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华艺术论丛(第8辑)

朱恒夫,聂圣哲 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

朱恒夫,聂圣哲 主编  

页数:

480  

字数:

410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关于艺术学专题的论文集,由著名专家叶长海、赵宪章、蓝凡、王志敏、朱恒夫、徐子方等撰稿。论文的作者能够站在艺术学科的最前沿,深入探索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发展规律与当代艺术的走向,并力求正确地揭示中华民族艺术的特性。部分文章从具体的艺术形态如美术、服饰、戏剧等入手,讨论艺术的共性。本专辑设有“艺术本质”、“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走向”、“民族艺术”、“门类艺术研究”等栏目。本书观点新颖,论述周详,富有严密的逻辑性与启发性。

书籍目录

主编致语第一篇 艺术本原 什么是艺术 试论“艺术”概念的重新界定 艺术本质与艺术发生的动因 何谓艺术人类学 艺术概念的形成与艺术的自觉意识及艺术学的学科历程第二篇 艺术创新 艺术经典:跨越时空的必备要素 法式与创生:艺术的创造之维 美在创造第三篇 当代艺术 艺术的批评与批评的艺术 当代艺术终结:困境与反思 艺术终结论的三阶段反思第四篇 世界视野 无理性对理性的深层开掘 全球化对艺术之影响 论艺术的主客体关系的结构特性 比较艺术研究的实践品格 试论人类迁徙与巴蜀艺术高峰形成之关系第五篇 学科建设 基于CSSCI的艺术学研究热点分析(2005—2006) 从中西专业艺术教育比较角度看国内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学科建设问题 艺术学到底是个什么样 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问题的审思 试论我国20世纪艺术学跨学科研究的历史演进第六篇 绘画园林艺术 道家思想对中国山水画论的影响 转型时期的青年美术 从吴冠中的“中西融合”所想到的 李渔论园林艺术中的山石花木之美第七篇 民族艺术 中国艺术虚实论 意象与空灵 中国艺术创作与鉴赏中的身的展示与意味 中国古代舞蹈服饰研究 试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人格本位

章节摘录

  三、艺术创作的两个工具  艺术创作是需要工具的,这个工具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工具,而是哲学层面的工具,即日常工具与技巧工具。日常工具是指人们不需要太多的专业训练就可以使用的工具,如写作时文字的使用,摄影时相机的使用,影视表演肢体的使用等等;技巧工具是指一定要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的工具,如作曲时使用音符,芭蕾的创作与演员的表演,杂技、体育的艺术体操,等等。技巧工具的特点是一定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并且要有专人指导,一般很难通过个人自己领悟出来。有些工具是很难界定为日常工具或技巧工具的,如书法的技巧,民歌及流行歌曲的演唱技能,某些美术手段……因为这些领域的技能有时可以通过个人较长时间的琢磨得以领会并掌握,有时也需要专门的训练及专门的指导,所以很难将其界定为日常工具还是技巧工具。所以,同是艺术创作,但使用的工具是有区分的,有的甚至是本质的不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1.日常工具的创作的特点  比如说写作,在一两百年前,只有很少的人识字,那时的写作应该归到技巧工具的范畴。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说安徽作家陈登科,他就是一个不怎么会写字的作家,他的方法是采用口述,然后由秘书记录下来。现在的人,基本都已识字,文学创作就完全应该属于日常工具的范畴。所以说,今天的世界,已经是“写作如同说话,是人就会”的时代,只要有信心,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创作。只要稍稍做一个粗略的统计,大多数作家,无论他今天是否属于专业性质的,他们基本上都是从业余开始,因为他们使用的是日常工具,所以门槛不高,谁都可以自由入门,入门后再辛勤创作,决一雌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华艺术论丛(第8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