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资治通鉴菁华

司马光 陕西师大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陕西师大  

作者:

司马光  

页数:

394  

字数:

312000  

内容概要

  《资治通鉴》全书共计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全书共计300多万言。而本书正是对原著精华内容的深入解读,通过对一个个历史事件的剖析,一个个历史人物的解读,更易让读者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原著的精华部分。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自幼嗜学,20岁中进士甲科,踏入仕途。宋治平三年(1066),领衔编纂《资治通鉴》,其时司马光年47岁。元丰七年(1084),《资治通鉴》完成。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数月后去世,时年67岁。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苏秦连横
第二章 张仪破坏六国联合
第三章 田单退燕的连环计
第四章 毛遂自荐
第五章 韩信崭露头角
第六章 攻打赵国的胜利
第七章 鲸布降汉
第八章 汉文帝登基
第九章 张释之轶事
第十章 景帝疏远梁孝王
第十一章 汉武帝打猎
第十二章 苏武牧羊
第十三章 东汉的反腐倡廉
第十四章 马援将军的生前身后事
第十五章 班超出使西域
第十六章 谦虚谨慎的马太后
第十七章 东汉名士郭泰第十八章 宦官和外戚的争斗
第十九章 猖狂的宦官
第二十章 西晋灭亡
第二十一章 慕容巧用离间计
第二十二章 王敦之乱
第二十三章 苏峻之乱
第二十四章 内忧带来外患
第二十五章 厉王苻生的覆灭
第二十六章 桓温讨伐前燕
第二十七章 慕容垂含恨离国
第二十八章 前秦灭前燕
第二十九章 桓温废帝
第三十章 淝水之战
第三十一章 后燕的建立
第三十二章 都城保卫战
第三十三章 大逆不道的慕容会
第三十四章 围困孝武帝
第三十五章 桓玄的胜利
第三十六章 贺若弼屡建奇功
第三十七章 邢峦上书
第三十八章 北魏选官制改革
第三十九章 北周国主御驾亲征
第四十章 尔朱荣反胡太后
第四十一章 智斗元颢
第四十二章 兄弟二人打天下
第四十三章 孝庄帝诛杀尔朱荣
第四十四章 李世民初建霸业第四十五章 侯景之乱
第四十六章 雄才伟略的杨玄感
第四十七章 文宣帝断送江山
第四十八章 小人篡位 
第四十九章 混淆视听的高澄
第五十章 江都叛乱
第五十一章 李密和王世充
第五十二章 命丧熊耳山
第五十三章 李建成的如意算盘
第五十四章 秦王李世民
第五十五章 玄武门之变
第五十六章 长孙皇后
第五十七章 笑到最后的李治
第五十八章 武则天如愿以偿
第五十九章 猖狂的男宠
第六十章 女皇去世
第六十一章 李旦重登皇位
第六十二章 肃宗和李泌的夜谈
第六十三章 田布失魏博
第六十四章 甘露之变
第六十五章 边患
第六十六章 趁乱割剧的刘稹
第六十七章 皇帝的选择
第六十八章 杨弁造反
第六十九章 智斗
第七十章 张玄稔的计谋
第七十一章 平定南诏第七十二章 黄巢打进京城
第七十三章 误事的田令孜
第七十四章 喜好神仙的高骈
第七十五章 奇谋
第七十六章 书生的对策
第七十七章 李克用勤王
第七十八章 废掉皇帝的宦官
第七十九章 朱全忠和李克用
第八十章 贤明的晋王
第八十一章 李从荣造反
第八十二章 潞王李从珂
第八十三章 皇帝逃亡
第八十四章 石敬瑭造反
第八十五章 周世宗大败北汉
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苏秦连横苏秦,战国时期韩国人,著名的纵横家,主张联合其他国家对抗强大的秦国,为此他四处游说。燕文公支持他的主张,并提供车马给他,让他可以去游说赵国。苏秦来到赵国,对赵肃侯说:现在的局势是,赵国是崤山以东最强的国家,同时也是秦国的心腹之患。秦国之所以没有起兵攻赵,是担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背后遭受韩、魏两国的算计。但是秦国攻打韩、魏两国很方便,因没有险要的山川做保护,秦国只要占领一些土地,很快就会威胁到这两国的国都。韩国、魏国不是秦国的对手,就会依附秦国,俯首称臣;到那时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忧,马上就会把矛头指向赵国了。再让我给您分析一下天下的地图吧!各国的土地面积之和是秦国的五倍,各国的兵力恐怕是秦国的十倍,如果六国结成同盟,一致向西,抵抗秦国,一定可以攻破它。现在许多国家害怕秦国的进攻,都想割让土地去讨好秦国,以期将来秦国独霸天下,他们可以加官进爵,享受荣华富贵,却一点儿也不在意各国被秦国欺凌的事情。所以这些人总是夸大秦国的声势来恐吓各国,让各国屈辱割地。大王您可要深思熟虑,再作打算!依我看来,为您自己着想,您不如和韩、魏、齐、楚、燕等友邦联合,共同抵抗秦国。约定各国派出大将、国相在洹水商议大事,各国互换人质,结成同盟,宣誓:“不论秦国攻打哪一个盟国,其他五国都要尽心竭力,出兵相助,要么从后方牵制它的行动,要么直接出兵救援。如有一国不遵守盟约,其他五国就合力攻讨它!”各国团结一致,对抗秦国。‘泰国也害怕强敌,就再也不敢派兵出函谷关,觊觎崤山以东各国了。

后记

在中国传统史学著作中,如果想挑选出最出类拔萃的两部著作,无疑是《史记》和《资治通鉴》。两者风格迥异,各具特色,高下难分。相较之下,《史记》的艺术色彩浓烈,更富于传奇色彩;《资治通鉴》则更具纪实性,语言朴实沉着,不发挥,不渲染,更坚实厚重。《史记》可以当小说读,而《资治通鉴》是扎扎实实的历史。从作者的角度来比较,可以说,司马迁与李白类似,浪漫而充满激情,其文字瑰丽而令人遐想;司马光与杜甫类似,文字扎实而老练,所记史实准确而细密,读者所能感受到的,多是具体的人际纷争、权谋机诈,令人不得不感叹现实的沉重。《资治通鉴》的特色,与司马光的经历有关。司马光治政,特点是务实、稳健,这已经成为史学界的共识。写作这本书时,司马光已经年近五十,沉浮官场三十年。现实中的成败得失,让他写出来的东西极具政治智慧。他并不重视情节的离奇,而是希望把现实中的谋略显现出来,即所谓“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正因为这种实用的功能,《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清代学者王鸣盛赞誉道:“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毛泽东曾通读此书十七次。而金庸则认为此书道出了中国人的处世规律:“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上下若千年问,安危治乱之机,情伪吉凶之变,大者纲提领挈,细者缕析毫分。心目了然,无适而非吾处事之方。读此书,尤能开涤灵襟,助发神观。  ——朱熹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鼹中国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  ——金庸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菁华》:解读历史得与失的史学巨著,纵论上下千年的治乱与兴衰,体悟封建王朝的更迭与轮替,品味风云人物的沉浮与成败。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资治通鉴菁华 PDF格式下载



值得读,值得存。


书的确不错!正版!


好书,爱爱爱


对于历史,有着最好的评价,不管过去多久,永远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历史迷们不得不读的顶尖书!


经典,值得收藏。


封皮还行,内容一般,不值得收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