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永乐风云(第2卷)

殷明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作者:

殷明  

页数:

34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夺取大宁军马后,燕藩终于有了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实力,继而接连重创南军,将战争主动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在沙场上驰骋纵横的同时,朱棣利用所取得战略优势再施权谋,威逼利诱得朝中勋贵与建文貌合神离,并从宫中逃亡内官口中探得南军虚实。随后,燕军长驱直入,兵临金陵城下,早与燕藩暗通的王公大臣打开城门,放燕军进城,建文朝廷土崩瓦解!
  金陵告破,靖难功成,本是庆贺之时,可朱棣却未曾想,建文在城破之时的离奇失踪!而更让朱棣始料未及的是,其对方孝孺虽则严厉但却并不出格的惩罚,在后世竟逐渐演化成“诛十族”的旷世暴举!建文在城破之际有何动作?“诛十族”的真相又是如何?请随《永乐风云——问鼎天下》一道,来揭开笼罩在历史上空的层层迷雾………

作者简介

  殷明
  号江汉逸士,楚人,武汉大学毕业,自幼研习文史,迄今逾二十载。遍览经史典籍之余,渐萌笔耕之念,欲以文学之法,怡人之性情,兼矫史家曲笔,并载笔者思道。遂穷十年之力,作此《永乐风云》,再现六百年前华夏文明峥嵘岁月,重塑一代雄主永乐大帝傲世真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弱平鏖兵
第二章 乾坤易势
第三章 兵困济南
第四章 东昌惨败
第五章 长驱南下
第六章 金陵迷烟

章节摘录

版权页:在以前,对于这种全军覆没的结局,朱棣有时也会心生恐惧。但当时燕藩本就如狂风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可能翻船。整日里提心吊胆,反而使他顾不上去顾虑许多,做决断时也是义无反顾。可现在,燕藩形势一片大好,朱棣也从一个赤脚乞丐摇身一变成了穿鞋的员外,这种角色上的变化,倒使他多少有些患得患失。在他看来,燕藩在与朝廷的较量中已占了上风,接下来只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虽然慢一些,但也一样有希望打败朝廷。既然如此,那自己又何必冒这般风险呢?一想到这里,朱棣那颗沸腾的心顿时又冷却下来。朱棣的犹豫,道衍一丝不漏全看在眼里。他正琢磨着如何才能说服眼前这位王爷,突然旁边的金忠忽然开口道:“王爷,请问您可知近年征战,我军耗粮几何?现北平存粮又剩几多?”“啊?”金忠这一问与之前的话题八竿子打不着,朱棣听了不由一愣,半晌方回过神来。略一思索,朱棣答道:“去岁拿下德州时,曾从李九江那里缴获了六十万石存粮,当时已统统运回北平,记得当时北平本身尚存四十万石存粮,加上屯垦所得及四方购买,共有一百二十万石有余。后来连续用兵,存粮消耗不少,尤其是今年出兵长达七月之久,其间虽有从南军中劫掠,但大部分还是靠北平存蓄。仅此一项,所耗费者当在四十万石,加上去年征战所费及北平守城将士所耗,现仅军中已用了近六十万石,再加上支应北平、大宁百姓和军户之用,共用粮共七十万石,所存者应为五十万石左右!”这些情况还是前几日刚回城时高炽向他禀报的。当时朱棣因车马劳顿,人十分疲惫,只强打精神听了一遍便回宫歇息。没想到他居然还记得!“王爷好记性!”金忠由衷地赞美一句,旋即又正色道,“王爷既知我燕藩存粮数目,当知我燕藩目前之窘境!”

媒体关注与评论

看中国历史上最善权谋、最懂心术、最雄才大略的皇帝演绎风云传奇  ——二月河 天涯论坛 盛誉推荐生于军旅,死于军旅,文治武功,远迈汉唐。一代天骄,摧毁汉心,永乐大帝,重塑汉魂。雄才大略,迁都北京,永乐大典,盛世中华。七下西洋,天威浩荡,万国来朝,扬我国威。  ——千古一帝 永乐


编辑推荐

《永乐风云(第1卷):绝地惊涛》:首部详尽描绘明成祖朱棣恢弘一生的历史演义,重塑一代雄主君王的傲世真容。朱棣可称得上为“千古一帝”。唐宗宋祖、一代天骄,较之于永乐大帝,要逊色许多,康熙乾隆,那自然是不在话下。康熙称朱棣的时代为“远迈汉唐”。1、出生军旅,死于军旅,1360年4月,正是朱元璋与陈友谅血战应天之时,朱棣出生了。1424年8月,他死于第五次征战北元(蒙古)的途中。2、亲冒矢石,战功卓著。朱元璋手下名将如云,徐达、常遇春等,朱棣被他们的阴影笼罩。然而无论是作为亲王,还是作为皇帝,朱棣都打过漂亮的仗,不在开国元勋之下。3、民族英雄,王朝肱骨。蓝玉案后,明军精英损失殆尽,朱棣硕果仅存。北平成为抗元前线,肩负守边重任。朱棣在一天,北元就休想卷土重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摧毁了汉族的脊梁骨,是朱棣重建了汉人的信心。荡平蒙古,风卷残云,一雪前耻。唐太宗李世民曾有白马之辱,宋朝一代始终被北方少数民族压制,抬不起头。汉武大帝扬眉吐气,也只是依靠名将卫青、霍去病,自己并未快意恩仇。4、科技强军,战术创新。广泛使用火炮枪支弹药,建立三大营,其恐怖的战斗力,无人与其争锋。沐英发明的火枪三排连放战术,领先欧洲战术经年。拿破仑炮战艺术,远在朱棣军队之后。5、雄才大略,战略眼光。力排众议,迁都北平,创500年汉人定都北京历史,帝王巡边,京都卫国,开未来中国政治版图格局。6、大国崛起,中国主导世界。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涉欧亚非,尽显中国实力。其功远在张骞出使西域,更让有清一代羞耻莫言。三十二国进贡,天威浩荡,自此我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和平友好,不干涉内政,不建海外殖民地,文化交流,彰显大国雄心、信心和责任。7、开疆拓土,祖国统一。设立贵州布政司,控制乌斯藏,建立哈密卫,中国最大版图由此建立。安南回归,以德服人,正义介入,开创国际争端新模式。8、盛世修典,文化贡献。永乐年(1403年)命解缙等人编纂《永乐大典》,动用文人儒臣3000余人,辑古今图书8000余种,使明代国家藏书建设发展迅速。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较之于之后的清《四库全书》,实为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1. 第一卷第二卷2011年11月上旬隆重推出。2. 第三卷第四卷2012年1月上旬再续出版。看中闻历史上最善权谋、最懂心术、最雄才大略的皇帝演绎风云传奇,实力作家殷明【江汉逸士】耕耘十载打造经典!再现华夏文明峥嵘岁月,重塑永乐大帝傲世真容。千古一帝——永乐生于军旅,死于军旅,文治武功,远迈汉唐。一代天骄,摧毁汉心,永乐大帝,重塑汉魂。雄才大略,迁都北京,永乐大典,盛世中华。七下西洋,天威浩荡,万国来朝,扬我国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永乐风云(第2卷) PDF格式下载



本来想一口气读完的,结果年底事情太多,趁着元旦,终于第二本也看完了。随便写个感想吧。对永乐大帝还是比较了解的,而之前觉得这段历史一直有些疑点,比如靖难中那些莫名其妙的大风,就让人觉得百思不得其解。看了这本书,觉得作者的处理非常好,在史料上做了很多功夫。历史具有很多偶然,某一次政治交易,某一个个人突发奇想的决定,就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在历史上记载。作者沿着这个思路,通过匠心独具的处理,非常好的处理了朱棣的靖难中那些无法解释的“如有神助”的事件。不敢说作者笔下的那些事件一定就是历史真实的面貌,但是却很有逻辑很符合历史规律,这种按照历史走向,对部分史实文学化的处理方法,深得当代历史小说名家的精髓,值得一赞。


如果喜欢明史的朋友不妨一读。
人物形象刻画的很深刻,在这本书里讲建文党用人不当的惨败。细读你会发现有许多有趣的东东在吸引你。


下一卷赶紧出啊,等的心痒痒


我平时喜欢看言情小说,这部作品我是从网上购了1-2卷后又买了3-4卷,确实写得不错值得阅读和收藏。


没别的说的了,几天时间全泡这上头了,第三四卷啥时候上市?


同系列的,写得很好,很喜欢,了解这段历史很有帮助。


或许是有先入为主的感觉在内,看完一章,多多少少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不管如何,作者文笔干练,叙事清晰,还是一部值得品读的历史读物。


写得很有意思,读起来很吸引人。


从一个贴吧里看到了这套书,喜欢明史,买来读一下,喜欢!


還沒看,不過書還是一如既往的好


运送速度还行。


送给老公的,据说还不错


越看越上瘾,不知不觉竟为了此书一夜未眠。


现在很多历史小说都戏说 代入现代的东西 并非不好 但是看多了 总觉得有点异样
永乐风云这本书以严谨的写实风格写了一个帝王波澜壮阔的一生 读来大气磅礴 值得一买


真正的历史是很难还原的,如何界定千年人得想法。不能以后世的评判历史人物。建文帝的立场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国家安定就要裁兵百万。历代如此。


可能是因为看过《明朝那些事》,再看这本有点淡而无味。这本应该算是历史小说吧,有一些演义在里面,但词藻和情节一般。


明朝怎么强大,后来又是怎么衰落,应该引起深思。


一切都好,就是字排版比较小!!!呵呵!


最近比较喜欢明朝的东东,可以看看的


依然保持着扣人心弦的情节,依然清晰流畅的脉络,燕王朱棣如何面对危局,如何积累胜势,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书写的很好,情节跌宕起伏而


还可以,老公喜欢的书!


打算寒假阅读的


收到了,蛮不错的书


可能作者年龄、阅历关系,内容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