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刘少奇人生纪实(上 下)

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 编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作者:

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 编  

页数:

996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胡锦涛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历史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同心同德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刘少奇同志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中华民族正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刘少奇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奋起响应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1920年,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我们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刘少奇同志就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杰出代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他参与领导安源工人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同志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他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他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主张。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派刘少奇同志前往民族救亡浪潮高涨的华北地区。他领导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党在华北地区的组织,成功实现党在白区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巩固和发展了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刘少奇同志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曾在三大战略区独当一面地开辟根据地和领导工作。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新军创建工作。他组织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出色完成党交付的发展华中的重任。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同陈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为把新四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受毛泽东同志委托,统一山东党政军领导机构,调整策略方针和各方面政策,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迎来大发展的生动局面。刘少奇同志长期担任我们党的重要领导职务。1931年,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3年3月,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此后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党中央领导岗位上,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科学概括,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正是从这次代表大会起,我们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期间,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适时作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以很大精力参与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引亿万农民彻底摆脱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剥削压迫,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和群众基础。受毛泽东同志委托,刘少奇同志对新中国经济构成和发展道路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比较完整的设想,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绘制新中国建设蓝图作了重要理论准备。他领导建立华北人民政府,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苏联,为建立新中国争取了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刘少奇同志是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新中国建立初期,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悉心指导土地改革运动。他潜心研究合作社经济问题,大力倡导农民组织供销合作社,加强城乡物资交流,对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持起草并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为新中国宪法制定和实施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他是新中国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有伟大功效的制度”,“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统一意志,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的出发点。”他先后主持召开5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和109次常委会会议,用很大精力来建立健全这个崭新的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等等。他主持制定一大批重要法律,对新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刘少奇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之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筹备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他召开数十次座谈会,为制定八大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八大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高度重视由分配和物质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由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响应毛泽东同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深入农村、工厂开展调查研究。他坚决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对面临的困难作出清醒而充分的估计,提出战胜困难的有力措施,为我国经济走出困境、进入健康发展轨道付出了大量心血。刘少奇同志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指导意见,大力倡导试办托拉斯,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物资管理流通体制,这些重要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党的建设等领域作出许多理论建树,留下数百万字的著作,深入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治党治国的重要经验,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在刘少奇同志的理论贡献中,尤为突出的是关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刘少奇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是党内公认的党建理论家。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论党内斗争》等都是党建理论的重要著作。他指出:“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必须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赞成,才能巩固。”“我们要信任群众,群众才会信任我们。”“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都要有群众观点。”他认为:“严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方法,是一种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只要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我们就有可能少犯错误”。他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紧密结合党的阶级性质、最高理想、当前任务,在革命的实践中努力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修养,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的优良思想道德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他还强调:“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一切党员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这些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刘少奇同志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强调,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多样性,丰富多彩”;要用经济的办法来管理经济,党和政府“管计划、平衡、仲裁、监督、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他认为,“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是我们的一个根本方针”;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他指出:“科学上的真理是愈辩愈明的,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刘少奇同志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不幸的是,刘少奇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不幸蒙冤致死。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向中央建议“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并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并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一生。刘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刘少奇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深切缅怀刘少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优秀思想、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把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刘少奇同志说:“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有了这个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就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白色恐怖下,他曾两次被捕,在敌人的监狱里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刚毅气节。他曾在党内受到“左”倾错误的排斥,但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临危受命,在最艰险的地方挑最重的担子,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最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守“一个革命者,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一心不变”的誓言。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刘少奇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他说,共产党员“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使自己的主观逐步地比较符合客观,逐步地认识和掌握建设的客观规律”。他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思考和总结,他锻炼出非凡的理论思维能力,观察问题深刻透彻,分析事物鞭辟入里,揭露矛盾尖锐泼辣。他善于总结经验,善于进行理论思考,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并用来指导实践的发展。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思想品格。刘少奇同志为人忠诚坦荡、光明磊落,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同时他也大力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鼓励别人讲真话,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他不隐瞒任何错误,常常主动承担责任。他说,共产党员只有党的共产主义的利益和目的,没有任何私心,所以“他的错误缺点能够自己公开,勇敢改正,有如'日月之食'。他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这是他一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真实写照。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廉洁奉公、无私奉献,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忠诚于党,对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几十年如一日。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无条件服从党和人民安排。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和人民公仆本色。他说:“我们还需要艰苦奋斗,不应当只管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而忽视全国的和长远的利益。”他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他在白区工作时经常经手几万元的党的活动经费,但他分文不动,每天只买些萝卜烩点馍维持生活。他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经常强调“不能乱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不能搞特殊”。他教育子女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外出工作时,他总是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请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礼物。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充分反映出刘少奇同志作为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是刘少奇同志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是刘少奇同志念念不忘的挂虑。他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还说,国家主席是人民的勤务员,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岗位上都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在开滦煤矿,他深入井下察看工人生产和安全情况,亲身体验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在大庆油田,他叮嘱干部要注意解决工人生产生活困难,为工人解除后顾之忧。在河北农村,他深入了解农民实际需求,并派人送去电影放映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在东北林区,他看到林业工人在野外作业条件艰苦,特地批准为他们解决棉衣、胶鞋等劳保用品。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深入湖南农村调查研究,铺禾草,睡门板,在简陋阴暗的农舍一住就是20多天,走进农家,嘘寒问暖,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进农户。他同掏粪工人、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等许许多多普通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人们都亲切称呼他“少奇同志”。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人民公仆的丰碑!同志们、朋友们!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历史贡献。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刘少奇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我们肩负的使命神圣而重大,我们承担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内容概要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从历程、交往、珍闻等三个方面记述了刘少奇同志成长、革命、战斗的一生。刘少奇同志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也是不平凡的一生,本书详述了他从出生到成长为革命战士到历练成为党的领袖人物,再到去世后被平反的一生的始末,记述了他的在重大历史关头的作用和历史功绩。

作者简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是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编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研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思想和生平的部门。1980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改名而成。主要职能是:编辑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及现任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编辑党和国家及军队重要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撰写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其他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年谱、传记及传记性作品,研究他们的著作、生平和思想;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收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动态,与国内外学术界进行必要的交流;审核或协助审核、审查准备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和现任中央常委未发表过的历史文稿、有关音像制品,有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工作和生活情况的重要图书、文章及音像制品等,以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作品;负责联系中央指定由中央文献研究室联系的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和历任中央主要领导人著作的编辑和年谱、传记的撰写工作;承担党中央交办的其他任务和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的具体事务。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早年岁月
 历程
  农民家庭
  私塾生涯
  毋忘国耻
  接受五四运动的洗礼
  半工半读的生活
  到苏俄去留学
 交往
  养育之恩——与鲁氏
  小伙伴们——与李桂生
  “第一个帮助者”——与刘云庭
  “刘少奇和我中小学同学”——与贺执圭
  共同经风雨——与肖劲光
 珍闻
  刘九书柜
  打抱不平
  奇遇
  习武以酬志
  破除迷信
  弃文从军
  自修生活
  救助父老乡亲
  少年有奇志
第二编 工运领袖
 历程
  受任清水塘
  领导安源罢工
  在五卅洪流中
  长沙蒙难
  领导省港大罢工
  收回汉口英租界
 交往
  “为了革命的需要”——与李立三
  革命伉俪——与何葆珍
  介绍入党——与王一知
  《工人周刊》特约通讯员——与罗章龙
  做一个人民的勤务员——与张明生
  围巾赠战友——与朱少连
  “团结起来才有力量”——与袁品高
 珍闻
  上海平民女校理论教员
  “我们的罢工是正义的”
  打破包工制
  让哥哥下矿井
  消费合作社受欢迎
  第二次大罢工
  克己救灾民
  上党课
  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
  创办劳动学院
  工人学校
第三编 白区楷模
 历程
  扭转顺直工作局面
  领导满洲省委工作
  指导中东路工人斗争
  与王明“左”倾路线的斗争
  在中央苏区
  长征路上
  主持北方局工作
  “一针见血的医生”
 交往
  艰难的旅程——与戴重远
  “我们是生死与共的阶级兄弟”——与张琼
  指导“国家企业部”工作——与马文
  工人是工厂的主人——与杨至诚
  一匹黄马——与莫文骅
  南京谈判——与吕振羽
  接头的暗号:《益世报》——与王林
  中央代表:老戴同志——与郭明秋
 珍闻
  妙计“交枪”
  提出白区工作正确指导方针
  两次调查
  工人师成立
  营救人出狱
  学生抬棺游行之后
  争取宋哲元
  掩敌耳目
第四编 雄韬伟略
 历程
  开创华北抗日游击战争新局面
  冀东暴动
  两赴中原策划抗日大计
  发展壮大新四军
  “小长征”
  阐发毛泽东思想
 交往
  “改造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与仝中玉
  一次终生难忘的汇报——与朱劭天
  岁月抹不掉的记忆——与马书年
  创办《抗敌报》——与王阑西
  “我们要交卫立煌这样的朋友”——与卫立煌
  “小方,好好干吧”——与方志明
  送情报——与方达
  特殊秘书——与徐海东
  “组织一个剧团”——与孟波
  “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与郑重
  “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冯金山
  当面批评——与岳夏
  探讨地雷战——与陈赓
 珍闻
  父女相会
  在渑池
  关怀老房东
  不朽的著作
  领导创办中原局印刷厂
  视察彭雪枫支队
  不拘一格用人才
  半塔棋友
  江淮银行
  一次历险
  创办华中党校
  越过封锁线
  工作再忙也要挤时间读书
  “党在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的代表”
第五编 得力助手
 历程
  代理中共中央主席
  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指导晋察冀军事斗争
  组建中共中央华北局
  组建华北人民政府
  天津之行
  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方针
  秘访苏联
 交往
  战友情深——与朱德
  了解东北情况——与曾克林
  指导妇女群众工作——与罗琼
  为新编 干部团送行——与黄钢
  两次谈话——与于光远
  河滩上的干部会议——与梁雨晴
  “孩子是革命的后代”——与张文秋
  第一次见少奇——与王光英
 珍闻
  “应该有所准备”
  下马扶麦
  不做群众的尾巴
  拆墙
  带病下乡私访
  创办马列学院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让秘书去接新娘
  在香山的日子
  “要讲中国话”
第六编 开国元勋
 历程
  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千头万绪的工作
  出席苏共十九大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倡导发展供销合作社
  严峻而复杂的考验
  当选首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主持起草八大政治报告
 交往
  “你是能够胜任的”——与罗贵波
  “安心养病,不要着急”——与张起
  “希望你回到家乡带头种好田”——与刘敦侯
  体育是全民的事业——与荣高棠、黄中
  对晚辈的亲切关怀——与刘维孔
  亲切的教诲严格的要求——与李波人
  “最好不要转学”——与刘允若
  “请你来帮帮忙”——与刘振德
 珍闻
  亚澳工会代表会议
  把休假的时间用来读书
  公家的钱,不能乱花
  与众不同的办公桌
  “年轻人多吃点苦没有坏处”
  治山治水造福子孙
  坚持称“同志”
  “一个党员,应该以大局为重”
  视察潜艇部队
第七编 十年建设
 历程
  南下调查人民内部矛盾
  在“大跃进”运动中
  就任国家主席
  率中国党政代表团正式访苏
  在湖南农村的天调查
  林区之行
  视察大庆油田
  在七千人大会上
  试办托拉斯和改革物资管理体制
  “中国不会做损害缅甸的事”
  在“四清运动”中
 交往
  “他实际上就是第一副主席”——与毛泽东
  青年一代的严师益友——与张黎群
  终身难忘的接见——与王玉茹
  在北京日报编 辑部——与张顺芝
  “我们全家入你们的社”——与杨少洲
  “你是专家”——与孙喜
  参观定陵地宫——与赵光林
  勤于学习勇于改革——与薛暮桥
  泥巴腿朋友——与王升平
  刘主席为我平反——与刘桂阳
 珍闻
  “当着困难的时候,大家都困难一些”
  “你们可以穿好点”
  处理厂工人“闹事”问题
  参加许昌地区师生座谈
  “共产党是不怕群众的”
  都江堰的回忆
  香河人民难忘的日子
  “我作为委员长,要为大家办事”
  召开半工半读教育座谈会
  在刘表庄的农田里
  在唐山钢铁公司
  视察古都开封
  “这个决定做得好”
  “一定要绝对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
  公仆精神留海南
  为孩子制定“成长进度表”
  危难时刻
  和百姓一起共渡难关
  严守制度
  “要提倡饭后刷牙漱口”
  下榻猪场饲料库
  “刘主席帮我申了冤”
  “再困难也不能取消伐木工人的酒”
  普通党员
  从自己做起,取信于民
  退还夜餐费
  镜头面前听指挥
第八编 “文革”蒙冤
 历程
  在“文革”初期
  经历狂风暴雨
  冤案的产生
  在开封逝世
  国葬
 交往
  革命友谊——与宋庆龄
  冤案的平反——与陈云
  革命伴侣——与王光美
  “开除刘少奇的党籍,我不同意”——与陈少敏
  “祖国和人民等待着你的归来”——与刘允斌
  清洁工的情结——与时传祥
 珍闻
  不能去抄家
  给周总理写信
  智斗造反派
  手持《宪法》抗议
  平反昭雪
  回到人民中间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编后记
说明

章节摘录

与毛泽东等说服中央同意攻打吉安部队奉命向江西进军途中,朱德参加了安源工人举行的欢迎红军的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工人跟共产党走,踊跃参加红军。广大工人积极响应朱德的号召,在短短的几天内,就有1000多名工人要求参加红军。为了使全军官兵能够从思想上理解主动撤围长沙和准备攻取吉安的重要意义,朱德还深入到战士中间,做耐心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朱德和战士们亲密无间,正如史沫特莱所写道:“朱德也回到部队,战士们像往常一样,围拢在他身边,用他们的结实的大手拍他,战士讲话的时候,他也伸出两臂,放在战士的肩头。”战士们的工作虽然好做,但红一方面军的部分领导干部却仍然不赞成攻取吉安的计划,他们还是坚持主张按照中央的命令去打武汉、九江。在这种情况下,朱德和毛泽东坚持既定作战计划不变,硬是带着队伍七弯八弯,弯了很久,终于在9月23日将部队带到了萍乡。当时,朱德和毛泽东向中央说,他们主张打吉安,是为了得到兵员补充,待兵员补充后再打九江,而且说包打下。这样才得到中央的同意。部队到达萍乡后,朱德和毛泽东制定了进攻吉安的具体战斗方案,命令红三军团由萍乡动身,进驻樟树,占领临江一带,截断赣江,并堵住敌援军,命令红一军团分左右两路分别自攸县、萍乡出发,经袁州到达阜田集中,攻击吉安城。部队奉命向吉安挺进,于9月28日到达袁州。这时,鉴于红三军团中部分干部继续吵着要执行中央命令攻打南昌和九江,总前委在袁州召开会议,以求达到思想认识上的一致。在这次会议上,朱德和毛泽东仍然坚持按原计划不变。主张打南昌、九江的干部便当面质问毛泽东:“你又不打长沙,又不打南昌,你执不执行中央路线?”他们还说:“在湘赣两江之间进行机动作战,是打拳战术,打来打去胡子都白了,还取不到湘赣两省政权。”毛泽东耐心地向他们分析打吉安和打南昌、九江的利弊,说明打吉安对红军如何有利,打南昌和九江却无把握的道理。完全同意毛泽东意见的朱德,也和毛泽东一起做说服工作。这时,“三军团的一部分人赞成执行李立三路线,要求三军团从红军中分离出来。但是,彭德怀对这种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持了在他指挥下的部队的团结和他们对上级指挥部的忠诚”。由于毛泽东、朱德和彭德怀坚持原定打吉安计划,并做了耐心的说服工作,大家终于统一了认识,决定按原计划攻取吉安。就在部队要出发之时,中共中央长江局军事部负责人周以栗来了,他带来了8月29日《中共中央给长江局并转湘省委、鄂赣前委及行委的信——关于占领长沙的战略与政策的指示》,该指示要求红一方面军返回攻打长沙。周以栗一来,听说红一方面军要去打吉安,便准备说服毛泽东执行中央的指示。结果,两人通宵交谈后,被说服的不是毛泽东而是周以栗,他完全接受了朱德和毛泽东等人主张攻打吉安的正确意见。于是,朱德和毛泽东下达了“决于四日拂晓总攻吉安城”的命令。吉安守敌是国民党军邓英部,该敌是新编的一个师。由于红三军曾八次攻击吉安都未打下,邓英受到南京政府的褒奖,他十分骄狂。1933年8月13日《红星》第二期刊载的一篇《吉安的占领》通讯这样写道:“敌人的头子叫做邓英。当我们红三军第八次攻吉不成的时候,南京政府曾下了一道褒奖他的命令,说他得到了‘剿匪’的第一功,他也就趾高气扬起来,以为我邓大哥不但是高超过杨池生、杨如轩、李文彬以至朱培德那些头子,并且比起当今‘剿匪’总指挥张辉瓒、坐镇指挥的鲁胖子也要威风得一二倍,喝酒呀!在土豪劣绅资本家以及牧师神父面前拍胸膛,称好汉呀!这些土豪劣绅资本家牧师神父们,居然信以为真,以为一面有了邓军阀的壮胆的演说,一面又确实看到了吉安城防的巩固——堡垒、壕沟、铁丝网,这些限制红军铁拳的宝贝,大概一定可以多活几天了。”可是,当红军于10月4日包围了吉安,并从城西北角的真珠山和城北部的骡子山等处发动总攻击时,该敌就一败涂地了,邓英率领部队的一部分坐船从河里溜走,来不及逃跑的缴枪当了俘虏,躲在吉安的土豪劣绅也一个都没有跑掉。红一方面军打下吉安后,周围的泰和、安福、吉水等几个县城的靖卫团都因慑于红军的威力闻风而逃,红军乘胜一一加以占领,使赣江两岸的红色政权连成一片。广大群众踊跃报名参军,红军队伍得到扩大。据郭化若回忆:“打下吉安后我们参谋处作了粗略统计,这时一、三军团,二十军、二十二军和总直属部队合计已超过5万人。”与此同时,红军还利用40多天时间筹款13万元,缝制了上万套军衣和军被。这一切都为即将到来的第一次反“围剿”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朱德和毛泽东对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积极抵制和斗争,意义十分重大。后来,朱德强调说:当时,“如果不把立三路线反掉,把部队开去打武汉、九江,结果是难以设想的”。在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役中无兵派将红一方面军在湖南和江西两省的军事行动,使南京国民党政府感到极大的不安,它深感红一方面军将“乘虚袭长沙、迫南昌、陷吉安、占湖口,图夺湘、赣,出扰长江、而窥武汉”,以期建立更大的苏维埃政权,若不能“亟除”之,则“必成巨患”。1930年秋,蒋介石在中原的军阀混战中取得胜利后,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在红军及其根据地方面。一开始,蒋介石分别任命了各地的“剿匪”、“清乡”、“绥靖”督办、总指挥等。接着,因得知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已集中赣南,又于10月28日委托何应钦在汉口召开湘鄂赣“剿匪”会议,正式宣布对各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明确规定以赣南为“围剿”重点,并叫嚷在三至六个月内解决战斗。他认为只要把这支红军主力“剿除”,则其他红军就“不难摧陷廓清,盖即擒贼先擒王之法也”。就在何应钦召开湘鄂赣“剿匪”会议的当天,蒋介石发布命令,调兵遣将,令江西境内的第五、第十八、第五十师,新编第五、第十三师及独立第十四旅和其他团队暂编为第九路军,统归江西省主席鲁涤平指挥,同时决定集中国民党军第六、第九、第十九路军及行营直属各部,于赣西及景德镇附近地区“围剿”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总计参加这次“围剿”的国民党军有11个师2个旅,约10万人。鉴于以往多次“围剿”失败,蒋介石亲自制定这次“围剿”的作战方针为“长驱直入,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猛进猛打”;具体部署是以三路大军分成八个纵队,由北向南呈半圆形包围之势向中央苏区进攻,计划在3至6个月内将红一方面军主力压至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两岸,并“聚而歼之”。敌人即将发动大规模“围剿”,朱德早有所料。红一方面军攻占吉安后,朱德弄来一些国民党方面的档案和当时的各种报刊,拿着一支笔,一边阅读,一边详加圈注。经仔细研究和分析形势,敏锐的军事头脑使朱德感到:只要军阀混战一结束,蒋介石必定要调集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红一方面军与国民党军的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他认为,如果这种进攻一旦发生,红一方面军就应该迅速撤出吉安,以便机动作战,因为久留吉安对红军十分不利。这时,党中央已经批判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因交通梗阻,文件一直没有及时送到江西。红一方面军中仍有少数干部坚持要攻打大城市。在红一方面军少数干部的思想还没有转过弯来的情况下,朱德和毛泽东仍以执行中央指示进攻南昌和九江为名,命令部队离开吉安北上。在率部北上途中,朱德在峡江、罗坊等地举行的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上,与毛泽东一起继续反对攻打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主张红军东渡赣江,将敌人引到革命根据地内部,来个关门打狗。史沫特莱根据朱德的叙述这样写道:10月中旬,朱德、毛泽东和他们的同志们在吉安以北彭德怀的司令部举行军事会议。他们在会上决定撤出吉安,因为面对多出一倍的敌人来防守吉安,必定遭受损失,实在无此必要。他们把40000名主力部队撤入巩固的苏区,在那里可以得到人民的全面帮助。这一地区北到东固山区根据地,南迄广昌,正如朱将军所说的,“可以选择自己的战场,迅速集结,突袭,再分散,包围、进攻,把前来围剿我们的敌军,一师接一师地各个击破。”正是朱德和毛泽东的一再坚持和耐心的说服,才使红一方面军不再执行中央要求打南昌和九江的指示,转而接受朱德和毛泽东的意见,确定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11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各部奉命东渡,撤退到赣江东岸,乘敌军尚未东渡赣江之机,一边抓紧时间加速打土豪筹款,一边待命。结果,敌鲁涤平部进入罗坊、新余、分宜、清江等地,扑了一个空。该敌发现红军已经东渡赣江,又重新部署,准备在赣江东岸寻找红军主力作战。为了将敌军进一步诱入根据地中部,再寻机歼灭,朱德和毛泽东又命令红军主动将吉安、吉水、东固、东安、永丰等地放弃,有计划地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战略后退,逐次向苏区中部的东固、龙冈地区转移,待机破敌。同时,还派红十二军罗炳辉率第三十五师伪装红军主力迷惑敌人,诱敌向龙冈方向深入。朱德在指挥主力部队撤退途中,视察各地坚壁清野和各项反“围剿”准备工作情况,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战略退却目的和意义,帮助他们克服害怕“打烂坛坛罐罐”的思想。敌鲁涤平第九路军东渡赣江,马上在吉安至南丰之间实施战略展开,准备在此歼灭红军。然而,他来晚了,红军主力早已向苏区中部退却,敌军再次扑空。蒋介石获悉红一方面军已经向东固方向撤退,于1930年12月亲赴南昌,召开“剿匪”会议,制定“围剿”战略计划,命令鲁涤平率第九路军在吉安、泰和、赣州以东,永丰、乐安、南丰以南地区,向东固包围,“聚歼”红一方面军,同时命令第六路军和第十九路军迅速入赣“协剿”。具体部署第六路军在东安以东之固冈墟起,经荫水、石门脑、黄陂至宁都西北安福墟一线及以左地区担任作战,该线以右赣河东岸地区为第九路军担任作战;第十九路军迅速向泰和前进。会议一开完,当即在南昌设立了蒋介石总司令行营,以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兼行营主任,指挥在赣各军积极准备“围剿”。就在反“围剿”即将开始之际,红一方面军内部出现了一个如不妥善处理就会直接影响方面军高级领导干部关系的突发事件。12月上旬,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根据赣西南肃反中提供的线索,派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李韶九到富田指导江西省行委、省苏维埃和红二十军的肃反工作。7日,李韶九到富田后立即抓了省行委和红二十军的8个主要领导人。9日,他又到东固帮助红二十军肃反,同一个团政委刘敌谈话时透露要该军肃AB团。刘敌鼓动独立营包围军部,逮捕李韶九以及该军军长等,释放因AB团嫌疑被捕的红二十军政治部主任谢汉昌。12日,刘敌、谢汉昌率该军直属队400余人,乘夜冲向富田,包围江西省行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放出被怀疑为AB团而关押审查的二十余人。这就是由肃反扩大化引起的有严重错误的“富田事变”。事变发生后,谢汉昌等把红二十军主力带到赣江以西地区,提出了分裂革命队伍的口号,并制造假信以反对毛泽东,犯了进行挑拨离间和分裂活动的严重错误。这一事件的发生,几乎使局势变得有利于敌人方面。在这关键时刻,为了维护红军的团结与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为了扭转这一不利于红军的局势,朱德与彭德怀、黄公略就此事分别于17、18日相继发表了宣言和公开信,明确表示革命队伍里同志之间“决没有私人拥护与否之别”,明确表示“朱、毛、彭、黄团结到底”,并严厉批评谢汉昌等的错误,号召第二十军广大官兵应在总前委的领导下,一致团结起来,与这种错误作斗争,以坚决打退敌人的进攻。由于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等人坚决维护红军内部特别是高级领导人之间的团结,克服了因“富田事变”造成的严重危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依然稳定和巩固。虽然敌军因红军内部发生富田事件乘机占领了兴国和东固,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号称“铁军师”的张辉瓒第十八师却在东固地区被红军一举消灭了。敌第九路军公秉藩师进展较快,率先于19日抵达东固。东固红军稍作抵抗后,按计划主动向龙冈撤退。公秉藩认为这是邀功请赏的大好机会,赶紧向上司发电报捷,声称先后在九寸岭和东固与2000余名红军激战数小时,消灭一名红军师长和其他官兵300余人。蒋介石一听“捷报”,喜之不已,下令赏该师大洋1万元,并将该师番号由新编第五师改为第二十八师,使之成为“正牌国军”,以鼓励其为他卖命。在公秉藩师占领东固的当日,与公秉藩师夹九寸岭前进的张辉瓒师,也攻到了东固附近的火风坑、九斗湾和上下坊等地。红军在上述各地稍作抵抗后,按计划主动撤退。张辉瓒师是鲁涤平的起家部队之一,也是鲁涤平手下最能打的部队,号称“铁军师”。张辉瓒这次领命出师“围剿”红军,还被任命为前线总指挥,自以为十分了不得,趾高气扬。他一心想第一个占领东固,拿到头功。就在公秉藩到达东固的第二天早晨,他利用天空大雾迷漫之际,指挥部队进攻东固。公秉藩以为是红军反攻,也集中火力坚决抵抗。双方激战达数小时之久,后来各自吹号的声音提醒对方,才知是一场误会。两师会合后,自命不凡、一心想立头功的张辉瓒,以为不要其他军队配合就能取胜。他与公秉藩约定,分别向龙冈、约溪转进,寻歼红军主力。双方限定必须于12月30日到达目的地。12月29日,公秉藩以一个旅为先头部队向约溪前进,其余部队向富田续进;张辉瓒师除留一旅兵力留守东固外,其余部队在他的率领下,向五门岭前进,企图对隐伏于黄陂、小布、麻田的红军形成东西北三面包围之势。本来,红军主力是准备先打谭道源师的,曾两度开进小布地区设伏,在山上摆开阵势,力求在谭道源师向前移动时一举歼灭之。但由于有一反动分子已向谭道源报告了红军在小布设伏的情况,以致谭道源师在源头等地加紧修筑工事,严密戒备,根本不敢离开这个居高临下的阵地。红军主力因没有歼敌机会,只好撤回,仅留下赤卫队袭击谭道源师供应线,断绝其粮源。这时,张辉瓒师却乖乖地按照朱德和毛泽东的计划,被罗炳辉率领少数部队牵着鼻子向龙冈方向来了。毛泽东、朱德当即发布攻击进占龙冈之敌张辉瓒师的命令。决定只留中革军委政卫团在黄陂钳制源头、洛口等地谭道源师和许克祥师,主力全部利用夜间秘密西开,疾赴龙冈,将张辉瓒师包围而歼灭。按照朱德、毛泽东的部署,红一军团第三、第十二军为左路军,分左右两翼沿君埠向龙冈前进,攻击龙冈之敌;红一军团第四军和红三军团为右路军,以一部经回龙到还铺附近,左接第三军,右接第十二军,向龙冈之西北端张家车附近攻击前进。龙冈,是一个位于永丰县南部的小圩镇。它东靠君埠,北邻上固,南连兴国,西接吉安,卧于一条狭长山谷中,狭谷最宽处不足3公里,最窄处仅有150米。这是一个十分有利于伏击歼敌的好地方。张辉瓒对红军设伏于龙冈的消息一概不知。12月30日拂晓,红军各部奉命占领了攻击出发阵地,红军总指挥部在龙冈和君埠之间的黄竹岭设立了临时指挥所,离张辉瓒司令部所在地龙冈不足5公里。朱德和毛泽东就在这里亲临前线指挥。6时许,由五门岭前进的敌张辉瓒师先锋部队戴岳旅的一个团,在小别村前小拱桥与担任正面阻击任务的红三军第七师遭遇。第七师在激战中,一举将敌尖兵连消灭,乘胜向龙冈方向前进。敌先锋部队在小别村以西阻止第七师前进。第七师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痛击敌军。在阵地上坚持战斗的红军战士,有枪的就用枪猛烈射击敌人,没有枪的就用石头向山坡上的敌人狠砸。在第七师的英勇打击下,敌人不是应枪声倒下,就是被石块砸破了脑袋,侥幸没有受伤或受伤未死还能逃跑的,便纷纷溃退,往山上茶油树林里钻,旋因雾中辨不明方向而抱头乱窜。紧接着,红七军跟进部队上来了,军长黄公略立即指挥部队展开队形,向敌军两翼迂回。此时,敌戴岳的后续部队亦上来了,他指挥后续部队两个团分左右散开,分数路猛攻正面阻击部队红七军,想杀出一条生路。红三军虽然刚由江西地方武装升为主力军,缺编制,弹药少,火力弱,但作战十分英勇,在没有增援的情况下,顶住敌军机枪和迫击炮密集火力的猛烈射击,坚守阵地,与敌军相持不下。朱德在指挥所里密切地观察各个战场。由于指挥所离前线太近,双方部队就在指挥所的门前战斗,敌人的机关枪弹不时落在指挥所的墙上。这时,红三军派人来报告,说他们那里的战斗十分激烈,正相持不下,请求总部增兵支援。其实,朱德手中已经无兵可派了,因为所有红军都按计划进入阵地了,甚至连总部的警卫营也上前线去了。参谋长朱云卿因传达作战命令到红四军和红三军团去了,留在指挥所里的除了朱德和毛泽东外,另外还有两个干部,一个是总前委秘书长古柏,一个是司令部参谋处处长郭化若,要说兵,就只有一个特务员和一个勤务员了。在这种无兵可派的情况下,为了鼓舞红三军士气,朱德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走到郭化若面前说:“无兵派将嘛,你到前线去,怎么样?”接着,又向他耳语了几句。郭化若奉命到红七军战场上去后,传达了朱德的指示,研究了部署和打法,全体指战员的战斗热情又进一步高涨,他们打得更加勇敢。在红七军的坚决打击下,敌军又呈败势。敌旅长见到这种败象,觉得仅凭自己的兵力挡不住红军的攻势,赶紧用电话向张辉瓒求救。张辉瓒很想把这里的败势扭转过来,立即调一个团去增援。但是,调去的这个团走出去还不到5公里路,就被红军截住,在激战中,被歼灭一大半,团长被击毙。张辉瓒见增援部队被歼,感到不能再战,便命令第五十三旅抢占龙冈西南的万功山,掩护师部向东固撤退。然而,红十二军一部已经先敌一步攀上万功山,占领了山上各制高点,敌军刚爬到半山腰,就遭到红军的一阵猛打,死伤过半。张辉瓒再令第五十四旅经南龙驰援,令新改番号的公秉藩师向龙冈迂回。但在根据地地方武装的英勇阻击下,这两支部队都无法前进。敌军急于打开正面被红三军挡住的去路,狗急跳墙,越打越凶,战斗极为激烈。就在这时,红四军和红三军团及时赶到,红四军与红十二军迂回到龙冈西面和西南面,抄敌后路;红三军团则越过红十二军阵地,向龙冈斜插过去,占领上固及其附近阵地,一举将敌师部与东固第五十四旅的联络切断。被红军三面包围的张辉瓒,率师部直属队作困兽斗,企图寻机突围。到下午3时许,“天候骤变,咫尺之间,阴沉莫辨”。红军乘机强攻,猛烈冲杀。在激战中击毙敌副旅长洪汉杰和团长朱先志,敌军彻底溃败。时任红三十六师师长的张宗逊回忆这次战斗时说:我把枪一挥带头跳出阵地向前冲,因为我师大都是新兵,没有作战经验,指挥员必须给他们做出榜样。部队初战却表现得很英勇,经过两次冲锋,就将正面的敌人击溃并消灭了一部。部队接着向前追击,正好遇着敌人师部卫队营,这个营的武器精良,装备的都是花机关枪和驳壳枪,但是没有步枪射程远,打了一下就跑散了,以后陆续缴了枪。随后又遇着敌人的后方机关和跑乱的零散部队,更是毫无抵抗能力,一触即溃,他们东奔西跑一阵后,就坐在山头上喊:“不要打了,我们缴枪!”忽然听到有人走火响了一枪,其他敌兵就慌忙齐声高喊:“不要打枪!不要打枪!”就这样全部放下了武器。眼见自己的师部被压到毛家坪和万功山一带,张辉瓒知道败局已定,便作好了逃跑的打算。他换上了一件士兵的上衣,再把自己的一件狐皮大衣披在身上。之后,他命令卫兵顶住,自己只身逃出了师指挥所,然后拼命向万功山的油茶树林里钻去,狐皮大衣也跑丢了。在树林深处浓密草丛里,他找到了一个土坑,不顾一切地跳下去,想在这里躲过红军的搜捕。当红军战士搜到这块油茶树林时,很快就发现了张辉瓒丢下的皮大衣,继续搜索不久,就找到了他。张辉瓒面对十多支黑洞洞的枪口,无可奈何地爬出了土坑。一开始,他自称是“书记官”,但经俘虏指认,这位“书记官”就是“铁军师”师长张辉瓒。在张辉瓒被俘的同时,旅长王捷俊、代参谋长周纬黄、团长李月峰以下9000余人都与师长一样,当了俘虏。只有敌旅长戴岳因潜匿在一颓破的僧寺内得以逃脱。当这里战斗打响后,鲁涤平确信张辉瓒一定能凯旋,故在吉安做好了大摆宴席以庆祝张辉瓒“班师凯旋”的“接风”准备。结果,他得到的准确消息是:张辉瓒师被消灭了。打了败仗,宴席当然就摆不成了。他只好既震惊又痛心地向蒋介石电告这个不幸的消息。蒋介石接到电报一看,得知“龙冈一役,十八师片甲不留”。这一次,气得他连“娘希匹”都骂不出声了。张辉瓒被俘后,朱德马上把他找来谈话。成为红军俘虏的张辉瓒,身穿卡叽军装,戴着全副军章,足蹬黑得发亮的长筒皮靴,来到朱德的司令部后,不时打量红军司令部里一个个因战斗紧张和疲劳而又瘦又脏的指战员,他心里禁不住暗想:“哼!这批人原来肯定是干苦力活的,绝对没有水平,无非是一群土匪罢了。现在我虽然被他们打败了,但另外的两个师一定很快将他们打败,届时自己就要被释放了。咱们等着瞧吧!”朱德也打量着张辉瓒脸上的表情,能够猜出此时他心里正在想什么。张辉瓒虽然因这次全军覆灭来得很突然,受到了惊吓,但他仍然妄自尊大,还想骗人。他站在朱德面前傲慢地问道:“出多少钱就放我?”朱德郑重地回答说:“我不是做生意的。我们要在你自己的部队面前,以及我们的一支被你在赣西北清剿过全家的部队面前公审你。”当了俘虏还不可一世的张辉瓒听了这话,其嚣张气焰立刻被压了下来。朱德接着又说:“我们打算成立一所红军学院,你愿不愿意去教课?”张辉瓒说他愿意。朱德凭直觉揣摩了一下,觉得张辉瓒并非出于真心,而是为了拖延时间,因为他还以为他那两个师肯定能够救他出去。于是,朱德决定把张辉瓒及其下属带在身边,让他们亲眼看到其另外的两个师是怎样被红军打垮的。张辉瓒师一失败,张与敌军总指挥部的电讯中断。敌军总指挥部因对张辉瓒师情况不明,马上意识到红军必定乘胜转扑谭道源师,当即令公秉藩师迅速撤回东固等地,张辉瓒原留守东固的一个旅转移至富田,严密布防,阻止红军前进;令谭道源师暂隶第六路军,迅速向洛口与许克祥师一致行动;第六路军立即搜索当面红军,予以“进剿”;令第十九路军迅速集结兴国,向东北“进剿”。敌谭道源师接到总指挥部的命令后,在草草准备以后,于1931年1月2日凌晨5时撤退。该敌一部经元头、中村向南北坑败走,其后卫部队周翰的一团兵力在经过中村时,遭红军截击,残敌逃跑,红军乘胜追击,敌军“损失颇巨”,红军缴获了许多枪械。该敌主力经南团向东韶逃去。朱德、毛泽东立即在小布发布追击歼敌命令。1月2日上午,红十二军先头部队在追击中与敌军后卫部队接触,红军一边追一边打。从源头东逃的敌军,沿途遭红军的截击和尾追,一路挨打移至离许克祥师尚有半日路程的东韶。3日晨,该敌再次遭到红军猛烈攻击。红军激战至下午3时许,相继夺占敌严村等阵地,击毙敌团长黄敬、副团长谭济康及营以下官长三十余名。谭道源左等右等,仍不见许克祥援兵的踪影,不敢继续抵抗,令残部拼死命向廖村突围,分三路向南丰、洛口和经南城向抚州逃逸。东韶一仗,红军歼灭敌军3000余人,缴长枪2000余支、机枪40余挺、迫击炮4门、子弹13万余发和电台1部。敌张辉瓒师和谭道源师失败后,其第十九路军因行动迟缓,仅有一部按计划赶至兴国,无法及时向南攻击,而福建境内各部敌军,更不可能迅速入赣。在这种情况下,敌军认为“欲行挽回战局,势难遽达要求”。“围剿之局遂即归停顿”。各路敌军奉命分别集结于抚州、南丰、宜黄、兴国等地布防。至此,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第一次反“围剿”战役胜利后,红一方面军以从战斗中缴获的电台为基础,开始组建红军历史上第一支无线电队。朱德亲自兼管电讯训练班的工作。正是朱德的关心和支持,无线电队才得以克服各种困难,并在战斗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在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开学时,朱德亲自来讲了话,特别希望学员们在建设红军无线电通讯事业中要不怕困难,告诫他们“在红军的字典里是没有‘困难’二字的”。之后,朱德还经常到无线电训练班来,耐心地做从国民党军俘虏来的无线电人员的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提高阶级觉悟。王铮回忆说:更重要的是,朱总司令对我们政治上十分关怀爱护,着重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阶级觉悟。从红军有了电台到第二次反“围剿”期间,朱总司令经常在晚上到电台上来同我们谈心,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就是在江西兴国小布成立我军第一个电台的那间普通民房里,我第一次听说: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当时,我只觉得这个道理很新鲜,后来才知道,这是朱总司令在向我们传播《共产党宣言》里的真理。朱总司令不厌其烦地讲解,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剥削。他从军阀土豪为什么能作威作福,劳动人民为什么会挨饿受苦,讲到工人农民拿起枪杆子闹革命的必要性;从民主革命的任务讲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辉前景,讲到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一定胜利。那通俗而朴实的话语,像春雨一样一滴一滴渗进我们的心田。……他说:“无线电技术是要大发展的。你们要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将来革命胜利了,掌管全国无线电事业的担子就落在现在的红军无线电干部肩上。”“牛角尖终于钻出来,而且把它打烂了”红一方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不久,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于1月15日在小布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毛泽东、朱德等9人为中央局委员的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因为周恩来在上海未能到职,便由刚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的项英代理书记。同时,还成立了以项英为主席,毛泽东、朱德为副主席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撤销,朱德兼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兼任总政治部主任和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项英没有军事工作经验,这时中央苏区的军事工作事实上还是由朱德和毛泽东主持。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和毛泽东的实际指挥下,乘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势,势如破竹地攻占广昌、石城、宁都、瑞金各县。同时,还向闽西发展,在闽西宁化、永定、上杭、长汀和武平一带,积极扩展根据地,威胁南昌。国民党政府对红一方面军的迅猛发展惊愕不已,急令韩德勤第五十二师火速驰援南昌,担任警备,同时,再派军政部长何应钦亲赴南昌,代行蒋介石总司令职权,主持第二次“围剿”红军的一切事宜。何应钦于1931年初抵达南昌后,重组总司令南昌行营,以贺国光为参谋长、王伦为副参谋长。同时,还设立党政委员会,集合党政各方面力量为“围剿”服务。为避免第一次“围剿”中“兵力之不足,包围之未严”和“部队急进”之弊端,确保这次“围剿”胜利,敌军规定此次“围剿”“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并“确定稳打稳扎,步步为营之原则”,强调各部队在规定地区向红军根据地推进时,必须“分进合击,互相策应”。参加这次“围剿”的敌军,有王金钰第五路军、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朱绍良第六路军、蒋光鼐第十九路军以及航空第一、第三、第五等部队,共计20个师又3个旅约20余万人。经周密部署,各路敌军开始行动。驻湘东南一带的王金钰第五路军虽相距甚近,入赣方便,但因沿途受到湘赣边各地游击队的袭扰,延缓了速度,至3月中旬才集中完毕。远在山东济宁的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数万大军乘火车跨越数省入赣,更费时日。直到3月下旬,各部才相继到达预定集结地。3月21日,敌军发布命令,限各部队于4月1日按照“围剿”计划,开始向红军根据地推进。

后记

2008年11月24日是刘少奇同志110周年诞辰。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刘少奇同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一心为民、严于律己的作风等高尚品德和情操,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缅怀纪念这位备受人民爱戴和深切怀念的老一辈革命家,我们编辑了这本《刘少奇人生纪实》。本书资料是从大量公开出版的图书及报刊中选编而成的。所选内容基本上按刘少奇同志的生平历程编排,共分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又由“历程”、“交往”和“珍闻”三块组成。所选资料主要是与刘少奇有过接触的当事人撰写的文章,也有一部分是身边的秘书、警卫、亲属等人的回忆,还有一部分是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多年研究的成果。同时,注意选取一些近年新披露的史料和珍闻、趣事等,力求真实、生动并立体地反映刘少奇同志的非凡人生和伟人风范。收入本书的文章,基本上保持原貌,但为统一体例,对个别文章重新拟了题或做了删节,敬请谅解。在此,特别感谢收入本书所有资料的作者,也希望有些作者尽快与编者联系。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科研管理部及凤凰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此表示深切的谢意。由于水平有限,错漏及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08年3月1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是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邓小平


编辑推荐

《刘少奇人生纪实(套装上下册)》编辑推荐:国内最全面最权威的刘少奇人生纪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权威专家组探底同类书不敢碰触的话题,实录刘少奇苦难与荣耀的一生,还原伟人真实的人生历程,首次披露关于刘少奇不能说的话,揭秘刘少奇与众伟人的私交。本丛书共六种——《毛泽东人生纪实》《刘少奇人生纪实》《周恩来人生纪实》《朱德人生纪实》《邓小平人生纪实》《陈云人生纪实》。每种分别从历程、交往、珍闻三个方面全面、立体、真实地层现了领袖人物的丰富人生。书中既有关于领袖人物的经历、轶事、私交,这些内容极具故事性和人情味,展现了一代领袖人物私人生活真实的一面,也有关于重大历史时刻决策过程的翔实记载,有心的读者可从中发现、寻得建党90年以来党和国家的发展轨迹、思路和若干规律性的东西,并借此把脉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有目共睹的历史功业,享誉神州的品德风范。全面回顾中国革命道路、建设历程。缅怀革命先辈,凝聚中华精神。读刘少奇纪实,解领袖精神家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刘少奇人生纪实(上 下) PDF格式下载



特价买的!字体大小适中,几乎没什么图片,比较详实的记录了刘少奇同志的一生。
厚厚的两本书,很划算。


刘少奇人生纪实(上 下)是一套能够一口气看完的书.


中央文献自己出的书,还可以,最大的优点就是史料比较齐全,有很多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史料。遗憾的是感觉像传记作品,学术不规范,许多地方没有注明出处。可以作为研究的辅助材料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完整的、无私奉献的刘少奇。


本人对人物传记很喜欢,了解那些伟人,名人的简历和经历,对自己的道路和认识人生是个很好的启发。


能比较全面的了解伟人的人生历程。


很重视的历史纪录,为人的历程艰难!!!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少奇同志。


看了这本书让我体会颇多,终于明白了困扰我很多年的问题,这是个值得仔细研究的人物,而这本书恰恰给了我研究的平台。


很好的商品,一直是别人推荐的作品


推荐大家有时间读一读,很受益!


一家大小都在看,上下两本至少要看一个多月才看完。


我比较喜欢在当当买书,质量好,速度快我比较喜欢在当当买书,质量好,速度快


书很好,很喜欢,收到的速度很快。


还没看 书可以


好书好书正在读


从外观看不错,还没来及看


也是帮朋友买


内容描写有新意,有启发,价格便宜。


让我感动!哭顶!!!!!!!!!!


质量很好,而且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东西不错,


怀着急切的心情购买此书,通过此书了解中国的政策的转变过程。


文革。。。背后的故事。。。是否可知?


内容深入浅出,让我学到很多


书包装不错,快递速度也很快。帮朋友买的,她比较满意。赞一个!


很喜欢,好书。


这本书简单了些,对于了解刘少奇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有些浅


刘少奇,文革最大的受害者。这在历史上是鲜见的,令人深思!


少奇同志作为我党的杰出领导人,其一生的传奇值得我们思考。


这个商品不错,只是没有图片,记事很详,对刘少奇有进一步的了解。


感觉不错,外和内都还好。


最初看到是编研室出的,本来以为会是一本很严谨的学术著作。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本类似传记的作品。书中引述的史料文献大半没有标明出处,却也未见有多少内部未公开的资料,一些地方甚至夹杂着主观的近乎“臆想”的东西。不过历史的魅力大抵就在于此罢,稍加演义或许反而更接近真实。另外纸张不是特别好,内容“雷同”较多,凑活着看吧


是给老爸买的书。但老爸看过后,说这就是给小孩看的教育材料。很大程度上都是讴歌的成份。对于是否属实,无可置否。


给家里老人买的,正在读,字体偏小,内容丰富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分庭抗礼,自取灭亡。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