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  

作者:

梁启超  

页数:

301  

Tag标签:

无  

前言

1928年8月22日给孩子们书新人到家以来,全家真是喜气洋溢。初到那天看见思成那种风尘憔悴之色,面庞黑瘦,头筋涨起,我很有几分不高兴。这几天将养转来,很是雄姿英发的样子,令我越看越爱。看来他们夫妇体子都不算弱,几年来的忧虑,现在算放心了。新娘子非常大方,又非常亲热,不解作从前旧家庭虚伪的神容,又没有新时髦的讨厌习气,和我们家的孩子像同一个模型铸出来。所以全家人的高兴,就和庄庄回家来一般,连老白鼻也是一天挨着二嫂不肯离去。我辞了图书馆长以后,本来还带着一件未了的事业,是编纂《中国图书大辞典》,每年受美国庚款项下津贴五千元。这件事我本来做得津津有味,但近来廷灿屡次力谏我,说我拖着一件有责任的职业,常常工作过度,于养病不相宜。我的病态据这大半年来的经验,养得好便真好,比许多同年辈的人都健康,但一个不提防,却会大发一次,发起来虽无妨碍,但经两三天的苦痛,元气总不免损伤。所以我再三思维,已决意容纳廷灿的忠告,连这一点首尾,也斩钉截铁地辞掉。本年分所领津贴已经退还了(七月起),去年用过的五千元(因为已交去相当的成绩),论理原可以不还,但为省却葛藤起见,打算也还却。现在定从下月起,每月还二百元,有余力时便一口气还清。你们那边营业若有余利时,可替我预备这笔款,但不忙在一时,尽年内陆续寄些来便得。

内容概要

  本书结合了“世界三大兵书”
本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先生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先生的家书打破了中国家书的传统,在“规劝”、“励志”之外,树立了“谈心”、“抒怀”和“思念”的新典型。这些书信中,没有疾言厉色的训斥,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口气,更没有顽固不化的面孔,有的只是一位慈祥可爱的父亲在
和孩子们作亲切的交谈,谈对国家大事和人生的看法,对未来人生的规划。
  通过这些家书,读者可以走近梁启超,走近他的家庭,去了解梁启超家庭教育成功的真谛。本书传达出的很多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对今天的父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孙子兵法》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孙武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武便离开齐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过起了隐届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五轮书》宫本武藏(1584—1645),日本家喻户晓的一代剑圣,有“不可战胜的武士”之称。他出生于日本冈山县英田郡,年少时跟父亲学习兵法。从十三岁到二十八岁期间,与其他流派比武十六余次,每战必胜。二十九岁时在岩流岛跟当时名满天下的剑士佐佐木小次郎决斗,一战成名。三十岁后,武藏继续修业,终于在自己五十岁左右练成了使用大小两刀的“二天一流”的剑术。晚年的武藏致力于教授剑术、传播兵法、完成了多部著作,其中以《五轮书》最为著名。《战争论》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参加过欧洲反法联盟对拿破仑的战争。历任骑兵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柏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获少将军衔。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书籍目录

第一篇(1898)
 致李蕙仙书1898年9月15日
 致李蕙仙书1898年9月23日
第二篇(1912—1919)
 致思顺书1912年12月5日
 致梁思顺书1912年12月
 致思顺书1912年12月16日
 致梁思顺书1912年12月18日
 致思顺书1912年12月20日
 致梁思顺书1913年4月18日
 致梁思顺书1913年4月29日
 致梁思顺书1915年4月15日
 致梁思顺书1915年8月23日
 致思顺书1916年1月2日
 致思顺书1916年1月7日
 致思顺书1916年2月8日
 致梁思顺书1916年2月28日
 致思顺书1916年3月18日
 致梁思顺书1916年3月20日—21日
 致思顺书1916年3月26日
 致梁思顺书1916年4月3日
 致思顺书1916年5月3日
 致思成思永书1916年6月22日
 致思顺书1916年10月11日
 致思顺书1919年12月2日
第三篇(1920—1928)
 致思顺书1920年4月20日
 致梁思顺书1920年7月20日
 致思顺书1921年5月16日
 致思顺书1921年5月30日
 致思顺书1921年7月22日
 致成、永、忠书1922年11月23日
 致思顺书1922年11月26日—29日
 致思顺书1922年12月25日
 致思顺书1923年1月7日
 致思顺书1923年1月15日
 致思顺书1923年1月21日
 致梁思顺书1923年1月24日
 致思顺书1923年5月8日
 致思顺书1923年5月11日
 致思成书1923年5月
 致思成书1923年7月26日
 致思顺书1923年7月26日
 致思顺书1923年8月1日
 致思顺书1923年11月5日
 致梁思顺书1924年4月2日
 致思顺、思庄书1925年4月17日
 致思顺书1925年5月1日
 致顺、成、永、庄书1925年5月9日
 致思顺书1925年5月11日
 致梁思顺等书1925年约5月
 给孩子们书1925年7月10日
 给孩子们书1925年8月3日
 致思顺书1925年8月12日
 致思顺书1925年8月16日
 致思顺书1925年9月3日
 给孩子们书1925年9月13日
 给孩子们书1925年9月14日
 致顺、成、永、庄书1925年9月20日
 致思顺思成书1925年
 致梁思顺书1925年9月24日
 致顺、成、永、庄书1925年9月29日
 致顺、成、永、庄书1925年10月3日
 致孩子们书1925年11月9日
 致思成书1925年12月27日
 致思成书1926年1月5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2月9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2月18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2月27日
 给大小孩子们书1926年3月10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4月19日
 致思顺书1926年6月5日
 致梁思顺书1926年6月11日
 致思忠书1926年8月16日
 给大小孩子们书1926年8月22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9月4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9月14日
 致思顺书1926年9月17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9月27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9月29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10月4日
 致孩子们书1926年10月14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10月19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10月22日
 致思永书1926年12月10日
 给孩子们书1926年12月20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1月2日
 致思永书1927年1月10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1月18日—26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1月27日
 致思顺书1927年1月30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2月6日—16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2月23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2月28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9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10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21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29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30日
 致思顺书1927年4月2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4月19日—20日
 致梁思永书1927年4月21日
 致梁思永书1927年4月25日
 致梁思永书1927年4月27日
 致思顺书1927年5月4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5月5日
 致思顺书1927年5月11日
 致思顺书1927年5月13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5月26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5月31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6月15日
 致思顺书1927年6月23日
 致思顺书1927年7月3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8月29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10月11日
 致孩子们书1927年10月29日—11月15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11月23日
 给孩子们书1927年12月12日
 致思顺书1927年12月21日
 致思成书1927年12月18日
 致思顺书1927年12月24日
 致思达书1928年1月12日
 致思成书1928年2月12日
 致孩子们书1928年2月13日
 致思成夫妇书1928年4月26日
 致思顺书1928年4月28日
 致思顺书1928年5月4日
 致梁思成书1928年5月4日
 致思顺书1928年5月8日
 致梁思成书1928年5月8日
 致思顺书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成、林徽音书1928年5月14日
 致思成书1928年6月10日
 致思顺书1928年6月19日
 致梁思顺书1928年6月23日
 给孩子们书1928年8月22日
 致梁思顺书1928年9月2日
 致思顺书1928年10月12日
 致思成书1928年10月17日

章节摘录

  致梁思顺书1912年12月顷电汇四千,想先此书达。书言二千者,恐祖父见家费多,或生恼怒也。当告汝母切切不可再投机,若更失败,吾力亦实不逮也。本年不再寄家费,可否?老吴手法实不高妙,汝叔辈不放心用外人,牵率吾夫仍食初九下等之馆子菜,可谓冤极。然权在彼手,吾无如何也。我若反对,将并下等菜亦不给吃矣。我依然不名一钱,财权在汝叔手,吾独奈何!一笑。局面稍定,风波稍平,吾必易名厨,以偿口腹耳。昨书言今日电四千,因荷丈终日会客,款未取得,明日当电,惟电二千,其二千则票寄也。北江处吾前月曾寄与二百,彼入东京或适得此款时亦未可知,不必深怪彼。故者无失其为故,凡事须为我留地步也(切嘱,切嘱)。岂可令人诮我凉旧者。吾若稍自贬损,月入万金不难,然吾不欲尔。今汝叔主意除两处家用外,欲为我每日储蓄二千,不知究能办到否。听汝叔为之,可也。此间自费有限,一切房租、食用、工钱等,皆报馆数,吾所用惟添置衣物及车马、请客等费耳。可以此告慰汝母。但宜力谏汝母,勿再投机,倘再失败,汝叔不允救济,吾亦无法也。藻孙陕款已交。此纸不必呈祖父。来禀称汝母为投机失败,忧心如焚,殊可怪。汝母何至不达如是(吾前书所言凡以戒再举耳)。凭吾之力,必可令家中无忧饥寒,汝母但专用力教诲汝辈足矣,何必更驰念及此耶,但此后必当戒断(切勿再贪此区区者),不可更为冯妇耳。此数日内先后电汇票汇共四千,可敷本年用否,来禀可详言之(究竟现在未偿之债尚几何,所需总数可详禀汝叔),此间尚随时可寄。顷汝叔以思成名义存万金于正金(定期预金防我滥用,汝叔专制极矣),汝叔之意,总欲稍积储以备不虞也,可持此慰汝母(汝母生日,吾本欲买些物奉寄,前日亲自出门一次即为此,乃徒为汝买金器、衣料等,竟不得一物与汝母,汝却借此荫得许多物矣。汝母所要之物,必为不值钱者,如火锅也,棉烟也,我却无法带来。王姑娘亦未得一物,汝可问彼所欲,吾明年开河时赏之)。十三号书悉,两次票汇顷想已到。目前当可敷衍过去,己与汝叔商,日间再汇千元,本年(指阳历也)当不至匮乏耶。此间因已存定期一万,不能取出,不然尚可稍多也。告汝母勿着急,为盼。子楷带去金器各物已收否?金价贱,吾尚欲为汝置办,可并问汝母欲何物。来喜有所欲,亦可给之。此纸可勿呈重堂。致思顺书1912年12月16日十四、十五号禀均收。吾前为汝计学科,竟忘却财政学,可笑之至。且法学一面亦诚不欲太简略(国际法实须一学),似此非再延数月不可,每来复十四小时大不可,吾决不许汝如此。来复日必须休息,且须多游戏运动。(可与诸师商,每来复最多勿过十时。因自修尚费多时也,可述吾意告之,必须听言,切勿着急。)从前在大同学校以功课多致病,吾至今犹以为戚。万不容再蹈覆辙,吾在此已习安,绝无不便。汝叔沪行亦未定(此事须俟荷丈一到沪乃定),即行后吾亦能自了,得汝成学,吾愿大慰,诸师既如此相厚,尤不可负。且归后决无从得此良师,今但当以汝卒业为度,不必计。此间请商诸师,若能缩短数月固佳,否则迳如前议至明年九月亦无不可,一言蔽之,则归期以诸师之意定之。汝必须顺承我意,若固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吾断不许汝病也。前已合寄四千谓夙逋可耳,何尚需尔许耶?此间已无存(有万金存定期不能取出),本月收入须月杪乃到手,明日只得设法向人挪借,若得当电汇以救急耳。子楷带去各物已收否?祖父想已旋南耶。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梁启超)最辉煌的时期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那时他同康有为力主维新变法。他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毛泽东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胡适(梁启超的思想言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黄遵宪梁启超是中国精神之父。 ——埃德加•斯诺梁启超是中国珍贵的灵魂。 ——伊藤博文


编辑推荐

《素质教育经典读本:梁启超家书》编辑推荐:一门三院士的教育佳话,子女悉数成才的励志传奇,一言一行,言传身教娓娓道来;一点一滴,情系家国丝丝入扣,立身、处世、为学的家教典范,自信、勇敢、智慧的人生教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梁启超家书 PDF格式下载



在教科书中我们只能看到梁启超扮演的一个保皇派的历史角色。其实这大大掩没了一个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以及一个好父亲的光辉形象。
在课外我了解到他的儿女们非凡的成就。通过他与儿女们零星的对话片段,我也深深的被一位优秀的父亲人格魅力所吸引。
所以我一定要买一本《梁启超家书》来仔细地看。于是在当当网上找到了几个版本。对比之下,这个内容比较全面也比较系统,就定下了。
这个版本还不错,是硬壳的封面。虽然排版上空白出较多,但是由于他不是纯白话文所以这样的安排看起来不至于让人有畏难情绪。


梁任公作为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我想作为中国人都不陌生。这样一位大家,一生坚持以家书育人。也许他那些出色的孩子都在大洋彼岸学习,他们用家书的来沟通彼此的感情和思想。在梁启超家书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在乱世中奔走救国的爱国者,而且只言片语中浓浓的父爱,有趣的思想,顽童般的爸爸形象,跃然纸上。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读的家书。


一本家书集锦,让我们看见历史价值序列之外的一个人。在写给孩子们的书信中,得以看见教育是如何透过父亲的人格、智慧以及对孩子的深挚感情而真正实现的。梁启超学养深厚,所写文字亦温良逊雅。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收藏很久了的书,授道解惑的好书,一门九子三院士,改革派的启蒙家梁启超着实让人敬佩。


每次看都能体会到梁启超对子女的关心,生活,工作,人生


梁任公在中国历史和思想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也是一个天才和通才,天才型的任务研究什么都可以做出突出成就的,读梁任公的文章尤其是家书可以看到梁任公是如何立世的,读后的收获是大大的


梁启超


读历史当背景参考再好不过了;家书是写给他的儿女的,都是肺腑之言,值得细品。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都是教材,好好利用我们父母这本优越的教材,教会孩子做人在做事。往往我们看事物只是一个面或者2个面,往往看不到全面,利润的秘密,教你解析利润的全面。


很惊讶为什么他家能出那么多的名人,看着看着明白了,他对孩子像多年的老友,什么都交流,他也很善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感情,他很关注对孩子各方面的培养。父母要有知识和见地,还要有和孩子平等交流的心。


记住这句话:优秀的孩子往往他们的父母也是优秀的。


看完《梁实秋与林徽因》以后,一直想看梁实秋与父亲的通信。可惜这本收录的好像不全。


买回来由于时间原因只翻了一下,这本书对于我这水平来说有点深,如果有白话文的就好了。不过慢慢看还是很不错的。


期待很久了……这本书……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书很可以 打折的时候买的 很可以 推荐 正版


真的是国学大师,好


价格很便宜内容很全其他没什么


好书 值得一看看!


印刷精良,内容很生动


喜欢半文半白的文字,受益匪浅!


喜欢作者本身,也喜欢此书的装帧


家书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任公深沉细腻的父爱,展现了大学者在家庭中温情的一面,非常感动!如此父爱,如此家教,不怪一门三院士~


还没细看,初翻阅之下,感觉梁氏之父爱家教不同一般,之前只了解政治历史上之梁启超,从今也知家教领域近代一丰碑!


著名人物的家书,就像一面历史的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普通的生活。伟大人物亦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感情。梁任公对家人的亲情和爱,在家书中一览无遗。但遗憾的是,这个版本的家书不是全集,遗漏了好几份信件。且在全书之前未交待梁任公的家庭成员和相关历史背景,不了解的读者可能会一头雾水。


从梁启超的很多书中选了这一本 从这本书的很多歌版本中选了这一版


价格便宜,装帧精美,包装完好。喜欢的要趁早!可以作为教育子女的一种参考阅读。


梁在写给儿女的信里,还用小儿子的口吻在信尾加一段。初看半天没看明白。这也是这个家族里至爱至情的有趣一面?


看了这本书,深深的为梁氏父子父女之间的那种深情所打动,一门皆是能人不是偶然的!


经典值得收藏阅读


专家推荐要读的书读了版本,感受不是很深


刚开始看不就,受益


16开,封面装订还好,大气。但每页内容较少,空白处多,没有用心设计页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