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创新思维的助推器

吴刚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3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吴刚平  

页数:

192  

内容概要

  大同中学把研究型课程的目标定位在促进创造性学力的发展上,并分解成三个阶段性目标,即形成问题意识,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研究方法,尝试解决问题——运用反思和批判,在更高水平上发现和提出问题。在结构和内容上,大同中学把研究型课程分为全员必修和自主选修两大块,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全员必修主要由综合课、课题研究和知识论构成,这是大同中学研究型课程的主体,分别在高一、高二和高三开设;自主选修的课程属于辅助性的研究型课程,主要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制作、创造发明、应用科学、新知识论坛等。在大同中学,研究型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价在规范性与灵活性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相关的课程指南和工作职责使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有章可循,校本教师培训机制提高了教师开发研究型课程的专业水平,档案袋评价和学分制管理促进了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大同中学的研究型课程发展模式,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在摸索中前行,在探寻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大同中学正在而且将继续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经验,提供启示,引发思考,促进讨论。

书籍目录

研究性学习与案例研究(代总序)1 大同中学与研究型课程1.1 老城厢中的教育绿洲1.2 九十年的风雨路1.3 “看破红尘”的岁月1.4 对研究型课程的认识2 研究型课程的追求2.1 发展创造性学习2.2 寻找最佳组合3 让思维模式在发现问题中创新——综合课的探索3.1 综合课的形式3.2 综合课的课程方案3.3 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3.4 走进课堂——两个教学案例3.5 综合课的效果4 让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中创新——课题研究的探索4.1 课题研究什么4.2 课题指导的两个特色4.3 课题指导的三个案例4.4 学生和老师的感受5 让思维模式在反思问题中创新——知识论的探索5.1 凤栖梧桐5.2 知识论的课程方案5.3 备受青睐的讨论法5.4 走进课堂5.5 开启师生的智慧之窗6 管理与评价6.1 职责明确的管理制度6.2 形式多样的校本教师培训6.3 动态的档案袋评价6.4 有弹性的学分制7 继往开来7.1 忆峥嵘岁月7.2 名校的忧思7.3 未来的憧憬附件一 计划与总结附件二 规章制度附件三 评价与管理附件四 学生作品与教师教案后记

章节摘录

  自1987年进行课程教材改革以来,大同中学在学科教学中,一方面十分注重为学生打好扎实宽厚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科课程本身的局限性往往导致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落空,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反思能力的培养对原有的学科课程来说是“寄生”的,因为学科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而设计的。学校一直在寻找一种合适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论,以其领先而独特的课程思想吸引了大同中学的师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论的思想与大同中学的追求有着一种异曲同工的默契。所以,对大同中学而言,知识论的引入虽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  1990年,澳大利亚保罗文法学校校长到大同中学访问时,介绍了知识论这门课程,引起了学校领导的兴趣。  1994年,大同中学校长陈德生到广东从化,参加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国际文凭课程”第一次会议,由此萌发了引进和开发知识论课程的想法,并随即到澳洲圣保罗文法学校进行相关的考察,对知识课程的性质和教学模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返校后陈校长向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知识论的初步宣讲。第二年,大同中学领导应邀参加了在广东深圳召开的“国际文凭课程”第二次会议,会上他们宣布大同中学将引进知识论课程,获得了参加会议的亚太地区国际中学文凭课程委员会主任约翰·古德班(John Goodban)的支持。返校后,大同中学为引进知识论做了一系列工作。  首先,他们把知识论课程作为大同中学第五轮课程教材改革试验的课题,并且把最初的实验目的定位于探讨在大同中学开设此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成立了由校长负责的“知识论教学实验小组”,成员由校长、各科教师、高校的课程专家和研究人员等14人组成,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协调人,并组织人员翻译知识论课程的有关英文材料(约25万字),还邀请国内外专家对有关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知识论课程的总目标、分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课程的性质,学科整合,学生参与等方面。并且联系中国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组织小组学习了知识论所体现的教育哲学思想。  ……


编辑推荐

  有效,无限的探寻,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走向课程领导,研究性学习在农村,大班小班化,创新思维的助推器。  相知道吗?  学校如何以现场为基地合理而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这门开放性的课程?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eClass是怎么回事?  研究性学习如何评价与管理?考试,肯定不行;不考,怎么办?  农村中学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吗?是资源问题还是认识与行动问题?  平行班超过20多个的大规模学校怎样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没有专门的对策?  上海的研究型课程是怎样规划与设计的?它与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的研究性学习有何异同?  如果这6个问题解决得好,对于“想开展而苦于没有对策”的学校来说,就可以得到启发或灵感,或者参照或模仿。  本套丛书就是由项目专家进入学校现场进行两年研究之后,给你讲讲6所项目学校的课程故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创新思维的助推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