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威尼斯之死

(德)托马斯·曼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德)托马斯·曼  

页数:

222  

字数:

169000  

译者:

徐建萍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榜样和化身!他望着蓝色海边的高贵身影,欣喜若狂地相信他已经拥抱着美本身,这一形象是上帝构思的产物,是寓于人类心灵的纯洁完美的形象,是值得尊崇的人类形象和画像……书里说,太阳使理智和记忆混乱迷失,使人的灵魂因为纯粹的快乐和执着眷恋它所照射的最美丽的物体而忘乎所以,迷失方向:是的,它只有借助于某个物体,才有可能达到更离的境界。爱神模仿数学家,为了把抽象的概念传授给迟钝的孩子,必须借助于具体的的模型:上帝也采用这种方式,为了向我们展示其伟大,利用年轻人的形体和肤色,使概念上的东西可视化,引起人们对美的反思,使我们在看到后既满怀忧伤,又燃起希望之火。

作者简介

托马斯·曼(Thomas Mann),德国作家。生于德国北部吕贝克市一个大商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开始写作。1894年发表处女作中篇小说《堕落》,获得成功。1901年长篇小说《布登勃洛费一家》问世,进一步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以后陆续发表的《特里斯坦》、《托尼奥·克律格》和《

章节摘录

  自从过完50岁生日后,古思塔夫·阿申巴赫就以冯邛可申巴赫作为他的正式名字。20世纪的某个春天的下午,他独自一人从慕尼黑的摄政王街的府邸走出来。几个月来,欧洲大陆阴云密布,形势险恶,令人惶恐不安。多年以来,作家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谨慎小心、果敢决断、精密周到、深入细致的态度。那天一上午紧张劳累、绞尽脑汁的工作尽管使他精疲力竭,同时又使他兴奋不已,直到吃完午饭,他仍然无法抑制内心激荡的创作冲动,或者按照西塞罗·的说法,当时是思如泉涌。由于体力日渐衰退,他非常需要平静的午睡,但这种情绪令他无法安然入睡。因此,喝完茶后,他决定到外面走走,希望新鲜的空气能让他重新恢复精神和活力,这样晚上可以好好工作一会儿。  经过几星期阴冷潮湿的天气后,到了五月上旬,好像仲夏已经来临了。虽然英国花园里树木的枝叶刚刚泛绿,可是天气已像八月般的闷热,市郊一带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不过,奥迈斯特的一些道路比较幽静,他沿着这里的道路前行,偶尔驻足眺望一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餐厅公园的景色。公园周围停着一些出租马车和华丽的私人马车。此时,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渐渐弱下来,于是他便穿过田野,从公园外围取道回家。他感觉有点累了,而且弗林公路上空又出现了暴风雨的征兆,便等着直接回城的电车载他回城。就在等电车时,他突然发现这个车站和周围完全被废弃,荒凉无人。不论在铺过地面的翁格勒街——那儿,电车轨道泛着亮光孤寂地向施瓦布地区延伸过去——还是弗林公路上,都看不到一辆车子。在石匠铺子的围篱后边,没有一点动静。石匠铺子里陈设着各种各样待卖的十字架、神位牌、纪念碑之类,宛如另一个杳无人迹的墓场。街对面是拜占庭式结构的纪念墓园,静静地立在微弱的余辉中。建筑物前面的墙上,装饰着希腊式十字架和浅色图案,上面镂刻着对称排列的几行圣经碑铭,内容均和来世有关;例如“他们正在进入天父之地”,或者是“希望圣光永远照耀他们”。候车的阿申巴赫专心默读和欣赏着这些字迹,有一段时间,让自己整个思维在这些闪光的神秘事物中徜徉。当从幻想中走出来时,他突然看到护守在阶梯口的两只圣兽附近的门廊里站着一个人。这个人的外表看上去很不平常,这让他的思路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不知道这个人究竟是穿过青铜门从厅堂里出来,还是从外边悄悄地溜到这里。阿申巴赫没有深入地考虑这个问题,只是认为更有可能是第一种情况。这个人个子不高,体态偏瘦,下巴干净无胡须,圆圆的鼻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头发发红,奶白色的皮肤,满脸雀斑。很显然,他不是巴伐利亚人:因为他的头上那顶边缘宽阔平直的草帽,让他看上去象是一个带着几分异国情调的远方来客。当然,他的肩上紧扣着一个普通的帆布背包,穿着一件淡黄色的罗登呢防水上衣,左腋下挟着一件灰色外套;他的右手里握着一根底部包有铁皮的手杖,他把手杖斜撑在地面,双腿交叉,下身紧靠在手杖上。他仰着头,突出的喉结从运动衫里露出的骨瘦如材的脖子上赫然呈现出来;他那长着红睫毛的无光泽的眼睛凝望着远方,中间两条平直而明显的皱纹与他那个短而粗的鼻子相互映衬,显得格外滑稽古怪。也许是由于他站的位置较高,因此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大胆鲁莽,甚至有点目空一切的感觉,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夕阳的余辉使他的表情有点扭曲,或者是因为他的面部有些畸形,比如他的嘴唇太短,从牙龈里露出一排长长的牙齿,在两唇间发着白色的微光。  阿申巴赫用有点好奇的目光凝神研究着这个外国人,显然有点欠妥,因为他突然发觉那个人用好战的目光直楞楞地回瞪着他,充满着敌意,很明显是想迫使对方退缩回去。这让阿申巴赫略感尴尬,便转身沿着围篱慢慢走开,不再去看那个人。没过几分钟,他就忘记这个人的存在了。不知是那个外国人所散发的旅行者的气息对他的想象力起作用了,还是某种肉体因素或精神因素对他产生了影响:他惊异地发现内心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点混乱不安,同时滋生出想到远方旅游的幼稚的渴望,这种感觉非常新奇,也非常强烈,以至于他把手背在身后,目不转睛地盯着地面,一动不动地杵在那里,思索着这种情绪和它的本质与目的。  这种意愿好像早已经被磨灭而消失殆尽了。这只不过是一种渴望旅行的情结罢了,没有什么。但它确实来得那么突然,那么强烈,令人心悸,甚至达到了幻觉的程度。作为他能够想象出的对人世间多样性的所有惊奇和恐惧的尝试,他看到了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一片热带的沼泽在烟雾烟雾弥漫的天空之下延伸,雾气蒸腾,广袤无边。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荒野,到处都是泥泞的沼泽和死水。这块岛屿上落叶日积月累,形成了厚厚的毯子,到处都是巨大的蕨类植物,繁茂尢比。在潮湿、肥沃和鲜花竞相争妍的丛林中,四处挺立着毛茸茸的棕涧树,还有一些奇怪的没有固定形状的大树,树根从树干上长出来,伸到水里面,或者露在土壤外,伸向各个方向,没有什么规律。发出恶臭的绿灰色泉水上漂着奶白色、碗状的花朵;肩膀高耸、嘴形奇特、双腿细长的怪鸟站立在浅水上,无动于衷地向旁边瞧着。透过巨大的芦苇丛,传来了咔嗒的磨擦声和呼呼声,好像士兵们正在装备武器;旁观者认为他感觉到了这块未加限制的、充满危险的荒野中温热而充满恶臭的气息,这种气息好像盘旋在位于创造和毁灭中间的地狱的边境。在竹林深处节节疤疤的树干中,他一度相信一只老虎正蹲  伏在那里,两眼闪闪发光——他感到内心因恐惧和神秘的渴望而颤动。最终,这些幻象消失了。阿申巴赫摇摇头,又沿着石匠院落的围篱走了起来。  过去——至少从他有机会享受到遥远的乡村逗留的种种好处时起——他一直把旅行当作一种必需的养生之道,有时不得不违背心愿去享受一下。由于自我和欧洲人的责任感以及创作的重任压在身上,他忙得喘不过气来,因此几乎无法拿出点精力和时间让自己成为享受外面花花世界的忠实拥护者。他完全满足于不离开自己的圈子,甚至从来不必离开欧洲就可能获得地球上的任何知识。自从他的生命力渐渐衰弱,他的艺术家无法完成事业的恐惧感渐增时,他担心自己的时光已经耗完,工作即将半途而废时,他就几乎从未离开过这座他将其视为家的城市以及他的乡村别墅,他在山区建造了那栋别墅,在那里度过多雨的夏季。  不过,很快,年轻时代养成的理智和自制力就把刚才那种心血来潮的念头给压了下去,他的内心渐渐恢复了平静。他打算先把自己赖以寄托的作品进行到某一阶段之后再去旅行,至于要拿出几个月工作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漫游,这个想法看上去太不负责任了,与他的计划相距甚远,根本不值得认真考虑。然而,他非常清楚到底是什么使他产生了这么深切的痛苦。那是对距离和新奇事物的渴望,对自由的渴求,企图摆脱重担、达到忘我境界的热盼——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企图摆脱工作和刻板、冷淡及繁重日常事务的一种渴望,是逃避现实的一种冲动。尽管他热爱这项工作,也愿意承担那种令人身心疲惫、日复一日的斗争。这是一场坚韧顽强、自豪、久经考验的意志力和与日俱增的疲惫之间的斗争,没有人能够察觉到,而他的作品中也流露不出任何灵感枯竭的征兆。但是,弓弦不能绷得太紧,也不能轻易地压抑这样强烈激发出来的愿望,而且出去旅游放松看上去充分合理。他思考着自己的工作,想到今天不得中止的努力,就像昨天一样,即使没有煞费苦心,也没有遭到沉重的一击,你仍然不得不屈服。他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企图打开或解开这个疙瘩,但最后还是带着厌恶的情绪停了下来。这里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令他精神怠殆的原因是情绪低落,踌躇犹豫,这种情绪表现为对事物永远无法满足。当然,在青年时代,这种不满足被看作是天才的特性和本质,他一直试图控制这种情感,因为他知道人们容易因为接近完美或半接近完美而沾沾自喜,心满意足。难道这种被压抑的情感现在企图通过离开他来报复他,不愿再为他的艺术生涯增砖添瓦,同时还要夺去他在表现形式及内在含义上的一切快乐与欣慰吗?倒不是他创作出了不好的作品:由于经年的经验积累,他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创作。但即使国民都崇敬这些作品,他本人却无法引以为荣,因为在他看来,他的作品缺乏充满热情的独创性,而这种独创性是欢乐的源泉,比任何内在的价值都有意义,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快乐。他害怕在乡间度过夏天,因为在这个小屋子里,他感到十分孤独,只有为他准备伙食的女佣和侍候他的男仆和他在一起;他也害怕看到熟悉的山峰和悬崖,它们会把他团团围住,使他透不过气来。因此,他很需要换个不同的环境,临时找个休憩的地方,呼吸一下远方的新鲜空气,汲取一些新的血液,让这个夏天过得稍微满意些,以便创作出更多的作品来。这样,进行一番旅行可能会让他感到心满意足。不必走太远,当然不必走到有老虎的地方去。在卧车里度过一个晚上,在有趣的南方的任何~个平常地方度过三四周的假期,痛痛快快地休息休息……  就在他浮想联翩时,电车叮叮铛铛的响声渐渐逼近翁格勒街。上车时,他决心今晚专心研究一下地图和旅行时间表。在月台上,他突然想起看看刚才那个戴草帽的游伴,他的伙伴,因为这片刻的逗留让他做出了新的决定。可是那个人已经不在他刚才的地方,也不再车厢或是下一个车站上。总之,那个人的去向成了一个谜。  古思塔夫·阿申巴赫出生在L城——西里西亚省的一个乡村小镇。他是一个高级法官的儿子,他的祖辈都是军官、法官或是行政官员,在为国王和国家的服务中度过严谨、体面而朴素的生活。先辈当中只有一位的精神生活显得比较活跃——那是一位牧师;而诗人机灵和敏锐的特质则来自于他母亲的一方。他的母亲是一位波希米亚音乐指挥的女儿,这也带给了他具有某些异国特征的相貌。官僚的朴.实、责任感与热情、冲动的结合造就了这位独具一格的艺术家。他是那篇描写腓特烈大帝生活的伟大史诗的作者,这部史诗思路清晰,笔调鲜明,气势磅礴;他也是一位严谨勤勉的艺术家,精心创作了长篇小说《马亚》,这部小说形象丰富,人物命运多舛,但都紧密地归结到了一个主题思想上;他还是一位伟大的创作者,创作了伟大的叙述小说《不幸的人》,告诉应该心存感恩之心的年轻一代,即使达到了知识的巅峰,仍然可以保持道德上的坚定性。最后,这位作家创作了题为《艺术与智慧》的论著(他最成熟时期的代表作),这篇论著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结构严谨,极富说服力,被评论家们拿来与席勒的《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相媲美。  阿申巴赫从最开始就一心追求名誉,因而虽不早熟,但由于写作技巧高超,笔调果敢犀利,很早就表现出了出色的天赋。还是一名学生时,他已经名声大噪。十年以后,他己学会坐在写字台面前,用优美简练、意味深长的辞旬处理成批的信稿,表达其善意(因为一个成功、有威望的人每天都会遇到很多要求),使自己的英名保持不衰。到40岁时,尽管当时工作的压力与种种变迁已经使他疲惫不堪,他还不得不每天处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  由于他的才能既不同凡响,又毫无怪异之处,因此赢得了大众的信赖,也同时赢得了更具识别力的阿谀奉承之人及过分苛刻之人的信赖。从青少年时代起,各个方面的人都希望他能够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因而,他从来就没有年轻人的闲散无聊和疏忽大意。35岁那年,他在维也纳病倒时,细心的观察家这样评论他:“看,阿申巴赫的生活老是这个样子,”然后观察家握起左拳头,“但永远不可能像这个样子。”说完,他把手张开,漫不经心地从休闲椅上垂下来。这确实是事实,他并不是天生精力旺盛,只是由于职业要求才会老是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  遵从医嘱,这个男孩从学校回到家中,在家里接受教育。他没有同伴,只能孤独地长大成人,其实他已经认识到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这种人不缺少才能,但缺少才能发挥所必需的健康体魄。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人的才能很早就会发挥出来,但通常很难维持到晚年。不过,他最喜欢的格言是“坚持下去’一在那本腓特烈大帝的小说里,他从这位大帝的身上看到了这一格言的典范,认为这句话集中体现了工作中美德的本质。同时,他非常希望自己能活得久一些,因为他总是认为,一位艺术家只有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取得成功,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伟大,真正值得尊敬。  由于柔弱的肩膀上不得不担负起才华所赋予他的责任,而且他本人希望能够在这条路上有所建树,并取得长久发展,因此,纪律对他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幸运的是,他从父亲的家族这边继承了这种素质。在其他人仍在纵情狂欢,进行着迟迟不能实现的幻想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了严格自律的生活习惯,而在四五十岁的时候,他还仍然保持着这种习惯:每天天不亮用冷水浸湿胸部和背部,然后集中精力,在烛光中将晚上睡觉时获得的创作灵感记录下来,一干就是两三小时。这也难怪,那些没有相关知识的局外人认为,《马亚》中的世事或者描写腓特烈大帝英雄波澜壮阔的一生的鸿篇巨制,都是作者在某种力量的鞭策下一气呵成的结果。事实上,这些作品来自于作者每天无数灵感的片断。由于作者多年来一直凭着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地辛勤努力,呕心沥血,把自己最宝贵的时问奉献给他的创作事业,因此,这些作品无论从整体或细节来说,都表现得非常完美。这些都表明了他的这种美德的过人之处。  要想使一部不失深度与持久性的智力成果也能立刻发挥影响,在创作者的生活与同时代的广大民众的一般生活必须存在着深远的联系,或者彼此间能引起共鸣。普通民众并不懂得为什么会赞赏某个艺术作品。他们并不是真的有鉴别力,只是感觉作品中有无数的优点能证明他们对作品的喜欢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们不明白自己的这种赞扬的真正潜在的原因只是同情而已。阿申巴赫曾经在一次不太引人注目的场合中指出了这个问题,他说真正伟大的作品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境遇中,来自于忧患和痛苦、贫困、放弃、疾病、罪恶、激情以及成千上万的障碍。这不仅仅来自于观察——这来源于他生活的经验,就是他赖以生活和成名的规则,是他工作的关键。如果说这也是他的道德风貌和最值得纪念的品格特征,也并不是什么令人惊奇的事情。  在作者的作品中,总是反复出现的他喜欢的英雄类型,对此,一位目光敏锐独到的评论家曾经这样分析:这个英雄应该是“充满智慧,有男子汉气概,宠辱不惊,危难之中巍然屹立,镇定自若。”这种说法美丽、充满才智、十分准确,但却有点过于被动和消极。因为在压力面前保持优雅远强于只是去忍受。在痛苦中保持着优雅的风范是一种积极的成就,一个确实的胜利,圣塞巴斯蒂安的形象是其中最美好的象征——即使在整个艺术中不一定是这样,但在写作艺术中肯定是这样的。让我们透视作品中的世界,可以看到:隐藏内心腐化堕落的一流的自制力,直到死亡时仍然窥探世界的衰弱的躯体;因暴躁和情欲而扭曲的丑陋依然可以将闷烧的火种点燃,化作一团纯洁的烈火,甚至在美的王国中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即使身体虚弱无力,却依然能够从心灵深处获得力量,恢复活力,这种力量足以让整个衰退的民族在他的感召下虔诚地扑倒在十字架下;在做着空洞、刻板的工作时,仍然保持着亲切优雅的举止;充满欺诈和危险的生活;令人身心疲惫的渴望和煞费心机的阴谋诡计:想一想所有这些苦难和其它更多的痛苦,人们肯定会质疑,在这种产生于脆弱当中的英雄主义之外,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英雄主义。什么类型的英雄主义比这种英雄主义更切实际,更符合时代的标准?古斯塔夫·阿申巴赫是所有那些辛勤劳作,心力交瘁,濒于崩溃边缘,但仍然坚持不懈的人们的代言人,尽管这些道德家们身材削瘦,生活窘迫,但仍然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和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自己的作品至少在一段时期内产生影响力。这样的人很多,他们是我们这一时代的英雄,他们在阿申巴赫的作品中看见了自己,他赞美他们,为他们唱颂歌——而他们则感激他,传扬他的名誉。  他曾经年轻幼稚,不识时务,屡次犯错,纵容自己,不论是在言语中还是著作中,经常冒犯他人,违背常理,不够审慎。但他毕竟赢得了荣誉,而荣誉是每一个天才人物的内在驱动力,有人甚至说,他的一生都是有意识地、顽强地为荣誉而不懈努力,把所有的犯忌与讥讽都抛在脑后,只是不停地努力攀登。


编辑推荐

  在托马斯·宣泄,只是借了小说中人物的口说出来而已。  小说中艺术家所爱的都是一个美好的客体——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对于塔奇奥的同性之爱,托尼奥·克律格对于汉斯和英厄堡的迷恋痴狂,或是史平奈尔先生对于科勒特扬夫人的暧昧——但是他们所爱的也可能只是这些客体所代表的美的本身,他们对于美和生活的强烈的情感只是需要一个倾注的对象而已。而我们,也从作家所塑造的形象当中,看到了美和生活本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威尼斯之死 PDF格式下载



刚开始想做读书笔记,读到一半才发现我可以把整本书给抄下来。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译本。艺术家关于美学的思考,我一直相信托马斯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他至少爱过男人,才写的出如此贴切的文字。最后主人公为了一见倾心的人死在威尼斯。这篇小说让我想起白先勇的《青春》,两篇文章在心灵上都给人一种相似的感觉,不同的是,白先勇是仿写,而《威尼斯之死》便是最伟大的原著。在艺术表达效果上,《威尼斯之死》更加深入人心。《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陌生人的慰藉》同《威尼斯之死》是一脉相承的文章。但是没有能超越《威尼斯之死》这部经典。


被爱和美吸引的艺术家,在热情和规范之间饱受折磨,生死皆不离神秘死亡的影子。托马斯曼的细腻文风,令人惊叹,文字描绘的场景,却每每如在眼前。理所当然的大胆隐晦暗示折磨读者的道德伦理思维习惯。不可不读。


托马斯曼的作品是艺术家中的艺术作品


还没看,应该不错,喜欢德国文学,托马斯曼不可错过


威尼斯之死 托马斯曼的作品


托马斯曼是上个世纪最杰出的作家。


不愧是托马斯·曼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封面也比其他版本典雅的多。


托马斯曼的作品还是很有深度的,不错的书


托马斯曼的作品,挺好的


托马斯曼的书不容易买到,这本书无论从装潢质量还是翻译水平没让我失望


很喜欢托马斯·曼,这本书拍成的电影好像还被推荐为百大同性恋电影榜首,还有这本书真的好便宜,书的装帧不错,很喜欢,不错不错哦,大力推进购买!!!!!


原来是几个中篇的集子。精微的剖析,德国人的谨慎与周密,托马斯曼果然是大师级人物。


托马斯@曼得好好读一下。


了解德国文学的众多精义,很诱人。


网上对本书的评价很高~不过内容是有关同性题材的……一个追求美的艺术家~趁活动算是凑单的吧,不知道书好不好看


德国比较有名的作家 以后看


包含四个中篇,是作家的大师三部曲,都是以艺术家为主人公,非常规的叙述手法。


既满怀忧伤,又燃起希望之火


威尼斯之死,不错的小说,很好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总是那么吸引人。


还没看,不过是托马斯的一定很好


德国文学经典之作


经典的唯美派名著小说,曾经颁上过银幕拍成过很著名的《魂断威尼斯》,在电影之前小说本身就是相当出名,里面有很多的唯美意识流描写,不过对此风格不感兴趣的人会评价有点枯燥,感兴趣的绝对不容错过,这个版本装帧印刷显的朴素而舒适,很有年代感


小说写得很好,许多细节描绘非常真实、生动,文字优美并充满着诗情画意。加上文中的神话暗示和哲学对话,使作品反映的社会面更加广阔,主题思想也更为深刻。很喜欢这样的经典作品。


以细腻的内心描写打动人心的一本书,人类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都是有很多共通的东西的,好的作品可以让我们反观自己,常常自省.


你已不能死在威尼斯了。


名著哈哈 没看到 但题材我喜欢


之前看到介绍这个名作,打折的时候收了一本,包装印刷什么的都不错


封面做的很不错啊,书的内容也很喜欢。希望能多出这样的经典作品,


买错书了。。。想买魂断威尼斯


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有一个威尼斯呢?


20世纪世界第一的同性恋小说 对得起这个称号 电影也非常地深刻


大师的作品,值得一读并收藏。


非常好看的一本小说,描写了中世纪欧洲的故事,因为以前在欧洲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读这本小说的时候也很有亲切感。


非常好的作品,大爱


小说本身很好,有拍成电影,书的装帧很漂亮。


都是一些短篇小说,看完之后觉得艺术人生让人很难理解


建议大家去看看这部同名电影,很好。
我是因为其中的演员伯恩安德森才来看这本书的
不愧为大师的作品,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个写法会显得有些枯燥,晦涩。


里面是几篇短篇小说,内容都很好。


19折收入的高性价比小说!


看看德系小说的风格,又是某人的代表作。价格给力也是原因之一。总之,一共入手两本,和朋友一人一本。读来增长些见识好了。


一本很棒的小说


喜欢探案小说,哈哈


哎 还没看 真不好评价 说都没得说 希望是本好书 对自己有启迪


书不错,为了配套英文版买的,值得购买!


书的质量很好,值得购买!!


这种类型的书第一次看


喜欢书中的描写,引发人的深思


很不错的书,而且特价的时候买真的是超值的说。


非常好,值得一看。‘


译文流畅,印刷一流,值得购买。


看别人推荐,打折的时候碰到了,正好买回来。据说很不错,值得一看。


值得购买!


还没有阅读,相信不错,书包装很好


喜欢这种类型,非常好看,推荐阅读。


一直都喜欢这种类型的


喜欢哲学书,让人智慧,摆脱困扰


还没开始读,不过从印刷和纸张质量看很不错,希望内容同样上乘


在搞特价的时候买的,很是划算啊,希望当当经常搞这样的活动啊


老婆说,这本书比较深奥,看不懂。。。


喜欢 没什么说的 为了作者买的


关于小资,里面说的一点不过分,是一面镜子吧,好好看,回味!


帮同时买的,同事说不错。很早之前就一直想买了。老师推荐的。


帮同学买的!同学说质量很好!纸的质量好!


经典的情感故事。但要静静地看。


据说经典的一本书,尚未拜读。


当当的书印刷质量、纸张质量有保证,很正的书,上次活动买的的,屯着慢慢看


还没看。但是感觉应该不错。书看起来质量挺好的。


翻了两页我就有种真不愧是“德国人写的书”的感觉= =……总之,这是一本基佬写的讲述基佬的书,我非常喜欢╮(╯_╰)╭


村上的书都买了,感觉很有深度


很喜欢书的封皮 非常的有艺术感


送货快,书精美,很快就看完了。


书到的很快! 第二天就到了! 还没看! 在豆瓣上看评价很高! 还是世界同志文学top10我记得! 所以买来看看!


看起来很好的书,作者写的不错


书不错,包装也不错


书都包装得很好,很满意~~~~~~~~还没看,但感觉应该不错


书还没读,不过挺厚一本书,质量也不错


还没有开始读,屯书装有知识,哈哈。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精美。。。我就是喜欢买书看书。


看了评价才买的,应该不错,慢慢看,要是当当也可以像淘宝那样追加评价就好了,一次买了好多书,等看完了再评价就过期了。


帮同学买的,同性恋文学,写的很好,书的装版也不错……


书的内容超级喜欢,其他家都买不到只有当当有,买到很开心,排版纸质都不错,推荐哦~~


别人推荐的,感兴趣就买了,不过还买看。但是书看起来不错。


因为这段时间买了好多书,来为及细看了。翻了一下,感觉还行吧。


换个风格的书看,物流挺快


书的质量很好··真的··
但是可能是快递运输的缘故··
书棱被蹭坏了··有点小遗憾··


很好的名著,赞一个,不错


两本书买来都不贵,物超所值,赞一个


质量好,正版,赞一个。


感覺應該是很不錯的書,等考完試再看看~


性价比颇高 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感觉这商品物有所值


英文的还没看呢,哪天好好研究下。怕也看不懂。


没有破损,是正版,很喜欢。


很好,内容也比较有意思,打发时间来看的……


有中文版了真是挺好的,不知道翻译是否能准确把握原文的韵味,先看看


冲着作者和内容的名气买的,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还没有读,买的太多太多太多了


这个本书不错,正在研究。


性价比高,好看;性价比高,好看;


收获很大,很好很喜欢。


字很大,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