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人文经典翻译赏析

张缨 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缨 主编  

页数:

196  

前言

  在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大环境下,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新的历史转型期,大学英语教育怎样在各个层面与时代的发展接轨,提升广大学生适应国际竞争的能力,发挥英语在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中的桥梁作用,从而满足当前我国各项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摆在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一时代性课题,我们需要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进行多方位的思考。我们发现传统的主体课程由于种种限制,造成一些学科点的缺失,难以使学生在人文精神的塑造和英语知识的应用两方面获得平衡,而这两点的平衡对于培养时代所需要的综合性语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写一套符合国情和学生实际的选修课教材,以此弥补当前英语教学的不足就显得尤为必要。  为了深入了解广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切实需求,陕西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首先在省内众多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联合调研。调查范围涉及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学院、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等17所院校。通过对各个高校现有的选修课进行统计,以及在学生中展开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英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实用的英语写译技能和以歌曲、电影为代表的娱乐休闲英语。

内容概要

本书的定位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选修课教材。也可用作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补充材料及拓展阅读材料,以及具有初、中级英语水平人员的翻译自学教材。本着实用性通俗性的原则,力求选材上突出重点作品,兼顾相关信息,注重信息量的丰富以及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本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中,选取人文学科的经典作品及其译文,涉及哲学、史学和文学三方面的内容,所选文章均为经过历史考验并为众多选家、评论家所认可的名篇佳作,兼顾各种不同的题材与体裁。教材主体内容为18个课程单元。每个单元由“导语”、“经典原文”、“译文赏析”、“难点注释”、“课后练习”、“延伸阅读”几个部分组成。

书籍目录

UNIT 1 Book of Songs(诗经)UNIT 2 The Analects(论语)UNIT 3 The Mencius(孟子)UNIT 4 The Great Learning(大学)UNIT 5 The Book of Dao(道德经)UNIT 6 The Zhuangzi(庄子)UNIT 7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史记)UNIT 8 Tang Poems I(唐诗1)UNIT 9 Tang Poems II(唐诗II)——Works of Li BaiUNIT 10 Ci Poems of the Song Dynasty Ⅰ(宋词Ⅰ)UNIT 11 Ci Poems of the Song Dynasty Ⅱ(宋Ⅱ)UNIT 12 Prose Ⅰ(散文Ⅰ)UNIT 13 Prose Ⅱ(散文Ⅱ)UNIT 14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西厢记)UNIT 15 The Story of the Stone(红楼梦)UNIT 16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三国演义)UNIT 17 The Scholars(儒林外史)UNIT 18 Myth(神话)ANSWFRS FOR REFERENCE (参考答案)BIBLIOGRAPttY(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这两首诗充分体现了《诗经》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每首诗中都是以自然现象起兴,过渡到人物的所思所行;在结构上采用多阙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阙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刻画心理。第一首诗取自《国风·周南》,全诗共五阙,每阙四行,每行四个字构成。本单元的译文均选自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中先生的《诗经》全译本。以翻译为媒介,在中国古典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中,许先生功不可没。他精通英、法两种语言,翻译了许多汉法、汉英互译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既忠实地再现了原著的内容,又几乎完美地传达出了原作的神韵。尽管译本很多,但是如果将译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来考察时,许先生的译文必是首屈一指的。因此,他的译诗有许多被选入了外国大学的教材。正因为他在世界翻译领域的杰出贡献,他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许渊;中先生的这篇译文注释中,他做了如下解释:斑鸠春天呜叫,水芹夏天长出水面,秋天采摘,冬天烹制,所以,年轻男子应该春天寻找爱情,夏天坠入爱河,秋天订婚,冬天完婚,这样才能符合礼、乐的要求。这番话可视作他翻译此篇的思想依据,就是说这首诗是对中国古代适龄男青年婚姻生活的理想时期的描述。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系统的不同,译文很难再现原文语言的音乐感和短小诗句中蕴藏的丰富的意义内涵以及独特的意象效果,所以诗歌的翻译是最富有挑战性的。因此,诗歌翻译中往往要求译者根据原文的主旨做出许多变通,将相似的效果移植到译文中。许先生基于上述种种考虑,将第一首诗最后一阕的翻译区别于原文。“参差荇莱,左右芎之”是说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译文却说是烹制可口的荇菜款待左右的朋友们。因为荇菜秋天采摘后就应在冬天成为盘中的菜肴,在婚宴上来招待宾朋。这里反映出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理解对最终的译文效果所起的决定作用,所以译者首先是读者,然后才是译者和二度创作者。  在第一阕中,“关关”是叠字;“窈窕”是连绵词,都具有叠韵的特点,一、四行的最后两个字“鸠”和“逑”押韵,这些特点在译文中以另外的方式得到了复制。拟声词“cooing”和“wooing”的运用就很有特点,译者通过倒装使译文的第一和第三行押韵,第二与第四行“lurlledoves”和“Ioves”押韵,同时译文的每一行都由六个音节构成,分别按照轻音节、重音节的顺序交错出现,再现了原诗文中的四字一行,朗朗上口的音乐性。这样的安排在下面的每一阙中继续得到了贯彻。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人文经典翻译赏析 PDF格式下载



书内讲解了中国古代经典名著的英文翻译,对翻译专业学生


老师让买的课本,还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