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解读少君

陈瑞琳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瑞琳  

页数:

269  

前言

  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的都市丛林中,耳目充盈着各种媒介泛滥喧嚣的信息潮流,你的内心是否会感到些许的寂寞和荒凉?在标榜理想、激情、主体性选择的时代氛围中,我们却不合时宜地发现自己正被撕裂为矛盾的两极,满怀震惊、困惑和无奈地凝视眼前的现实,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冷漠了,几番挣扎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流露出疲惫之态,我们未老先衰,变得脆弱、臃懒、世故和斤斤计较,生活在别处,而我们却找不到那柳暗花明的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北美新移民作家少君的一些小说与散文。从个人的偏爱看,更喜欢他的散文,那流溢在字里行间的率性潇洒令我掩卷动容。虽然已界“不惑之年”,少君的散文却是实实在在的“青春写作”。经历了许多风雨之后,他没有陷入流俗的“中年心态”,而能以热情、积极的姿态关注生活,以细腻、知性的文字挖掘“隐藏”在城市中的“世界”,他的机智、自信和浪漫情怀呈现出一种生活境界,我们未必完全赞同,但一定可以在阅读中有所感悟。  少君常常自称为“是一个以写作为一种乐趣的文学票友”,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大学声学物理专业度过了大学时光,去美国留学后获得的是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对写作的偏爱更多是来自一种精神上的坚持,“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可以向更多的人表达自己的理念和情绪”①。他的散文大多带有亲历性、体验性色彩,足迹所到之处,他观察并思考,然后细致地娓娓道来。在《德意志巡礼》、《网络哈佛》、《人间天堂——温哥华》、《聚焦意大利》、《维也纳交响曲》、《台北素描》、《上海印象》、《解读重庆》、《西望长安》等代表性作品中,他引导读者深入城市的文化脉络,观看东西方文化的内在意蕴,尝试着进行一种精神的漫游。  从行旅书写的发展脉络看,在思维向度、观看方式与文化想象等层面上,少君的散文体现出新的历史语境中不同以往的“代际特征”。

内容概要

  《解读少君》从文学评论的角度对作家少君的作品进行评介。收集不同作者的评介、杂谈50多篇。末见少君时,以为他是年轻一代一新潮作家一的风貌《半仙儿》里所表现出的挥洒幽默和现代调侃,还有小说《ABC》里流露出的公子哥式的怜香惜玉。然而,当我真正走近这个一智慧型的多产作家时,强烈的感觉告诉我少君是一个人格建构非常成熟的作家。在他身上,正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时代变迁的风云.而且是博采中西芳华,融现代科技资讯于一体,同时他的笔又足饱蘸着生潘的源流。这,才足少君的创作之所以如此具有张力目一发而不可收的根本所在。

书籍目录

1.解读少君2.用“心”在行走3.初识少君4.人生是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梦5.超越自我的记录6.当代“隐者7.在大地和天空之间翱翔8.少君小说论9.少君散文论10.少君创作的人文追求与美学追求11.论美华作家少君的“自白体”小说的文体特征12.穿越时空的回响——《人生自白》中的“明清小说”因素探析13.吾以吾心鉴归程14.追求“不朽”的少君15.游移的身体和斑驳的魂灵16.人生如诗17.论少君小说的语言特性18.游走在冰与火的边界19.一幅长天绿水、花光百里的风情画卷20.追求一种大胸怀21.轻松的“乐游”与沉重的“苦旅22.以博大的情怀关注工农23.异乡浮世,绘破碎“大陆人24.人在网中:耕耘并收获着25.由《人生自白》解读少君的创作26.去挖金矿的人们27.阅读少君28.试论少君的《人生自白》29.论少君小说中的“悲悯情怀30.现在的网31.论北美新移民作家少君的《人生自白》32.网络作家少君33.网络文学的走向34.“侠客”少君35.少君访谈录36.少君:网络文学的先驱者37.少君的宣泄文学38.少君与我39.论《人间天堂温哥华》40.少君:不能说汉语太郁闷了41.读《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有感42.百变作家——访少君43.对话成都44.少君:为成都打开国际之门45.PK《阅读成都》46.在城市间行走47.评《凤凰城闲话》48.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49.《凤凰城闲话》:带着历史出游50.悦读注目:《凤凰城闲话》51.读《北美经典五重奏》52.网友谈《初恋》

章节摘录

  第一次认识“少君”这个名字是在网络上看到他写的“自白小说”《半仙儿》,那出手不凡的思维空间,以及那行云流水般舒畅的文字立刻让我为之喝彩。当我见到这位网络文坛上鼎鼎有名的才子作家时,已是在读了他大量的作品之后,这让我在思考他的创作人格时有了一个丰富的参照。  未见少君时,以为他是年轻一代“新潮作家”的风貌:《半仙儿》里所表现出的挥洒幽默和现代调侃,还有小说《ABC》里流露出的公子哥式的怜香惜玉。然而,当我真正走近这个“智慧型”的多产作家时,强烈的感觉告诉我:少君是一个人格建构非常成熟的作家。在他身上,正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时代变迁的风云,而且是博采中西芳华,融现代科技资讯于一体,同时他的笔又是饱蘸着生活的源流。这,才是少君的创作之所以如此具有张力且一发而不可收的根本所在。  少君,本名钱建军,生在军旅之家,成长过程中可谓一路沐浴时代阳光。然而,难能可贵的是,看尽了京华烟云的他,身上竞全无皇城宦海骄躁的烙印,一副诚恳而质朴的表情里,蕴含着他对人生红尘深沉的感悟和思索,对人间悲欢、人性善恶的充分关怀。在我的感觉里,当一个人将超人的机智与透彻的平实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其人格魅力就会展现。而这,正是少君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很难想像,少君竟然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声学物理专业。令人惊叹的是他当年能一手学物理,一手创作浪漫的情诗。然而,物理的抽象训练正能够使他的思维走向缜密并时刻与科技前沿接轨,诗情的洋溢恰是他抒情本性不可扼制的自然流露。这一理性与感性奇妙地相辅相成,正好造就了少君把握生活的独特尺度和表现文字上的情感节制。这,是我们把握少君创作个性的一个重要起点。  很多读者从《人生自白》的洋洋五十余万字中,惊叹少君曾经历过的丰富人生。不错,他坐过监牢,当过学生、工人、工程师、记者、研究员、教授,直到高科技公司的经理、总裁,可以说经历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广阔的人生。然而,他的人生对于创作的更重要的一步是从东方到西方!这种跨越时空的感受,才使得他在观照大干世界百态人生的时候能够临空俯瞰,从而在创作上超越了传统小说家的地域性局限。  少君的研究者认为,少君的创作动力来自于他多年来从事经济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关注人生的文学表现。其实不然,少君之所以下笔万言、文思奔涌,真正的源动力是他内心深处一直渴求着一种灵魂的宣泄,从而舒弛经济运作带给他的精神羁绊。他,并不愿成为一个纯粹的学者、企业家,他要在文化的意义上塑造自己的人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能不写作,写作使我在与金钱游戏的压抑中得到释放,写作也使我在异域的漂?白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曾经在网上以《人生自白》百篇小说扬名华文文坛的新移民作家少君,以他对各色人等的敏锐观察和绘声绘影的娓娓叙述见长,事虽细小却常蕴藉大义。以此优势进入散文,加上少君无论对于故国还是对于世界无所不能涉足的开阔视野,便构成了少君大散文的基本态势……从小说到散文,如少君充满奇遇的戏剧人生,从一个高潮走向另一个高潮。  ——刘登翰 教授(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    阅读少君,从学术的角度,还是一个难度颇大的科研课题。因为少君完全不同于以往我们笔下的海外华文作家,他那质朴、热情、大度、爽朗、坦荡的外表背后,却蕴藏者一口深不可测的生命之泉……对少君的阅读研究,没有渊博的知识,聪慧的才智和深厚宽范的文学功底,是难以入其门径的。少君的作品,看似平实、浅显、简洁、明快,可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极其广阔浩瀚,已经超越了地域的、国家的、种族的界限。  ——陈公仲 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解读少君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