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
2011-1
吉林大学出版社
剑楠 编
440
750000
《二十五史》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罕见的智慧宝藏,也是我国人民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它用统一的纪传体裁,系统地记载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堪称是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 《二十五史》是中国历代官修的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二十五部史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撰。范哗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 《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卒于晋惠帝元康七年。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作者沈约,是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声律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人。父沈璞,刘宋时为淮南太守,元嘉末年于皇族争权夺位之乱中被害,沈约时年十三岁。少年时代,沈约横遭家难,潜窜流寓,家境孤贫。他笃志好学,读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籍,善属诗文。天监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岁,谥日“隐”,后世亦称“隐侯”。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著者为萧子显。 《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姚思廉,字简之,陈亡后,迁家关中,为万安人。 《魏书》,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撰。魏收,北齐钜鹿下曲阳人,字伯起,小字佛助。他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成书于明朝初年。 《明史》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清史稿》,近人赵尔巽主编。自1914年设立清史馆起,历时十四年修成。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而这五千年的文明又通过二十五部史书系统地记载下来。二十五史是指清乾隆皇帝钦定的由《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再加上一部《清史稿》。上起远古,下迄清末,历史皆有史,一以贯之,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为了让古典文化得以弘扬,我们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了本书。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读者。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了很多知名人士的优秀作品及资料,在此给予衷心的感谢。受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尽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和专家指正。 编者
《二十五史》(剑楠编写)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罕见的智慧宝藏,也是我国人民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它用统一的纪传体裁,系统地记载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堪称是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
《二十五史》是中国历代官修的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二十五部史书。
《史记》
五帝本纪第一
秦本纪第五
项羽本纪第七
《汉书》
高帝纪第一上
高帝纪第一下
高后纪第三
诸侯王表第二
《后汉书》
窦融列传第十三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皇后纪第十下
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三国志》
蜀书第五 诸葛亮传
吴书第三 三嗣主传
吴书第十 三陆逊传
吴书第二十五 王蕃传
《晋书》
帝纪第七 成帝康帝
志第四 地理上总序
志第五 地理下青州
志第十五 舆服
《宋书》
志第二十三 五行四
志第二十六 州郡二
志第三十 百官下
列传第三 徐羡之传
《南齐书》
列传第十 吕安国传
列传第十二 江谧传
列传第十八 到□传
列传第二十一 武十七王传
《梁书》
列传第十九 周舍传
列传第二十五 袁昂传
列传第二十八 张缅传
《陈书》
列传第十一 王冲传
列传第十四 到仲举传
列传第二十 徐陵传
列传第二十八 文学传
《魏书》
列传第十 孝文五王传
列传第十三 长孙嵩传
列传第十五 穆崇传
列传第十七 奚斤传
列传第十九 于栗碑传
列传第二十二 王洛儿传
《北齐书》
列传第二十八 邢邵传
列传第三十 辛术传
列传第三十六 儒林传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传
《周书》
列传第二十五 厍狄峙传
列传第二十八 郑伟传
列传第三十三 王褒传
列传第三十八 孝义传
《隋书》
志第六 礼仪六
志第十七五 行上
志第十八五 行下
列传第二 李穆传
《南史》
列传第二十五 刘湛传
列传第三十二 豫章文献王嶷传
列传第四十 刘璩传
《北史》
列传第二十五 韩茂传
列传第二十八 韩麒麟传
《旧唐书》
本纪第十九上 懿宗
本纪第二十下 哀帝传
志第三 礼仪三
《新唐书》
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旧五代史》
梁书列传第二十三 刘鄂传
唐书本纪二 武皇纪下
《新五代史》
司天考第二
南汉世家第五
东汉世家第十
《宋史》
本纪第三十四 孝宗二
本纪第三十六 光宗
《辽史》
列传第三十六 卓行传
列传第三十七 列女传
《金史》
本纪第十一 章宗三
本纪第十八 哀宗下
志第四 五行
《元史》
本纪第二十三 武宗二
本纪第三十一 明宗
本纪第三十六 文宗五
本纪第四十一 顺帝四
《明史》
志第二十四 礼二(吉礼二)
志第二十六 礼四(吉礼四)
志第二十八 礼六(吉礼六)
《清史稿》
志第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
志六十九 乐一
志八十一 先举一
版权页:插图:昔黄帝旁行天下,方制万里,得百里之国万区,则《周易》所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者也。昔在帝尧,叶和万邦,制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邑为都,十都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夏后氏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南浮于江,而朔南暨声教,穷竖亥所步,莫不率俾,会群臣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于是九州之内,作为五服。天子之国,内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三百里候。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讫于四海,弼成五服,五服至于五千里。夏德中微,遇有穷之乱。少康中兴,不失旧物。自孔甲之后,以至于桀,诸侯相兼,其能存者三千余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矣。成汤败桀于焦,迁鼎于亳,伊挚、仲虺之徒,大明宪典。王者之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日附庸。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间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国。天子之县内,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班,其余以禄士,以为间田。凡九卅I,千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侯之附庸,不与。天子百里之内以供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为左右,日二伯。千里之内日甸,千里之外日采,曰流。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武王归丰,监于二代,设爵惟五,分土惟三。封同姓五十余国,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封于齐,表东海者也。凡一千八百国,布列于五千里内。而太吴、黄帝之后,唐虞侯伯犹存。
《史学经典:二十五史(珍藏版)》是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闻言文阅读有点困难
卖给别人的
不错,看了很喜欢
还有白话文翻译,字有点小,在亚马逊买的书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