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丝绸文化

李平生 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平生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文化读本:丝绸文化》的策划与实施。来源于对当前语言与文化传播的理解。当各国各民族的科技成果、生活方式通过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以百川汇海之势融入全球化浪潮时,世界也在倾听不同国家、民族的声音。欣赏多元文化的精彩。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语言与文化。都可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影响他人。变革自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时间和空间的交织中对话。在国家、地区、种族的跨文化传播中交流与重构。正如全球化市场需要中国一样。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同样离不开中国。绵亘发展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同样也应该在全球化浪潮和社会需求的涌动与召唤下。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展现自己的风采。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丝绸的传说与神话 第二章蚕宝宝的生命寓意 第三章丝绸的起源与发展 第四章丝绸经济贯通古今 第五章丝绸之路连接中西 第六章丝绸诗歌多姿多彩 第七章丝绸影视崭露头角 第八章丝绸老字号与名锦 第九章丝绸民俗与丝绸节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蚕宝宝生命短暂,却完成了数次转变和升华:从蚕卵中孵化出蚕蚁,通身黑色,长满细毛;以桑叶为生,不断进食,身体开始褪毛而变成白色;经历四次蜕皮和休眠之后,开始吐丝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雄蛾与雌蛾交尾后随即死去,雌蛾则在产卵500个后慢慢死去。至此,蚕宝宝完成了一个生命轮回,留下蚕丝,织成丝绸,造福人类。蚕宝宝不仅造福于人类物质生活,而且还丰富了中国的思想文化。仅就与蚕桑丝绸密切相关的成语典故而言,就有一百多个,其中有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有的则含义丰富,寓意深刻。 与蚕宝宝有关的成语典故,常见的有: 蚕食鲸吞食:吃。吞:整个儿咽下去。意思为像蚕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来吃掉,或像鲸鱼吃食一样大口大口地吞下。其中,“蚕食”体现了蚕啃桑叶的一个传神细节:虽然是细小的动作,但无间断,持之以恒,积少成多,最后获得成功。 作茧自缚意思为蚕吐丝作茧子,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这个成语概括了吐丝结茧的过程:蚕宝宝把从桑叶里吸收来的蛋白质,经过消化,转化成蚕体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蛋白质,最后把体内多余的蛋白质以丝的形式吐出来。这个吐丝的过程,实际上是蚕宝宝为自己建造房屋、免遭大自然淘汰、赢得生存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洁白光亮的蚕宝宝不知疲倦地摇晃着小脑袋,认真地绕着“8”字形,吐着纤细光亮的长丝,一层一层地编结着一个椭圆形的蚕茧,一刻不停,一丝不苟,竭尽全力,吐完最后一口才作罢。这种工作到生命旅程最后一刻的顽强执着精神,被诗人概括为“春蚕到死丝方尽”,并且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和人生寓意。 破茧而出化蛹成蛾蚕宝宝吐丝结茧之后,便在茧房休眠,随着体内温度的不断增加,逐渐发育,变成了蛾,然后吐出体内的碱性液体,把蚕茧的一端润湿和溶解。蚕蛾从这里把茧顶破,先伸出头,再用脚的力量向前推,露出胸、腹部,接着整只爬出。这时蚕蛾的翅膀是湿湿的、皱皱的,大约一小时后翅膀才会变硬。整个过程是艰难的、痛苦的,但同时也是必需的,因为只有完成了这个过程,才能激发它体内的各种潜能,成为一只美丽、健康的飞蛾。如果有人出于好心帮它撕开茧壳,解除它破茧时的痛苦,其实是害了它,因为免除了破茧的痛苦将会导致飞蛾的终生残废!这个过程对于我们的人生,也有很多的启发意义,因此人们用“破茧而出”、“化蛹成蛾”来比喻经历磨难,走出困境,获得新生乃至生命升华。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读本:丝绸文化》旨在为了促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丝绸文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