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法国文学史

陈振尧 编 外语教研
出版时间:

1989-10  

出版社:

外语教研  

作者:

陈振尧 编  

页数:

48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法国文学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它不仅是法国人民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文学史难以把这个璀璨的瑰宝完整地介绍给读者,必须有所取舍,取什么,舍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论怎样细致周到,都不易满足不同阶层读者的要求。专业工作者可能嫌其内容过于简单,一般读者又可能对书中罗列的作者和著作感到头绪纷繁,无所适从。我们写这本《法国文学史》的目的在于向我国外语院校法语系师生、法语工作者和一般读者介绍法国历代文学的梗概。本书内容力求简明,条理力求清晰,以便读者能以较短的时间一窥全貌。 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要深入了解法国文学发展的脉络,离不开对法国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化、思想、艺术的研究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揭示法国文学产生、发展及其各阶段的特征。但是,文学本身又有其发展规律,有影响的流派、各派的艺术风格、作家和作品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仍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篇幅所限,只好将重点放在对文学本身的论述方面。 在处理论点和史实的关系时,我们屏弃了以论带史的作法,而力求在文学现象的阐述过程中体现我们的观点,做到史中有论,论在史中,史论结合。当然,本书也反映法国学者多年研究的成果,如有偏颇不当之处,应由编者负责。 法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十分复杂,各家各派,所论不一。我们根据法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各个比较完整的阶段来确定分期原则。在同一阶段中,不严格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章节,而按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把有关作家的创作活动纳入不同的范畴。根据论述法国文学史的惯例,本书还提到一些比利时籍和瑞士籍作家用法文创作的文学作品。此外,我们也介绍一些与文学有密切关系的史学、哲学、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著作。 限于篇幅,全书在介绍各流派的作家时多只提主要作品的名称和简要内容或故事梗概,很少引用作品的片段。 自本世纪初起,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文学光彩夺目,有些欧美重要文学流派起源于法国,有些流派虽萌芽于其他国家,但移植到法国后始发扬光大。此外,用论述19世纪以前文学流派的格局来介绍当代法国文学有一定困难,深感脉络不清,难下结论,有不少问题还有赖有关方面专家、学者作专题研究,深入探讨。

作者简介

陈振尧教授1933年生,195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55年毕业于该系主任、《语法学习》主编、世界法语教师联合会亚太委员会主席、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主要著述:《大学法语》第三、四册、《法语语法》、《法语语法讲座》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的分期 第二节 武功歌 第三节 传奇文学 第四节 说教文学和寓言 第五节 小说 第六节 诗歌 第七节 戏剧 第八节 史学著作第二章 16世纪文学 第一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法国的影响 第二节 法国人文主义 第三节 法国王室的影响 第四节 16世纪文学的分期 第五节 小说 第六节 诗歌 第七节 戏剧 第八节 散文第三章 17世纪文学(上) 第一节 文化概括 第二节 古典主义 第三节 17世纪文学的分期 第四节 沙龙与雅风 第五节 法兰西学院 第六节 诗歌 第七节 书简和回忆录 第八节 寓言-拉·封丹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下) 第一节 戏剧 第二节 宗教著作及其他论著 第三节 讽刺小说 第四节 17世纪末叶法国思想界的情况 第五节 现代派与古典派之争第五章 18世纪文学(上) 第一节 时代特征 第二节 文化概况 第三节 18世纪文学的分期 第四节 哲学、史学等著作 第五节 《百科全书》 第六节 浪漫主义先驱——卢梭第六章 18世纪文学(下)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上)第八章 19世纪文学(中)第九章 19世纪文学(下)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上)第十一章 20世纪文学(下)附录:重要人名法汉对照表

章节摘录

书摘 在16世纪,中篇和长篇叙事小说屈指可数。当时,翻译出版了一些外国叙事文学作品,对法国小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如1545年出版了用意大利佛罗伦萨说唱艺人波卡萨(1313—1375)等人的说唱话本汇编的法文本,1548年出版了西班牙的骑士爱情故事《高卢的阿玛提斯》法文本等。这些外国小说和法国中世纪小说相近:纯属虚构的故事,情节生动,节奏明快,引人入胜,但缺乏思想深度,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毫无特色;有些作品的主人公庸庸碌碌、随波逐流、意志薄弱、听凭命运摆布,不能干出一番事业。有些故事中的人物则性格多变,滑稽可笑,不负责任,想愚弄别人,反被别人愚弄。这样的故事很受文化水平不高的市民欢迎,读得津津有味。不少作家也阅读这类翻译小说,但他们是想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从16世纪起,“中世纪”这种说法便开始流行了。此语出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指古典希腊、罗马文化与古典文化“复兴”期之间的时代,约相当于公元5—15世纪。但在当时,这种说法含有贬义,指处于拉丁文化和文艺复兴两座“高峰”之间的那个平淡的而无特色的文化“谷底”。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指介于古代奴隶制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即欧洲封建制时代,共约11个世纪。一般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欧洲中世纪之时限,但是,从法国文学史的角度看,则是另一回事,因为最早的法文文献是842年2月14日的《斯特拉斯堡盟书》。从那时算起,“中世纪”只有8个世纪。对中世纪文学要作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那时法国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封建割据、交通闭塞、语言不通等状况使文学发展的程度在各地区有很大差异。 中世纪文学可分三个时期。 (1)公元842~1200年为中世纪文学前期。此时封建割据制占主导地位。各地封建领主有很大的权势。他们全面控制所有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封建领主及其家族既是文学作品的描写对象(作品的主人公),又是文学创作活动的领导者和资助者。当时,主要的文学体裁是英雄史诗和颂诗。艺人们应召在封建领主和他们的臣属面前吟诵史诗。 (2)公元1200~1350年为中世纪文学中期,其特点是:封建割据势力已日趋没落,中央王权有所加强。城市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并富裕起来。为了满足这一部分读者的需要,新的诗歌和戏剧应运而生。1200年,巴黎大学成立,知识分子形成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他们不把文学著作当作消闲、娱乐的工具,而想从中汲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因此,散文作品蓬勃发展起来。此时,中世纪文学前期的主要文学形式——英雄史诗和颂诗——并未绝迹,但内容逐渐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而有所变化。 (3)从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开始后不久到中世纪末为中世纪文学后期。这是文学没落的黑暗时代。出类拔萃的诗歌、散文、戏剧很少。抒情诗人、编年史作者和戏班班主虽为文学队伍的核心,但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未能掌握创作的规律,推陈出新。有人认为,在14世纪,法国已具备文艺复兴的一切条件,国王查理五世本人曾试图发起这个运动,但一系列政治事件使他的意图未能实现。 16世纪初期的法国作家对古代作家和意大利作家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他们并未亦步亦趋、机械地照搬,却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使法国文学有所发展,取得成就。法国16世纪新文学可根据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思潮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法兰西斯一世统治时期。这位国君在位期间,建立了专制制度,集国家大权于国王和御前会议,控制教会,迫害“异端”。此时,人文主义思潮出现不久,得到他的鼓励,得以顺利传播,没有什么阻力。文学界普遍存在乐观主义气氛。在法国作家、人文主义者拉伯雷1483—1553)和其他一些作者的作品中对此均有所反映。在文学领域内,人们已经就宗教改革问题设计了初步方案。 (2)第二阶段是法兰西斯一世次子亨利二世(1547~1559)统治时期。亨利二世是一个顽固的天主教徒,曾经严厉镇压新教徒。1547年在巴黎高等法院设立审判异教徒的火焰法庭。这一阶段在神学领域已经酝酿多年的冲突激化了。 在风景如画的卢瓦尔河两岸,王室建立了许多意大利式的城堡。从意大利传来的雅风(见98页)已经在法国社会生根发芽。亨利二世的王后弗罗朗蒂娜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这位杰出的女性在嫁到法国时带了一批医生、星象家和其他技术专家来,为法国技术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人文主义者埋头于钻研古代文化遗产。七星诗社的成员们追求纯艺术和专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阳春白雪式的艺术形式。 (3)第三阶段是亨利二世死后,由他三个儿子法兰西斯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统治的时期(1559~1589)。在这30年间,法国爆发了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派之间的宗教战争。宗教冲突使法国分崩离析。诗人们不得不用更加直截了当的语言向读者倾吐自己的感受。哲学家也在重新思索。法国波旁王朝第一代国王亨利四世(1553—1610)于1589年登上王位后,恢复和平,竭力医治内战留下的创伤,使法国复兴。他改革财政,稳定经济,国内一片欣欣向荣。但文学界的新一代所关心的问题和早期人文主义者已经完全不同了。 古典主义这种文艺思潮以17世纪的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法国作家们虽以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为典范,努力攀附古老的传统艺术,但他们终究要受到文艺复兴后的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17世纪文学史的分期与其历史背景是一致的。 (1)第一阶段是路易十三统治时期。路易十三(1601~1643)是亨利第四的长子,1610~1643年在位。在他统治期间,虽然在国内仍有南部新教胡格诺派发动的叛乱(1622~1628)以及与意大利(1629)和西班牙(1635~1642)之间的战争,但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上流社会追求宁静、安乐和高雅的情趣。象马莱伯那样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见104页)和1624~1642年任法国首相的枢机主教黎塞留那样的有势力的政治家都主张文学应当循规蹈矩、温良恭顺,以便在各方面都使统治阶级放心。但是社会上却有一种向往沸腾生活、追求个人业绩的风气和潮流,这些情况不会不在文化界得到反映。在思想方面,有些作家笃信宗教,有些作家则是无神论者;有些作家维护封建王权,有些作家却是自由主义者。不少诗人接受马莱伯的理论,也有些作家对它置之不理。有些剧作家藐视繁文缛节而崇尚朴素,另一些剧作家则追求典雅华贵、瑰丽多姿,但他们都想在戏剧形式上有所突破。 (2)第二阶段是路易十四统治前期。路易十四(1638—1715)是路易十三的儿子,1661年亲政后,加强专制统治,强化中央集权。当时法国人才辈出,路易十四知人善任,如在文学方面,他是大作家莫里哀和拉辛的保护人。他推行重商和扩张政策。在他统治前期,法国的生活方式、社会面貌都有很大变化。经济欣欣向荣,国内歌舞升平,路易十四把王位看作一项工作,并乐此不疲,政绩斐然,治国有方。市民们日益富裕起来,对文化生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宫廷和封建贵族、资产阶级的沙龙里形成的一股“雅风”,对市民阶级和知识界都有影响。但“独创”的尝试仍常被扼杀。倡导“雅风”的人士中间有许多饱学之士,一般地说,当时作品较少,质量却有所提高,有些作品保留了作家的独特风格,也符合读者的口味。 (3)第三阶段的上限和下限各家说法不一,难以明确划分,约相当于路易十四统治的后期。在这一阶段,绝对君权主义已逐渐失去民心,经济开始衰退,豪华的宫廷生活黯然失色,贵族和资产阶级沙龙中风行一时的趣味也失去了吸引力。作家们比较关心人民大众的生活疾苦。在作品中也有所反映。法国人民对外国政体、社会、文学和风土人情有了较多的了解后,发现了一些国家的人民不信天主教也不迷信绝对君权,更不把古人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这些现象使他们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怀疑。传统的文学形式虽进一步固定下来,而新的文学形式也在不断涌现。 在文学艺术领域,一般以路易十四的逝世(1715)为18世纪文学开始的标志。1715年以后到世纪末的85年,又以1751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这两个时期的文学情况大不相同。 (1)前期(1715~1750)的特点是:与文学有密切关系的哲学蓬勃发展,取得明显成就。哲学家不再热衷于建立哲学思想体系,而联系实际,相信科学,实事求是,虚心接受外来进步思想;同时针砭时弊,猛烈抨击传统的封建专制政体和专横武断的天主教教权主义。他们寄希望于理智和本性(即人、事物和宇宙的本来面目),以启发读者的本性为己任,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批评多,建议少,虽被人类进步的远景所吸引,却未能明确指出前进的道路。在文学方面,18世纪前期的作家们依然崇尚传统文学形式(戏剧、史诗,抒情诗等),继续颂扬古人并力图超过17世纪作家的写作水平。 (2)后期(1751~1800)的特点是:哲学家们开始倡导在自然神论或无神论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哲学体系,甚至对君主政体的应否存在也产生疑问。在自然科学和类书编纂方面,有进步倾向的宏篇巨著(如布丰编写的《自然史》,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等)陆续问世。文学创作方面,也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法国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仍然充满感情因素,常发思古之幽情。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延续到18世纪后期。传统文学形式也不断演变。在外国文学作品及其译本的影响下,作家们颇为向往异国情调。18世纪末叶,考古学进一步发现,古代希腊、罗马的真实面貌与古典主义者所想象的“古代”有很大差异。在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后,法国文学仍继续发展,并未中断。除原有文学形式外,通俗文学也有所前进。至19世纪浪漫主义的新文艺思潮兴起后,古典主义的历史时期方告结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法国文学史 PDF格式下载



法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明珠,了解法国文学,有助于我们了解法兰西民族的思想与魅力所在。这本书有详有略地向读者阐述了法国文学的历史以及其发展,让我们系统的了解法国文学的构成。很好!


内容很多 很丰富 对了解法国的文学史很有帮助


按时间排列,简单介绍,考研指定


能清晰的简要介绍适合初学者


写得很有条理,准备好好读


书不错,讲的也很详细,不过还是得对照着法文的看


很不错,很满意,书是我一直想要的,没的说。发货快。服务满意。


很好 特别好


印刷质量蛮好


对法国文学史只是简略的介绍,每个方面都设计一点,比较全面,但是不深入,没有重点。对于只是想了解法国文学史的,或者用来快速查找更有用,专业学习就太过简单了。


书好不到我倒是不知道,但是这本书是北二外法语考研的专用书。我个人读了一下,感觉十本文化历史,呵呵,不错不错。


内容丰富,介绍得比较清楚。。


看的不是那么枯燥,
介绍的也蛮详细。


挺好 讲的很细致


内容有点泛泛的,觉得没有想象的好。


还可,帮同学买的,,她觉得还行


很全,就是没有法语对应的。总体还不错


柳鸣九的三本书比较清晰,如果有时间看,没时间就算了,看这本吧!


这本书采用的全部是法国作家的中文名,有的时候根本反应不过来是谁,还要查找,比较麻烦,每位作家的介绍也比较笼统。不太推荐


我并不太喜欢这本书的系统,感觉每个作家都涉及到一点,但又谁都讲得不深,而且对各个作家的评论也不是非常的详细,比如说觉得这位作家好,但就一个“好”字,好在哪里?没有详细的说明也没有例举一些文章片段。(当然,像那些大作家就会详细一些)如果想把该书当入门书看,欠缺生动形象。如果想把此书用作辅导书,没有深刻的评论和系统的理论。我不推荐这本书。


一、如题
二、各个都不深入,浏览式。但竟然浏览也不知道重点。越是平均用力或想要面面俱到就越无法实现这样的雄心,甚至连基本的阅读也无法满足了
三、觉得可以结合一通例:关于作者以及书名,或相关重点专业名词,备注一些法文,便于专业学生使用
小辈这里造次了


武大考研参考书……感觉还可以……按照时间,50年、100年分开来讲的……


法国文学史真的是把我给绕糊涂了,个人感觉很复杂;书里讲的比较详细,只是我觉得有点乱


已经推荐给朋友了,比较细,对于初步了解法国文学史 很有帮助


阐述得不够深入,比较简单。


质量挺好的 就是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有这个耐心看完呢 加油~


内容不错,纸张一般,有种老书的感觉,但还是挺喜欢的!


很垃圾,好多都是错的。


如题 不建议购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