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小夫子学国学系列

孔嘉 孔嘉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1-09出版)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孔嘉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1-09出版)  

作者:

孔嘉  

页数:

150  

前言

为什么孩子从小就要开始学国学呢?因为学国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孩子儒雅、淳静的气质,而且可以储蓄孩子丰富的语言知识。语言具有一种储蓄的功能,从小接受的知识,一点一滴积累在脑海里,渐渐成为潜移默化的“常识”;运用时,便可以任意支取、对答如流。古人提倡的“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0~13岁是人一生中记忆的最佳年龄。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注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增强,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背诵,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多读多诵,为一生积淀。日久天长,必出口成章,博古通今。 国学就像是一枚中华文化的缓释胶囊,能量要慢慢释放。等到孩子长大了,曾经学过的知识在环境的刺激下就能慢慢释放出来,其能量是巨大的。国学其实是很朴素的东西,学起来并不难。诵读经书是被我们的老祖宗验证了几千年的行之有效的读书办法,我们让孩子从小接触国学,并不是让他们“死读”,而是让他们在诵读中接受华夏文明的启蒙教育,在内心深处与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相通。 中国近现代的许多伟人,如政治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文学家鲁迅、郭沫若、钱钟书,科学家钱学森、苏步青、竺可桢,华人首富李嘉诚等都是在少儿时期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这在他们成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 往今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他们多是从小熟读中华经典,长大后才会善用中华经典,治国安邦。教育专家统计,凡参加过国学教育的少儿,无论在智力提升、知识积累、品行修养、才艺开发等方面都大大高于同龄人。 “小夫子学国学”丛书的第一辑《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增广贤文》作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的知识,堪称国学经典。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本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吸取国学的精髓而弃其糟粕,并辅之以孩子们易接受的拓展感悟和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在古典和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久远的古老经典更能打动孩子们的心。 经典一部,胜过杂书万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熟读国学经典,我们就可以直接从人生之源,轻便地吸收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古典中,找到心灵的家园,在紧张的21世纪,健康、诗意、安详地栖居于大地上。 “小夫子学国学”编委会

内容概要

  《弟子规》分成孝弟、谨信、亲仁、学文等篇章,为了便于吟诵,三字成为一句,朗朗上口,每一句讲述的都是至关重要的做人的道德和规范。
  “弟子”。就是学生,当然不仅仅指小朋友,广而言之。凡是想要学习古圣先贤文化的人,都可以称为“弟子”“规”即规范、规矩。因此,《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的启蒙书。
  懂礼貌、讲信用、孝敬师长、关爱他人、与人平等相处、懂得宽容待人……这些都是《弟子规》诉我们的“规范”。可以说,《弟子规》是一套系统的“儿童行为守则”,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基础。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叙
 (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第二篇 入则孝出则弟
 (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三)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四)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千,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五)事虽小,勿擅为,荀擅为,子道亏。
 (六)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七)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八)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九)亲有为,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十)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十一)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十二)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十三)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十四)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十五)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
第三篇 谨而信
第四篇 泛爱众而亲仁
第五篇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章节摘录

(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注释 训:教导,教诲。弟:同“悌”,尊敬兄长。信:诚实。泛:广泛,普遍。亲仁:亲近有德行的人。 译文 《弟子规》这本韦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其中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对别人要诚实可靠。要对大家有爱心,亲近有德行的人。如果这些事情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文化知识。 感悟 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这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一个知书达理、诚实可靠的孩子,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喜爱与赞赏。当然,如果成绩优异,做到德才兼备,那就更完善了。 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辅佐哥哥周武王打败商纣(zhòu)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到鲁国。但为了周朝的安定,他选择留在武王身边。 为了使周朝能继续兴盛下去,周公礼贤下士,广招天下有才能的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身居要职、位高权重而骄傲,一直都非常谦虚。当武王去世后,周公又尽心尽力地辅佐成王.派自己的长子伯禽(qín)去管理鲁国。 伯禽临走前,周公语重心长地说:“你去了鲁国后,千万不要因为我的地位而骄傲。虽然我现在是成王的叔父,但如果在洗头发的时候听说有贤人来了,我会立刻把头发缠起来去接待;如果在吃饭的时候,我会吐出正在吃的食物去迎接贤人。你也要像我这样,才能得到天下贤人的帮助啊!” 伯禽到了鲁国后,按照父亲的话尽心地治理鲁国,使鲁国成为周王朝的一个重要邦国。 周公辅佐了武王、成王两代君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呕心沥血,终于令天下安定。 周公去世后,成王为了表达自己对周公的敬意,将他葬在文王墓的旁边。周公这种谦虚的态度成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注释 呼:呼唤,叫唤。应:应答。勿:不能,不要。命:指派,差遣。懒:偷懒。 译文 当父母叫唤我们的时候,要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过了很久才应答;如果父母有什么事情要我们去做的时候,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偷懒。 感悟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我们当然要孝顺父母、体贴父母。孝顺父母,不是要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父母叫口唤,我们不应该不耐烦;父母让我们做什么事情时,也不要不情愿。如果有机会帮助父母,表示我们已经长大了,已经获得了父母的信任;另外,作为一名学生,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父母为我们骄傲,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种表现。 郯子鹿乳奉亲 郯(t6n)子是春秋时期郯国的国君。他治国的时候讲道德、施仁义。让百姓都能心悦诚服,所以虽然国家很小,但郯国的文化、民风都非常好。 郯子不仅治国有方,而且还是一个大孝子。 郯子的父母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眼睛逐渐看不清东西。有一天,郯子听说鹿乳对恢复视力有好处,决定亲自到山上取鹿乳。 由于鹿都非常机警,郯子来到山上后无法靠近鹿群。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张鹿皮,披在身上装做小鹿来到深山里,然后偷偷钻进鹿群里,寻找刚产下小鹿的母鹿。 最后,郯子找到了一头母鹿。他悄悄接近那头母鹿,钻到母鹿身体下,准备挤鹿乳。 这时,一个猎人靠近了鹿群。他搭箭拉弓,想要射杀母鹿身下的“小鹿”、 郯子抬头一看,吓得赶紧大叫:“不要射箭,不要射箭,我不是鹿。”说着,连忙把鹿皮掀开,还将实情全都告诉了猎人。 猎人被郯子的孝心感动了,帮他取得了鹿乳。于是,郯子高兴地带着鹿乳回家,用它为父母治眼病。P2-5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 ——南怀瑾(著名国学家、作家) 少儿读经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知道怎么用。 ——牟宗三(著名国学家) 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争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余秋雨(著名作家、学者)


编辑推荐

“小夫子学国学”丛书的第一辑《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增广贤文》作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的知识,堪称国学经典。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本书为《弟子规》,由孔嘉编著。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小夫子学国学系列 PDF格式下载



书编得写很好,整本书穿插着历史故事,并且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想联系。


字体大小适中适合小学生读,故事、典故都挺好,会推荐朋友去买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