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美国战略核导弹发展与控制研究

侯锐 辽宁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辽宁大学出版社  

作者:

侯锐  

页数:

323  

内容概要

  在1955年到1968年这13年间,美国执行着历史上最重大的和最持久的扩建核力量方针,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在核武器的发射系统上,生产和部署了上千枚设计在几分钟内完成目标打击的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遂与对手苏联一起发展出了“超量杀伤”的能力。

作者简介

侯锐,吉林省长春市人,1976年生。1995年被特召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9年参加教育部全国第一届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史学新秀”论文大赛并获一等奖,2007年获世界史博士学位,现任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导师,从事美国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的教学和研究。就教后曾到辽宁师范大学美国史教学骨干教师进修班进修一个月,主要讲授《世界现代史》、《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战后美国外交史》、《核武器与.大国关系》以及《网络资源的应用与世界史研究》(研究生课程)。现已在历史类国家级学术刊物《当代中国史研究》、历史类全国核心期刊《史学集刊》和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全国核心期刊《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数篇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前言
 一、写作思路与创新之处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三、本书结构与研究方法
 四、不足与进一步的研究议题
第一章 美国战略核导弹发展的背景与杜鲁门执政时期美苏核博弈的升级(1945—1962)
 第一节 现代军事火箭技术与美国早期的火箭研究
 第二节 冷战的开始与美国远程制导导弹计划的早期发展(1946—1949年)
 第三节 加强对苏军事遏制和美国远程制导导弹开发的力度(1950—1952年末)
 第四节 军事上使用原子能的概念与导弹运载核弹头的前景
 第五节 美国早期远程核弹道导弹开发缓慢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导弹差距”对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冲击与美苏战略核导弹竞赛的真相(1953—1960)
 第一节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调整与政府对导弹项目的审查
 第二节 艾森豪威尔给予战略弹道导弹优先权与美国空海军核威慑力量的大发展
第三节 巡航式制导导弹在复合式战略核力量竞赛中失败的原因
 第四节 苏联率先成功发射洲际导弹的影响与政府内外对大规模报复战略的批评
 第五节 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有关美苏战略进攻导弹发展政策的分析和结论
第三章 肯尼迪执政时期美国战略核导弹力量的壮大与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的美苏核解冻(1961—1963)
 第一节 对苏联洲际导弹威胁的评估与美国核安全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对核武器运载系统脆弱性的关注和争论与战略力量的构成和规模问题
 第三节 战略核导弹发展计划与确保摧毁下的美国安全
 第四节 肯尼迪执政时期有关战略进攻导弹发展政策的分析和结论
第四章 约翰逊执政时期的有限军备控制努力与美苏相互确保摧毁下的核平衡(1964—1968)
 第一节 核缓和的继续与麦克纳马拉核战略思想的变化
 第二节 美国侧重改进战略导弹质量的武器发展政策”
 第三节 美苏核态势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四节 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酝酿与短暂的尝试”
 第五节 对约翰逊时期军控政策的一点思考”
第五章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时期美苏核安全合作的加强与相互威慑(1969—1980)
 第一节 核对等的出现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第二节 相互确保摧毁与尼克松“全球核战备检验”行动的破产
 第三节 艰难的军控谈判及其成果(SALTI、SALTII)
 第四节 “缓和”及美苏核安全合作的局限性
结语
 一、美国战略核导弹政策与遏制战略评析
 二、苏联的导弹核威慑与国家大战略的变化
 三、美苏核安全关系大平衡的变化
 四、核武器(核威慑)在冷战各个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启示
附录
 附录一 核武器分类与战略核导弹的有关概念
 附录二 核安全术语择要辨析
 附录三 核安全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附录四 冷战期间美苏核武器大事记(1945—1991)
 附录五 有关核研究的主要政府或学术机构及思想库的网址
参考文献。
后 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美国战略核导弹发展的背景与杜鲁门执政时期美苏核博弈的升级(1945—1962)  近代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为后来军用远程运载武器一一导弹的诞生创造了必要条件。虽然苏联和美国在“二战”前都各自拥有杰出的火箭专家,但两国在航天文化传统和技术基础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二战”初期,军事研究缓慢地推动着美国弹道导弹知识的发展,推进、制导、高温和重量问题看上去异常困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又显然很昂贵。所以,美国在这方面的努力是很少、很零星的。“二战”末期,德国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投入使用震惊了世界。虽然美、苏都意识到了导弹对未来战争的作用,但美国投入的资金仍然不足,也没有把弹道导弹项目作为重点,而苏联则把发展远程弹道导弹作为本国的重点发展目标。所以,“二战”后苏联的远程弹道导弹研究突飞猛进,为日后的美苏争雄做好了准备。  第一节 现代军事火箭技术与  美国早期的火箭研究  任何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获得首先都与人文环境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导弹技术也是如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火箭技术(Modern Rocketry)和航天飞行技术在苏美德三国科学家的努力下发展起来。被称为俄国“宇航之父”的齐奥尔科夫斯基(Konstatin Tsiolovsky l867一1935)毕生从事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的研究。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俄国《科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The Exploration of Cosmic Space by MeanS ofReaction Devices)一文,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理论上证明了用多级火箭的反推力克服地心引力从而进入太空的技术。1910—1914年间,他又在《科学评论》上发表了多篇关于火箭理论和太空飞行的论文,对火箭飞行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论证,建立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并首先论述了关于以液氢一液氧作为推进剂用于火箭的可靠性。齐奥尔科夫斯基不仅预想到了现代火箭的真实结构,还提出了许多技术性的建议,如用燃气舵控制火箭,用泵来强制输送推进剂,以及用仪器自动控制火箭等。这些都对现代火箭和航天飞行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卓越成就在俄国赢得了高度尊重,连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也对他赞誉有加。1917年俄国革命后,苏联政府继续大力支持他的工作,1919年他被评为杰出科学家,成为社会主义科学院士,并多次受到表彰。1924—1935年苏联进入被称为“太空景气”的时代,国内涌现出众多的航天爱好者。在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培养下,出现了一批火箭专家,像著名的设计师科罗廖夫(Segey Korolev,赫鲁晓夫时期主管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和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领导发射了世界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就是他们的门徒。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美国战略核导弹发展与控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