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应变建筑

吕爱民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9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吕爱民  

页数:

17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及生态建筑理念,从我国特定的大陆性气候的建筑适应性出发,研究建筑如何动态地适应气候的变化。作者在分析我国大陆性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建筑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变的建筑观,并构建了其相应的理论框架、技术路线以及设计策略。我国是全球最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冬冷夏热,气候变化明显,因而本书的内容很具有针对性,并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能为土建专业院校学生和工程设计人员的生态建筑理论和工程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建筑与气候的关联 1.1.1 建筑;作为气候的过滤器 1.1.2 关联的内容 1.1.3 历史的渊流 第二节 新的起点:挑战与机遇 1.2.1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使命 1.2.2 新机遇新起点 1.2.3 寻找新视角 第三节 我国建筑气候问题的特殊性 1.3.1 大陆性气候与气候大陆度 1.3.2 我国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1.3.3 大陆性气候对我国建筑的影响 1.3.4 建筑应变问题的提出第二章 应变建筑观的建构 第一节 应变与应变的建筑观 2.1.1 建筑应变的内涵 2.1.2 应激性:来自生物界的启示 2.1.3 生命建筑观——气候应变设计 第二节 建筑应变的进化结构 2.2.1 建筑形态的演进 2.2.2 建筑应变的进化特征 2.2.3 生物应变的进化结构 2.2.4 建筑应变的进化结构 第三节 建筑应变的双极不平衡性 2.3.1 气候的“用”比“防”更难以实现 2.3.2 冷是生存的障碍,而热是舒适的障碍 2.3.3 体型系数的控制对防寒的效果更为明显 第四节 建筑应变的目标、原则、路径和方向 2.4.1 应变的目标:动态的舒适 2.4.2 建筑应变的设计原则 2.4.3 路径:适宜技术 2.4.4 方向:自动化与智能化第三章 应变的建筑界面 第一节 建筑界面及其膜效应 3.1.1 界面与空间质地 3.1.2 膜效应与选择透过性 3.1.3 界面应变的意义 第二节 外界面的资源属性 3.2.1 外界面资源属性的内涵 3.2.2 外界面资源的差剧性分布 3.2.3 外界面资源与空间量的对应关系 第三节 开放建筑与界面应变 3.3.1 内界面功能的再认识 3.3.2 开放建筑的内界面 第四节 界面应变的技术层级……第四章 大陆性气候下的应变建筑形态第五章 建筑应变的相关思考主要参考文献本书引用的部分外文资料原文后记


编辑推荐

  《应变建筑:大陆性气候的生态策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建筑理念,从我国特定的大陆性气候的建筑适应性出发,研究建筑如何动态的适应气候的变化。作者在分析大陆性气候对我国生态建筑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并建构了应变建筑理论及其设计策略,这对我国城乡的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并将有深远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应变建筑 PDF格式下载



也许是此书的针对性比较强,读她的人比较少吧。不过,如果对应变建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此书,介绍了大陆性气候的生态策略,很有启发,受益匪浅!~~


本以为是跟气候关系特别的大呢 但跟说了好半天建筑 不过应该其他的用途很大


没感觉中的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