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影中漫步

(英)多丽丝•莱辛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英)多丽丝•莱辛  

页数:

318  

译者:

朱凤余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本《影中漫步》是这位老太太的自传,记述了自己1949年从非洲来到伦敦至1962年写出《金色笔记》这段时间的经历。和她的小说不同,这本自传写得很细致,生动地刻画了自己的生活与奋斗,以及上世纪50年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变迁等等。

作者简介

多丽丝·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在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在非洲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949年,第二次婚姻失败后,她回到英国定居,并于同年出版了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描写了种族歧视在非洲给白人和黑人带来的悲剧。在创作了大量小说以外,莱辛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等。主要作品包括《金色笔记》、《野草在歌唱》等。

书籍目录

丹柏路时代思潮:我们曾经是怎样思考的肯辛顿 教堂街沃维克路朗翰街

章节摘录

  丹柏路  在高高的轮船甲板上,我抱起我的小儿子:“看,那里就是伦敦。”港区:泥泞的小港湾、水道,灰蒙蒙的渐渐朽掉的木墙、房梁、起重机,纤夫,还有大大小小的船只。这孩子一定会认为:船,起重机,水,这些共同组成了一个港湾城市,这就是伦敦。然而对于我,真正的伦敦还没有到达,就像我真正的生活还没有开始一样。如果没有战争,我早在年之前就该开始我在伦敦的生活了。  我是乐观的并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虽然我只有极少的、不到150英镑的财产。我第一篇小说的手稿《野草在歌唱》已经卖给了约翰内斯堡的一个出版商。他们告诉我出版这本书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它太具有颠覆性了,故事性也不强。我带着两箱书——我离不开它们,还有一些衣服和可以忽略不计的珠宝。妈妈出于怜悯,给了我一些钱,我没有要,因为她自己的钱也少得可怜。除此之外,这次旅途最根本地讲是离她而去,离开家,离开可怕的狭隘的乡村——南罗德西亚。在那个地方,在每次认真的交流中,充溢着种族禁律和黑人贫穷的生活。我是自由的。毕竟我还可以完全属于我自己。至少,我能感受到自己被自己创造着,被自己满足着。我是在描述一个少年吗?不,我已经快三十岁了。曾经有两段婚姻,但是我怎么都感觉不到我曾经真正地结过婚。  我也非常的疲惫,因为我这个两岁半的孩子在一个月的旅程中每天五点就醒,欢呼雀跃地迎来新的一天,然后会在每天晚上十点极不情愿地睡下。这一早一晚之间,他没有一刻的安静,除非我给他讲故事,唱儿歌,每天都得四五个小时。他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也一直都有那样的一些想法——也许说是感受更为恰当——这种感受让每一个从南非来的人感到厌烦,他们没有见过白人从船上卸货以及做沉重的体力劳动,因为这些都是留给黑人做的。许多白人看到白人像黑人那样工作,会感到不自在和恐怖。对我来说,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他们这些工人是工人阶级,并且从那时起我就坚信历史的逻辑必然使这个阶级生存下去。他们——底下的这些艰苦的、强壮的劳动者——当然,像我这样的人,便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写下这些并没有奚落的意思。那是不诚实的。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这样思考,用这样的语言方式。  我为第二卷自传准备了相当多的资料,不想让它成为一本无趣的、冗长晦涩的论文集。在~本名叫《英国人的追寻》的小册子里,我深入细致地描写了自己在伦敦生活的头几个月。这本书恰好接近于我有所追求的那个时期,随即,问题来了——当然是文学问题。在那本书中,我尽量做到足够的真实。两个人物因诽谤的原因被改变了,而现在也只能这样。但是毫无疑问,那本书不会像我现在所写的这本书那样的真实。写作口吻会是不同的,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本小册子更像一本小说。它有着自己的人物和节奏。它将生活形容得无比美丽。至少在一件事上它是绝对真实的:当我刚到伦敦时,我仿佛立刻回到孩提时代,孩子般地去看、去感受,人,建筑,公交车,街道……在孩子最直观的感觉中,所有的东西都被放大了,那么的亮,又那么的黑,充斥着各种味道,熙熙攘攘。如今,我不再那样感受伦敦了。那是一座具有狄更斯式夸张描述的城市,我不是说我透过狄更斯的面纱来看伦敦,而是在分享狄更斯时代奇异的视角——在超现实的边缘。  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伦敦早已消融了,甚至人们很难相信那个时代曾经存在过。没有油漆过的建筑物都褪了色,开裂,乏味,灰暗:是被战争毁坏的,一些地方全部毁灭,在他们的下面是充满了脏水的洞,曾经是一个地窖,还有常常突然侵袭的大雾——那是在空气净化运动前。这让只知道今日之伦敦的人们无法想象,尤其当他们自豪于伦敦干净的建筑,人群聚集的咖啡厅和餐馆,美食与咖啡,午夜之后年轻人寻找娱乐的繁华的街道。那时,没有咖啡馆,没有好的饭店。衣服是战时“简朴”风格,灰暗丑陋。人们十点都进屋了,街道空空如也。大食堂,战争期间国家给予补助,往往是一个街区唯一的能吃东西的地方。他们提供好吃的荤菜,难吃的素菜,儿童布丁。里昂饭店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就餐的最高等级——我记得那里有鱼和薯条,还有土司加鸡蛋。也有为富人准备的不错的饭店,他们试图避开麻烦,因为那里的状况与战争期间实行的严格配给制格格不入。在英伦三岛上买到一杯像样的咖啡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酒馆就算唯一的市民社会了,但是它们十一点就关了,而且你想进酒吧必须得气质优雅。或者,我得说“那日寸不得不”如此,因为他们变化太大,不会再给圈外人一个热爱俱乐部的感觉,每个集团都有自己的成员或“规矩”,圈外人必须忍受。配给仍然继续。战争也在拖延,不仅在战区,也在人民的意识与行为中。任何的交谈都倾向于谈及战争,就像是野兽舔舐自己的伤处。到处充满着恐慌,充溢着疲倦。  在1950年的新年夜晚,我接到一个出版界的美国人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与他共享狂欢。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六点钟在莱斯特广场见到了他。我们本来期待有欢快的人群,但是街上空无一人。我们在酒吧待了一个多小时,感觉和那里格格不入。于是我们去找一家饭店。这里的饭店太奢侈,我们无法负担。没有我们今天自然会想到的那些——中国的、印度的、意大利的饭馆,以及这样的、那样的其他国家的饭馆。大饭店都已订满。我们上上下下、前前后后走遍了整个商业区和皮卡迪里大街。一切都是暗淡空虚的。后来他说,管他的,让我们快乐地生活。一个出租车司机带我们到了一个高档的俱乐部。在那里,我们看到了那些伦敦上等人的继承人们酩酊大醉后相互扔面包。  但是,在这个十年的结尾,客气的意大利人开的咖啡厅,好吃的冰激凌,以及物美价廉的印度餐厅随处可见。衣服是鲜艳的,便宜且极富个性。伦敦被粉刷一新,洋溢着喜悦。大部分被炸弹损坏的痕迹消失了。最重要的是,没有被战争折磨过的新一代诞生了。他们不再谈论战争,不再思考战争。  我住的第一个地方是贝斯沃特,那里相当的破旧,并且很难和早期的辉煌相联系。妓女们晚上站在街边。我被介绍与一个南美洲女人和她的孩子住在一处。我曾在写《追寻英国》时有过令人沮丧的经历。我们住的房子很大,装修得很好。两间租给了妓女。当我发现这个的时候——我没有立刻意识到这些穿戴玲珑的女孩是那些与男人们厮混的女人——我立刻让南美洲女人解决了此事,因为我认为这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是不好的,她哭了出来,并且说我冷漠无情。  我花费了六个星期的时间寻找到了一个可以照顾孩子的地方。一阵热空气袭来,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抱怨英国的天气。我的脚几乎折在炎热的人行道上,我的士气几乎同样受挫,但就在那时,一个意大利家庭接纳了我和我的孩子,这样我最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就在丹柏大街,皮特被社区托儿所接受。环境从一开始就教会他友善,而且他喜欢去那里。当他从托儿所回来,便立即消失跑到地下室,那里有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女孩。这所房子,严酷丑陋得让我灰心丧气,反倒成了他的快乐所在。  我们开始住的——从字面意义上说——是顶楼,小得让我无法放下一台打字机。我给代理商柯蒂斯·布朗——是我从作家和艺术家年鉴上随机找的——寄去了几个小故事,而且朱丽叶回信给我,后来我才知道只是形式而已。信中问:我是否有小说或者我是否打算写一篇?我说倒是有一篇小说,但已经卖给了出版商乔纳斯伯格了。她要求看看合同,然而当她看到时却十分震惊和气愤——他们要收取我挣到的一半,作为他们为这本危险的书所承担的风险的回报。她给他们发了一份电报,说如果他们不立刻与我解除合同,她将以诈骗罪将他们告上法庭。在随后的一周里她把书卖给了迈克尔·约瑟夫。  帕米拉·汉斯福特·约翰森是迈克尔·约瑟夫的读者。她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报告,但也说这里那里需要修改。因为我已经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写作这本书并修改,所以倾向于不做任何修改,尤其是在我的肩部受伤的时候。怎么形容呢?这不亚于在心理上遭遇重大的事件。我在雷赛斯特广场,看到莱丝伊凡和一个年轻男人在一起。在他作为英国皇家空军服役于罗德西亚时,我曾经和他陷入最浪漫的爱情。我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想要加入英国工联,但我是一个革命派,虽然并非成为任何党派成员。我从电影院走出来,然后径直地走向光滑的柏油路。在那里,涂刷油漆的工人窃窃私语道:“走着瞧吧。”  高特弗莱德已经到达伦敦,他早就计划在此居住,与来自索尔兹伯里的多萝茜·舒瓦茨一起住在一套靠近贝尔赛思公园的大公寓里。当我在疗养我的肩膀时,他照顾了皮特六周。  《回忆录》中对那段时光记忆的描述充满了轻松的语调,因为即使有困难,我也可以独自解决。这段时光描述了一幅不同的图景:我站在皇后号船舱的甲板上。左手绑着绷带,系在我的黄色羊毛夹克上面。我站在那里,胸部的衣服破了。我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在伦敦,你可以赤裸裸地走在牛津街上而不会引起一丝多余的注视。我使尽浑身解数去遮盖这个裂口。一个女人从人群中出现,把我拉向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大大的安全别针将我衣服上的裂口系上。她站在那,看着我说:“摔的么?伤筋动骨最起码要休养四十二天,也就是六个礼拜,这是最少的。”我说不出什么。她又说:“高兴起来,事情总不是那么坏。”  “这就是最坏的事。”我戏谑道。她笑了,那么放松的,大声的,就是你期待的那种笑,至今还能从生活在伯利兹的人们那里听到。  “是这样吗?如果那就是你所能遭遇的最糟糕的事,那么……”她拍了拍我以示鼓励,然后将我一直轻轻地搀到火车那里,并扶我上去。“只管走你的,喝上一杯好茶,高兴起来!”当门嘎嘎地关上,我听到了她说的这些。我将《野草在歌唱。寄给迈克尔·约瑟夫,用与它寄来时相同的小包裹。我收到了他们的一封来信,祝贺我所做的有价值的修改。我从来不会给他们什么启发。  不久之后,阿尔弗雷德·诺普出版社在纽约说他们可以收录这本书,前提是我把做爱的内容写进去,以迎合“大众口味”。这是布兰奇·诺普——阿尔弗雷德的太太——的意思,诺普夫妇那时是出版界的明星。我气疯了。他怎么知道南非的大众口味是什么。无论如何,这是极其愚蠢的。《野草在歌唱》的中心是:不能明说的,对白人的行为进行委婉的描述,是一种“什么事都没说,但什么事都明白了”的描述。而且在描述白种女人玛丽·特纳和黑人小伙摩西斯之间的关系时,一切都不能那么直接。这部分来自我的写作灵感。事实是,我还没有决定玛丽是否与摩西斯做爱。有时,我想一件事,有时是另外一件。然而,白种男人和黑人女子做爱是件很平常的事,有色人种的社区持续的膨胀说明了这~点。我只听说过~次,一个白人女子和一个黑人男仆有染,那个男人的最终下场是被绞死。除此之外禁忌是如此森严。如果玛丽已经与摩西斯有过云雨,这可怜的女人曾小心翼翼地维持的白人女士的自我认同将化为灰烬。确实是这样,但是她已经歇斯底里,她已经疯狂——是的,她本应该以另一种方式疯狂。我一提到它,关于描述另一种不同的精神失常的词汇就涌到我的眼前。不,总体上说我认为她不是那样的。当我写这本书时,我肯定她不会那样。启发故事的一个生活片段是这样的:我在走廊上无意中听到一些令人感到侮辱和不舒服的谈话,是关于一个住在附近的农庄主老婆的事,“她允许她的厨师在她后面为她系上裙子扣以及抚摸她的头发”。这是——我认为确切的——被我父亲认为从根本上是对男人的侮辱:就像是贵族允许他们自己承认他们在佣人面前做出的任何亲密的或是猥亵的行为,因为他们根本不算是人类。  我认为诺普的要求是虚伪的:一个公开的做爱肯定会是个新颖的冲击——在那时这一点是确实的。我说我不会对这本书进行改动。我一直有朱丽叶的支持,她说:“如果我不愿意,我完全可以不去更改一个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亲爱的,值得思考的是我们所说的话。毕竟,他们有时是对的。”她认为这次是他们错了,“不要着急。如果他们不用,我再帮你找家出版社。”他们无论如何都会要的。  我剩下的已已经不多了。迈克尔·约瑟夫预付的150英镑立即被租金和托儿所的费用所吞噬。我做了几周的秘书工作,在那里,我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要做,因为那是一个新兴的工程类的公司,都是年轻人在这里做,一群涉世未深的同事。我把孩子的托儿所从公立托儿所换到了更加昂贵的私人托儿所。我得怎么负担起这笔费用呢?然而我一向是这样认为的:当决定做什么事情时,就去完成它,然后再去考虑如何去负担它的费用。不久之后我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我本以为我会是一个作家,想象出版商们都急切地期待我写出新书。但是我没有精力去从事写作。我五点钟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照顾我的孩子,他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五点钟就醒,我也得和他一起起床。我给他读书,讲故事,给他做早饭,乘公交车带他去托儿所,然后去上班。在我工作的地方,不会多做哪些事情,也许会偷偷地写一写短篇小说。午饭时间,我去逛超市。晚上五点,我去托儿所接孩子,乘公交车回家,然后便在这家伙惯常的叫嚷喊闹中度过。在楼下,我会把屋子收拾干净。这孩子到十点左右才去睡觉,那时我已经没有一点力气去写作了。  我辞掉了这份工作。就在这时,出版社打电话来了——打了两次——说他们已经开始重印。我高兴地说“哦,好的”。我原以为这是每个作家都会面对的事情。当时我的确是太无知了。他们认为我对自己的成功太想当然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莱辛将个人生活史与20世纪50年代伦敦乃至整个世界的思潮变迁相融和,全景展现一代文学大师的心中历程。她以具有史诗般磅礴气势的女性经验,以怀疑的精神、强烈的使命感、透视心性的想象力,审视分崩离析的现代文明。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  艺术真正的功能是改变人看自己的角度。  ——(英)多丽丝·莱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影中漫步 PDF格式下载



冷静细腻的女性视角,优雅的漫步,回忆的雾影。

莱辛的《时光噬痕》也很不错。


一为对当当网所卖的书的评论:在我所买的五本书中皆有瑕疵,要不书上有无法拭去的污点,再就是书中有些许皱折。便总体还是不妨碍,只是心中难免有些介怀。二为对于影中漫步之评论:刚开始看可能看多中国的书籍的读者难免会不习惯多丽丝的手法,这本书有着多丽丝自己的手法,如果是喜欢看故事情节的读者也不适合,这本书写的是多丽丝在50年代的经历。刚开始看时,免不了要觉些沉闷。但一旦继续读下去,则会有些迷醉。甚至于爱不释手,常在梦中与其相见。当然这些都是我看过后的感受,只供采考!


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辛克莱尔并不是名头很响的人物,此书让我们对这位文坛传奇人物,有一个新鲜的认识。


喜欢莱辛的书!


要有耐心看下去,她写的很自由,没有前景交代,很多时候出现很多你不知道谁是谁的人物,扰乱你的思路,但是她是一本自传,至少她写的真诚、细致甚至深刻,从中你可以窥探到一个时代的消音,不仅仅是一部自传,很值得读。另外,对于写作有兴趣的人,也有帮助。


难得的她的自传,很好的书~


《影中散步》这本书的封面有两个洞,被什么扎透了,扎透好几十个页码,真是伤心啊!


没看呢 等看了再评价吧


却是是一本好书!


只是觉得书里面有些东西很深,不能彻底理解


一本这么厚的书只要不到10块钱!!!!


也是给朋友买的,当当上买的书我都还挺满意的,觉得比其他的书城都做的好。


値.!~


很不错的一本书,很有价值,值得细看


书很好,而且当当的书送的很及时


一个88岁的慈祥老奶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身就够吸引人了.本人向来对传奇人物感兴趣,于是就买了几本她的书.其中有<特别的猫>,<猫语录>,<金色笔记>和<影中漫步>.有关猫的书写得很通俗很好读,基本上一本书一两个晚上就读完了.<金色笔记>很难读,太难读了,主要是语言不生动,情节不紧凑或者说没有情节可言.对于我这个头脑简单的人来说象读天书一样.说实在此书没读到100页就放在一边去了.倒是<影中漫步>一直吸引我读下去(最初也曾想放弃,但还是因为对莱辛的好奇心驱使我读完),受益匪浅.我觉得这位老太太的人生观非常坚定,处事冷静果断.看似温和慈祥的外表下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和睿智.她选择了文学的道路就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并且视角很宽,驾驭文字的能力很强.这对一个女作家来说是很难得的特性.所以她终于成功了,虽然来得晚了一些.


非常喜欢莱辛奶奶


每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都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


当初这本书是送给同学的,据反映说书的内容本身很好,女强人的自传非常值得一看,但翻译不是很好.总体来说还是很好的


此书算是作者的自传 居然还描写了与黑人男子的交还。。。。


写的很琐碎,大概因为对哪个时代和那些人物不了解。不过,让我决定继续保持与“另类朋友”的交往,以免错过人类精神生活的变化。


很一般的翻译读着有点枯燥


叫我们如何生活的一本书


快递人不错,就是服务粗糙不到位。


印刷包装都挺好的。


喜欢这本书的封面,挺唯美的。内容 没看,应该很不错


ghytujhyjghjhikuyiu


原来没关注过她的作品,看过发现是很有思想的作品


在葡萄牙史学界对印度洋沿岸及亚洲人口的早期统计中,经常会遇到“已婚者”(casado)的概念,也正是因为casado一词的所指不明,导致了中葡两国学者在澳门开埠初期的人口数上的混淆,多误作数百人,实16世纪后半叶居澳葡人当以十倍记之。究其缘由,乃葡语中“casado”(已婚)为动词“casar”(结婚)的过去分词,而动词“casar”又源自“casa”(屋舍、家、店铺等),“已婚者”由成家立业者引申而来。户主以下,仍当有配偶、子女、家奴数人,只因西来远道漂泊不定,于是就有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即:“已婚者”不一定真正婚配,已婚配者未必是“已婚者”,这个冠称的有无取决于是否在该地拥有居所和职业。当1949年一个女人带着幼子回到父母的故乡时,仅有的家当是怀揣着的一部书稿;拉格泰姆时代的节奏下,另一个德国青年正在杜塞尔多夫国立艺术学院咂吧石膏像,过若干年他才会开始写下那些伟大的小说,远不如这位单身母亲来得早——婚姻褪在她身上的仅有遗赠,是那个德国式的夫姓:莱辛。丹柏路的住所是她在英国的第一个落脚地,但她却并不忍心看见这条街的变化,每当在借宿的顶层房间望见外面花哨时髦的居民穿行,心里就泛起战争摧残后的旧貌。于是她搬到更有政治缘分的教堂街,在这里,共产主义、激进主义、国际政治携裹呼啸。高谈阔论的人根本不会理会她的辩解:“曾是我们在‘南罗得西亚’组织的‘***’的成员。”似乎殖民地的气息一同怀揣着文学憧憬前来帝国的中心朝圣——来自西印度的V.S.奈保尔确于此时踏上了英伦的土地,凭藉考取的奖学金负笈牛津。虽然远没到6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勃兴的时候,但多丽丝&#8226;莱辛身上的男子气概已经显山露水,不屑地说出第二樁婚姻只不过是为了在动荡的时局中给那个纳粹德国的犹太难民搭把手。她冷冷旁观“中毒者”的狂狺:“给我几个小时的时间,我就能让他相信共产主义是唯一的答案,因为很明显它确实是。”第一本书的出版,是她可以被称为作家的第一步,出版商预付的150英镑被租金和托儿所的费用吞噬,临时还需去公司打工的“作家”生活可说是相当困窘,不过这毕竟是个机会。多丽丝对这样的生活虽谈不上十分满意,但也会勉力维持,即使是自己母亲要来同住。“一间自己的房间和五百镑的年入”,维吉尼亚&#8226;吴尔芙在1928年提出来的要求,到二十年后仍让莱辛倍感焦虑,不仅要小心回应自己的同志们对《野草在歌唱》中某些描写的质疑,又要坚心拒绝出版商期望自己将做爱的内容写进去以迎合“大众口味”的建议。“你不懂卖书的事儿!”的结果是《野草在歌唱》平装本第一版封皮的装帧:一个美女极度恐惧地蜷缩在粗鲁的黑鬼持以匕首的威胁下。当然,她出名了。党员证被推迟似乎是为了等待访苏归来。几乎没有人愿意参加,***的拥趸们也怕消失在集中营里,“苏联作家联盟几乎不可能让有名的客人消失——这对他们当然是很坏的宣传”多丽丝&#8226;莱辛如是说,这是1952年,法捷耶夫还未自杀的年代。归途中的布拉格闪耀着捷克惯常的笑中带泪,一位画廊的服务生对落“单”的莱辛轻声耳语:“我爱你。我必须与你结婚。带我去英格兰。”他绝望地恳求握着莱辛的手,“求求你,求求你……”被硬生生拽离的不只是他的肉体,还有逃脱自己生活的机会。她能体味到这种遗憾,因为她的姓氏提醒陌生人“已婚”的姿态。促销、访问、签名接踵而来,多丽丝始终坚信还是存在只为少数人写作的书,再多的夸奖和推广也不至于败坏它们,且平心而论说会是时代的标准。现在她上了苏联大使馆宴请宾客的名单,那有一间华丽的房间,平日的生活则一仍其旧,一刻不停的写书出书间歇,莱辛算了一笔账,1958年的她,每周只能赚到20镑——这只不过是普通工人的薪资水平——能支撑母子二人在延后交租后过活。“头上有一个屋顶”,数十年后多丽丝&#8226;莱辛还会在与穷困的老妇人的交谈中听到这样的箴言。为什么不申请毛姆奖呢?四百镑的奖金不啻为一笔巨款,日本大学教员的伎俩不止在筒井康隆笔下惹人发笑,莱辛写作的奢望似乎也全赖于此。授奖的最大限制是此笔奖金须用于外出旅行,短暂出国后就是搬家的感伤时刻,多丽丝&#8226;莱辛满怀感激地给毛姆写信,感谢这份天降甘霖,毛姆的回复冰凉而尖刻:首先,毛姆本人并未参与评奖;其次,他没有


经是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了。
因为是合译,翻译水平层次不一,最终好像没有统稿。第二部分的翻译水平简直可以和我比拟了,很多内容不知所云,翻译的英语水平还行,汉语水平太次。
不过总体看,对莱辛感兴趣的人,还是值得一读。
内容是作者的回忆性的思想历程,可以作为《金色笔记》的背景资料阅读。


挺喜欢莱辛的书的可是感觉这一本自传翻译地太差了希望有好的译本出现


非常失望,不是对莱辛,而是对我们的书籍出版者,读到中间我甚至是怀疑买到了街头的盗版书,里边错误百出,标点符号的错误、重复多打的字,还有打印错误的部分,让我感到非常愤怒!希望我拿到的这本书不是盗版,如果真的是正版,希望再版的时候编辑仔细审稿,将里面的错误一网打尽,还读者一个干净的阅读空间。


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莱辛本身写作的特点,总体感觉内容有些冗杂。有机会还是找英文原版看看。


虽然最喜欢读传记,但这本还是没能够读完。权且扔到书架上,也许到某个特殊的时点会想起它吧


是一群人?心情不好,因为我无法判断谁翻译的,读着读着就会想,换了一位译人?看不下去,总是想着一本书分成几部分的情景。书出得太快了,太应景。后悔。


本书翻译的思维很跳跃,个人觉得不是作者的原意吧。


还没有时间看,等空闲了,慢慢翻下,第一印象还不错


书本破损了很多,将近一百业


看了一点,还得继续品品可不能白花票票


好书
值得一读


我手里的曾经让我自得很久,那种畅快的阅读似获珍宝.心下对译者也是敬意深重.
这一次:莱辛自传,4.8折,很快下了单.拿到手才发现,读一句似泥泞小路坎坷行走.再读一句不知所云……
严重抗议;这个版本出得太不负责任啦!

翻译工作不容易,但也不应该不动脑子混饭吃吧.至少也要把作者的意思讲明白.让说的人说得有条理,让听的人不会中途离开.
当当的退换货太麻烦,以后还是多看看评论再下单吧.


这个译本,本来就不看好。冲着莱辛的大名,实在忍不住,就出手买了。唉,翻了几页,大呼上当。真正的、严肃的读者们,建议大家去读原版,或者等待其它译本吧!


从头到尾.......好象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样,这是我买到比较失败的一本书.而且阅读起来真想让人哭泣啊~~~~果然.我是个如此庸俗的人.不适合阅读此类大奖的作品


纸质差,我不少错别字,翻译可能不太准确或者太深奥让我不理解。可能不太适合没文学功底的我。


此书翻译的真是很一般很一般。
编的也很一般。

不知是版本缘故还是如何,目录都没有。

许多方面给人草草应对的感觉!!!!


翻译得很差劲,前后不通的地方到处都可以看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