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几缕丝
2012-9
海天出版社
刘再复
271
147000
无
柳鸣九深圳海天出版社似乎颇有点“散文随笔情结”,前几年,他们请季羡林先生主编了一套“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丛书,效果甚好。于是,他们再接再厉,去年又策划出新的书系“世界散文八大家”。可惜此时季老先生已经仙逝,他们只好等求其次,请柳某出面张罗。此“世界八大家”,召集实不易,飘洋过海,总算陆续抵岸。但书系尚未全部竣工之际,海天又策划了一套新的文丛,以现今健在的著名文化人的散文随笔为内容。大概是因为柳某与海天已有一次愉快的合作,自己也常写点散文随笔,又身居“人杰地灵”的北京,便于“以文会友”,于是,海天又要柳某出面张罗。这便是这套书系产生的来由。什么是散文随笔?前几年,一位被尊为大师的权威人士曾斩钉截铁地谓之为“写身边琐事”。我曾努力去领悟其要义,但就自己有限的文化见识,总觉得这个定义似乎不大靠谱。就“身边”而言,散文随笔的确多写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但远离自己的人与事入文而成经典散文者实不胜枚举;就“琐事”而言,散文随笔写人写事确讲究具体而微,知微见著,以小见大。但以经国大业,社稷宏观,高妙艺文,深奥哲理为内容的名篇也常见于青史。不难看出,对于散文随笔而言,“题材不是问题”,任何事物皆可人散文,凡心智所能触及的范围与对象,无一不可成就散文也。故此,窃以为个人心智倒是散文的核心成份。那么,究竟何谓散文呢?散文的基本要素究竟是什么呢?如果用定义式的语言来说,散文就是自我心智以比较坦直的方式呈现于一定文学形式中,而自我心智者,或为较隽永深刻的自我知性,或为较深在真挚的自我感情。说白了,如果是思想见解,当非人云亦云,而多少要有点独特性,多少要有点嚼头与回味;如果是情感心绪,那就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本色的、率性的,而要少一些矫饰,少一些虚假,少一些夸张。是的,尽可能少一些,如果不能完全杜绝的话。诗歌中常有的那种提升的、强化的、扩大的感情似乎入散文不宜,还是让它得其所呆在诗歌里吧。至于“一定的语言文学形式”,不外意味着两点,一是非韵文的,这是散文有别于诗歌的最明显的标志;二是要有一定的修饰技巧,一定的艺术化,这则是散文随笔不同于公文告示、法律条文、科普说明以及各种“大白话”的重要标志。这便是我所理解的散文随笔。我在自己的学术专业之外也经常写一些散文随笔,就是按照自己以上的理解来“炮制”的。今天,我被委以主编重任,也是按照自己以上的理解来操作的,至于我在自己的散文随笔中是否完全实践了自己的理念,是否达到自己的理念,在这次主编工作中是否有不合理、不人情的要求与安排,那就很难说了。呜呼,知与行的脱节与矛盾,人的永恒悲剧也。出版社策划这个书系的时候,规定约稿对象为当今的文化名家。当今的文化名家种类何其多也:有在荧屏上煽情与讲道的主持人,有靠摆Pose与哭功而大富特富的影视大腕,有靠搞笑与搞怪的演艺奇才……人人都在写散文随笔,这大有成为当今散文随笔的主旋律之势。但按我个人的理解,这里所讲的文化名家不外是两种人,即具有作家文笔的著名学者与具有学者底蕴的著名作家,这两者的所长正是我对何为散文理解中所谓的“心智”这一大成份。由于我自己的圈子所限,这一辑的约稿对象全是上述的第二种人,即具有作家文笔的著名学者,而且基本上都是弄西学的学者或游学国外多年的学者,多散发出一点“洋味”的人。学者写散文似乎有点“不务正业”,有点越界,侵入了文学家地盘。但对于学者来说,特别是对人文学者来说,却完全是性之所致,是一种必然。他本来就有人文关怀、人文视角、人文感情,这种心智状态、心智功能,一触及世间万物,就莫不碰撞出火花。只要有一点舞文弄墨的兴趣、冲动与技能,自然而然就可以产生出有点意思的散文随笔了。虽说舞文弄墨也是一种专门技能,需要培养与操练,但对于弄西学的人文学者来说,整天在世界文库里打滚,耳濡目染,这点技能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况且,人文学者于散文更有自己的优势,毕竟,他的知性是向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敞开的,他的目光是向全世界各种事物投射的。其散文随笔的题材,自是更为丰富多样,投射观察的目光自是更为开阔高远。而得益于世界各种精神文化的滋养,其可调配的颜色自是更为丰富多彩:说不定,也许我们这个时代有意思的散文随笔正是出自学者笔下呢,学者散文实不容当代文学史家忽视也……不能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就会变成“王婆卖瓜”啦,不过,我还是相信,这一辑学者散文也许能给文化读者多多少少带来一点不一样的感觉。2012年5月
人文学者的知性是向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敞开的,他们的目光是向全世界各种事物投射的。其散文随笔的题材,自是更为丰富多样,投射观察的目光自是更为开阔高远。
《岁月几缕丝》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再复的散文作品集。《岁月几缕丝》精选了他的散文和随笔,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
刘再复,1941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刘林乡。196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并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加拿大卑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院校分别担任过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名誉教授与访问学者。著有《性格组合论》、《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文学的反思》、《放逐诸神》、《罪与文学》(与林岗合著)、《现代文学诸子论》、《高行健论》、《告别革命》(与李泽厚合著)、《传统与中国人》(与林岗合著)、《共鉴“五四”》、《红楼四书》、《李泽厚美学概论》、《刘再复散文诗合集》、《刘再复文论精选》、《人文十三步》、《人论二十五种》、《双典批判》、《漂流手记》(十卷)等四十多部学术论著和散文集。作品已翻译成英、日、韩、法、德等多种文字。
第一辑
别外婆
慈母颂
最后的道德痴人
苦汁
最后一缕丝
岁月的哀伤
——缅怀我的彭柏山老师
璞玉
——缅怀郑朝宗老师
亡灵的金唱片
告慰老师
第二辑
乞力马扎罗山的豹子
小城守望者
脚踩千秋雪
又是圆月挂中天
初见温哥华
纯粹的呆坐
“宁静”的对话
走访海明威
凯旋门与斗牛场批判
从纽伦堡到柏林
又见欧洲
第三辑
瞬间
草地
玩屋丧志
学开车
两个给我力量的名字
海德格尔激情
第四辑
我对命运这样说
洁白的纪念碑
——读《傅雷家书》
《寻找的悲歌》序篇
读沧海
又读沧海
苍鹰三题
山顶
朝露吟
乡恋
我找到了那一缕海波
第五辑
第二人生的心灵走向
——关于人生“反向努力”的思索
童心百说
——关于童心的100自语笔记
《独语天涯》自注
上海,助我思想飞扬的上海
不为点缀而为自救的讲述
——“红楼四书”总序
苦汁大女儿剑梅诞生在距离她外婆家只有五里路的诗山南侨医院里。妻子的老祖母一听到娃娃出生的消息,就立即带了一杯用蛇胆泡好的苦汁,拄着拐杖,赶到医院里,然后不容分说地灌进我女儿的口里。刚刚问世的剑梅,吞进这杯苦汁之后,顿时放声大哭,哭得把整座产房都惊动了。后来老祖母告诉我,蛇胆虽苦,但能消毒,孩子一生下来,让她尝点苦汁将来就一身干净。此事已过去二十七个年头了,但每次想起老祖母,总是想起她老人家的心愿:人生再苦,社会再脏,自己的子弟总应当是干净的。今年春节,妻子跨洋过海回故乡,并去祭奠已故的老祖母的亡灵。老祖母活到九十三岁,是村子里年龄最长、也是最受敬重的老人。她一生清白,满身清气,死时房子里还点着一炷清香。当妻子回忆她老人家时总是掉泪。也是在这个春节,剑梅接到一张可以告慰老人家的贺年卡。这不是普通的贺卡,而是一幅国画。赠画的是我的朋友王观泉,一位正直而有才华的学者。他画的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小姑娘,朋友把她和我的女儿相比,画上题着“玉洁冰清”四个字,并用清丽的文字作注:临摹一个冰雪女孩送你,因你像她一样清新、可爱,或说“玉洁冰清”是你性格的一部分,以此作贺卡,也算我们“老”朋友对你的回赠吧;你每封信,每张贺卡,都带给了我以温馨与清气。我的女儿非常高兴,在纽约接到之后特地转寄给我,并说,我不会辜负伯伯们的心意,我虽在攻读博士学位,但不会像爬虫在名利的高墙上爬行,你放心。我看了不仅高兴,而且立即想到应告慰万里之外正在地母怀里长眠的老人。可是,我身在异国,慈者又在缥缈的他乡,此心此情不知该如何寄托?无计之下,想到应把这张画镶在镜框里,这便使我又想起二十多年前的苦汁,并确信女儿能获得“玉洁冰清”的礼赞,真的和她一堕地就尝了苦汁有关。不管怎样,老祖母的至亲至爱的信念是对的:一个有出息的生命,她要灿烂地站立于世界之前,首先应当是干净的;而要干净,最好先饮一杯人间的苦汁。因为妻子怀念老祖母时,常讲这个故事,所以苦汁能洗涤人生的意念总是在我的脑际里盘旋。这种盘旋,使我更容易和痛苦而干净的心灵相通。虽然自己不能达到“冰清玉洁”的境界,但是,有了这种意念,总会离名利之思远些,至少,不会忘记向干净靠近,不会忘记“冰清玉洁”毕竟是种价值。也因此,我总是不敢跟着聪明人嘲笑‘‘纯洁”,倒是对“脏水”保持警惕。也因为这种意念,我便觉得以往的劳动锻炼并非全是虚度。在社会底层中,了解民间的疾苦,受过折磨和流过眼泪,也像尝了胆汁一样。这种胆汁,真的帮助我拒绝社会的许多污浊和诱惑,在人们沉湎于用美酒灌润咽喉的时候,我因为有这一杯苦汁垫底,真觉得身上清洁健康了很多。因此,我在谴责把劳动作为惩罚制度的时候,并不厌恶劳动,更不后悔自己曾经饮过许多像胆汁一样的苦水和泪水。最后一缕丝聂绀弩于1986年3月去世。他生前以深挚的爱和奇特的学识,在我身上注入一些非常宝贵的东西。每次想到他的名字,我就在心中增添一些美好的东西和抹掉一些无价值的阴影。聂老作为一个很杰出的“左翼”作家,在1949年之后还经历了那么沉重的痛苦和危险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他有奇才,但才能既是他的成功之源,也是他的痛苦之源。他既不懂得掩盖才能的锋芒,也不懂得掩盖良知的锋芒。每次政治运动,他都要说真话,真话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它是通往真理的起点。爱讲真话,这就决定他要吃亏,反“胡风”时,他当了“胡风分子”;反“右派”时,他当了“右派分子”;反“走资派”时,他又因为说了轻蔑江青的话而当了“现行反革命分子”。最后这一次非同小可,他被判了无期徒刑送进监狱,直到1976年10月才释放回北京。我和聂老真是有缘。他出狱后不久,我们便成了近邻,同住在北京市的劲松区。十年之间,我们成了忘年之交。我说不清到过他家多少回,不过,每一次见到的几乎都是同一种情景:他靠在小床背上,手里拿着夹纸板和笔,想着写着。我一到那里,就悄悄地坐在他的小床对面的另一张小床上,呆呆地看着他想着写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如此。只是慢慢觉得他的露出被单的双腿愈来愈细,最后细得和他的胳膊一样,只剩下皮和骨,绝对没有肉。屋里是绝对的安静,他的心跳也是绝对的平静。人世间的一切苦楚都品尝过了,和死神也打了几回交道,此时,死神对他已不感兴趣,他对死神也满不在乎了。至于别的:贫穷、荣誉、名号、专制、反自由化,那就更不在乎了。然而,他还在乎一点,就是写作。天天写,决不浪费一分一秒幸存的生命。他的身体已被摧残得没有多少气力了,但他还是用残存的气力去提起那一支圆珠笔。他赠给我的诗说:“彩云易散琉璃碎,唯有文章最久坚。”他相信一切都会消失,唯有艺术是永存的。对于被迫害,对于坐牢,他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失去了许多时间,少写了很多很多。我相信,只要有纸和笔,他坐一辈子牢也会满不在乎的。 ……
刘再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岁月几缕丝:刘再复散文随笔精选》精选了他的散文和随笔,包括别外婆、慈母颂、最后的道德痴人、亡灵的金唱片、小城守望者、初见温哥华、玩屋丧志等,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是一本了解刘再复的好书。
无
不愧文豪。在简单而质朴的日常生活中,文思信马由缰泉涌而出。
再复学长的文字,很美,很深刻,很喜欢。
读刘再复的态度、思考、践行。
二十年前读过作者的“读沧海”,印象很深;近期作者与女儿的两地书也颇为世人关注。而且作者六四后的经历也让人对其增加了一种神秘感
买此书主要是想回味一下“读沧海”,但是这次重读此文感觉了了,书中其它的文字也觉得不过尔尔
可能人老了,读书的兴趣也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