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源头
2012-5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朴憨法师
270
90000
无
各位善知识: 法不孤起,遇缘则兴。我们今天能一起修学达摩大师《血脉论》,是无锡杨居士等发起的这个因缘。在过春节的时候讲这部论,这样的缘起是不可思议的。 一切法皆仗因缘而生,因缘当体不可得,其相虚妄,其性是真。当下的因缘,就回归本性。 “达摩”翻译成汉语是通达无碍的意思。达摩大师是一位大彻大悟的圣者,不仅通达世间的学问,还通达出世间不可思议的、了生死的学问。他是印度的第二十八代祖师,后来到中国传法,是为中国禅宗第一代祖师。在我们中国,很多人都知道有一位达摩大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达摩大师与中国的众生缘很深,就像伽蓝菩萨关公、观音菩萨、弥勒菩萨一样,为众生所仰慕、崇拜。 达摩大师本来是印度的一位王子,在家里排行老三。达摩大师悟道之后,他师父告诉他,你与震旦——就是中国,那的众生有缘,等我灭度六十七年之后,因缘就成熟了,你就可以去中国传法。后来,达摩大师于粱武帝时期,从海路到达广东,进入中国境内。 大师到中国后,梁武帝迎见他,并请求开示佛法。这位梁武帝,是一位大居士。他对佛教很虔诚,曾几次舍身到寺庙去为僧人服务,亲自到斋堂去当义工,去行堂,帮助出家人盛饭。他能放下皇帝的架子去做这些事,可想而知他对三宝的恭敬。他一生中曾委派很多的僧人翻译大量的佛经,同时又建很多的寺庙,度了很多僧人出家。他自己也亲自写书、讲经。所以印度的很多师父,称梁武帝为菩萨皇帝,说这位皇帝就是菩萨。他也受菩萨戒,一位皇帝受菩萨戒,这都是释迦如来的法运所摄受。 梁武帝请教达摩大师,问:“朕一生建庙度僧,打斋供众(供养僧人),有多少功德?”这在《六祖坛经》里面也有记载。达摩大师是一位觉悟者,不会用佛法去做人情,他讲的话都从直心道场中来,真实不虚——就像《楞严经》讲的,“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心直的人,他没有委曲,有什么讲什么,十方如来都是用直心来成佛的。达摩大师也是悟道者,所以他不讲假话。 他如实回答说:“没有功德。” 而梁武帝就心想:怎么我做这么多事,还没有功德?他就问达摩大师:“请教大师什么是功德呢?” 达摩大师讲:“功德在法身里面,不是你的布施供养等有相的东西可以求得到的。”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知道,这种布施的福报虽然不是功德,但它是一个跳板。没有这种诚心,没有这种福德因缘,我们就没有福报听经闻法,没有福报去修行、去开悟。福报虽然不是功德,但是我们却可以借用福报来明心见性,来达到功德,只要一念转,就可以。 梁武帝又问达摩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什么是圣人的第一义谛呢?就是向上一着,最上乘的佛法,这是他问的。 达摩犬师怎么回答呢?他说:“廓然无圣。”他说没有圣人。为什么这样回答呢? 《楞严经》讲:“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在讲圣人的同时,圣人与凡夫是对立的,相对立的东西是生灭法,当然没有圣人了! 所以达摩大师回答之后,梁武帝就卡住了,他想:没有圣人,那我对面的你不就是圣人吗?因此,梁武帝就问达摩大师:“我对面的是谁?”——你是谁? 达摩就回答:“不认识。” 以我们凡夫的常识,就会疑惑:自己哪有不认识自己的呢?到这里梁武帝就不懂了,他求了这么多福报,做了这么多事情,可是对心法却不懂,这就是机缘不合。皇帝这么大福报,都对心法不了解。 这种心法,就是血脉,就是香火。我们常说继承香火,香火并不是寺庙,也不是庙里面每年有多少金钱收入。这个是福德因缘,不是真的香火。真正的香火是血脉,是一脉相承的、不可恩议的、明心见性的妙法。 与梁武帝因缘不合,达摩大师就渡江到少林寺去了,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之后,遇到了慧可大师。 慧可大师当时叫神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法师。他能讲经说法,对世间的诸子百家、天文地理、易经、老庄都通达明了,并且对佛教的五明等文字般若也通达明了,但就是对心法不明。 他在没有拜见达摩大师之前,他要从内心里去悟,但是又悟不了,悟不了就是真妄和合,以妄求真,就发生冲突,就头痛了,痛得生不能生、死不能死,这个头痛得裂成了五个包,像五座山一样,疼得要自杀。 他师父跟他讲,你这次头痛可能是一种转凡成圣的预兆,你要忍耐坚持;听说河南嵩山少林寺有一位印度来的胡僧,是修道人、道行很深的,你可以去拜见拜见。 我们平常说的“胡说八道”,胡就是外国人,就是西方的胡人说八正道,本来“胡说八道”是褒义词,现在变成了贬义词。 慧可大师的师父给他指了一条路。然后,他依教奉行,就去拜见达摩大师,跪在雪地求法——这是一则有名的公案: 神光在雪地求法,达摩大师就跟他讲,诸佛的甚深妙法,岂是你这一点诚心能求得到的?过去的诸佛求一句、求半句佛法,都要舍全身喂虎,把生命舍掉。你这一点点诚心,想求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慧可大师跪了很长时间,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就断臂求法——自己把一条胳膊给砍下来,以身供养达摩大师。达摩大师这才问他求什么法,慧可大师就对达摩大师说,弟子心不安,请求大师帮我安心。 他说我心一直不安——因为他没有开悟,不认识自己,不了解心法,所以心不安——请大师为他安心。 达摩大师就讲:“你把心拿来,我帮你安。” 这位神光(慧可大师)就找心,回光返照找自己这一颗心,找念头。 念头是找不到的,这就像我们在楞严法会上修学的,骑着牛来找牛,终日寻找不见,骑着牛怎么能找到牛呢?这个念头,就是真妄和合。他找自己的心找不到,他就跟达摩大师讲,弟子觅心了不可得。我这颗心找不到,了不可得。 达摩大师就讲,我已经帮你安心结束了。 慧可大师善根好,当下就豁然开悟。达摩大师就讲:“你的智慧,可以传承诸佛的法脉、血脉,所以重新给你起一个法名叫慧可。”这是达摩大师到中国来传法,找到一个传人,慧可大师。 慧可再往下传,一直传到六祖慧能,一花开五叶——在慧能大师门下,从曹溪法乳,流出五个门派,所以慧能大师在中国被称为东方的古佛,肉身菩萨。 达摩大师《血脉论》,是般若文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 《华严经》中讲善财到妙高峰找德云比丘,找了七日,也没有找到妙高峰,最后在别峰找到德云比丘。别峰就是第二个峰头。第二峰头是可以商量、可以探讨、可以议论的。妙高峰是找不到的。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略容话会。妙高峰为什么找不到呢?因为妙高峰就是向上一着,千圣不传。讲到这个心法,我们就要杜口、杜默,把嘴巴关起来,不能讲。所以达摩大师讲经的时候经常讲闭口真言——不讲话。 善财童子于妙高峰七天找不到德云比丘,最后在第二峰头找到,第二峰头就是文字般若,第一峰、妙高峰是实相般若。实相是无相的,怎么去找呢?当然找不到了。 所以这部达摩祖师《血脉论》,它讲的是文字般若,我们透过文字般若起观照,然后才能见到我们实实在在的真心的真相,就是实相。这个实相是我们的心,所以达摩大师《血脉论》里面,这个“心”字讲得很多。
禅之一字,滥觞已久,虽本意高超,却也终于在世事变迁中飞入了寻常人家:禅意,禅茶,禅味,甚至禅咖啡都出来了;禅成了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寻找清净的一个籍口,成了高山流水古曲般的一种风雅,又犹如博尔赫斯笔下的谜语般的东方哲思,具备了神秘的身份却也因此面目模糊。
欲明禅的本意,唯有追本溯源。影响中国文化接近1500年的禅宗,又是如何说禅?看看当年达摩祖师将禅带进中国时的阐述吧:“直见本性,名之为禅。”本性是什么?“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瞧,问题又回来了?那么,什么又是心?如何又是直见?……这,可不是一朝半夕能明了事情。
当年慧可大师见到达摩,不就是问如何心安么?慧可雪地断臂,血流如注,达摩才说了句“为汝安心竟”。这谜语般的对答就是禅么?凡俗人还是不明了呀!
谁能解开这个千古谜团?《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讲记》一书源自朴憨法师的讲经法会,书中对禅有着非常深入浅出的讲解,真正为禅正本清源。你能否在达摩的话头下得心安?这就看你的悟性了。
此番讲法的背后亦是朴憨法师多年修行参访的总结。作为禅宗云门宗第十四代传人,朴憨法师的身份又有趣地印证了达摩写作《血脉论》的暗喻,心法的传承,就是血脉,就是香火,一代又一代,希冀其永远绵延不绝。
《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讲记》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
引子
第壹篇
第贰篇
第叁篇
第肆篇
第伍篇
第陆篇
第柒篇
第捌篇
第玖篇
第拾篇
第拾壹篇
第拾贰篇
第拾叁篇
第拾肆篇
第拾伍篇
第拾陆篇
第拾柒篇
第拾捌篇
第拾玖篇
第贰拾篇
第贰拾壹篇
第贰拾贰篇
第贰拾叁篇
第贰拾肆篇
第贰拾伍篇
第贰拾陆篇
第贰拾柒篇
第贰拾捌篇
法师自述(代跋)
我们翻开达摩大师《血脉论》。一开始就讲到心:“三界兴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三界即是色界、欲界、无色界,这是三界;兴,就是杂。 在凡夫的这一面讲,世界是有秩序的,四季是有运转的,人是有生老病死的;而在圣者的慧眼里面是混乱的,也就是《楞严经》讲的“乱起乱灭”,所以佛在《般若经》里面讲:“诸法不相知,诸法不相待。”我们所谓的感应那是因缘法,真心绝待,无感无应。 感应的是什么呢?是应身佛、化身佛,是应着我们的意思,影现的一种假相。我们晚上做梦,就是感应,白天有感,晚上就有应。白天的感是日有所思,晚上的应是夜有所梦。所以三界兴起,同归一心,都是一个心造出来的,就是无心。无心无所不心,从清净心生起了三界,生起了宇宙万有。 在《楞严经》里面,佛也给我们讲到:“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世界微尘,世界是大的,微尘是小的,都因为这个无明的体,而形成了世界的相。 先说无明的体: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无明的自性就是佛性。无明烦恼当下就是清净的解脱相。要转念头啊,我们要会转念头,念头一转就归一心——清净心体了。 所以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前佛,六祖慧能大师讲:“一念悟就是佛。”祖师们都讲得很清楚了:若离妄缘,即如如佛,离开这个妄想分别的缘,就是佛陀,你开悟了,你就是佛。前念悟是佛,后念悟也是佛,无前无后,时间空寂。如来佛祖之意即是:后佛如前佛之再来,故名如来。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因为文字是一种假相;不仅不立文字,音声也是假相。所以《起信论》里面讲:“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四相,绝百非。” 禅宗是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涅粲妙心。前念悟就是佛,就是智者,智者可以把这个不可思议的妙法,传给一个迷人,让这个迷人也悟,就是灯灯相续,灯灯无尽,就是无尽灯,可以传佛的心法,让这个血脉不断,香火不断。 下面是个问题。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这个问题是达摩的一个弟子问的:如果不立文字,没有文字,我们以什么为心法呢?我们说传心法一定要有一个传承的文字啊。 达摩大师怎么回答呢,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你问我的当下,这就是你的心,就是你的真心,我回答你的当下,就是我的心,我的真心。我的心和你的心,同归一心。所以“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就是说,我要没有心的话,我怎么去回答你的问题。反之你要是没有心的话,你怎么来问我,问我的当下就是你的心!这个心它是离开文字的。 所以达摩大师慈悲地解释:“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 无始,这个时间,是没有开始没有结束的。《楞严经》也讲到:“识迷无因,妄无所依。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迷是没有因的,因为它是无明,它没有实体,它自己没有实体,哪有原因呢?所以叫无始无终。从无始劫来,乃至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在一切的时间、一切的空间里面,无不是我们的本心。 像过去,张拙秀才去参访石霜禅师。 石霜禅师问:“秀才姓什么?” 秀才答:“姓张名拙。” 石霜禅师问:“觅巧尚不可得,拙自何来?” 秀才忽然醒悟,于是呈了一个偈子: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破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一念不生时就是本心现前时,六根才动时就是无明忽起时。有情生死的心相,无始无终,如空花水月。佛祖涅槃之性体,也是无始无终,如空花水月。所以这里说,即心是佛。 这个心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是本佛。所以达摩大师给我们一个结论,即心是佛,心即是佛。也就是《观无量寿佛经》,“净土三经”之一的“观经”里面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个心就是佛,我们每天生活的这个心就是佛,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认识呢?佛没有烦恼,为什么我们不能转烦恼成菩提呢? ……
释朴憨法师,1991年出家于九华山地藏道场,1992年于洛阳白马寺受三坛大戒。之后或住五台山,或朝礼佛教诸名胜,或参学各大佛教学院、念佛堂、禅堂。蒙上人授云门法脉,为云门第十四代传人。深知:见贤恩齐,见不贤而自省。又自愧业深障重,古今人不相及。在《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讲记》一书,朴憨法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禅,真正为禅正本清源。
无
这本书以前看过,明心见性,开悟的宝贝,买了5本送人,顶礼达摩,顶礼佛源老和尚,顶礼朴憨法师
好书启人慧智,参褝不可多得。不知达摩易筋洗髓经是否出自达摩真传!
原来就已听过慧律法师的讲座,充满法喜,想再看另法师的不同见解。
书超级好
值得学习收藏
帮同事买的,第二天就收到了,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