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论稿
2011-7
吉林大学出版社
胡铁生
345
《美国文学论稿》主要内容包括:从比较文学研究的视角研究美国文学、美国民族与美国文学溯源、文学与全球化、欧洲思想与美国文学的繁荣、对美国文学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反思等等。
胡铁生,1952年生,吉林抚松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外语系,1982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98-1999年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纽约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开始在职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教授和语言学硕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英美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戏剧理论学会理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学科评审专家,吉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齐齐哈尔大学、长春师范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和渤海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及政治学研究。主要著作有:《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新研究生英语精读教程》和《新博士生英语翻译教程》等。已在《外国文学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已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光明日报》理论版转载。主持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课程建设等科研项目8项。获社科奖28项,其中部省级奖5项。
第一编 作家与作品研究人格结构的裂变与升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与齐灵渥斯的人格对比评析对抗与和谐:生态意义上的矛盾与统一——论麦尔维尔《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论《荒原》的美学思想社会存在与心理动机——论《土生子》别格的人格裂变人的自我探索与和谐境界的追求——评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人的本质与其所处的社会——欧·亨利与莫泊桑的两篇短篇小说对比评析奥尼尔的社会悲剧观——兼评社会悲剧《长日入夜行》论阿瑟·密勒的悲剧观论德莱塞小说的悲剧性——透视美国政治制度下的人际关系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德莱塞《嘉莉妹妹》与左拉《娜娜》的人物比较是虚无,还是硬汉?——再论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第二编 文学史及文论研究美国印第安文学演变历程中的内外因素美国革命时期政治哲学背景论略多元民族的整合及欧洲政治哲学的影响——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及其文学发生学的全球化因素分析欧洲政治哲学对美国早期政论文学的影响——再论美国文学形成过程中的全球化因素二十世纪美国文学背景评析论美国现代社会悲剧的特质美国戏剧的欧洲传统与本土化因素论美国文学的发展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论文学发展与全球化因素的互动关系——中关文学发展史中全球化因素的对比研究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论美国华裔作家在中美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论文学话语权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转向生态批评的理论焦点与实践后现代文学的共生与反思——兼论当代文学的发展取向结构与解构:基于文本的悖论与统一
《美国文学论稿》是从作者胡铁生发表过的文章中选出的部分文章,经过整理,形成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