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于柯正 陕西师大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陕西师大  

作者:

于柯正  

页数:

232  

Tag标签:

无  

前言

  季羡林先生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一个人如何与周围的人交流.如何在天地间谋事,决定了他能否生活得愉快,工作得顺心,感情是否充实幸福,事业是否成功辉煌。生活在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激烈的竞争中,难免尔虞我诈,人能做到“我不害人”.但并不能保证“我不会被人害”。很多人常常对如何汲汲争先、求功立名等事情冥思苦想,他们更多的是关注事业的成败、股市的涨幅,往往忽略了爱情的失败、亲情的疏远、人际关系的恶化等为人处世方面的修炼。  但丁告诉我们: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为人处世作为一门哲学、一门艺术由来已久,发展到今天,它已形成一种文化,为人们所追崇。恰到好处的为人处世之道,不是让你变得圆滑世故,而是让你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让你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事半功倍。但话说回来,它更像是一个花园。有人乘兴而入,尽兴游览;有人却被拒之门外,或败兴而归。  许多深谙人性、城府极深的人,凭着对人对事的聪明练达和老于世故,以积极的心态去做人做事,早已跻身于为数不多的成功人士行列。但还有一些人正如刘墉先生所说:“要知道,这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甚至已经入社会很久的老鸟.还不懂得怎么把光芒留给别人,结果他明明是去捧场、去帮忙,甚至去牺牲奉献,到头来却得罪人,甚至掉了脑袋。”

内容概要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共分四章,第一章侧重伦理学角度,分析家庭对个人成长,以及其对个性塑造的影响,令读者充分认识自己;第二章主要强调学校对个人的重塑作用,及进一步完善世界观,从而明确肯定自己;第三章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人之所以作为社会人该如何与人相处、维系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自己;第四章是对第三章的进一步阐述,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生,纵向来讲一个人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梦想、获得成功。文章内容上沿袭了刘氏散文的文风,以崭新的范例,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个体意识的抒发到整体精神的张扬,将为人处世、社交礼仪文化的巨大包容性呈献给读者。人生在世,谁也离不开“做人”二字。做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的必修课!谁忽略它,谁就会失败;反之,则能铸造成功的人生。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或是人生任何的时刻,都需要不断地去校正自己的言行,让自己以真、善、美的姿态融入到生活的舞台上,待人诚恳而留有不尽之恩,御事忠厚而留有不尽之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生活和他人的信赖。

作者简介

  刘墉,号梦然,1949年生于台北,祖籍北京,画家、作家。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约翰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为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三十余次,在大陆捐助两百多个大中学生就学,并捐建希望小学三十多所。  据台湾最大连锁书店金石堂统计,刘墉为十六年来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著有《萤窗小语》、《我不是教你诈》、《超越自己》、《花痴日记》、《杀手正传》及《刘墉山水写生画法》、《白云堂画论画法》等文学、艺术作品七十余种。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好人际从自己开始◎做人究竟有多难◇永葆一颗平常心◇不要把外在当作唯一的筹码◇最高境界:演什么像什么◎性格决胜千里◇甩掉你的悲剧性格◇让幽默拉近彼此距离◇糊涂处世,精明为人◎快乐心情才好交人◇给生活一个微笑◇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聪明的爱才幸福◇把握好手中的感情线◇美感距离◎认识自己◇勇敢爱自己◇没有条件也要上第二章 这样做人不吃亏◎做一个真诚的听众◇会说话比能说话更实用◇要让人家听着顺耳才可以◎让控制力擦亮自己◇原则面前学变通◇别把隐私不当秘密◎放下身段,路才越走越宽◇不求全责备,宽容让你不完而美◇甘于平淡才能高标处世◇有始有终、进退有序◎肯定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意不忘形,取长补短第三章 告诉你事实的真相◎礼多人不怪◇上善若水,让三分功给别人◇大智若愚,学会保护自己◎有一种情商让你魅力十足◇发自内心的忠厚◇专心做好一件事◇避免别人多心◎理性做事才能赢天下◇洁身自好也要同流◇不要忘了圈里的规矩◎发展自己◇给自己自由◇适者生存,适时改变第四章 做个成功的织梦者◎实现梦想。从来都不晚◇目标明确,主动出击◇根本没时间,不是借口的借口◎为人处世。居安要思危◇得失不惊,不舍不得◇失败也是一种磨练◎最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时刻准备着◇不可或缺的探寻精神◎成功是强者的心态◇释放你的潜能◇顶住压力好办事◎超越自己◇深思熟虑,一锤定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刘墉小传◎刘墉年表◎刘墉自述◎我的父亲刘墉◎近距离看刘墉(节选)附录◎刘墉学术著作概述◇文艺理论◇画册及录影◇有声书◇译作◇诗、散文、小说◎部分作品详述◇诗、散文、小说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好人际从自己开始  ◎做人究竟有多难  正所谓字字珠玑,道出天机,有多少做人的道理,都一一的道出了,如果你真的能参详透,那你就会成为完人了!  ——《红尘卷》  “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多年前,刘晓庆说过的这句话,如今依然被许多人提及。只是现在已经演变成“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做名老女人难于上青天……”姑且不讨论做名老女人有多难,也不讨论到底是做女人难,还是做男人难,我们先讨论一下做人究竟有多难。  人的问题,做人的问题,都是人人熟知的问题,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最为人熟知的,并不一定是人人都最了解的,而且,有很多人还往往因为熟知,反而不去深入思考。亦或是,有人还会认为:人,是一个永远难于明辩的话题。有人甚至将“人的问题”比作“斯芬克斯之谜”,也就是说,它是世界上最难解的一个谜。  而“做人”在此之后,则显得更加烦琐,让人难于把握。然而,“人的问题”虽然是人的一切知识对象中最难以说明的问题,但是,无论你思考也罢,逃避也罢,关于人,做人的问题,永远是现实的存在。  在做怎样的人中徘徊  做人,应该是我们从孩提时期,一直到长大成人都在学习的学问。  在我们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充满希望地引导我们要如何做一个好人,不要学做坏人;并在后来的日子里,总是不断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到我们背起书包上了学,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是常常谆谆教导我们,要学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不要做一个平凡庸碌的人;要做坦荡荡的君子,不要做长戚戚的小人。  可是,当我们告别了父母,告别了过去的老师,进入了向往的社会后,却发现新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尽如人意。人生中总有解决不完的难题,实现理想的道路总是坎坷崎岖……  我们站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开始对自己的人生独立思考: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怎样才能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如何才能不虚度年华?  诸如此类,种种关于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我们困惑不解,使我们辗转难眠。从而成为我们经常讨论和思索的,似乎知道,却又说不清楚的一门深奥的学问。  人的难于理解,做人的难于把握,主要在于人的奇特性。人与动物不同的是,每个人都具有双重的生命体:一重是自然的生命体,它标志着人的存在,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失去了这个生命,也就失去了人的现实存在;另一重是人类的生命体,这是人的第二生命,这个生命虽然是无形的,但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并且体现着人的价值,对人更有永恒的意义。  人有两重生命,就要经历两次生成。一次是从母腹中获得肉体生命。人要做人,还得经历第二次生成。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只所以异于禽兽者,即是人之所以为人者;一个人若照着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去做,就是做人。做人的确很不容易,然而人的崇高性,人自身的价值也就体现在这里。  感性做人与理性做人  刘墉先生说:“只有诚诚恳恳地做事,实实在在地研究,不自欺、不欺人,才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事实上,我们都可以快乐,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有人说,做人感性好。这样你才会有魅力,才会开心快乐,才会抛弃世间所有凡尘杂念,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一切随缘,一切顺其自然,不会那么多烦恼,努力地适应社会,而不是改造世界。人之所以称为最高级的动物,就是因为有感情。如果为人做到不感情用事,对待所有的人都理智的权衡利弊得失,就会渐渐失去亲情,友情和爱情,即使事业非常成功,他的人生也是苍白的。  也有人说,理性做人好。这样你才会成熟,才不会犯错误,才能科学正确地作决定,才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结果。冲动每个人都会,机会也很大,但理性与冷静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所以更加难得。  其实,理性的思考是做人的关键,而人类独特的感性,则是能起到非常大的辅助作用。对于情绪的把握,对于目标的追求,对于品质的塑造以及对于喜好的满足,如果能够利用好积极的、促进的一面,那么,做人不可能不成功的。  所以,怎样做好你自己,活出你自己,体现出你存在的价值,才是我们做人的动力。  ◇永葆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也是“心平常”,让你的心总保持在平静的状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平常心,心平常》  前两天读了一个小故事,内容很短,但读后挺有感触。故事是这样的:  小猪问:“妈妈幸福在哪里?”  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于是小猪开始用嘴咬它的尾巴。  妈妈笑着说:“只要你一直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的!”  现在的你,是不是也像那只小猪一样,追着自己的尾巴呢?  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相信:无论是逆境还是挫折,只要我们勇敢往前走,幸福的小尾巴就会一直跟着我们!  那么,问题又来了,幸福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就好像“美是什么”一样,没有固定的说法。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你感觉自己有多幸福,你就有多幸福。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种种的不如意,会让人觉得郁闷,于是我们就离幸福越来越远。  现在想想,为什么我们不能用平常心来看待事物呢?如果你拥有一颗平常心,做个平常人,做到心平常,幸福也会一直跟着你的。  平常心的对手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压力、挫折,正所谓“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人生的旅途上,并非都是鲜花坦途,而要常常与不如意之事结伴而行。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如何使自己达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平稳,这是需要磨练的。  佛家说:有求皆苦;儒家说:无欲则刚;道家说:清心寡欲方得道;现代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刘墉先生说:“平常心”就像那三个字,是“平常有心”是“平常的心情。”我们说:永葆平常心才是真。  当每个人几乎都是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不断地与周围人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一旦自己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心理就会产生不平衡感,压力也就陡然而生。于是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达成一个又一个欲望。当然,这种追求上进的精神我们提倡,但这种精神要有个度。  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愿望,这时我们就得学会放弃,进而摆脱失望后的心理不平衡,避免压力让我们受到伤害。因为心理平衡了,生理才会平衡;生理平衡了,人体的各个系统才会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了,健康与活力就会自然焕发。  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是人生智慧的提炼,是人生严肃的态度,它能帮你成为精神的富翁,自由的主人。刘墉先生告诉我们:愈是将要面对不平常的情况,你愈应该早早安排,把那不平常的负担,用前面充裕的时间去分散。  只要有颗平常的心,就能慎物结缘,自甘平淡,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你能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急不躁。面对物质的引诱,心不动,手不痒。它能使你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没有小肚鸡肠的烦恼。白天知足常乐,夜晚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说话腰杆也硬。  何谓“平常心”  如果按照中国古文化的轨迹去追寻,并上升至儒道文化的层次上解释,便有些玄奥。其实,所谓平常心,不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围事情的一种心态。  一是尊重规律和规则,尊重客观现实,不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汉朝典籍《淮南子》里有一个故事是说:  一个大力士。很用力地拉着牛尾巴,想把牛牵走,但是即使他拉断了牛尾巴,也不可能牵走它。相反,一个力气不如大力士的十岁牧童,仅仅用桑条穿着牛鼻子轻轻地一拉,却能牵着它走。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我们一定要顺着事物的本质规律去做,只要抓住了本质,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再难再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是既要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又要顺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有从容淡定的自信心。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享受生活,享受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就会有足够的力量承担一旦到来的挫折和痛苦。  这样看来,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有一定修养后方可具有的,它属于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如孟子所说的:“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佛教中认为,平常心即是清净心。平常心为道,空空为道。这一观点,最早是马祖道一提出来的。空空:一空为一种物质,一种极微的物质,生命无限大的物质。一空为此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和特性,即: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空,生成万物,决定万物。万物虽在相上不同,但是,在本质上却是相同的。  平常心,是指眼前之境就是真心的显现,当下就是真理,不需要到遥远的地方追寻。

媒体关注与评论

  哲学并非“无聊老人讲给无知青年的故事”,刘墉的文章多以娓娓道来的形式,和风细雨地与读者交流,似师长,又似朋友,方式细致入微,亲切感人,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很容易接受。  ——周国平  刘墉的书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出了很多对青少年成长十分关键面又在传统教育环境下被长期忽视的问题。  ——卢勤  礼仪基本要求就是要提升我们的教养,维护我们的形象。提升教养靠遵守规则,最基本的规则就是:要巷解人意,要换位思考,要有感恩的意识,要懂得欣赏别人,要注意为人处世。  ——金正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