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病理学实验教程

张式暖 山东大学
出版时间:

2007-2  

出版社:

山东大学  

作者:

张式暖  

页数:

164  

内容概要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也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病理诊断等的一门学科。还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为完成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三级培养目标。同时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的特点。揭示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与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为适应这种形势及卫生事业发展,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笔者们针对新版病理学教材,配套编写了本实验教程,本书适用于国内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各专业和口腔、卫生、法医、护理、影像学医学检验等专业的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研究生、七年制学生、病理医生和进修生使用,或作为参考书使用。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1~5章为病理学总论,6章以后为病理学各论部分。每个章节包括教材精要、学习重点、难点、必须掌握的内容、名词解释、问答题。另外增加了图片、临床病理讨论资料、病理学专业英语词汇、练习题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本书具有内容新颖、实用性强、知识面广、题量精炼、文图并茂等。其特点:重点突出,覆盖面广,概括性强,内容紧扣《病理学》教材的新观点。是一本较好的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自测书。

书籍目录

病理学实验须知绪论总论 第一章 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四章 炎症 第五章 肿瘤各论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 传染病附录 临床病理讨论资料 病理学专业英语词汇 诊断病理学概要 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练习示范 图片

章节摘录

  三、皮肤创伤愈合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最轻度的创伤仅限于皮肤表皮层,可通过上皮再生愈合。稍重者有皮肤和皮下组织断裂,并出现伤口;严重的创伤可有肌肉、肌腱、神经的断裂及骨折。以下以皮肤手术切口为例叙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并可以此类推黏膜的创伤愈合。  1.伤口的早期变化: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出,故局部红肿。早期白细胞浸润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3天后则以巨噬细胞为主。伤口中的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块,有的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凝块及痂皮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  2.伤口收缩:2~3日后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天左右停止。伤口收缩的意义在于缩小创面。不过在各种具体情况下伤口缩小的程度因伤口部位、伤口大小及形状而不同。伤口收缩是由伤口边缘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的,而与胶原无关。因为伤口收缩的时间正好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时间。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大约从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毛细血管大约以每日延长O.1~0.6mm的速度增长。其方向大都垂直于创面,并呈袢状弯曲。肉芽组织中没有神经,故无感觉。第5~6天起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其后一周胶原纤维形成甚为活跃,以后逐渐缓慢下来。随着胶原纤维越来越多,出现瘢痕形成过程,大约在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可能由于局部张力的作用,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  4.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创伤发生24小时内,伤口边缘的基底细胞即开始增生,并在凝块下面向伤口中心迁移,形成单层上皮,覆盖于肉芽组织的表面。当这些细胞彼此相遇时,则停止迁移,并增生、分化成为鳞状上皮。健康的肉芽组织对表皮再生十分重要,因为它可提供上皮再生所需的营养及生长因子。如果肉芽组织长时间不能将伤口填平,并形成瘢痕,则上皮再生将延缓;在另一种情况下,由于异物及感染等刺激而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高出于皮肤表面,也会阻止表皮再生,因此临床上常需将其切除。若伤口过大(直径超过20cm时),则再生表皮很难将伤口完全覆盖,往往需要植皮。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病理学实验教程 PDF格式下载



在网上购买的《病理学实验教程》,看了一遍之后,多少觉得有点像一本教材,只是厚厚的病理教材的缩薄版本,而不是实验教程!多少有点失望!可是,细细的看来出版时间并不久远,2007年呢,当然传统的东西永远不过时!这里指的是内容不过时,而是在内容的编排上、设计上与现代教学有很大差异!病理学属于形态学科,因此实验教程应着重图文并茂;每次实验所涉及的理论内容也不必大篇幅的论述,应该简明扼要的归纳总结即可,每一项实验内容最好配一幅图片使学习者能更好的领会其中所描述的病理变化。这么说并不是说本书一无是处,当然本书还有值得推荐学习的部分,那就是书后附录中的临床病例讨论资料跟设计性实验。如此评论该书,只是想客观的评价该书对学习者的使用价值,有益于读者。如有错误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