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儒家精神
1999-1
西北大学出版社
陈国庆
人类社会的历史具有连续性,人类精神也具有继承性,不是可以随意断裂或决裂的。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应当有必备的条件,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对历史上优秀精神遗产的继承。否则,精神文明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失去其长久的鲜活的生命力。 当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也获得极大提高,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然而,相应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并日趋严重,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被破坏,人际关系紧张,各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流行,人的孤独和心理疾患严重,精神空虚,等等。这说明当今人类并没有创造出与物质文明相协调的高度精神文明。要解决这些问题,儒家学说中有可资借鉴的“药方”,比如人与自然、人际关系、人自身的和谐与协调的理论;中庸的思维方式;重信义、讲和平、施仁爱的道德精神;温、良、恭、俭、让、宽、信、敏、惠和知耻、慎独,以及刚直不阿、廉洁奉公、自强不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修养学说。这是儒家精神的现代价值之所在,它可以医治某些现代病,可以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基因。这是我撰写这本小书的主要动机。 人类社会由法律制度和伦理道德加以规范和调整,而儒家精神恰恰以重伦理讲道德为特色。用儒家精神规范和调整人类社会十分必要,但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法律制度与之相配。人类社会前进的车轮,一是道德,二是法律,二者缺一不可。这是说儒家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当然,从自然经济到计划经济;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人们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历史土壤的变迁,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变革,都或多或少对儒家精神产生某些影响。然而,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精神并不因时代的进步而失去生命力,反而可以对市场经济下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起一定的指导作用。这种作用是巨大的,它甚至成为我们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
陈国庆,西北大学教授,生于1958年10月,河北泊头人。1978年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相继读完本科和研究生。1982年起在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至今。自著或主编:《经济·文化·社会》、《20世纪初期的陕北农村》、《中国近代史》、《中国思想史纲》、《澳门今昔》等书,发表论文80余篇。现任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华夏文化》杂志编辑。目前正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
第一章 儒家精神的内涵及其流变 1.儒家精神的初创 2.儒家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3.儒家精神与民族进步 4.儒家精神会通先秦诸子 5.儒家精神的历史流变第二章 塑造国格与人格的执着精神 1.人格修养的范式:内圣与外王 2.人格修养的起点:立志与守志 3.人格修养的方法:学、思、行 4.自然环境与人格修养第三章 避免极端偏执的中和精神 1.中庸的提出及其本义 2.中庸在实践中的运用 3.《中庸》简介 4.儒家主和精神的三个层面 5.和而不同的理性精神第四章 协调人际关系的尚礼精神 1.“忠”字内涵应当转换 2.“孝"字包含合理成分 3.“节"字有两种含义 4.“义”字的改造与继承 5.“礼”对人与社会的规范 6.利人与利己:孰先孰后 7.儒家尚礼精神的取舍与发扬第五章 重然诺守诚信的求实精神 1.“信”的形成与历史演变 2.“信”的主要内涵和近代价值 3.“信”是为人处世的准则 4.“信”与秉笔直书的史家精神第六章 重视国计民生的入世精神 1.儒家精神与小农经济 2.儒家精神与亚洲经济腾飞 3.儒家精神的现代价值 4.儒家精神的未来走向后记
虽然系统,但多总结,缺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