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文献研究集刊(第5辑)

赵生群,方向东 编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作者:

赵生群,方向东 编  

页数:

47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儒学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演进的历史。孔子之儒,孟子、荀子之儒,两汉经学,宋明理学,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儒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他在发展的进程中,既有继承,也有损益,在不同的时代都有所侧重,有所变化,从而不断得到更新和充实,具有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儒学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儒学不仅属于过去,属于今天,更属于未来。

书籍目录

序言从阮刻《仪礼注疏》看中华书局影印本和南昌府本的差异郑玄注《仪礼》以今况古所涉汉代名物考戴震辑本《仪礼集释》质疑曹元弼《礼经学》礼学价值探微整理本《仪礼注疏》标点商榷上古中国的四方神崇拜和方位巫术清华简《鄙夜》与西周时期的“饮至”典礼《周礼正义》(秋官)标点商榷《周礼》的时代及国剔问题补议——以《周礼夏官》马政类职官为例再论宋本《纂图互注礼记》的特征及其影印本《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作者考《礼记质疑》体例与内容初探《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思想析论——与《论语》政治人才观相验证《孔子三朝记》初探儒家礼教思潮的兴起与清代考证学王国维《传书堂藏善本书志》三礼类典籍著录考述清儒礼图撰作方法析论——以《礼书通故》礼图为中心《三礼》所见射侯形制考释古代望礼重探“克己复礼”论辨——儒学正本清源之

章节摘录

  簪  《士冠礼》:“皮弁笄、爵弁笄。”郑注:“笄,今之簪。有笄者,屈组为弦,垂为饰。”《士昏礼》“姆纚、笄、宵衣”,郑注同。  按《史记》及两《汉书》记簪多矣,是汉时习用之发饰。《西京杂记》:“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后汉书,舆服下》:“簪以碡瑁为挝,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凰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这是记太皇太后的簪。又《史记·周本纪》“既笄而孕”,《正义》:“笄音鸡。《礼记》云:‘女子许嫁而笄。’郑云:‘笄,今簪。”’皆可证汉时已不名笄,汉之簪即古之笄。  小吏冠  《士冠礼》:“爵弁、皮弁、缁布冠,各一区。”郑注:“缁布冠,今小吏冠其遗象也。”  贾疏:“云‘缁布冠,今小吏冠,其遗象也’者,但缁布冠土为初加之冠,冠讫则弊之不用,庶人则常着之,故诗云‘台笠缁撮’,是庶人以布冠常服者。以汉之小吏亦常服之,故举为况。”  按缁布冠,就是一种用黑布做的冠。据贾疏可知,戴缁布冠的有三种人:一是古代的士,但士只是在行冠礼初加时戴一戴,行罢冠礼就不再戴了,所谓“冠讫则弊之不用”;二是古代的庶民,庶民则常服此冠,所谓“庶人则常着之”;三是汉代的小吏,亦常服之.故郑注曰:“今小吏冠,其遗象也。”  然汉代的小吏冠究为何种形制?秦蕙田《五礼通考》引《五经精义》云:“汉小吏之冠即委貌矣。《晋志》:‘缁布即委貌。’是也。”然委貌为何物?《后汉书·舆服下》:“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所谓夏之毋追,殷之章甫者也。委貌以阜绢为之。皮弁以鹿皮为之。”又蔡邕《独断》云:“天子冠通天冠,诸侯王冠逮游冠,公侯冠进贤冠;公王三梁,卿大夫、尚书、二千石、博士冠两梁,千石、六百石以下至小吏冠一梁。”据《舆服志》与《独断》的记载知,汉代的小吏冠,只有一道冠梁。冠的形制,“长七寸”,指冠下部绕发髻之武的周长;“高四寸”,指冠梁的高;“前高广”,是说此冠梁前部高而宽;“后卑锐”,是指冠梁从前向后覆于发髻之上的部分呈前宽后窄、前高后低形。“如覆杯”,是说整个小吏冠的形状,大体上像一覆扣于发髻上的杯子。  匮  《士冠礼》:“爵弁、皮弁、缁布冠,各一区。”郑注:“匴,竹器名,今之冠箱也。”  贾疏:“云‘匿,竹器名,今之冠箱也’者,此亦举汉法为况。”  聂崇义《三礼图集注》云:“《士冠礼》云:‘爵弁、皮弁、缁布冠各一匴,执以待于西坫南。’注云:‘匣,竹器名,今之冠箱也。’旧《图》画而圆,梁正改而方。”并附一图,画为一长方形的竹筐。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文献研究集刊(第5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