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究
2011-4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金惠文
232
本次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到课程管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有人问:新课程到底新在哪里?课程改革究竟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我想,我们即使写成鸿篇巨制,也不一定能说全说透。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还是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提炼和概括。我以为,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与时俱进的课程,推进民主的课程。说它是以人为本的课程,是因为在社会、学科、学生之间,它选择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它不只是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是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生活,体现了对学习者的人文关怀。说它是与时俱进的课程,是因为它从21世纪的需要出发,更新了各学科的知识,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第一章 课程理念第一节 了解新中国初中化学课程发展的历程第二节 认识《国家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第三节 揭示《标准》的深刻内涵第二章 课程目标第一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特色第二节 《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第三节 从沪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看课程目标第四节 从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看课程目标第三章 课程实施(一)第一节 开启化学之门第二节 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三节 揭开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节 形形色色的化学反应第五节 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四章 课程实施(二)第一节 怎样进行实验探究第二节 怎样进行单元复习第三节 怎样进行试卷讲评第四节 怎样进行考前复习第五章 课程评价第一节 怎样评价学生的“学”第二节 怎样评价教师的“教”第三节 怎样评价行政部门的“考”第六章 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节 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第二节 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第三节 教师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参考书目
在“化学·技术·社会”这一栏目里,该教材给学生展示了许多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的资料,如“绿色化学”、“利用富氧膜从空气中提取氧气”、“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海底可燃冰”、“车用乙醇汽油”、“西气东输”、“形状记忆合金”、“导电塑料”等,这些内容具有新颖、即时等特点,能让学生看到化学在科技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另外,该教材在“习题”、“调查与研究”、“讨论”、“课堂练习”等栏目中也都注意体现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例如,第一单元课题2“氧气”中的习题有:“你家用什么燃料烧水做饭?燃烧过程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又如,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习题要求学生解释石墨炸弹爆炸后,释放出的大量纤维状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为什么会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通过这些习题、调查与研究、讨论、课堂练习,学生不但了解了化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更关注和参与了与化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培养了他们的化学素养。 书中还注意融人一些化学史的介绍,如拉瓦锡是怎样发现空气的成分的,普利斯特里为你揭密水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发展,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等等,力求使学生在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化学的本质和价值。 ……
本套丛书从各学科的实际出发,用主题词提炼概括学科革命的核心思想和思路。统领学科改革的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而指导整个学科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