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联络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研究

任文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

任文  

页数:

388  

内容概要

  在人们传统的眼光里,译员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被动的传声筒、透明的窗玻璃、机械的语言转换器,是不被希望在场却又不得不在场的“必要之恶”,因而应该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影子式的人物,最好让人感觉不到他/她的存在。本书从福柯的权力思想以及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出发,将联络口译活动视为由当事双方和译员三方共同参与的一个特殊的话语过程;在这场三方频繁互动、冲突,又不断协商的对话活动巾,泽员是·个对交际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权力角色”。通过这些分析,本书解构了关于译员隐身、无权和立的神话。

作者简介

任文,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总校富布莱特访问学者、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级精品课程“英汉口译”课程团队负责人、中国译协专家会员、四川省译协理事;新加坡新跃大学同声传译课程校外评审专家。曾在数百场国际会议和重大外事活动中担任首席交传或同传译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口译研究、翻译研究、演讲学、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等。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以主编及副主编的身份编写教材5部,译著2部。曾获宝钢教育奖“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四川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四川省第12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四川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书籍目录

FOREWURD序绪论 0.1 口译的定义及分类  0.1.1 口译的定义  0.1.2 口译的分类 0.2 口译研究在西方和中国  0.2.1 口译研究发展的制约因素  0.2.2 口译研究在西方  0.2.3 口译研究在中国 0.3 研究问题的缘起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0.3.1 研究问题的缘起  0.3.2 研究假设——联络口译中的译员主体性意识  0.3.3 研究范式——翻译理论范式和基于话语的对话式交际范式 0.4 相关研究盘点 0.5 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  0.5.1 研究方法  0.5.2 研究意义与价值第一章 联络译员的主体性意识 1.1 译者/译员——被遮蔽的主体  1.1.1 译者/译员的隐身隐喻  1.1.2 译者/译员隐身隐喻的根源  1.1.3 译者/译员隐身隐喻的解构 1.2 译者/译员的主体性意识  1.2.1 哲学中的主体、主体性和主体性意识  1.2.2 口笔译活动中的主体、主体性和主体性意识  1.2.3 译员主体性意识的建构 1.3 联络译员在话语过程中体现主体性意识  1.3.1 联络口译过程是一个话语过程  1.3.2 联络译员在话语过程中体现主体性意识 1.4 小结第二章 联络译员的伦理意识 2.1 主体性认识的误区  2.1.1 解构主义译论的局限性  2.1.2 女性主义译论的局限性 2.2 翻译中的伦理问题  2.2.1 规范与伦理  2.2.2 译入语文化取向的伦理观  2.2.3 译出语文化取向的伦理观  2.2.4 译者的伦理 2.3 联络口译中的伦理问题  2.3.1 联络口译中的伦理主张  2.3.2 联络译员的伦理意识 2.4 小结第三章 联络译员主体性意识之显身意识 3.1 显身意识表现之一译员是信息的把关人  3.1.1 “把关人”的概念  3.1.2 对文化信息的把关……第四章 联络译员主体性意识之赋权意识第五章 联络译员主体性意识之非中立的立场观第六章 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余论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联络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