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基础写作学

梁中杰 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8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

梁中杰 编  

页数:

381  

Tag标签:

无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中晚期,写作学界的学人们出于对传统写作学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开始了“现代写作学”的研讨。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摒除与“文学概论”相重的部分,即使字面相同,其表述之内容也已迥异。比如主题、结构是从指导写作实践的角度进行阐述,而不再延用概论式的方法,就是说,不再把写作当作概念知识教条,而是重在指导运用,我们可以把这称作“写作学的回归”。第二,面对旧的写作学,大家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原有的概念、体例、表述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后的新的文化需求。其实,这一点,在文科各类教科书中带有普遍性。外国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及文艺学都面临着原有教材必须全面修  订的局面。实是求是地说,写作学的变革在当时已落后于其他学科的改革。想想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几乎还在“全民”学“写作八大块”,就可以知道这种落后是多么显眼了。而当时的文艺学、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等都已在观点、观念和内容上做了大幅度调整和改革。这里应该指出,在旧教材中《写作通论》是最好的教材之一。它的不可磨灭的功绩是它在上一世纪整个80年代对广大学生(各种各类的学生)来了个“全民”大普及,它向全社会说明了学习写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传统写作学的历史功绩不能抹煞它的不足,而且。从学术研究层面上看,它的缺陷更是足以使人在“八大块”面前止步,因为按照原有模式,简直没办法深入研究下去。写作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高兴地看到,广大青年教师和有志于教学改革的中老年  教师一起开始了课程改革的跋涉。一方面结合新的文化发展,运用新的观念从整体上去审视写作,对写作学的体例做了新的思考,引进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教学内容。一方面,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写作上面;同时,不少学人开始对写作学进行深层次的学术研究,即对写作学进行纯理论的哲学的探讨研究,而这一点则促进了写作教材的学术深度。应该说,当时的研究已形成了一种热潮。不少研究具有创新性、前沿性,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比如,把写作教学扩大到“前写作”,对写作的思维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便是这种研究的成果之一。与此同时,在数不胜数的这类教科书中,居多的则是在旧教材基础上作外科手术,对“老房子”进行新的“装修”和“修补”,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则是概念大换班,新概念(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满天飞,搞概念捉迷藏,又没有什么独到见解和新内容。第三种则是把写作教科书当“学术”著作来写,弄了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真是个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这种研究既荒废了真正的写作理论,又离开了指导学生写作这一目的。这种情况虽然不算太多,但其倾向是不足为训的。于是,人们开始了新的反驳,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第二次“写作的回归”,即正确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扬弃其“糟粕”,汲取其新的教学内容并把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也就是说,既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够学了用得上,做到既好教又好学。  以上一通议论是看了梁中杰主编的《现代基础写作学》之后油然而生发出来的。这部书从根本上说,它的显著特点便是写作的第二次“回归”,即它把全部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教与学结合、学与用结合上。这其实是它的宗旨,也应该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作者认为在理论上应该准确、简明、适用,在实践上讲求具体、可行、有效。这就抓住了我们教写作的纲,有了这个纲,纲举而目张,下面的文章便师出有名了,而这一点与主编的指导思想有直接联系。作者把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强化创新性,加强实践性作为撰写全书的指导思想,是很正确的。这一点本身就很有现代性。现代社会要求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应该有较强的写作动手能力,而如果我们还在一些只能算作是自我安慰的所谓“深刻的写作理论”上兜圈子,而于指导写作实践无补,那不是误人子弟么?  这部书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新,新的体例,新的内容,新的阐述。作者用了很大篇幅谈写作思维,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模糊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而且其表述简洁而有深度,能与具体写作实践相联系;又如,作者对观察、阅读、电脑写作都进行了专门讲授,体现了本书基础知识方面的完备性和指导写作的实用性。这种全,也是一种新,因为它的内容信息量更大,应用面更广,学生学得更多,更有用。这部书在体例上还有一新,是它从学习写作的内在逻辑出发,把其他教科书的“三大册”变为两大类,加强了基础写作指导,把“文学文体”与“实用文体”归于一类。主编的这一构思我是很赞成的,基础打好了,文体部分,学什么像什么。基础不好,你就是把“小说理论”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写不出小说来。至于应用文体,本来不复杂,基础好的学生,按照写作要求点拨一下,便能学好,是用不着专辟一册的,这实则反映作者们真正的有效的实用主义。  作为从20世纪60年代初即开始在四川大学教写作的一名老教书匠,作为亲历写作学变革建设的时代见证人,我可以放言一句:像这样的教材,用于大学教学、包括四川大学的写作教学,一定会受到师生的欢迎。道理很简单,因为它汲取和反映了写作研究和写作教学的最新成果,因为它好教、好学、好用。  李保均  2002年8月于川大竹林村

内容概要

这部书从根本上说,它的显著特点便是写作的第二次“回归”,即它把全部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教与学结合、学与用结合上。这其实是它的宗旨,也应该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作者认为在理论上应该准确、简明、适用,在实践上讲求具体、可行、有效。这就抓住了我们教写作的纲,有了这个纲,纲举而目张,下面的文章便师出有名了,而这一点与主编的指导思想有直接联系。作者把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强化创新性,加强实践性作为撰写全书的指导思想,是很正确的。

书籍目录

绪论上编 写作基本理论 第一章 写作材料的内化 第一节 写作材料概述 第二节 观察与生活 第三节 阅读与体会 第四节 感受与情感 范文点评 实践练习 第二章 写作思维的深化 第一节 写作思维概述 第二节 写作思维的运用 第三节 写作构思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范文点评 实践练习 第三章 写作语言的外化 第一节 写作语言概述 第二节 写作语言的运用 第三节 写作语言的培养 范文点评 实践练习 第四章 写作方式的优化 第五章 写作成果的美化 第六章 写作手段的现代化下编 文体基本理论 第七章 诗歌 第八章 散文 第九章 小说 第十章 杂文 第十一章 报告文学 第十二章 新闻报道 第十三章 公务文书 第十四章 事务文书 第十五章 日常应用文书 第十六章 经济文书 第十七章 文学评论后记

章节摘录

  (三)灵感思维  灵感是神秘奇妙的,每个作者都期望能在写作过程中与它不期而遇。灵感思维对写作活动有重要的影响。,灵感最早是由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和柏拉图提出并加以阐释的。灵感在希腊文中,原指神赐的灵气。灵感是情感和思想高度集中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升华现象,也是一种积极、肯定和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它需要艺术家的苦心思虑、经验积累和敏锐心灵。  灵感的产生总是表现为一种突然和意外,同时它又那样神奇和具有创造性,令人着魔和沉醉,以至人们对灵感的解释常常带有神秘和唯心主义的色彩。在西方文论史上,对灵感的解释,常常与“神赐”、“天才”和“无意识”等理论观念联系在一起。英国著名美学家奥斯本在《英国美学杂志》1977年夏季号发表《论灵感》的文章中,总括西方灵感理论发展历史,认为有三种关于灵感产生的理论最为常见:一是古希腊时代,把灵感解释为神灵凭附。比如,柏拉图在《伊安篇》中就认为诗人创作不是凭技艺,而是凭灵感,凭诗神赋予的迷狂。二是19世纪浪漫主义盛行的时代,把灵感视为天才的自然流露。三是现代艺术理论,以弗洛伊德理论为依据,把灵感与无意识理论结合起来,认为灵感即是无意识的产物(《外国文艺思潮》)。其实,灵感的产生需要作者长期的积累,周恩来说灵感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宋人吕本中说“悟入必自工夫中来”,都强调灵感产生的客观基础。  灵感具有偶然性,它的到来不可预知,不可重复。陆机在《文赋》中说:“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意思是说灵感产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唐代的李德裕说:“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惚恍而来,不思而至。”(《文章论》)清代王夫之说:“才着手便煞,一放手又飘忽去。”这些都说明了灵感爆发的这一心理特征。雪莱也曾这样描述过灵感的特点:“诗灵之来,仿佛是一种更神圣的本质渗彻于我们自己的本质中;但它的步式却像拂过海面的微风,风平浪静了,它便无踪无影,只留下一些痕迹在它经过的满是皱纹的沙滩上。”(雪莱《为诗辩护》)灵感的产生,还常常是短暂的和易逝的,正因为如此,写作者才会深深地向往迷恋。  灵感还具有顿悟性。灵感袭来,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顿时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使作者爆发出极强的创造力。它可以将作者的各种心理能力都调动起来,各种记忆力、想像力、感受力、表现力都被激发出来。在灵感状态下所完成的艺术作品,不但为读者所惊叹,就是作家自己也常常为之感奋和吃惊。南朝谢灵运写出“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句子后不无感慨地说,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在这种快乐的创作时刻,作者往往表现得亢奋而忘我,全然  沉浸在一个崭新的世界中。  灵感不是独立的思维形式。它存在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中,是两种思维方式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抽象思维活动和形象思维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激烈的跳跃和升华。灵感思维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交叉互补的特殊激发状态。这提醒每个学习写作的人,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要养成两种思维方式互补互融的心理习惯和能力。这样才能“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创作中进发出非凡的灵感思维。  ……    书摘1  第六章 写作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信息时代需要写作手段的现代化。以传统写作工具为基础的传统写作手段,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需要,难以应对信息时代对写作的挑战。  第一节 写作手段现代化概述  一、写作手段、写作工具与写作环境的界定  为完成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作者需要在特定的写作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写作工具,选用高效的写作手段。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写作手段的现代化,我们必须先了解写作手段、写作工具和写作环境这三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一)写作手段  作者为达到写作目的(完成文章或作品)而采取的具体方法的集合称为写作手段。事实上,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可能只使用某一种写作手段就完成文章或作品,他需要同时使用多种写作手段。所以,写作手段并不单一,它包括完成各项具体工作所需的多种写作子手段。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1983)上对“手段”的解释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所以,写作手段应该是为达到写作目的(完成文章或作品)而采取的具体方法。但是,完成文章或作品的写作过程并不单纯,它一般可以分为积累、构思、起草和修改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一些不同的具体工作,每一项工作分别达到不同的目的。这些工作完成了,文章或作品也就写成了。例如,在积累阶段,为了记录观察与感受的结果,需要写观察笔记或生活手记;为了记录阅读的心得体会,需要写读书笔记;为了记录平时接触到的有用材料,需要做笔记或卡片;为了使已经积累起来的材料易于查找和使用,需要编制目录……每一项具体工作都需要使用一定的写作工具,采取一定的具体方法去完成。为了完成上例中各项工作的文字部分,我们既可以使用纸、笔和墨,用手工的方法去完成,也可以使用计算机和软件,用半自动的方法去完成。当然,如果还需要记录声音和影像材料,就还需要使用其他的工具和方法。可以看出,不同的工作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相同的工作,如果使用不同的工具,也会有不同的方法。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相同的工作有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子手段去完成,这时一般会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在前面的例子中,如果使用计算机和软件去完成写作的文字部分,就能提高写作效率。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高效的写作子手段。  (二)写作工具  为写作活动服务的工具称为写作工具。写作手段的实现离不开多种写作工具的支持。写作子手段实际上是使用一定的写作工具去完成写作过程中的某项具体工作的具体方法。一般来说,不同的写作子手段需要使用不同的写作工具去实现。例如,为了用录音带记录声音材料,需要使用录放机;为了用纸张记录文字材料,需要使用笔和墨;为了用磁盘记录文字、表格、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视等多种形式的写作材料,需要使用计算机。所以,为了实现写作所需的各种写作子手段,需要使用多种写作工具。  不同的写作工具有时可以用来完成相同的具体工作,合适的写作工具可以提高写作的效率。例如,修改文章或作品时可以使用纸、笔和墨,也可以在计算机上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来完成。显然,后者可以大大提高修改的效率。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写作子手段,计算机支持的自动索引方法可以在文章或作品完成以后,按照作者的具体要求,自动生成相应的索引,并把索引放在文章或作品中作者规定的位置上。它既方便了读者的检索,又大大节约了作者制作索引的时间。  (三)写作环境  完成写作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写作工具,作者在写作时可以使用的各种写作工具的组合所形成的工作环境,称为写作环境。  受可用写作工具的特性的制约,特定的写作环境只能处理一定形式的写作材料,达到一定的处理效率,也只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可用性。  现代写作需要使用文字、表格、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视等多种形式的写作材料,每一种形式的写作材料都需要使用一定的写作工具来处理。受可用写作工具的功能特性的制约,特定的写作环境所能处理的写作材料的形式就会有一定的限制。例如,有的写作环境只能处理文字、表格和图形材料,不能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影视材料;有的写作环境则可以处理上述所有形式的写作材料。  在不同的写作环境中,写作工具与写作工具之间的组合方式并不相同。有的写作环境只是多种写作工具的简单组合,不同的写作工具用来处理不同形式的写作材料,不能实现多种形式的写作材料的集成处理,使用起来不太方便。有的写作环境,如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写作环境,则是多种写作工具的有机组合,不同形式的写作材料可以使用一种写作工具来统一处理,从而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写作材料的集成处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二、写作手段现代化的界定  写作手段的现代化是为了达到写作目的(完成文章或作品)而采取的具体方法的现代化。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它主要是指写作手段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从上文对基本概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写作工具的现代化是写作环境现代化的基础,写作环境的现代化又是写作手段现代化的基础。换句话说,写作手段的现代化实际上是建立在写作工具现代化的基础上的。因此,写作工具现代化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写作手段现代化的水平。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是我们可以使用的现代化写作工具。利用它们,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化写作环境。这个写作环境支持数字化的信息存储和网络化的信息共享,可以让我们采用很多现代化的写作子手段,去完成写作过程各阶段的各项具体工作,从而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目前要实现写作手段的现代化,必须在充分认识传统写作工具和写作手段的缺陷与现代化写作工具和写作手段的优势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现代化写作工具所提供的种种便利为我们的写作活动服务,尽量克服传统写作手段的缺陷,充分挖掘现代化写作手段的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率。  ……


编辑推荐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应该有较强的写作动手能力,否则的话,就容易误人子弟。《现代基础写作学》是写作的第二次“回归”,它把全部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教与学结合、学与用结合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创新性强,是大学写作教学的首选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基础写作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