲜活的人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和对美国文化的深切思考。

作者简介

  南桥,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地之国》(约瑟夫?奥尼尔著)、《荒诞与现实之间:品特传》、《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科伦?麦凯恩著)等数十部畅销作品。他还先后担任过国内外多家报刊的撰稿人和专栏作者。包括《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东方早报》、《侨报》、《世界日报》、FT中文网等,拥有众多的忠实读者者,甚至有读者曾在博客里直言“每天上网除了看韩寒、罗永浩、柴静的博客之外,必看南桥。”南桥的博客浏览量超过千万,其豆瓣粉丝八千余人。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危险”的美国
美国民工展
四十美元在美国能买到什么?
秘书
夏季的波斯尼亚人
切尼式促销
欠账九分钱
那草·那人·那病
黄牌
第三处所和小企业
穿睡衣出门
暗恋世外桃源
午餐简史
心无二用
美国医疗答问录
为自己活着
上班也有“生理周期”
国际玩笑
情浓于血
儿孙自有儿孙福
各人自扫门前雪
距离
闯红灯
一个灯泡和八个饭桶
学会闭嘴
吃出洋相
美国的钉子户问题
第二部分 如何人道地杀死一只老鼠
价格瓮城
作为中医邻居的西医
火箭小子
美国的日子
能呼叫不能转移
种菜记
也说美国房市
代号美洲豹
一个中国两种印象
和FBI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沙发过敏症
西弗吉尼亚式账单
身边的慈善和公益活动
得之网上,失之网下
惠普无间道
海外汉语谁之热
美国是不是基督教国家?
基尔的疯勇和陈冲的冷静
如何人道地杀死一只老鼠
西弗吉尼亚煤矿爆炸事件
美式太极
致命的复杂
社区服务与企业从良
厨艺和武艺
专业是你的工具箱而非囚笼
移民热是好事
大国小护照
第三部分 去北图太远,去哈佛
和一群美国高中生的谈话
父母的四种
长脚的书
革命尚未成功,外语教育还需努力
无过不是功
当我们祈祷的时候,我们祈祷什么
赛珍珠故乡行
拆了那堵墙!
请假条文学
教汉语
伤痕文学转战美国
西弗吉尼亚州督学的考察报告
不上名校照成才
美国学生的社会实践
美国高等教育的三大趋势
美国青少年的独立教育
教授反击战
美国教授面面观
老北图太远,去哈佛
低质研究贻害无穷
改变自己不如改变世界
第四部分 奥巴马是怎么赢的
义无反顾
今夜谁也别睡
聪明反被绝顶误
总统也是人
奥巴马是怎么赢的
美国社会的政“乱”民稳
你才精英呢!
美国总统讨钱忙
美国官二代的选择
美国总统看闲书
奥巴马为何向新技术开炮?

章节摘录

  由于最近一些工厂发生的跳楼和罢工事件,温家宝总理呼吁将农民工当自家孩子一样来看。中国的农民工人数非常之大,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又是“隐形人”,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付出和贡献。记得刘心武写过关于农民工的小说,这些作家和一些社会学研究学者,也比较关注农民工生活的,但是一些普通市民,态度上则从正视到漠视到鄙视到敌视不等。我以前在南京读书,当地一家报纸,凡是遇到农民工犯罪,必然渲染一下他们的身份和省籍。此等迎合市民、强化偏见之举,非文化人之所为,编辑作者若良知未泯,应为之汗颜。  我曾在纽约科技博物馆看到一个展览,叫“美国东北地区民工展”。美国民工这个词不是我的杜撰,而是直译,其原文为migrant farm worker。Farm worker就是农民工,这个词之前加了个migrant,也就是“移居”、“流动”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和中国流动作业的农民工很像。展览是康奈尔大学移民项目所发起,展览成型前,曾作过历时五年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康奈尔大学的发展社会学系有个农民工研究项目,研究在美国的“流动工人”。他们通过展览、教育等活动,促进美国社会对于美国流动“民工”的认识。这些民工大部分是“无证工人”(undocumented workers),亦即非法移民。该中心试图通过调研和教育活动,彰显该群落独特的社会贡献。中心曾发布简报,宣称纽约州居民多半肯定非法民工的贡献,还称他们对美国社会造成的负担并不大。比如在医疗上,他们出于对无证被抓的恐惧,小病不去看,并不占用多少医疗资源。在一些州开始立法反移民之时,约有53%的纽约人赞成给予非法移民驾照,我猜这也与康奈尔大学之类组织的宣讲不无关系。移民自己之间也相互救助,并在发达后反哺社区,比如“流动工人网站”,就有很多针对流动工人子弟的奖学金,还有各种教育项目。  此展览系巡回展,现在在雪城科技馆展出,被我撞个正着。我农民出身,这回看到美国民工展,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美国住久了,科技博物馆里冒出个民工展这种事再平凡不过,在美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帮人了解普通劳动者的活动。比如在西弗吉尼亚的一次春季文化节上,我就见过当地特有的矿工生活展览,其中展出了矿工的矿灯、矿区商店的代用券、挖煤工具,甚至还有探测可燃气体的金丝雀。在俄克拉何马,我看到关于印第安土著生活的各样展览。各个州都有每年一度的“大赶集”,名为“州集会”(state fair),展示各种各样的民俗和各地民情,比如养蜂、养猪、养牛等等。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历史并不悠久,可是其历史长度之不足,被广度之有余所弥补,其覆盖面十分广博,各行各业都有。当我们中国人想到历史的存留时,我们想到的可能是檀香扇、京剧、琴棋书画这些以文化人为核心的“历史”,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劳动者的历史。因此,看到一个把以非法移民为主的边缘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展览,我颇为敬佩。  在这次展览现场,我还看到很多中小学生在看,而且还在填写什么表格。凑近一看,原来是学校里布置的作业,要求他们不仅来看,还要记,到时候还要提交参观报告。让中小学生在看科学展览的同时,来了解农民工的生活,这也是个很好的举措。这些小孩就是美国的未来,让他们在长大的过程中对不同的人多一些了解,日后就可以少一些偏见和误会。  展览介绍了美国东北各个时期的农民工,主要是来自国外的民工。比如墨西哥人,他们有很多人是收获季节来打工一段时间,完了回去,其中有很多非法移民。课题组采访了很多墨西哥的民工和他们的子女。虽然这些人很多事“黑”在了美国的墨西哥人,但调查中都很坦然,困境归困境,眼睛还是往前看的,比如子女教育,自己的英文学习问题等。在一个异国,这些人是幸运的,一旦进来,就可去别的地方(采取极端歧视性法律的亚利桑那州除外),到纽约来也不需要什么纽约州入户指标。警察们抓贼的多,抓非法移民的少,所以有的人可以黑很长时间。他们的孩子,不管他们父母是谁,是什么身份,基本上都和本地人孩子一样,接受当地的免费公立教育。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南桥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呀,美利坚》以优美的文笔描述了在美国的真实生活体验,幽默风趣而不乏深刻,于娓娓道来中揭示了“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真谛。这本书值得捧卷一读。  ——于建嵘  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专制是一种统治方式。因此,民主是众乐乐,专制是独乐乐。  ——野夫  安徽桐城自古都是才俊辈出的灵秀之地,如今的南桥先生,更是一名生在中国、学在美国的洋才子。他通过发生在美国社会的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所讲出的是地球村里普遍适用、雅俗共赏的全球化的大道理。读来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张耀杰  南桥是一位深受尊重的教育者、作者和译者,他生活在美国,充分利用了他在这里的生活体验。不论作为一个学者还是一位父亲,他总有独到眼光,让人从多重视角去理解美国文化。他的判断力敏锐,故而其视点也不同一般。交往接触之中,他心态开明,心地良善,这也使得他的观点充满关切,且趣味盎然。  ——艾迪维娜·彭达维斯博士


编辑推荐

《呀,美利坚:点滴之处品美国》在另一种文化氛围中,隔海回望,品味美利坚的自由与梦想。民主,是故事,是行动,是过程,是一种理念、一种制度、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民主,在细节之中;真相,在故事之外。透过这些朴素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鲜活的人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和对美国文化的深切思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呀,美利坚 PDF格式下载



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在不为中国人所知的细节和娓娓道来的故事背后,令人感受到美国民主的真实以及“美国梦”的魅力。如“近距离看美国(林达著,三联畅销书)”和《民主的细节》一样,读后让人拍案叹息,茅塞顿开。透过这些朴素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鲜活的人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和对美国文化的深切思考。南桥,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地之国》(约瑟夫?奥尼尔著)、《荒诞与现实之间:品特传》、《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科伦?麦凯恩著)等数十部畅销作品。他还先后担任过国内外多家报刊的撰稿人和专栏作者。包括《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东方早报》、《侨报》、《世界日报》、FT中文网等,拥有众多的忠实读者者,甚至有读者曾在博客里直言“每天上网除了看韩寒、罗永浩、柴静的博客之外,必看南桥。”南桥的博客浏览量超过千万,其豆瓣粉丝八千余人。第一部分 “危险”的美国美国民工展四十美元在美国能买到什么?秘书夏季的波斯尼亚人切尼式促销欠账九分钱那草·那人·那病黄牌第三处所和小企业穿睡衣出门暗恋世外桃源午餐简史心无二用美国医疗答问录南桥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呀,美利坚》以优美的文笔描述了在美国的真实生活体验,幽默风趣而不乏深刻,于娓娓道来中揭示了“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真谛。这本书值得捧卷一读。 ——于建嵘 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专制是一种统治方式。因此,民主是众乐乐,专制是独乐乐。 ——野夫 安徽桐城自古都是才俊辈出的灵秀之地,如今的南桥先生,更是一名生在中国、学在美国的洋才子。他通过发生在美国社会的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所讲出的是地球村里普遍适用、雅俗共赏的全球化的大道理。读来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张耀杰 南桥是一位深受尊重的教育者、作者和译者,他生活在美国,充分利用了他在这里的生活体验。不论作为一个学者还是一位父亲,他总有独到眼光,让人从多重视角去理第一部分 “危险”的美国 美国民工展 由于最近一些工厂发生的跳楼和罢工事件,温家宝总理呼吁将农民工当自家孩子一样来看。中国的农民工人数非常之大,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又是“隐形人”,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付出和贡献。记得刘心武写过关于农民工的小说,这些作家和一些社会学研究学者,也比较关注农民工生活的,但是一些普通市民,态度上则从正视到漠视到鄙视到敌视不等。我以前在南京读书,当地一家报纸,凡是遇到农民工犯罪,必然渲染一下他们的身份和省籍。此等迎合市民、强化偏见之举,非文化人之所为,编辑作者若良知未泯,应为之汗颜。 我曾在纽约科技博物馆看到一个展览,叫“美国东北地区民工展”。美国民工这个词不是我的杜撰,而是直译,其原文为migrant farmworker。Farmworker就是农民工,这个词之前加了个migrant,也就是“移居”、“流动”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和中国流动作业的农民工很像。展览是康奈尔大学移民项目所发起,展览成型前,曾作过历时五年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康奈尔大学的发展社会学系有个农民工研究项目,研究在美国的“流动工人”。他们通过展览、教育等活动,促进美国社会对于美国流动“民工”的认识。这些民工大部分是“无证工人”(undocumentedworkers),亦即非法移民。该中心试图通过调研和教育活动,彰显该群落独特的社会贡献。中心曾发布简报,宣称纽约州居民多半肯定非法民工的贡献,还称他们对美国社会造成的负担并不大。比如在医疗上,他们出于对无证被抓的恐惧,小病不去看,并不占用多少医疗资源。在一些州开始立法反移民之时,约有53%的纽约人赞成给予非法移民驾照,我猜这也与康奈尔大学之类组织的宣讲不无关系。移民自己之间也相互救助,并在发达后反哺社区,比如“流动工人网站”(***.migrant****),就有很多针对流动工人子弟的奖学金,还有各种教育项目。 此展览系巡回展,现在在雪城科技馆展出,被我撞个正着。我农民出身,这回看到美国民工展,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美国住久了,科技博物馆里冒出个民工展这种事再平凡不过,在美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帮人了解普通劳动者的活动。比如在西弗吉尼亚的一次春季文化节上,我就见过当地特有的矿工生活展览,其中展出了矿工的矿灯、矿区商店的代用券、挖煤工具,甚至还有探测可燃气体的金丝雀。在俄克拉何马,我看到关于印第安土著生活的各样展览。各个州都有每年一度的“大赶集”,名为“州集会”(statefair),展示各种各样的民俗和各地民情,比如养蜂、养猪、养牛等等。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历史并不悠久,可是其历史长度之不足,被广度之有余所弥补,其覆盖面十分广博,各行各业都有。当我们中国人想到历史的存留时,我们想到的可能是檀香扇、京剧、琴棋书画这些以文化人为核心的“历史”,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劳动者的历史。因此,看到一个把以非法移民为主的边缘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展览,我颇为敬佩。 在这次展览现场,我还看到很多中小学生在看,而且还在填写什么表格。凑近一看,原来是学校里布置的作业,要求他们不仅来看,还要记,到时候还要提交参观报告。让中小学生在看科学展览的同时,来了解农民工的生活,这也是个很好的举措。这些小孩就是美国的未来,让他们在长大的过程中对不同的人多一些了解,日后就可以少一些偏见和误会。 展览介绍了美国东北各个时期的农民工,主要是来自国外的民工。比如墨西哥人,他们有很多人是收获季节来打工一段时间,完了回去,其中有很多非法移民。课题组采访了很多墨西哥的民工和他们的子女。虽然这些人很多事“黑”在了美国的墨西哥人,但调查中都很坦然,困境归困境,眼睛还是往前看的,比如子女教育,自己的英文学习问题等。在一个异国,这些人是幸运的,一旦进来,就可去别的地方(采取极端歧视性法律的亚利桑那州除外),到纽约来也不需要什么纽约州入户指标。警察们抓贼的多,抓非法移民的少,所以有的人可以黑很长时间。他们的孩子,不管他们父母是谁,是什么身份,基本上都和本地人孩子一样,接受当地的免费公立教育。 展览搜罗了很多农场物件、服装、农具,等等,也有一些文字资料,比如某农场主家的工作手册,里面写得倒是很详细:比如在早晨的上工信号前出工的,罚工2.5小时到一天;回家后房间每天务必清扫,否则罚款50美分;小孩8岁以下严禁干活。小孩家长干活时,务必交给学校或者托儿所看管。我没有仔细看这工作手册的时期,不过应该是属于民工过剩时期,活很难找,所以对民工禁止他们早出工。 但另外一些时候,比如二战之后,农民工就出现了严重短缺。移民法稍有改变,也会有很大影响。比如移民法规定对雇佣非法移民的雇主进行罚款,那么立即会引起供求关系的改变。第三个影响,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纽约州本来就是农业州,但本地人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逐渐脱离农业。一到收获季节,顿时就出现工荒。展览上展出了一条膝盖处破损的牛仔裤。牛仔裤的主人名叫艾丽丝,当时住在佛罗里达。


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在不为中国人所知的细节和娓娓道来的故事背后,令人感受到美国民主的真实以及“美国梦”的魅力。如“近距离看美国(林达著,三联畅销书)”和《民主的细节》一样,读后让人拍案叹息,茅塞顿开。透过这些朴素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鲜活的人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和对美国文化的深切思考。


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在不为中国人所知的细节和娓娓道来的故事背后,令人感受到美国民主的真实以及“美国梦”的魅力。如“近距离看美国(林达著,三联畅销书)”和《民主的细节》一样,读后让人拍案叹息,茅塞顿开。透过这些朴素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鲜活的人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和对美国文化的深切思考。


南桥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呀,美利坚》以优美的文笔描述了在美国的真实生活体验,幽默风趣而不乏深刻,于娓娓道来中揭示了“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真谛。这本书值得捧卷一读。           ——于建嵘 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专制是一种统治方式。因此,民主是众乐乐,专制是独乐乐。           ——野夫 安徽桐城自古都是才俊辈出的灵秀之地,如今的南桥先生,更是一名生在中国、学在美国的洋才子。他通过发生在美国社会的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所讲出的是地球村里普遍适用、雅俗共赏的全球化的大道理。读来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张耀杰  南桥是一位深受尊重的教育者、作者和译者,他生活在美国,充分利用了他在这里的生活体验。不论作为一个学者还是一位父亲,他总有独到眼光,让人从多重视角去理南桥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呀,美利坚》以优美的文笔描述了在美国的真实生活体验,幽默风趣而不乏深刻,于娓娓道来中揭示了“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真谛。这本书值得捧卷一读。           ——于建嵘 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专制是一种统治方式。因此,民主是众乐乐,专制是独乐乐。           ——野夫 安徽桐城自古都是才俊辈出的灵秀之地,如今的南桥先生,更是一名生在中国、学在美国的洋才子。他通过发生在美国社会的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所讲出的是地球村里普遍适用、雅俗共赏的全球化的大道理。读来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张耀杰  南桥是一位深受尊重的教育者、作者和译者,他生活在美国,充分利用了他在这里的生活体验。不论作为一个学者还是一位父亲,他总有独到眼光,让人从多重视角去理南桥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呀,美利坚》以优美的文笔描述了在美国的真实生活体验,幽默风趣而不乏深刻,于娓娓道来中揭示了“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真谛。这本书值得捧卷一读。           ——于建嵘 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专制是一种统治方式。因此,民主是众乐乐,专制是独乐乐。           ——野夫 安徽桐城自古都是才俊辈出的灵秀之地,如今的南桥先生,更是一名生在中国、学在美国的洋才子。他通过发生在美国社会的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所讲出的是地球村里普遍适用、雅俗共赏的全球化的大道理。读来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张耀杰  南桥是一位深受尊重的教育者、作者和译者,他生活在美国,充分利用了他在这里的生活体验。不论作为一个学者还是一位父亲,他总有独到眼光,让人从多重视角去理


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在不为中国人所知的细节和娓娓道来的故事背后,令人感受到美国民主的真实以及“美国梦”的魅力。值得购买!


本书主要围绕作者在美国生活所经历的点滴趣事而成,并将这些趣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和解读。美国的社会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将不同信仰、不同经历的人逐步变为美国人的,为什么很多美国人可以自豪的宣称“成为美国人就是一种骄傲”?民主,在细节之中;真相,在故事之外。


在另一种文化氛围中,隔海回望,品味美利坚的自由与梦想。民主,是故事,是行动,是过程,是一种理念、一种制度、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民主,在细节之中;真相,在故事之外。


在书中所描写的不为中国人所知的细节背后,能够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自由”的魅力和“美国梦”的真实。透过南桥轻松的笔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的美国、故作正经的幽默以及对美国社会、文化的深入思考。


呀,美利坚(细节之处看美国,点滴之处品民主)


从作者在美国的生活中了解美国,细节之处看美国,点滴之处品民主。好书!


虽然没有到过美利坚,但是这本书从侧面、细节、点滴处让我们知道美国的国情,大到政治民主,小到人民生活,都无不具备,是本物美价廉的书,可以一看!


特价买的,拿到手后略微翻了一下,值得一读,“细节之处看美国,点滴之处品民主”


“四十美元在美国能买到什么?”、“美国也有钉子户?”、“不上名校也能成才?”、“美国矿难是怎么做的?”……翻开《呀,美利坚:点滴之处品美国》,如此“真实”的标题比比皆是。而矿难、钉子户、选择名校、总统大选、独立的青少年……所有这些在美国社会中的细节话题,都成了《呀,美利坚:点滴之处品美国》里的故事。阅读这本书,就像切实生活在美国,眼前掠过的,都是真实的镜头。


通过作者自己的角度来说美国的民主,真正体现了封面上的“民主 是故事 是行动 是过程 是一种理念 一种制度 一种文化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些话,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事其中也有作者自己的看法。


究竟什么是民主?美国的民主是什么样的?看完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民主是故事,是行动,是过程,是一种理念,一种制度,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本书以幽默诙谐的文笔描述了作者在美国的真实生活体验,幽默风趣而不乏深刻,娓娓道来中,让我们看到了美国的民主,也解释了“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真谛,这本书真的很不错,之德捧卷一读。看着很过瘾


近段时间本人热衷于对国外民主(主要是美国)的了解,相继看了刘瑜《民主的细节》、林达看美国系列、以及反映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对宪政的影响的书等,本书还没有看,相信会有一定的收获。


看这本书之前觉得对美国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偏差,比如美国孩子是不是都不用读书 ,不用应试教育会不会很快乐,人们生活的是不是没有烦恼和忧愁,其实美国的民主都有目共睹,可是也有太多不好的东西!唉。。。。真正的理解很难!


就作者在美国的生活小细节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


呀,美利坚 从书中 看美国强大的细节


美国是个很成熟的民主国家 我们可以多学习美国的先进经验


这本书刚收到,看的很过瘾,了解了很多关于美国民主的知识


很喜欢这样的书。讲述了美国的点点滴滴,从细节方面展现另外一个国度。这样的书籍总会让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值得一读的书籍,很喜欢!细节之处了解美国!


民主,通过细节来体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所以中国人看中国和美国人看中国不一样。这本书呢,讲的是一个旅美学者以中国人的眼光看美国的故事。抛开了美国是超级大国的光环,置身于其中,作者日常琐事中给我们展示了少有人知道的一个美国。
永远是那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要单方面地羡慕人家拿的是美元,也不要单方面感觉自己自信心爆棚,因为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


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也不具备深奥的政治,就是平平常常的描述,从中却可以深切的感受近在在身边的民主。


点滴之处看美国的崛起,好书


这真是一本好书哦,点滴之处能洞晓美国与中国的不同!


此书从细节方面全面描写美国,可以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美国,从现象到本质,全方位的了解。


民主在举手投足之间,在一举一动之中,需细细体味,方解其中奥妙


了解美国,从细节开始


在美国生活的小故事,读来非常有趣,作者太幽默啦!让人开心又长见识,特价买的,非常值得~


这本书写了很多关于美国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看到了一个和自己想象中不同,与电视节目介绍也大不相同的美国。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队一个事物的判断不同,往往不是因为价值观或者智力的差异,而仅仅是因为对事实的掌握程度不同而已。


这本书有利于我们了解美国社会,了解另一种文化


细度美利坚,了解美国。


扯淡的不少,能真正了解民主的有几个?不懂,所以看看。


看了此书,更觉得中国民主的缺乏。


了解西方民主的一本参考书,值得购买


作者语言幽默 讲的是真是的美国生活 直白形象


看南桥的书 感觉自己像海绵 在吸收着菁华。


当做床头书,每天晚上翻翻,了解美国文化,其实还是蛮不错的~


了解美国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这本书看到了真实的美国,并不是事事如意的国家,不要拿中国的短处去和美国的长处相比,不公平,看了这本书会给狂热的头脑泼点冷水。


不错,可以感受美国人的生活


五块钱就能看看美国文化,确实不错


点滴之间了解老美的点点滴滴,很有收获。


在美国的真实体验,不错,就是字有点小


闲来无事翻一翻,看一下美国的小市民是怎样的生活,唯有比较才能知道我们的不足,当然,也才知道外国的月亮也有不圆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


要留学或者移民美国的,可以看看,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正在阅读中,了解一下美国,比较一下中国。各有优势。


非常好的书籍,对美国的讲述很好。


看了后,美国还是挺好的。


看了一部分,这个角度看美国很好


了解了很多美国的实事,让我们了解美国,认识美国


从小事谈美国,写得客观。


很不错的书哦,真心喜欢,对美国不一样的看法


可以了解各方面的美国 很好


立场客观,评论比较中肯,美国好与不好都能说出道理来。


不同的视角看美国,在上下班路上翻翻很不错。


开阔眼界,通过书籍了解美国


看了之后对美国有点深入的了解…


对于了解美国很有帮助


了解美国的民生,可谓“拿来主义”


细节决定成败哦


因为父母把家安置在美利坚,妹妹们也在此地读书,所以最初因为名字而感兴趣,收到书,翻开,觉得同名字一样吸引人。


美利坚


三折买的,翻翻了解下美利坚。


作者文笔自然朴实,用他自己的话讲是一本小书,没有宏大的道理,讲述的是一些生活中很小的事情。缺点是纸张很粗燥。


用真实的视角评价被某党竭力掩藏的真相


妙趣横生,五彩缤纷,令人读来不忍释卷。顶!五颗星!


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总是遇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更多的时候,我们显得手足无措,只能忍气吞声。因此,我们应该更多的了解国外的文化,国外的智慧,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


从读者上看到的一本书


作者从一些小事说起,很贴近生活


看看这个了解下米国


东西不错,速度很快。


有梦想但又有恐惧的,面临困境需要力量


喜欢不同类型的书籍,这本很不错,爱不释手。多看书。了解这个大大的世界


不同地立场,见地都不一样,换个角度,了解不一样的世界


视角很棒 推荐


孩子很喜欢,爱不释手,而且还推荐给了他的同学。


熟的内容讲的很实在


很好。很生活。


旅美华人在异乡的生活感悟。


刚收到这本书,感觉还不错,内容比较吸引人。


特价抢下,内容通俗,易懂,在读中。


书还没看,不过质量很好


很喜欢这本书,理性很重要。


这个商品真不错,值得大家购买!


写的不错~值得看看


多了解一下,眼光看世界。不错雅


内容不错,就是字好小啊


不错,挺好看的不错,挺好看的


会慢慢看完再谈 粗略翻了一下感觉很好


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在不为中国人所知的细节和娓娓道来的故事背后,令人感受到美国民主的真实以及“美国梦”的魅力。如“近距离看美国(林达著,三联畅销书)”和《民主的细节》一样,读后让人拍案叹息,茅塞顿开。透过这些朴素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鲜活的人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和对美国文化的深切思考。


书本除了封面较为脏外,纸张质量、印刷效果都挺不错,可以说是物有所值的


非常不错的书本,十分喜欢,一口气读完


促销搭配的书,看看有意思。


细节之处看美国,点滴之处品民主


开卷有益。有事无事多读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