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杨叔子教育雏论选(上下)

杨叔子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叔子  

页数:

全2册  

字数:

805000  

内容概要

  《杨叔子教育雏论选(套装上下册)》汇集著名教育家、机械工程科学家杨叔子院士有关教育论述。全书分上下两卷,选取了杨叔子有关教育论述91篇,涵盖文化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科学与人文、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教育等七个部分。91篇论述既各有侧重,独立成篇,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核心即是:“育人”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书中提出了很多意义深刻的看法,如“教育,是‘育人’,非‘制器’”;“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技,一打就跨;没有民族文化,不打自跨。”等等,这些都对我们的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杨叔子,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30余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和顾问。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与教学重要奖励20余项。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百余人获博士学位。

书籍目录

上册
 第一部分 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身需彩凤双飞翼——谈高校加强文化素质培养问题(1995年)
  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1995年)
  永必求真今应重善(1997年)
  下学上达文质相宜——论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素质(1998年)
  在理工科大学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1998年)
  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兼论素质教育(1999年)
  做好“三提高”工作培养“全”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回顾与思考(1999年)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素质教育(1999年)
  读《李岚清音乐笔谈》——兼谈全面素质教育(2005年)
  文明以止化成天下——纪念我国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十周年(2005年)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2007年)
  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审视(2008年)
 
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2009年)
  认清新形势,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及其课程建设(2009年)
  坚持“以人为本”走素质教育之路(2010年)
  学应有专德育为先文化整体育人(20lO年)
 第二部分 科学与人文
  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1999年)
  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谈正确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2000年)
  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2001年)
  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2002年)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2002年)
  科学人文不同而和(2003年)
  专业课中大有人文(2003年)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004年)
  科技发展的世纪回眸、当前趋势与若干人文思考(2005年)
  科学求真.人文为善?艺术致美?工业设计务和谐(2007年)
  走向“制造—服务”一体化的和谐制造(2010年)
 第三部分 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人文底蕴大学教育(1995年)
  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1998年)
  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再论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1999年)
  时代呼唤:让大学生走近戏剧(1999年)
  重读《论语》——兼谈如何读书(2003年)
  “庖丁解牛”对科学教育的启迪(2003年)
  经典需诵读诗教应先行——一项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战略措施(2004年)
  甲申三百六十年启思——兼谈保持“两个务必”与弘扬民族精神(2004年)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现(2005年)
  民族文化教育自主创新道路(2006年)
  “兴于诗”: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08年)
  国魂凝处是诗魂(2009年)
  谈谈人文文化、民族文化的基础性——从“四个跟不上”谈起(2010年)
下册
 第四部分 成人成才
  难忘的时刻难忘的地方(1999年)
  踏平坎坷成人成才(1999年)
  德治?育人?人格(2002年)
  情感的力量(2004年)
  思维是关键关键在超越(2005年)
  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谈大学生的“德”(2006年)
  给三名大学生的复信(2006年)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写在“相对论”诞生100周年之际(2007年)
  年轻人,火热的心!(2008年)
  给广东商学院一名学生的复信(2008年)
  “幼而学,壮而行”——在教育部2009年9月9日于北京举办的
  “第四届全国师德论坛”上的书面发言(2009年)
  读好书,做好人(2009年)
  风物长宜放眼量(2009年)
 第五部分 研究生教育,
  为培养研究生努力开出新课(1981年)
  厂校合作,培养高质量的工程硕士(1992年)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创刊十周年和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建院十周年而作(1994年)
  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设第一流社会主义大学(1995年)
  要把研究生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1995年)
  《游褒禅山记》对研究生教育的启思(2003年)
 第六部分 教学改革
  专业课教师教些基础课,好处甚多(1981年)
  系统集成改革机械类教学(1999年)
  创新之根在实践(2001年)
  面向21世纪机械工程教学改革(2002年)
  再论创新之根在实践(2002年)
  三论创新之根在实践(2003年)
  菁菁者莪教师为本——兼论大学中教学的基础地位(2004年)
  创新源于实践(2004年)
  学习知识超越知识教育提升素质(2005年)
  要真抓课堂教学质量(2007年)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很重要(2007年)
  再论要真抓课堂教学质量(2008年)
  谈谈我对“CDIO——工程文化教育”的认识(2008年)
 
再论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很重要——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2009年)
 第七部分 大学发展与大学管理
  新中国高教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庆祝华中理工大学建校四十周年(1993年)
  让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财富(1995年)
  论重点理工大学实现四个转变(1996年)
  在华中理工大学校长任免仪式上的讲话(1997年)
  预则立,不预则废——关于大学发展战略思想的几点思考(1998年)
  高校应努力成为知识经济的动力源(1998年)
  论教授治学——兼议《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2002年)
  治学育人必正其风(2003年)
  外语教学与人文关怀(2005年)
  继承历史财富不断丰富发展——由庆贺朱九思同志九十华诞而作(2006年)
  精辟的见解深刻的教诲——庆祝涂又光先生八十寿辰(2006年)
  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2007年)
  在清华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开幕式上的讲话(2007年)
  在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开幕式上的讲话(2007年)
  大学的生命:日新之德——为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时的讲话发表一周年而作(2008年)
  管理事关高校大局(2009年)
  关于高等教育中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2009年)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动摇。但文化的反作用、精神的反作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极为巨大的,乃至是决定性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文化落后、精神颓丧,同样会“挨打”,会受凌辱;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忘记了自己的文化,历史虚无,民族虚无,精神虚无,社会就会面临灭顶之灾,就会亡国、亡民族。历史已一再证明了这一点。从1840年到1949年,我国经济落后,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侮辱与宰割。但是,我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雪洗了百年耻辱;又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不但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也要为文化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应该说,这是古今中外皆然的道理。因为社会的发展,始终包含着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这两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方面,它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科学技术越进步,社会物质文明越高速发展,就越要重视人文教育,重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反之,单纯的、片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但不能通过科技本身来解决,而且将使人类失去精神支柱,使人类文明陷入严重的危机,社会将遭受极大的破坏,人类将饱尝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惨重恶果。时至今日,综览世界与我国现况,伴随科技进步与经济繁荣而出现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难道还不发人深省吗?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文化发展与精神文明进步,人类将堕入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文化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


编辑推荐

《杨叔子教育雏论选(套装上下册)》:教育,是育人,非制器。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文化,不打自垮。大学生的成长,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结合方成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杨叔子教育雏论选(上下) PDF格式下载



写的确实很好,很久都没读到这样深沉的文字了


不得不佩服杨院士的传统文化修养,但书中重复性观点太多。


杨院士的书,本本经典!收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