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张仁奎传

韩荣钧 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作者:

韩荣钧  

页数:

325  

字数:

252000  

前言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整体呈南北走向,由鲁南微山湖至台儿庄一段是唯一的一段东西走向。明万历三十一年,明王朝开洳河以避黄河洪水,挖掘了改写京杭大运河历史的洳运河一台儿庄运河。大运河给美丽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枣庄带来了“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华与富庶,也让更多的枣庄人通过大运河走出这片孕育了神奇的土地,走进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书写的爱国主义的不朽传奇,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出身鲁南乡野,终成上海滩一代风云人物的张仁奎(字锦湖)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张仁奎在台儿庄与运河结缘,在运河的灵魂城市扬州发迹,可以说是鲁南文化、运河文化共同成就了这位有“青帮元魁、民国教父”之称的民国陆军上将、杰威将军张仁奎。张仁奎也为鲁南文化、运河文化的传奇色彩抹上了浓重的一笔,研究鲁南文化、运河文化,不能不关注张仁奎这一传奇人物。在各地重视地方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的今天,滨州学院韩荣钧博士写出其专著《张仁奎传》,可谓适逢其时。 枣庄有着两千七百年的运河文化,留存了京杭大运河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特征,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古运河”。台儿庄历史文化深厚,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毁于1938年日军野蛮炮火的摧残。台儿庄古城重建,将这段流彩的历史凝固成美轮美奂的建筑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进一步丰富台儿庄古城文化内涵,增强运河文化底蕴,枣庄市委、市政府规划在台儿庄古城建设体现大战文化、运河文化、鲁南文化三条线索和两岸交流一个焦点的系列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展销馆,使台儿庄成为世界专题文化展馆的重镇。枣庄市体育局承担了漕帮镖局博物馆规划、布展任务。该博物馆旨在通过挖掘、汇聚、重现古运河人文景观,融漕帮会社文化、运河镖局文化、中华武术文化于一体,全面再现京杭大运河漕帮会社的神秘面貌和发展变迁,充分展示水上镖局的起源、发展、面貌特征,让颇具神秘色彩的江湖文化、运河文化服务枣庄城市转型的需要,推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枣庄市体育局高度重视规划布展工作,组织人员赴外地考察、调研,为漕帮镖局博物馆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布展开放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为做好规划、布展工作,枣庄市体育局聘请了秘密会社研究专家、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善中教授,南通大学硕士生导师庄安正教授,滨州学院韩荣钧博士,扬州大学张进博士等为顾问,他们或提供学术指导,或来台儿庄古城实地考察,了解古城文化、古城业态布设内涵和愿景,论证博物馆布展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经研讨,同仁一致认为挖掘枣庄本地漕帮人物、枣庄本土镖局历史和本地传统武术流派是漕帮镖局博物馆布展的重点和亮点。市体育局工作组先后到上海档案馆、南通档案馆、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通州运河博物馆、淮安漕运博物馆等处,搜集文物、文献资料。工作组还在台儿庄、峄城、滕州、山亭等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走访工作,梳理了枣庄漕帮文化、镖局文化、武术文化的基本脉络,为漕帮镖局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内容概要

韩荣钧编著的《张仁奎传》介绍了张仁奎生平纪事,他是旧上海青帮
的重要头目,为青帮“大”字辈。贩私盐出身。早年曾在冯国璋的苏军第 七十六混成旅任旅长兼通海镇守使,驻防南通。曾拜张春为老师。1927年
北伐军开驻浙江、上海,告老辞职,迁居上海。在上海时,开香堂,收徒 弟,弟子众多。军阀、政客韩复榘、蒋鼎文、朱绍良、陈光甫等都拜他为
师,一时门庭显赫。后期在上海成立仁社,与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 社鼎足而三。《张仁奎传》有助于读者了解鲁南文化、运河文化。

作者简介

韩荣钧,1968年生,山东枣庄人。滨州学院历史系教师,新疆大学历史学硕士,扬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在《民国档案》、《历史档案》、《扬州大学学报》、《新疆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多篇。主编《中国古代疆域变迁史》。现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书籍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早年经历
一、家世与家乡
二、佣工生活
三、出 走
第二章 运河枭雄
一、台儿庄船上
二、加入清帮
三、运河称雄
四、入伙春宝山
第三章 军次扬州
一、受抚为官
二、参加辛亥革命
三、对抗二次革命
四、跻身直系军阀
五、军界同人
第四章 南通十年
一、任职通海镇守使
二、张仁奎的部下
三、师事张謇
四、悠闲生活
五、同情爱国运动
六、与临城劫车案的关系
七、参加军阀混战
八、北伐战争中
第五章 “张老太爷”
一、移居范园
二、沪上收徒
三、建立仁社
四、弟子友朋
五、抗战献余热
六、心系家乡
七、家庭生活
第六章 后人评说
一、身后荣名
二、公众评说
三、义侠本色
附录
张锦湖
我的父亲张老太爷一锦湖公
我的伯祖父——锦湖公
乱世义侠,传奇人生
《张氏纪恩碑文》读后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到扬州,徐宝山参谋总长华彦云来接。徐宝山是江南有名的盐枭,人称‘徐老虎’,这时自封为扬州军司令,霸住这一块地盘,收的税不往上缴,却还伸手向南京要钱。扬州没有经啥动乱,市面上熙熙攘攘,商业仍很繁荣,只是满街上走着像叫花子一样的兵。徐宝山请我在大烟灯旁和他谈话,把他闯荡江湖的历史吹了一阵。我问他有多少队伍,他说:‘你要多少,我就有多少。,又指着面前摆的两把手枪说:‘我是弹无虚发的,这几年的虚名不是容易争来的呵!黄大帅的威名震于四海,众望所归,只要他肯用我,给我发饷,我们是讲义气的,肯拼命的。’他请我吃酒、抽鸦片,还把他的一支手枪送给我,表示愿意结交。晚上我住在旧盐运使衙门,见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人站在房门口,我问他:‘干什么的?’他说:‘是大人的卫兵。’我说:‘天这么冷了,你怎么还穿得这样单薄?’他说:‘寒衣还没有发哩!这里的钱多得很,可是用在我们身上的很少。’我问他:‘队伍上有多少枪?,他说:‘枪很少,许多兵是没有枪的。’在南京的时候,黄兴的秘书长林长民就对我说过:‘外面乱兵烂将太多,闹得一塌糊涂。,看看扬州,情形更坏。……在扬州住了几天,孙岳派人来告诉我,江北军队的名目很多,有沪军、扬军、淮军、镇军等等,现在举他做总司令,称淮扬联军总司令,他请我到南京把这事向政府通报一下。因此我又回到南京,找到仇亮,把孙岳的事告诉他,仇亮……就拿起笔来写道:‘特任孙岳为淮扬联军总司令,何遂为淮扬联军总参谋兼江北兵站分局长。’我带着两颗官印,又到了扬州。徐宝山大为高兴,对我说:‘你办兵站太好了,我放心极了!你不要到别处去,就住在扬州,我现在送你三万块钱,以后每月三万。你领了款就交给我,其余的事你不用管啦!’我听了虽然生气,也无可奈何,只得说:‘我不只管你扬州一军,我要到各处看看情况再说。’”说明扬州光复后徐宝山还谈不上有什么革命意识,仍是十足的江湖好汉的作为,并以其帮会势力作为他个人飞黄腾达的工具。此时袁世凯不惜代价收买南方军人。柏文蔚回忆:“袁世凯特派其亲信章聿骏(号季诗)至浦口,持交通银行支票一百万元相赠,说明袁世凯特派来专诚慰问,此一百万元系给余私人应用者,作为老亲养膳之费……以后军费准就近由津浦路南段如数截留。这完全是袁世凯分化消灭革命党之诡计。当场被余婉言谢绝。……闻徐宝山接受二十五万元,并送其子往北京为质焉。”徐宝山把自己贱卖给了袁世凯。当时南京留守政府已撤销,南方军事已无重心。……第四军是浙军回浙江,第五军是粤军回广东。柏文蔚第一军回安徽。徐宝山部成为南京附近最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而此时徐宝山越来越疏离了南方革命党人。“其最令人注意者,则为主张取消同盟会之通电。当是时,徐所部第十一、十二两师。自己兼为第十二师师长,而十一师师长为章梓。章果同盟会之人物,而黄兴派往用以监视徐者也。……章果自知不能久留,遂径电陆军部,自请取消十一师。”徐“乃于名义上取消第十一师,而改编为一混成旅。”5月,黄兴“使王芝祥氏赴扬游说徐氏,劝令加入同盟会,徐复拒绝之”。盖徐已心向袁世凯矣。

后记

作为晚清、民国人物,张仁奎历经晚清新政、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北伐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张还于晚年在上海创立“仁社”这一民国期间颇具影响的社团,可谓是民国史上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弄清张氏的生平、行谊自应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但由于资料短缺,迄今其生活经历、军政业绩、帮会生涯仍不十分清晰。张仁奎在世时,其门人即酝酿为其作传并做了一些工作。张仁奎哲嗣张叔良曾谓:“在民国二十五年春成立仁社俱乐部后,诸门人、弟子觉应将丰功伟业、任侠仗义之事,笔立文墨以示后人永垂不朽,众人合推时任职邮政汇业局主任秘书季天复负责撰述先君传记,季大哥假日有空即来陪侍先君,随说随记,很多从来未对人讲过的事都陆续讲出来,记录甚详,可惜几年后季自求随黄光大哥赴菲律宾任职交通银行,传记稿尚未完成,不幸珍珠港事变后日军侵人马尼拉,季大哥惨遭杀害,未完成稿件亦下落不明,至深可惜。”之后,有些学者曾计划为张仁奎写传,遗憾的是迄今未见问世。 作为张仁奎的乡人,笔者不揣浅昧写下了这部小书。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几个问题:一是资料短缺的问题。张仁奎本人没有上过学,自身留下的文字记载极少。再者,张仁奎出身农家,30岁以前的生活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记录。在他的军政生涯时期,由于不是齐燮元、孙传芳一级的人物,留下的文字记录也是少得可怜。张的帮会生涯是他晚年生活的重心。但由于帮会的秘密性质,外间对其活动还是大多得自传闻。这样,详细叙述其一生行事就很困难了。这时笔者也理解了诸多学人想为其写传而最终没有写成的一个原因。二是对其军政生涯如何评价的问题。张仁奎的经历比较复杂。张既参加过辛亥革命,也抵制过“二次革命”,甚至镇压过革命党人的反袁活动。作为军阀一分子,张参加过军阀混战,是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这样看来,简直可归人反动营垒。仔细分析,亦有所不然。单就“二次革命”来说,张的拥徐、拥袁,更多的出于传统的“忠义”。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张仁奎不得不左依右附,自有其艰难一面。北伐战争后期,他终于加入国民革命阵营,为其军政生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三是对其帮会生涯如何评价的问题。张是民国帮会史上的重要人物。帮会本身的灰色、黑色性质不可能和张没有任何关联。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张的同道所为、弟子所为不是张氏自己所为,在张本身确无什么明显的劣迹。因此,很多学者对其不乏赞誉之词。上述三个问题是笔者行文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董仲舒把春秋时代(前722~前481)两百多年的时间分为三世:(孔子)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孔子并用不同的词语记载这三世发生的事件。对于远离孑L子生活的“所传闻世”只能是谨慎地利用“所传闻”了。事实上任何历史现象都存在“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公羊传·隐公元年》)的情况。这就得依靠史学工作者的识力进行取舍了。本书要描述的张仁奎生活的时代,从其逝世算,也有七十年的历史了,还可算作“所闻”,加上其晚年生活也有人留下一些文字记述,对这部分的写作尚不算太难。


编辑推荐

《张仁奎传》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张仁奎传 PDF格式下载



上海最牛的青帮老大张仁奎


尽管他是青帮,尽管他不是共产党,但是确实是可书可写的历史人物,很难得在21世纪的今天,能够逐步逐步地看清历史人物,并不一概地打倒,而是辩证地去分析他,解读他,这个是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的很好的体现,辩证法嘛,张仁奎老先生泉下有灵,当幸甚了!!


学习了,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